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

出版时间:1997-7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杨佩满 编  页数:391  

内容概要

版教材是国家卫生部教材办公室遴选的“十一五”规划教材,是在原东北地区高校医学专业协编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第4版)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编写队伍,组织全国16所大学和高等医学院校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共同编写而成。  本教材的编写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由东北地区组织胚胎学界前辈尹昕教授、王彦教授、刘强教授以及郑怀祖教授等首倡,组织东北地区组织胚胎学界同仁编写而成。以后又经历了几届主编及编者的努力,先后出版4次。教材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并成为东北地区高等医药院校组织与胚胎学专业的主要教材之一。其中第4版教材,即本版教材的前身,在精练教材内容、突出基本理论、加强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图片等形象教学在形态学教学中的特殊作用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改革,使本教材得到国内同行、出版界和医学生的肯定,并进入“十一五”规划教材的行列。  随着医学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本版教材在前版教材改革的基础上,突出下列特点:①紧紧围绕五年制医学生的培养目标,进一步精练教学内容,着重基本理论的介绍,适当地联系医学实践和本学科的研究进展,强调在学习人体微观结构中建立整体、客观以及动态变化的辨证观念。②为适应胚胎学领域新的理论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兴起的分子胚胎学的发展,特邀请第二军医大学刘厚奇教授在胚胎学部分撰写“胚胎发育的细胞和分子基础”一章,并在器官系统发育的章节中以插入框的形式加入相关内容,供学生学习时参考。③除全部使用彩图以外,还尽量使用真实照片,使形态学内容更直观、更实际,加强了图片在形态学教学中的特殊作用。④在强调基本理论的同时,还注意联系医学实践和介绍学术上已肯定的新进展,并以插入框的形式标出,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引导思考医学中的实际问题。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第2章 细胞第3章 上皮组织第4章 固有结缔组织第5章 软骨和骨第6章 血液、淋巴与血细胞发生第7章 肌组织第8章 神经组织第9章 神经系统第10章 循环系统第11章 免疫系统第12章 皮肤第13章 消化管第14章 消化腺第15章 呼吸系统第16章 泌尿系统第17章 内分泌系统第18章 眼与耳第19章 男性生殖系统第20章 女性生殖系统第21章 胚胎学绪论第22章 人胚早期发育和胚龄的推算第23章 胎膜和胎盘第24章 颜面、颈和口腔的发生第25章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第26章 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第27章 体腔与系膜的发生第28章 循环系统的发生第29章 神经系统的发生第30章 眼和耳的发生第31章 骨骼和肌肉系统的发生第32章 先天性畸形第33章 胚胎发育的细胞和分子基础中英文对照索引

章节摘录

插图:(一)显微镜的发明与细胞、组织概念的提出16世纪的欧洲,显微镜的发明为人类观察微观世界打开了大门。英国物理学家Hooker于1665年应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薄片,发现软木塞是由许多蜂窝状的小室构成,并首先将其命名为细胞(cell)。虽然这些小室仅为细胞壁围成的空间,但是,这一研究却开创了应用显微镜研究生物体微细结构的先河。此后,显微镜成为研究有机体微细结构的主要手段,陆续在显微镜下发现一系列的细胞和组织。如意大利学者Malpighi观察了脾、肺、肾及表皮的结构,荷兰科学家Leewenhock发现了精子、红细胞、肌细胞和神经细胞。到1801年,法国学者Biechat综合了前人的研究成果,首次提出了“组织(tissue)”,并把人体划分为21种组织,认为器官是由组织构成。(二)显微镜及标本制备技术的进步与组织学的发展19世纪物理学、化学、光学、电子学等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显微镜技术和组织固定、包埋、切片和染色技术得到了显著提高,使生物学和医学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38年和1939年,德国植物学家Schleiden和动物学家Schwann分别发表论文,提出了细胞是植物和动物形态结构、功能和发生的基本单位,认为新的细胞是由原来的细胞产生,从而创立了细胞学说。细胞学说的建立大大丰富了组织学的内容,促进了组织学的发展。有关动物和人体组织器官光镜结构的资料日趋丰富。在这一时期,除了能正确描述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的微细结构外,还能比较正确地分辨细胞内的核染色体、核仁、线粒体、动质(即粗面内质网)、内网器(即高尔基复合体)、中心体等精细结构,使组织学成为一门完整独立的学科。(三)新技术的应用和现代组织学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德国学者Buska和Knoll发明了电子显微镜(electron rnicroscope,简称电镜),大大提高了仪器的分辨本领和放大倍率,使人们的观察视野进入到更为精细和准确的境界,即超微结构(ultrasttucture)。在电镜下,人们可以清晰地观察细胞内各种细胞器和大分子的形态结构,又称亚细胞结构。与此同时,由于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生命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等科学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新技术,如各种细胞和分子标记技术、定量分析技术、电镜技术、高通量生物信息处理技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各种基因、蛋白质、细胞和组织工程技术等的应用,从更广泛的角度和更深层次上深化了对微观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关系的认识,标志着现代组织学已进入分子水平和信息时代。我国组织学研究始于20世纪初,老一辈组织学家如马文昭、鲍鉴清、王有琪、张作干、李肇特、薛社普教授等,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大批新一代组织学工作者,为我国组织学发展作出了新的成就。

编辑推荐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5版)》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组织学与胚胎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还可以,印刷的都很好,没什么问题
  •   这本书对我而言很重要,我跑了好多书店都没买到,在亚马逊卖的这本书是正版,最总要的还是书上没有半点瑕疵.很完美,收到是还发现那书的包裹做好了防水措施..超满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