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人民卫生  作者:陈东科//孙长贵  页数:868  
Tag标签:无  

前言

经过陈东科和孙长贵知识的长期积累、编排、收集、引领,以及二十位微生物学专家们的辛勤写作,《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这本书即将出版。本书的特点是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学图谱,绝大多数图谱为作者们实物拍制,符合我国临床实际;内容全面,在全书九篇四十章中,有近一半的章节为全面、详细的方法学,这在我国同类微生物检验书籍中是突出的;有许多章节,内容非常先进、描写细腻,包含作者自己的操作心得;书中还加入了寄生虫学检验资料,丰富了本书内容。微生物学既是一门相当保守的科学,如还丢不开接种、菌落分离、纯化、手工药敏试验、细胞培养等;同时又是一门突飞猛进地使用了核酸等领先的分子遗传学,加上各种电脑软件分析的逐年深入刻画,特别在生物进化、遗传疾病研究领域中微生物学已成为领先的工具和模型,因此医学微生物学跟随划时代遗传学而并进,使临床微生物学的鉴定、分类、快速分子诊断、耐药机制、流行病学分析等领域有了很大的突破。本书的优点就是兼顾了两个领域的技术。我希望微生物学家、临床医生、流行病学家,在阅读时能够认可这本《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并且发现书中不足点,帮助作者不断改进。

内容概要

  《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一书由陈东科和孙长贵教授主编,由国内从事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一线工作的20位专业人员,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结合自己工作积累,共同编写完成。全书共分九篇、四十章,主要内容有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与方法,微生物手工和自动化检验系统介绍,临床微生物流行病学分析方法,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试剂与培养基,临床常见标本的采集、运送、处理及检验流程,临床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的检验,抗茵药物敏感性试验与细菌耐药性检测,医院感染与监测,以及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管理与质量保证等。在细菌和真菌鉴定方面,主要描述细菌和真菌的分类与命名、生物学特性、鉴定与鉴别、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和临床意义等。内容实用、条理清晰,体现了临床细菌和真菌的最新分类地位和鉴定思路。使专业读者能在短时间内更为方面快捷地掌握微生物分类和鉴定知识。附录中介绍了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和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中英文对照、缩写、给药途径和药物种类等。为了读者查阅方便,《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还编制了详细的索引。  《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系统精选了作者数十年潜心积累的临床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培养、直接镜检和涂片染色镜检等图片2126幅,示意图6幅,操作流程图17幅。图片精美、视觉效果好,对在常规工作中识别和鉴定微生物带来非常大的帮助。  《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内容新颖实用、图文并茂,利于临床实践,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可供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实验室检验医师和技师、感染控制技术人员,以及医学院校微生物检验专业教师、学生和专业研究人员等工作、学习中借鉴参考。

作者简介

陈东科,1961年出生,副主任检验师,就职于卫生部北京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从事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工作20年。在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病原菌耐药监测、菌种保存、抗生素药效学研究方面,尤其在病原微生物形态学及影像学方面有较深入研究。主持科研课题4项,直接参与课题工作10多项,获局级成果及新技术奖25项。参加完成国家“八五”攻关课题《肺心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病原学、发病规律及防治的研究》相关研究工作。《基层细菌室耐药监测方法研究》课题,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第三作者)。指导完成的课题《黏液罗氏菌的分离、鉴定方法及耐药性研究》获河北省科学技术成果奖。在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副)编专著各1部,参编专著4部。受聘为《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和《中华医学杂志》审稿专家。被聘为《卫生部全国基层医疗机构微生物检测培训项目》(“萌芽”计划)实践培训指导老师。在《微生物之家论坛》里担任多个版块的版主工作。孙长贵,1962年出生,南京军区第一一七医院检验科主任,南京军区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主任技师,江苏大学和温州医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微生物专业学组成员,解放军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病原学分委会委员,南京军区医学检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微生物学组组长,浙江省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常委,杭州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和杭州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临床检验杂志》编委、《浙江检验医学》杂志常务编委。从事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工作20余年,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及质量控制、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病原菌耐药机制和检测方法、酵母样真菌检验及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等领域有较深入研究。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四等奖1项,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副)编专著各1部,参与第3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等5部专著的编写。被评为南京军区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获南京军区优秀科技人才岗位津贴1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

