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心肌病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乔树宾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09出版)  作者:乔树宾 编  页数:354  

内容概要

  化学消融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不同于一般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损伤性治疗,使用无水乙醇将罪犯间隔支堵塞,局部室间隔心肌坏死,瘢痕形成,左心室流出道增宽、左心室-主动脉压力阶差降低,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肥厚型心肌病:基础与临床》中特别收集了肥厚型心肌病的国内外指南以供读者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基础部分 第一章 心壁结构与肥厚型心肌病病理学 第二章 肥厚型心肌病的遗传分子基础 第一节 致病基因 第二节 基因型与表型的联系 第三节 肥厚型心肌病拟表型 第四节 肥厚型心肌病异质性的原因 第五节 发病机制 第三章 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自然病理生理及临床意义 第四章 心肌纤维化 第五章 肥厚型心肌病的流行病学 第二部分 肥厚型心肌病的影像诊断及评价 第一章 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学诊断 第一节 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第二节 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评估 第三节 心肌声学造影在内科干预治疗中的应用 第四节 超声心动图检测在外科心肌切除术中的应用 第二章 核素心肌显像在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治疗中的价值 第一节 单光子计算机断层(SPECT)心肌灌注显像 第二节 正电子计算机断层(PET)心肌代谢显像 第三节 核医学显像在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应用 第三章 磁共振在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治疗中的价值 第一节 磁共振对肥厚型心肌病的价值 第二节 磁共振对肥厚型心肌病干预治疗的疗效评价 第四章 肥厚型心肌病的冠状动脉造影、左心室造影 第三部分 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及一般治疗 第一章 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二章 潜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病理及临床意义 第三章 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评价 第四章 肥厚型心肌病舒张功能异常 第一节 肥厚型心肌病舒张功能异常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第二节 肥厚型心肌病舒张功能异常相关机制的探讨 第三节 结语 第五章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第六章 肥厚型心肌病的分型及内科药物治疗 第七章 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第四部分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介入治疗 第一章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适应证、禁忌证及方法 第二章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并发症及防治对策 第三章 如何提高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 第四章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术后观察及并发症处理 第五章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配合 第六章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科治疗经验 第七章 肥厚型心肌病心房纤颤 第八章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起搏治疗 第九章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在预防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猝死中的应用 第五部分 肥厚型心肌病的外科治疗 第一章 肥厚型心肌病的外科治疗历史 第二章 肥厚型心肌病的外科适应证评估 第三章 外科手术前的常规准备及术前评估 第四章 肥厚型心肌病治疗术式及技术要点 第五章 外科手术中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策略 第六章 主要并发症及围术期处理 第七章 外科手术的近期和远期效果 第八章 国内外治疗现状及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外科治疗经验 第九章 肥厚型心肌病的内外科治疗比较 第六部分 典型病例 第一章 成功病例 第一节 老年女性化学消融成功病例一例 第二节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小间隔支成功消融一例 第三节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孤立大间隔支消融成功一例 第四节 前降支支架术后经支架间隔支成功消融一例 第五节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室间隔化学消融OTW球囊的成功选择一例 第六节 室间隔中段消融成功一例 第七节 OTW球囊的选择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间隔支化学消融中的体会 第二章 交通支开放病例 第一节 PTSMA术中至前降支交通支开放致心室颤动一例 第二节 PTSMA术中至回旋支交通支开放一例 第三节 PTSMA至右冠侧支循环开放下壁心肌梗死一例 第三章 多支血管分步消融病例 第一节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大间隔支分步化学消融一例 第二节 分次成功消融两个间隔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一例 第三节 两次PTSMA分别消融三个间隔支成功一例 第四章 不适合消融治疗的病例 第一节 间隔支远端血管网丰富致消融终止一例 第二节 心肌声学造影提示造影剂弥散至整个右心室致消融终止一例 第三节 微量乙醇注入即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致消融终止,后行回旋支PCI一例 第四节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解剖不适合化学消融一例 第五节 球囊封堵后乳头肌显影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一例 第五章 其他病例 第一节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间隔支化学消融后心包填塞一例 第二节 晚发性房室传导阻滞 第三节 室间隔消融术后8年症状复发行外科心肌切除术成功一例 第四节 双腔起搏器治疗肥厚型心肌病效果不佳行室间隔消融术一例 第五节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外科手术治疗一例 第六节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合并二尖瓣反流外科手术一例 第七节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外科治疗典型病例 附录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各种治疗指南 附录一 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 附录二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中国专家共识 附录三 2011 ACCF/AHA肥厚型心肌病诊治指南导读——对肥厚型 心肌病认知与治疗手段的变革 主要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虽然对于HCM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研究有了一些初步结果,但是这些研究结果多来源于小样本群体或者横断面研究,因此基因型的预测价值也受到质疑。但不可否认,基因诊断是未来最有潜力的诊断方法和危险分层的利器。这些不确定性也为开展基因型—表型关联研究提供了机遇,通过大样本、新技术以及前瞻性的观察研究,有望解决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关系认识上的不一致,最终通过基因型预测临床表现与预后。新的研究样本量一定要大,才能在分成亚组后仍然有足够的统计力度。把基因突变信息与影像、心律失常检查结果整合,才能准确阐明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联系,并有助于对患者进行亚临床与临床亚型分层。通过遗传与影像等新技术结合评价HCM,可进一步加深对HCM自然病史的了解。通过前瞻性随访研究,阐明HCM的自然病史,找出并确定心力衰竭与猝死的促发因素、危险因素。同时临床新的诊断技术的开展,也将有助于更加精细的判断临床表型。心脏磁共振影像检查不但可以发现心肌局部肥厚及单纯腱索肥厚,还可通过钆延迟成像发现心肌纤维化、钙化、室壁瘤等;冠状动脉CTA、PET、心肌灌注扫描可以判断冠状动脉供血状况;组织多普勒超声可以判断心脏舒张功能;心脏磁共振磷谱可以判断心脏能量代谢失常与否;心内膜活检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心脏重塑与炎症反应。综合评估基因突变携带者最早的心肌组织结构、生化、生理、功能改变以及内源生物激发物质(性别、生长激素)、环境修饰因素、生活方式(体力活动、饮食、血压等)对HCM进展、退缩的影响,可据此开发血清生物标志物以评估疾病发生、发展,预测疗效与预后。HCM临床试验面临诸多挑战,因为HCM患病率相对较低、终点事件时间长,这是造成目前缺乏HCM相关临床试验的主要原因,因此临床上需要多中心合作人选病例、选择替代终点观察等来完成研究。目前发现,左心室肥厚、磁共振中钆增强扫描延迟(代表了缺血纤维化)是可选择的替代终点之一。这些检查手段的进步必将对开展HCM基因型—表型关系的研究提供巨大的帮助。

编辑推荐

《肥厚型心肌病:基础与临床》用大量篇幅介绍了新技术,详细介绍了其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并发症防治,并以大量病例实例对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进行诠释。全书图文并茂,影像学资料完整清晰,内容深入浅出,可作为从事心血管介入治疗,特别是肥厚型心肌病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治疗的医师的工具书,也可作为心内科医师、全科医师及研究生的参考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肥厚型心肌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