骨搬移治疗骨缺损与骨不连-Ilizarov技术的临床应用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人民卫生  作者:曲龙  页数:128  

前言

  骨搬移是骨折治疗史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技术,半个世纪的医务工作经历,让我充分体会到了它的深远意义。  哈尔滨医科大学于1949年春建校,同年我有幸参加了工作,当时骨折治疗不仅是我的医疗工作也是我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总结骨折治疗有三大措施,即一牵引、二石膏、三手术,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它们都显现出各自的缺点:牵引不易掌握,石膏易造成关节僵硬,手术有感染、不愈合、骨缺损的后遗症。20世纪60年代,卫生部号召西医学习中医。1976年秋,在郑州召开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经验交流会,但那次交流会实际上是在批判西医治疗骨折的缺点,会上总结性地批判了骨折治疗的三大后遗症,即骨不连、骨缺损、关节僵直,当时称之为“骨折病”,这三大骨折病在当时是骨科医生苦于应对的,甚至是一直在奋斗的目标。那几年,多次会议也只介绍尚天裕教授“小夹板”的优秀纯熟应用和治疗效果,只提出应当预防骨折病,因为当时还没有治疗骨折病的办法。  1987年意大利人巴斯蒂尼(Bastiani)出版了《骨痂延长术》一书,王衍盛大夫从日本大阪大学带了一本日文译本回哈尔滨作为指导。从1989年,哈尔滨市立二院开始对外伤造成的肢体短缩和人体增高手术开展了骨痂延长术,经健康报及其他地方报纸的报道和宣传,从全国各地涌来了大量的患者,经过三年多的经验和启示,我们知道人为地将骨截断后,经过约三周的待机期,在骨痂形成的部位每天以1mm距离逐渐地将其拉长,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矿化后,骨痂拉长的部分则会达到正常骨骼的强度。三年多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骨延长的办法其成功率是完全可靠的,在小腿骨延长7cm是十分有把握的。  曲龙博士于1997年从日本回到了哈尔滨后,在继续骨延长工作的基础上,开始应用骨搬移技术及其原理治疗开放性大块骨缺损。第1例就是在某大医院住院的胫骨缺损20cm的一位患者,该院经过三次讨论后认为只有截肢才是最后的办法。因为患者是一位17岁的女孩,自己的腿肚和脚是完好无损的,当然舍不得将其截去落个终生残废。其后,经人介绍到曲博士处,经18个月的骨搬移,填补了大块骨缺损,骨搬移之前也不必做皮肤移植,骨残端处只要做好低位引流(牛鼻子引流),将带感染的骨端与粘连在骨端的皮肤一起拉长,直至与另一侧的骨端相碰接,骨连接后皮肤缺损处瘢痕愈合,最后达到两腿等长、走路平稳的良好的效果。要达到这种治疗结果,在出现骨搬移技术之前是不可想象的,所以说此项技术是一个空前的惊人成果,骨搬移技术使骨科医生如虎添翼,过去认为不可能的事现在梦想成真了。