书籍目录

第一篇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与方法第一章 显微镜第一节 普通光学显微镜第二节 暗视野显微镜第三节 荧光显微镜第四节 相差显微镜第五节 倒置显微镜第六节 电子显微镜第二章 临床细菌检验技术与方法第一节 形态学检查第二节 细菌分离培养第三节 细菌鉴定第三章 临床真菌学检验基本技术第一节 形态学检查第二节 真菌分离培养与鉴定第四章 其他病原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与方法第一节 支原体和脲原体检验第二节 衣原体检验第三节 螺旋体检验第四节 立克次体检验第五章 微生物商品手工和自动化检验系统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商品手工检验系统第三节 自动化检验系统第六章 临床微生物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常用临床微生物分型基本技术第七章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试剂与培养基第一节 常用试剂与配制方法第二节 常用培养基第八章 消毒与灭菌第一节 消毒与灭菌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物理消毒与灭菌方法第三节 化学消毒与灭菌第四节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和相关物品的消毒与灭菌第二篇 临床常见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第九章 临床常见标本的采集、运送及处理第一节 标本采集、运送与处理原则第二节 血液及骨髓标本采集、运送及处理第三节 泌尿生殖道标本采集、运送及处理第四节 粪便标本采集、运送及处理第五节 呼吸道标本采集、运送及处理第六节 脓液及创伤感染分泌物标本采集、运送及处理第七节 穿刺液标本采集、运送及处理第八节 真菌感染标本采集、运送及处理第十章 临床标本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及检验流程第一节 血液及骨髓标本常见的病原菌及检验流程第二节 泌尿生殖道标本常见的病原菌及检验流程第三节 粪便标本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及检验流程第四节 痰及下呼吸道标本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及检验流程第五节 穿刺液标本常见的病原菌及检验流程第六节 脓液及创伤感染分泌物中常见的病原菌及检验流程第七节 眼、耳、鼻、喉标本中常见的病原菌及检验流程第三篇 临床细菌学检验第十一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第一节 细菌分类学概述第二节 细菌的分类方法第三节 细菌的分类系统第十二章 需氧革兰阳性球菌第一节 需氧革兰阳性球菌鉴定法则与初步分群第二节 葡萄球菌属第三节 微球菌属与相关菌第四节 链球菌属第五节 肠球菌属第六节 气球菌属第七节 乏养球菌属和颗粒链菌属第八节 乳球菌属第九节 孪生球菌属第十节 无色藻菌属第十一节 片球菌属第十三章 需氧革兰阴性球菌第一节 奈瑟菌属第二节 卡他莫拉菌第十四章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第一节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鉴定概述第二节 革兰阳性棒杆菌第三节 李斯特菌属第四节 丹毒丝菌属第五节 隐秘杆菌属第六节 加德纳菌属第七节 分枝杆菌属第八节 诺卡菌属第九节 红球菌属第十节 链霉菌属与马杜拉放线菌属第十一节 库特菌属第十二节 戈登菌属第十三节 需氧芽胞杆菌属第十五章 肠杆菌科第一节 肠杆菌科概述与初步分群第二节 埃希菌属第三节 志贺菌属第四节 沙门菌属第五节 克雷伯茵属第六节 肠杆菌属第七节 枸橼酸杆菌属第八节 沙雷菌属第九节 变形杆菌属第十节 普罗威登斯菌属第十一节 摩根菌属第十二节 克吕沃菌属第十三节 泛菌属第十四节 耶尔森菌属第十五节 爱德华菌属第十六节 肥杆菌属第十七节 布拉格菌属第十八节 莱克勒菌属第十九节 光杆菌属第二十节 约克纳菌属第二十一节 布丘杆菌属第二十二节 爱文菌属第二十三节 拉恩菌属第二十四节 西地西菌属第二十五节 布特维西菌属第二十六节 塔特姆菌属第二十七节 特布尔西菌属第二十八节 致病杆菌属第二十九节 默勒菌属第三十节 勒米诺菌属第三十一节 邻单胞菌属第三十二节 哈夫尼亚菌属第三十三节 拉乌尔菌属第十六章 弧菌属与气单胞菌属第二节 弧菌属第二节 气单胞菌属第十七章 非发酵菌及少见革兰阴性杆菌第一节 非发酵菌的初步分群第二节 假单胞菌属第三节 不动杆菌属第四节 窄食单胞菌属第五节 伯克霍尔德菌属第六节 莫拉菌属第七节 产碱杆菌属第八节 无色杆菌属第九节 金黄杆菌属第十节 苍白杆菌属第十一节 根瘤菌属第十二节 丛毛单胞菌属第十三节 食酸菌属第十四节 甲基杆菌属第十五节 玫瑰单胞菌属第十六节 黄单胞菌属第十七节 鞘氨醇单胞菌属第十八节 色杆菌属第十九节 军团菌属第二十节 黄杆菌属第二十一节 金色单胞菌属第二十二节 鞘氨醇杆菌属第二十三节 黄色单胞菌属第二十四节 希瓦菌属第二十五节 巴尔通体属第二十六节 代夫特菌属第二十七节 威克斯菌属第二十八节 伯杰菌属第二十九节 罗尔斯顿菌属第三十节 短波单胞菌属第三十一节 