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图表解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人民卫生  作者:周学胜  页数:341  

内容概要

  本书在保持原版特色的基础上,并参考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使用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主要作如下修改:一是对知识点的内容作了修改补充,使其内容更全面,说理更清楚,证据更充分,层次更分明。二是对《内经》等古典论著的原文部分,立【原文解读】标题,选用与知识点内容相关的、针对性强的、精练的原文,以说明该知识点(观点)的出处,或作简要解释。此既能保持中医基础理论的传统特色,也能适应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三是根据修改后的内容,对图表部分进行相应修改。本书由周学胜编著。

作者简介

周学胜教授,生于1940年4月,江苏省建湖县人。1968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学制6年)。1968-1972年,在江苏省灌南县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从1972年至今,先后在江苏新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工作。曾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职称,担任过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江苏省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负责人,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及研究工作40余年,坚持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注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研究,曾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中医基础理论光电显示教具的研制”和江苏省中医药高等教育研究课题——“中医基础理论图示教学法研究”,并编著成《中医基础理论图表解》专著,先后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编写和参与编写并出版论著10部。

书籍目录

绪论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第一章 中医学与古代哲学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 精气学说
  一、精气的基本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章 藏象
  一、藏象的概念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三、脏腑的概念及其内容分类
  四、藏象学说的特点
  五、关于五脏的气血阴阳问题
 第一节 五脏
  一、心(附:心包络)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肾(附:命门)
 第二节 六腑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第三节 奇恒之腑
  一、脑
  二、女子胞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
 第一节 精
  一、精的基本概念
  二、精的生成
  三、精的功能
 第二节 气
  一、气的基本概念
  二、气的生成
  三、气的运动
  四、气的功能
  五、气的分类
 第三节 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运行
  四、血的功能
 第四节 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三、津掖的功能
 第五节 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三、血与津液的关系
第四章 经络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二、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三、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
  四、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
  五、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六、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第三节 奇经八脉
  一、奇经八脉的概念和功能特点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一、经别
  二、别络
  三、经筋
  四、皮部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一、沟通联系作用
  二、通行气血作用
  三、感应传导作用
  四、调节平衡作用
 第六节 经络学说的应用
  一、阐释病理变化
  二、指导疾病的诊断
  三、指导疾病的治疗
第五章 体质
 第一节 体质的基本概念
  一、体质的概念
  二、体质的构成
  三、体质状况的评价
  四、体质的特点
 第二节 影响体质的因素
  一、先天因素
  二、后天因素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一、体质的分类方法
  二、常用体质分类及其特征
 第四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
  一、体质与病因
  二、体质与发病
  三、体质与病机
  四、体质与辨证
  五、体质与治疗
  六、体质与养生
第六章 病因
  一、病因的概念
  二、病因的分类
  三、探求病因的方法
 第一节 外感病因
  一、六淫
  二、疠气
 第二节 内伤病因
  一、七情内伤
  二、饮食失宜
  三、劳逸过度
 第三节 继发病因
  一、痰饮
  二、瘀血
  三、结石
 第四节 其他病因
  一、外伤
  二、寄生虫
  三、胎传
  四、诸毒
第七章 发病
 第一节 发病原理
  一、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
  二、邪气侵犯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三、邪正斗争胜负决定发病与否
 第二节 影响发病的因素
  一、环境与发病
  二、体质与发病
 第三节 发病类型
  一、感邪即发
  二、徐发
  三、伏而后发
  四、继发
  五、合病与并病
  六、复发
第八章 病机
 第一节 基本病机
  一、邪正盛衰
  二、阴阳失调
  三、气血失常
  四、津液代谢失常
 第二节 内生五邪
  一、风气内动
  二、寒从中生
  三、湿浊内生
  四、津伤化燥
  五、火热内生
 第三节 疾病传变
  一、疾病传变的形式
  二、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
第九章 防治原则
 第一节 预防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变
 第二节 治则
  一、正治与反治
  二、治标与治本
  三、扶正与祛邪
  四、调整阴阳
  五、调理气血津液
  六、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附:主要参考教材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六、三焦 (一)三焦的基本概念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一。 对于三焦之名与形的认识,历代医家看法不一,争论不休。《内经》首先提出三焦的名称,为六腑之一。《难经》又提出三焦“有名无形”之说。形成了后世的三焦“有名无形”和“有名有形”之争。 “三焦”之名,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主要有: (1)“脏腑之三焦”:为六腑之一。它是位于胸腹腔的一个大府,唯三焦最大,包罗诸脏,无与匹配,故有“大府”、“孤府”之说。 (2)“部位之三焦”:是对人体胸腹腔的上、中、下三个区域的划分。三焦部位的划分,一般认为: 上焦:是指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也有将上肢及头面部归属于上焦的。 中焦: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脾、胃及肝、胆等脏腑。 下焦:是指脐以下的下腹部,包括肾、膀胱、大肠、小肠等脏腑。也有将下肢归属于下焦的。 (3)“经脉之三焦”:即手少阳三焦经。(详见经络部分)三焦与心包,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4)“辨证之三焦”:即三焦辨证。是温热病的辨证纲领之一。(详见辨证部分) 另:对三焦“无形”与“有形”之争的看法: 三焦之形,千年争论,孰是孰非,尚无定论。三焦具有通行元气,运行水谷和水液的功能,功能的发挥必须是以一定的形态为基础的。那么,如何看待三焦之“形”? 从形态与功能方面来探讨三焦,决不能脱离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既有实践基础,又有思维推理。因此,其理论,不可避免的包含着抽象概念。对于三焦,不能脱离五脏六腑整体来谈三焦之形,也不能以现代医学的生理解剖知识来臆测三焦之形。中医学中的脏腑,是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推断出来的,是包含解剖、生理、病理的综合概念。任何一个脏腑,都不会恰好是现代医学中的某一个脏器,或某一个生理解剖系统。 因此,若说三焦是无形的(无固定的脏器组织部位之形),那么五脏六腑亦为无形,这是藏象理论特点所决定的;若说三焦是有形的,那么五脏六腑亦当有形,其有形是指脏腑功能活动的实体,而不是现代医学中某一个同名脏器。三焦之形,既不是古人所说的“脂膜”、“油膜”、“网油”等组织部位,也不是近代学者所说的“胰腺”、“淋巴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等现代医学脏器或系统。因为所指之形,不能解释三焦之功能。 总之,三焦是对具有通行元气、运行水谷和水液等作用的某些脏器组织及其功能的概括。即是古代医家所谓的“无常形”、“指其所而为形”、“道是无形实有形”之意。

