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类方汇参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人民卫生  作者:左季云  页数:36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左季云编著的《伤寒论类方汇参》是作者根据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所列的113方(原缺一方)以类为纲加以整理而成。全书按类分为桂枝汤类、麻黄汤类、葛根汤类、柴胡汤类、栀子豉汤类、承气汤类、泻心汤类、白虎汤类、五苓散类、四逆汤类、理中汤类及杂方类12章,将有关加减各方附入各大类下。每一处方下大多分别详列本方的用量、定义、病状、脉象、药解、煮服法、服后现象等,并将有关功能相近似的处方,详述其鉴别方法。
左氏曾受聘于北平国医学院教授,后应邀为学院名誉院长。左氏博览医学典籍,博采众家之长,医术高明,时为名医之一,深受爱戴。
《伤寒论类方汇参》“以仲景成法,时贤诸案,名医杰作,准古酌今,汇合一编”,对类方有分析,有鉴别,有辨证加减应用的体会,有旁征博引的翔实文献资料,提纲挈领,条分缕析。便于鉴别和临证应用。本书适用于中医临床工作者和方药研究人员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左季云(1891—1942),近代著名伤寒学家、中医临床家。民国初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1922年,受聘于北平国医学院,教授。主讲中医病理学,后应邀为学院名誉院长。著有《伤寒论类方汇参》、《左季云证治实验录》等多部医著,其学术思想启迪和影响了很多当代名医。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桂枝汤类
第一节 桂枝汤
第二节 桂枝加附子汤
第三节 桂枝加桂汤
第四节 桂枝去芍药汤
第五节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第六节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第七节 小建中汤
第八节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第九节 桂枝甘草汤
第十节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第十一节 桂枝麻黄各半汤
第十二节 桂枝二麻黄一汤
第十三节 桂枝二越婢一汤
第十四节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第十五节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第十六节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第十七节 桂枝加葛根汤
第十八节 桂枝加芍药汤
第十九节 桂枝加大黄汤
第二章 麻黄汤类
第一节 麻黄汤
第二节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第三节 大青龙汤
第四节 小青龙汤
第五节 麻黄附子细辛汤
第六节 麻黄附子甘草汤
第三章 葛根汤类
第一节 葛根汤
第二节 葛根黄芩黄连汤
第三节 葛根加半夏汤
第四章 柴胡汤类
第一节 小柴胡汤
第二节 大柴胡汤
第三节 柴胡加桂枝汤
第四节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第五节 柴胡桂枝干姜汤
第六节 柴胡加芒硝汤
第五章 栀子汤类
第一节 栀子豉汤
第二节 栀子甘草豉汤
第三节 栀子生姜豉汤
第四节 栀子干姜汤
第五节 栀子厚朴枳实汤
第六节 栀子柏皮汤
第七节 枳实栀子汤
第六章 承气汤类
第一节 大承气汤
第二节 小承气汤
第三节 调胃承气汤
第四节 桃仁承气汤
第五节 抵当汤
第六节 抵当丸
第七节 十枣汤
第八节 大陷胸汤
第九节 大陷胸丸
第十节 小陷胸汤
第十一节 三物白散
第十二节 麻仁丸
第七章 泻心汤类
第一节 生姜泻心汤
第二节 甘草泻心汤
第三节 半夏泻心汤
第四节 大黄黄连泻心汤
第五节 附子泻心汤
第六节 黄连汤
第七节 黄芩汤
第八节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第九节 旋覆代赭汤
第十节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
第八章 白虎汤类
第一节 白虎汤
第二节 白虎加人参汤
第三节 竹叶石膏汤
第九章 五苓散类
第一节 五苓散
第二节 猪苓汤
第三节 文蛤散
第四节 茯苓甘草汤
第十章 四逆汤类
第一节 四逆汤
第二节 四逆加人参汤
第三节 通脉四逆汤
第四节 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
第五节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第六节 干姜附子汤
第七节 白通汤
第八节 茯苓四逆汤
第九节 四逆散
第十节 当归四逆汤
第十一节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第十一章 理中汤类
第一节 理中丸
第二节 真武汤
第三节 附子汤
第四节 甘草附子汤
第五节 桂枝附子汤
第六节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第七节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第八节 芍药甘草附子汤
第九节 桂枝人参汤
第十二章 杂方类
第一节 赤石脂禹余粮汤
第二节 炙甘草汤
第三节 甘草干姜汤
第四节 芍药甘草汤
第五节 茵陈蒿汤
第六节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第七节 麻黄升麻汤
第八节 瓜蒂散
第九节 吴茱萸汤
第十节 黄连阿胶汤
第十一节 桃花汤
第十二节 半夏散及汤
第十三节 猪肤汤
第十四节 甘草汤
第十五节 桔梗汤
第十六节 苦酒汤
第十七节 乌梅丸
第十八节 白头翁汤
第十九节 牡蛎泽泻散
第二十节 蜜煎导方
第二十一节 大猪胆汁并土瓜根导
第二十二节 烧裨散

