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体装配工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作者:施克非 编  页数:249  

内容概要

  《船舶主体工种岗位培训教材:船体装配工》由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专业技术、装配技能、安全要求共五章组成,着重讲解了船体装配的工具装备、气割和焊接知识、船体各种图纸的识读要求、船体制造各阶段的工艺过程和技术要求以及装配施工过程中安全规定等。其中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为船体装配工必备的基本知识,是学习和掌握装配技能的入门必备技术。  《船舶主体工种岗位培训教材:船体装配工》是新进厂船舶装配工(劳务工)的岗位培训教材,也是本专业有关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参考教材。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基础知识、第一节 船舶概述一、船舶工业发展概况二、船舶的分类第二节 现代造船工程一、现代造船模式形成的技术基础二、现代造船模式的内涵及演变三、现代造船模式的设计方式四、现代造船模式的管理方式五、船舶建造编码系统六、工法介绍七、名词解释第三节 工艺流程和船厂布置一、船舶制造必备条件二、船体建造工艺流程三、现代化船厂总布置实例第四节 船舶概论一、船舶的分类和特征二、船舶的航行性能三、船舶动力装置四、船舶设备与系统第五节 精度管理一、造船变形与误差二、船体建造精度管理第六节 金属材料一、金属组织二、金属分类三、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四、船用钢的分类、牌号、性能及用途第七节 度量与单位换算一、度量二、单位换算三、常用材料的密度第八节 常用数学公式一、面积公式二、体积公式三、三角函数公式复习题第二章 基本技能第一节 装配工具和装备一、度量划线工具二、冷热加工工具三、装配工具四、测量工具第二节 气割一、气割原理二、气体质量对气割的影响三、气割对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四、气割设备五、等离子切割六、氧乙炔切割操作方法七、气割用气体八、安全事项第三节 焊接一、焊接方法的分类二、二氧化碳(CO2)气体保护焊三、手工电弧焊设备及工具四、焊条五、手工电弧焊工艺第四节 钢材变形与水火矫正一、火工矫正二、装配后变形的火工矫正三、火工矫正的注意事项第五节 起重知识一、起重索具、吊具二、常用起重工具和小型起重设备三、起重与搬运复习题第三章 专业知识第一节 几何识图与船体制图一、基本作图方法二、投影基础三、图线种类、画法及其应用四、钢板与型钢的表示法和组合画法五、节 点视图的识读六、视图、剖视图与剖面图第二节 船体型线图的基本知识一、三个基本投影面及型线的投影特征二、船体主要尺度第三节 船体分段划分一、船舶建造方案对船体分段划分的影响二、船体分段划分的原则三、分段划分示例第四节 船体构件理论线一、定义理论线的基本原则二、确定理论线的其他规定第五节 船体放样与船体建造工艺符号一、放样概述二、船体建造工艺图形符号第六节 船体各部分结构常用(专用)名称一、总体二、龙骨与底部结构名称三、外板(舷侧)结构名称四、甲板结构名称五、舱壁结构名称六、首部结构名称七、尾部结构名称八、上层建筑和居住舱室结构名称九、附件结构名称十、组立托盘第七节 分段结构图识读一、船体分段结构图的用途和种类二、分段结构图的内容三、识读分段结构图四、发展方向复习题第四章 装配技能第一节 胎架制造一、胎架基准面的切取二、胎架形式三、胎架用途四、模板胎架制造五、支柱式胎架第二节 零部件装配(小组立、中组立)一、小组立和中组立二、其他部件装配第三节 分段装配一、底部分段和中(大)组立二、旁板分段的中组立三、顶(底)边水舱分段中(大)组立四、首部立体分段中(大)组立五、尾部立体分段中(大)组立六、上层建筑分段中(大)组立第四节 总装和船坞搭载(船台装配)一、船坞及船台工艺装备二、船坞装配工艺三、货舱区总段的总组四、首、尾总段的装配五、底部分段的定位与装配六、舱壁分段的定位与装配七、舷侧分段的定位与装配八、甲板分段的定位与装配九、首、尾总段的定位与装配十、上层建筑分段的定位与装配第五节 分段(总段)装配、船台装配焊接变形及控制一、分段变形的现象二、分段变形的原因三、分段变形的处理四、控制变形的措施五、船坞搭载变形原因及预防措施复习题第五章 安全要求第一节 绿色造船第二节 “S”管理第三节 明火作业安全规定一、明火“十不烧”二、基本安全要求三、特殊安全要求第四节 高处作业安全规定一、总则二、基本要求三、培训教育四、安全技术措施准备五、对生产组织者的要求六、作业人员的安全要求第五节 起重安全技术规程一、起重“十不吊”二、总则三、基本要求四、起重作业人员的安全要求五、着装要求复习题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基础知识  第一节 船舶概述  一、船舶工业发展概况  (一)古代造船史  大约在七八千年或一万年以前世界就出现了舟船,在新石器时代,人们能够利用火和石斧制造独木舟。中国、埃及、希腊和罗马,都是世界造船和航海的发源地。  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在世界船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曾作出过重大贡献。  秦、汉时期,是我国舟船技术获得大发展的时期。唐、宋时期,我国的舟船技术臻于成熟。在这样的经济、技术基础上,才有明代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  郑和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受政府派遣统帅舟师七下西洋。每次出洋海员27000余人,船舶一二百艘,其中大型宝船长44丈4尺,宽18丈,排水量达14000t以上。郑和的船队不但到了南洋群岛的主要国家,而且一直到了非洲东岸,总航程十万余里。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船舶技术之先进、航行海域之广阔,都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15世纪初的中国,以高超的传统造船技术,建造了难以置信的巨大船舶,郑和下西洋,达到了这一航海历史阶段的高峰。  (二)近代造船史  17世纪的欧洲,自然科学有了迅速的发展,到18世纪现代造船科学开始建立,欧洲人对船舶的航海性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此欧洲的帆船也有了显著的进步。18世纪末,西班牙、法国、英国、美国等诸国都有不少人探讨利用蒸汽机推进船舶的方案。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完成了第一艘蒸汽机明轮船“克雷门特”号。1838年,英国的新型蒸汽机明轮客船“大东方”号,该船长207.13m,排水量18915t,采用风帆、明轮和螺旋桨联合推进。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船体装配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