寡源菌属第三十二节 稳杆菌属第三十三节 伊丽莎白菌属第十八章 苛养性细菌概述第一节 嗜血杆菌属第二节 博德特菌属第三节 艾肯菌属第四节 金氏杆菌属第五节 心杆菌属第六节 萨顿菌属第七节 放线杆菌属第八节 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第九节 链杆菌属第十节 相关细菌第十一节 未命名革兰阴性苛养细菌第十九章 人畜共患病病原菌第一节 布鲁菌属第二节 巴斯德菌属第三节 弗朗西斯菌属第四节 阿菲波菌属第二十章 专性厌氧菌第一节 消化链球菌属第二节 消化球菌属第三节 韦荣球菌属第四节 氨基酸球菌属第五节 巨球形菌属第六节 丙酸杆菌属第七节 放线菌属第八节 双歧杆菌属第九节 真杆菌属第十节 乳杆菌属第十一节 蛛网菌属第十二节 动弯杆菌属第十三节 拟杆菌属第十四节 普雷沃菌属第十五节 卟啉单胞菌属第十六节 梭杆菌属第十七节 纤毛菌属第十八节 沃廉菌属第十九节 梭菌属第二十一章 弯曲和螺旋形革兰阴性杆菌第一节 弯曲菌属第二节 螺杆菌属第三节 弓形菌属第二十二章 螺旋体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属第二节 疏螺旋体属第三节 密螺旋体属第二十三章 支原体和相关细胞内寄生菌第一节 支原体属和脲原体属第二节 衣原体属第三节 立克次体属第四节 埃立克体属第五节 无形体属第六节 新立克次体属第七节 沃尔巴克体属第八节 埃及小体属第九节 柯克斯体属第十节 养障体属第十一节 东方体属第四篇 临床真菌学检验第二十四章 临床真菌学概述第一节 真菌的分类与命名第二节 真菌的形态学特性第二十五章 深部感染真菌第一节 念珠菌属第二节 隐球菌属第三节 酵母属第四节 红酵母属第五节 组织胞浆菌属第六节 芽生菌属第七节 球孢子菌属第八节 副球孢子菌属第九节 马尔尼菲青霉菌第十节 申克孢子丝菌第二十六章 浅部感染真菌第一节 毛癣菌属第二节 表皮癣菌属第三节 小孢子菌属第二十七章条件致病真菌第一节 曲霉属第二节 青霉菌属第三节 毛霉菌属第四节 根霉菌属第五节 犁头霉属第六节 根毛霉属第七节 小克银汉霉属第八节 共头霉属第九节 帚霉属第十节 黏帚霉属第十一节 单端孢属第十二节 金孢霉属第十三节 白僵菌属第十四节 赛多孢属第十五节 枝顶孢属第十六节 镰刀菌属第十七节 着色霉属第十八节 瓶霉属第十九节 外瓶霉属第二十节 枝孢霉属与枝孢瓶霉属第二十一节 弯孢霉属第二十二节 毛壳菌属第二十三节 赭霉属第二十四节 链格孢属第二十五节 茎点霉属第二十六节 毛孢子菌属第二十七节 马拉色菌属第二十八节 地丝菌属第二十九节 肺孢子菌属第五篇 临床病毒学检验第二十八章 临床病毒学概述第一节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第二节 病毒的一般特征第二十九章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第一节 标本的选择、采集、运送、保存与处理第二节 病毒的检测及鉴定法则第三节 病毒颗粒或病毒抗原直接检测第四节 病毒的分离培养第五节 病毒感染血清学诊断第六节 分子生物学检测第七节 病毒实验室检验结果的解释第三十章 临床常见病毒的基本特性及实验室诊断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第二节 消化道病毒第三节 肝炎病毒第四节 逆转录病毒第五节 疱疹病毒第六节 虫媒病毒第七节 其他病毒第八节 亚病毒第九节 新出现传染病相关病毒第六篇 人体寄生虫感染的检验第三十一章 人体寄生虫感染概述第一节 人体寄生虫分类与命名第二节 人体寄生虫的种类及流行概况第三十二章 人体寄生虫感染实验室检验方法第一节 病原学检验第二节 免疫学检验第三节 分子生物学检验第三十三章 常见人体寄生虫感染的检验第一节 医学原虫感染的检验第二节 医学蠕虫感染的检验第三节 医学节 肢动物感染的检验第七篇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与细菌耐药性检测第三十四章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非苛养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第三节 苛养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第四节 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第五节 厌氧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第三十五章 细菌耐药性检测与监测第一节 细菌特殊耐药表型检测第二节 细菌耐药基因检测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监测第三十六章 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第一节 抗真菌药物及作用机制第二节 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第三节 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质量控制第八篇 医院感染与监测第三十七章 医院感染第一节 医院感染概述第二节 医院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及变迁第三节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第三十八章 