章节摘录

版权页:第一章 桂枝汤类第一节 桂枝汤一、用量(一)仲景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二两切 大枣 十二枚擘(二)洄溪桂枝钱半 芍药钱半酒炒 甘草五分 大枣三枚 生姜三片一、定义此因伤寒或中风,而又脉弱自汗。为制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达表之温方也。三、病状(一)太阳中风,啬啬恶寒,浙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太阳中风者,阳受风气而未及乎阴也。凿啬恶寒,淅淅恶风者,谓肌腠疏缓,卫气不谐。虽无寒而若不能禁;虽无风而常觉洒淅也。翕,越也、动也、盛也。鼻鸣,嘘也。干呕,风邪干胃也。但就鼻呜、干呕而论,似属阳明、少阳兼征。益从阳明、少阳施治,不知脏腑相通,原不必处处皆治。良以病从阳明而来,主以桂枝汤则太阡之外邪女,而他病自愈也。余皆准此。第一章 桂枝汤类(二)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此桂枝汤总症。(三)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此误下之症,溪下而仍上冲,则邪气犹在阳分,故仍用桂枝发表。若不上冲,则其邪已下陷,变病不一,当随证施治。论中误治诸法,详观自明。(四)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小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此非误治。因风邪凝结于太阳之要路,则药力不能流通,故刺以解其结。盖邪风太甚,不仅在卫而在经,须刺之以泄经气。风府一穴,在项上人发际一寸,大筋内宛宛中,督脉阳维之会也。刺入四分,留三呼。

编辑推荐

  《伤寒论类方汇参》,伤寒著作。左季云撰于1927年。作者宗柯琴以方类证的研究方法,将《伤寒论》方分为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柴胡汤等十二类,并将有关加减及变化方附入介绍,每一处方下大多详列适应症、禁忌症、方药作用、服用法、药后反应、预后等,并辨析和鉴别与此方配伍或作用近似的有关处方,有独特见解,较切实用,是研究《伤寒论》方治的参考读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伤寒论类方汇参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7条)

 
 

  •   《伤寒论类方汇参》,伤寒著作。左季云撰于1927年。作者宗柯琴以方类证的研究方法,将《伤寒论》方分为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柴胡汤等十二类,并将有关加减及变化方附入介绍,每一处方下大多详列适应症、禁忌症、方药作用、服用法、药后反应、预后等,并辨析和鉴别与此方配伍或作用近似的有关处方,有独特见解,较切实用,是研究《伤寒论》方治的参考读物。
  •   左季云老先生的《伤寒论类方汇参》,是很不错的一本中医书籍,是研究《伤寒论》方治的参考读物。值得推荐。
  •   伤寒论类方汇参,之前买过一本其他的,这本还没看,
  •   李可老先生提到的伤寒类启蒙书,翻来细读,确有良解
  •   此书的分类方法,便于伤寒论的学习,不错
  •   伤寒论注解之佳作,李可老推荐
  •   学《伤寒论》的捷径!
  •   很难得的一本好书。提示了一种学习伤寒的方法!很好!
  •   本书是李可老中医曾经推荐的传统中医自学成才的入门书之一,也来赏识一番,或许有所裨益。
  •   实用,面面俱到,补充许多注家亦避而不谈的问题,终于等到了人为的再版书建议收藏
  •   买此书还是看了李可先生的书介绍。
  •   非常满意,别人介绍买的,发货及时,很喜欢
  •   从李可老中医的书中发现这本书。毫不犹豫的买下!慢慢细读!
  •   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感觉内容很好,就是书店的太贵,所以来当当了、。
  •   不错 好好读书
  •   very ver nice!!!!!!!!!!!!
  •   李可推荐,值得信赖!
  •   老中医的书要多看
  •   太详细,太专业了,初学者量力
  •   受益匪浅,在慢慢读
  •   慢慢领悟,慢慢琢磨
  •   很喜欢!难得一见的好书!比我以前买的几本同类书好多了!
  •   ok!!很棒的书
  •   内容详细,适合专业使用。
  •   书是好书,但是印刷质量很差!
  •   终于再版啦!当当网折上折!赶快下单!经方学习者必读!
  •   这商品还不错 方子比较多
  •   好书。怀念李可!
  •   经典的实战方略
  •   类方的书太多了,但这本看了还是有收获的。
  •   整理得很好,结合伤寒论去看。
  •   伤寒论学习的参考书,应该准备一本。
  •   李可老中医推荐的应该不错,另外把同类方具在一起便于鉴别使用
  •   诠释伤寒的好读本
  •   值得反复看的一本书开卷有益哦
  •   没有郑钦安的书好。
  •   经典再印
  •   不错。研究伤寒都的多看看的书
  •   配送太迟!
  •   一个字好啊
  •   研究经方的另一个视角。
  •   书很好。分类是一种方法。 这本书能给我启发。
  •   这个属于名家经典,也是后继无人的老一辈中医的悲哀啊!
  •   书不错,学习中医的可以看看~
  •   不喜欢的是书的排版和标题的颜色读着不方便
  •   我经常买中国中医药出版的书,很少看到这么多错字的书,还全国百佳图书出版色呢?希望做事认真一点。
  •   好的书应该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确实很好的一本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