内容概要

伊利扎洛夫(Ilizarov)技术包括环形外固定、骨延长、骨搬移三种具体方法,是当今骨科主流技术之一。其中的骨搬移技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骨缺损、骨不连、骨感染、膝关节僵直等棘手的"骨折病"最有效的方法,而且骨搬移使上述病例既往治疗繁锁困难的过程变得简单易行。骨搬移还可以对骨缺损、骨不连伴有骨感染、骨短缩、足下垂等多种合并症的患者同时进行治疗。技术简单易学,疗效可靠。本书主要介绍作者应用骨搬移手术技术在治疗骨缺损和骨不连方面的经验和体会,通过临床病例,将骨搬移手术操作步骤、细节、要点、注意事项、并发症的处理等进行详细介绍。全书共20万字,200余幅插图,共介绍病例29例。本书可供各级骨科、矫形科医生使用,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的医生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缅怀骨科大师伊利扎洛夫的创新精神  第一节 伊利扎洛夫医师简介  第二节 关于伊利扎洛夫技术    一、环形外固定器   二、骨延长技术    三、骨搬移技术  第三节 伊利扎洛夫的故事  第四节 伊利扎洛夫自述骨搬移  第五节 伊利扎洛夫技术在世界的普及应用    一、伊利扎洛夫技术在欧洲的普及应用    二、伊利扎洛夫技术在美国的普及应用    三、伊利扎洛夫技术在日本的普及应用    四、世界对伊利扎洛夫技术的评价  第六节 伊利扎洛夫技术在中国的普及应用    一、中国开展伊利扎洛夫技术沿革    二、中国开展伊利扎洛夫技术大事记  第七节 关于A.s.A.M.I(伊利扎洛夫技术研究与应用协会)第二章 骨搬移概论  第一节 骨搬移概述    一、什么是骨搬移    二、骨搬移能解决什么问题    三、骨搬移为什么能解决骨科难题    四、骨搬移技术的起源  第二节 骨搬移的定义    一、关于伊利扎洛夫技术中骨搬移的中文命名    二、狭义骨搬移定义    三、广义骨搬移定义  第三节 骨搬移与骨延长的区别  第四节 解读骨搬移的生物学原理(哈尔滨现象)    一、骨搬移过程的生物学原理    二、解读骨搬移生物学原理典型病例    三、骨延长与骨搬移生物学原理的比较    四、骨搬移哈尔滨现象    五、“骨搬移哈尔滨现象”的临床意义  第五节 骨搬移的现状和展望    一、骨搬移其他新技术    二、骨搬移信息启示录第三章 骨搬移技术治疗骨缺损  第一节 骨搬移治疗骨缺损的基本方法    一、骨搬移技术的基本方法    二、骨搬移外固定装置的选择应用    三、手术手技(以典型病例为例)    四、术后管理过程    五、骨搬移治疗骨缺损的其他方法  第二节 闭合性骨缺损的治疗    一、典型病例    二、闭合性骨缺损的治疗方法选择    三、治疗过程    四、治疗细节和经验体会  第三节 慢性骨髓炎(骨缺损)的骨搬移治疗    一、典型病例    二、慢性骨髓炎的治疗为何困难    三、治疗过程    四、治疗细节和经验体会    五、“牛鼻子”引流技术治疗骨感染  第四节 大块骨缺损、骨感染及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治疗    一、典型病例    二、治疗过程    三、治疗细节和经验体会  ……第四章 骨搬移手风琴技术治疗骨不连第五章 骨搬移外固定装置的设计和使用参考文献附录 骨搬移纪事

章节摘录

  1976年,李起鸿教授最早在中国开展骨延长技术,但1990年以前,中国国内对伊利扎洛夫技术了解甚少。1991年3月,解放军301医院邀请伊利扎洛夫医师来北京会诊、讲演,这其中有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但此次契机并未引起国内对伊利扎洛夫技术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1992年11月,“北京骨外固定研究所”成立,由夏和桃教授任所长。1993年,“中华骨科学会骨外固定分会”成立,由李起鸿教授任会长,直到2000年4月“骨外固定分会”解体的7年间,共召开过4次全国性学术会议,每次会议都涉及伊利扎洛夫技术的内容。2002年12月,经北京市卫生局和中华骨科学会批准,在北京航天731医院成立“北京骨延长、骨搬移治疗中心”,由曲龙博士出任首席医师(最早见过伊利扎洛夫医师的中国骨科医师)。2003年10月,北京举行首届伊利扎洛夫技术研讨会,由秦泗河教授任会长。  中国国内在应用普及伊利扎洛夫技术方面总体上落后欧美、日本等国家,引起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2003年1月,夏和桃教授、罗先正教授、秦泗河教授和从海外回国的曲龙博士、李刚博士、唐海教授汇集在北京骨外固定研究所,商议成立中国伊利扎洛夫技术研究会(A.s.A.M.I.China)事宜,参会者情绪高昂,决心为在中国普及应用伊利扎洛夫技术并跻身世界行列而不懈努力。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骨搬移治疗骨缺损与骨不连-Ilizarov技术的临床应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书质量很好,内容很精辟,很喜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