医院感染的监测第一节 微生物学实验室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第二节 医院感染监控中常用的检测方法第三节 环境监测的卫生标准第九篇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管理与质量保证第三十九章 实验室管理第一节 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基本任务与职责第二节 实验室分区及基本要求第三节 工作人员和设备的管理与要求第四节 信息系统的管理第五节 生物安全管理第六节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第七节 实验室的基本制度第四十章 质量保证第一节 分析前质量保证第二节 分析中质量保证第三节 分析后质量保证附录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中英文对照、缩写给药途径和药物种类素引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节 概述临床微生物流行病学主要研究临床微生物的流行情况,并对流行微生物进行鉴定和分型,确定与疾病发生或暴发流行相关的病原菌。流行病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确定可疑病原菌的克隆特性。虽然分离的微生物来源不同、分离地点不同甚至分离时间不同,但它们都有许多相同的表型和基因型特征,这些共同特征揭示它们的起源相同,为同一克隆株。克隆特性不可能完全保证相同,但可通过某种用来鉴定培养物时具有鉴别能力的方法来逐渐使其接近一致。而且,由于所有微生物甚至在没有选择性压力的情况下,也有几分遗传学的不稳定性,即有突变、丢失和每代渐渐积累所获得的新的遗传物质(如细菌的R质粒),克隆特性从来都不是绝对的。随着我们对菌株鉴别能力的增强,株系间所能测出的差别程度将不断增加,而克隆特性所表现的相同程度将逐渐下降。有许多的方法(包括表型和基因型的方法)已被用于鉴定细菌株系。传统的表型鉴定方法包括血清学分型、噬菌体敏感性分型、抗生素敏感性分型和细菌素分型等。但是,由于许多表型的稳定性特别易受环境选择性压力的影响,因此,用任何一种表型分型方法,来鉴定某一株系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当存在反应性血清能够降低该微生物适应存在的环境,其抗原特性就不稳定。同样,当微生物长期处于存在抗生素的环境中,则它的药物敏感性特征会受到强烈的影响。由于这些表型的相对不稳定性,微生物学家提出利用低选择属性来鉴定微生物群体的特征。多位点酶电泳常用来评价相对稳定的特性,并已证明适用于大多数细菌。其他基因方法是通过各种技术来直接检测DNA(或RNA),且可用于病毒和其他病原体。某些。DNA序列分析较其他方法更有利于株系分型。当然,核酸分析并不需要局限于基因本身,还可针对非编码序列。在鉴别上更为有效的特异方法随种属不同而异。不同微生物的基因成分在环境的适应性方面是有差异的,尽管它们不受自然选择作用的影响。有些细菌具有最有效的结合系统(这些系统发生频繁的质粒交换)和最活跃的DNA的重组系统(它们最常发生染色体杂交和重排)。因此,这些细菌存在最多的不稳定性DNA序列。重组和结合频率最高的菌株最难进行克隆鉴别,特别是当在遍布抗生素的医院环境中选择性压力异常强烈时,情况更是如此。在一些这样的医院内感染暴发中,单个克隆几乎可以肯定是所有病例的病原,还可能观察到在其他方面也许属于同一克隆属性的明显异质性,如R质粒。所以,成功的克隆鉴定需要掌握微生物基因的稳定性,环境的选择性压力和用来鉴定此分离物的方法所具有的区别能力。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的特点是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学图谱,绝大多数图谱为作者们实物拍制,符合我国临床实际;内容全面,在九篇四十章中,有近一半的章节为全面的、详细的方法学,这是我国同类微生物检验书籍中突出的;有许多章节,内容非常先进、描写细腻,包含作者自己的操作心得;书中还加入了寄生虫学检验资料,丰富了本书内容。  ——陈民钧本书的出版将对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规范化操作,对医院感染的管理和控制,对临床医生和医院感染控制人员的临床实践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初学者更是一本难得的案头工具书!  ——张秀珍

编辑推荐

《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全面,细致;文图并茂。
  •   做微生物的必备参考书
  •   本来以为是一本书,收到后才知道是两本,书的图片不是很清晰
  •   很好,有点贵,不过还是有所值的。
  •   书不错,说的也细致。质量不错,就是太重了!只能在家里看看!
  •   一句话,好书,做微生物必备
  •   内容很详细,遗憾的是平板上菌落图片失真。纸张较薄。
  •   正品,发货快书的内容超级喜欢第一次看朋友买的,就决定也要把它买下来内容全面,图谱清晰准确总之很好的书
  •   书是正版,快递神速,很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