编辑推荐

《中医基础学科图表解丛书:中医基础理论图表解(第3版)》既能保持中医基础理论的传统特色,也能适应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三是根据修改后的内容,对图表部分进行相应修改。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图表解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6条)

 
 

  •   生动形象,把枯燥的中医基础理论变得形象,方便于记忆
  •   书是正版的,图文并,很适合初学中医的人读。
  •   图表说明,好理解
  •   浅显易懂,感兴趣的人都可以看,图表形式思路理得很清晰。
  •   听同学推荐,买了这本书,确实能学到很多东西,里面的内容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值得学习,且通俗易懂。
  •   比想象中的好。如果有点彩页来关于其中的一些经络图更好
  •   不错的,打好基础再说别的
  •   内容很丰富,知识很全面,解析很彻底,题目很经典。
  •   内容较全面,比较浅显易懂
  •   内容好 一目了然 一看就懂
  •   书挺好的 内容也很不错
  •   内容很详细,加深了对课本的理解
  •   是正版,书里的内容很详细,希望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
  •   书很好,很喜欢,正是我需要的。
  •   作品在于细细品读后 带给自身心灵上幽微的 不易察觉到的感动与领悟
  •   这本书一般,没有彩图
  •   感谢这本书的作者,很好,很好,很好!
  •   这本书很值得学习
  •   送朋友的!他说很好,简明扼要
  •   非常好还会再买的
  •   很好的,值得推荐。
  •   书没有漏印的,挺好的
  •   该说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还是很有看头的!
  •   书还没到 暂时没法说
  •   书还没看,公司采购的,物流超快。
  •   这是给朋友的妹妹买的,希望她好好学习。
  •   书很好,比课本条理清晰很多,值得一读!
  •   图文并茂,直观易学
  •   容易学习,有图标的帮助容易理解!!
  •   还不错啦 只不过比较的难懂
  •   老妈看
  •   帮朋友买的,价格比书店便宜!
  •   下次还光顾当当
  •   这书我已经关注好长时间啦,一到手就立马阅读起来,现在便宜了,朋友们快快买吧!!!
  •   挺不错的 书很好 印刷很清晰
  •   我挺喜欢看的 看着很舒服
  •   应该是正版 挺不错的
  •   对了解中医基础很好的一本书。
  •   可能是本人不是学中药的,看这个中医也是糊里糊涂的,不是很懂,我清楚好不好,翻了几页后就没有再看了
  •   我是学中医的,这本书内容很严谨,而且很多都是图解,结构很好,结合中医的课本,很好用。
  •   内容详细,读后有收获,内容用图表加以归纳,使用方便
  •   学习理论基础的参考
  •   图表解释明理 概括得不错
  •   中医爱好者自学
  •   这本书的内容阐述的挺好的,但是书的内容太少了,
  •   很好的书,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正在学习中
  •   内容很多,算蛮全吧
  •   需要反反复复看的好书
  •   书很好,就是物流太慢。
  •   以为里面有很多图的,原来是表格居多
  •   表比图多,像个学生笔记,用来加强记忆还是不错的
  •   目前只看了绪论和第一章,书里讲的内容还行,但是个人感觉有些地方讲的不够详细,而且有些地方我个人觉得逻辑上似乎有问题。比如讲五行和五脏说肝属木,所以肝有疏泄等功能。个人感觉应该是肝有这些功能所以才定义它应该属木才对,而不是因为肝属木才有了这些功能。也可能鄙人才疏学浅这样理解不对,还请各位老师们指教,谢谢。
  •   内容挺好的,挺严谨的。
  •   我下了单,为什么书没到?什么情况啊 ?
  •   严重盗版,纸质和装订十分粗糙,印刷错误暂且不论。
  •   刚入手的,内容不讲,单说外表,正面看很正常,但侧面看书页装订参差不齐,翻看时手感和心情很不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