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杨水旸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9-01出版)  作者:杨水旸  页数:338  
Tag标签:无  

前言

本教材是为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而编写的。教育部于2004年组织编写的作为全国高校理工农医类硕士生政治理论课的自然辩证法教材——“统编教材”——至今已有近5年了,其间我国提出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要求。同时,根据我校把自然辩证法课程作为精品课建设的项目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在理工类院校中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理工科硕士生为主要教学对象,适当兼顾为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开设这门课程的教学需求;以20多年来本人讲授这门课程的讲稿、讲义和课件为基础,并充分汲取该学科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工作,才最终使它呈现在我们面前。该书作为教材,在研究和编写过程中力求使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明显特点:  一、反映时代要求,突出主流趋势  充分反映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时代要求。2005年末我国出台的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2006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指导方针,作出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然而,自然辩证法作为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科,不能不反映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战略和时代要求。例如,在第四篇(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的第九章(技术观)中,设有第三节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涵义、第四节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第五节技术创新的模式和类型、第六节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与管理;在第五篇(工程观与工程技术方法论)的第十一章(工程观)中,设有第三节工程创新与发展趋势,其中探讨了工程实践与工程创新;在第六篇(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第十五章(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设有第一节面对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机遇与选择、第二节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

内容概要

  教育部于2004年组织编写的作为全国高校理工农医类硕士生政治理论课的自然辩证法教材——“统编教材”——至今已有近5年了,其间我国提出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要求。同时,根据我校把自然辩证法课程作为精品课建设的项目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在理工类院校中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理工科硕士生为主要教学对象,适当兼顾为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开设这门课程的教学需求;以20多年来本人讲授这门课程的讲稿、讲义和课件为基础,并充分汲取该学科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工作,才最终使它呈现在我们面前。  《自然辩证法概论》作为教材,在研究和编写过程中力求使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明显特点:  一、反映时代要求,突出主流趋势  二、体系结构新颖,理工特色显著  三、理论基础厚实,研究视野开阔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对象和内容一、学科性质二、研究对象三、基本内容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一、创立的背景二、体系的形成三、发展的概况第三节 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及方法一、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二、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方法思考题第一篇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一章 人类自然观发展第一节 古代朴素自然观一、科学的萌芽与“四大文明”中心二、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与自然科学三、中国古代的自然哲学与科学技术四、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第二节 宗教神学自然观一、教会和经院哲学的思想统治二、宗教神学自然观对自然界的描绘三、对宗教神学的冲击第三节 形而上学自然观一、近代自然科学在普遍的革命中诞生二、近代前期的自然科学与牛顿力学体系三、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与特点第四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与发展一、近代后期自然科学的理论综合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诞生三、物理学革命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四、现代自然科学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思考题第二章 系统自然观第一节 自然界的物质性一、自然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二、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三、自然界物质形态的统一性四、自然界物质的无限可分性第二节 自然界的系统性一、自然界系统的普遍性和类型二、自然界系统的基本特征第三节 自然界的层次性一、自然界的层次结构二、自然界层次结构的基本特征三、自然界层次结构的规律性思考题第三章 演化自然观第一节 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一、宇宙的起源与演化二、恒星的起源与演化三、地球的起源与演化四、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第二节 自然界的运动形式和动因一、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二、自然界运动形式的统一性三、非生命界物质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四、生物进化的动力第三节 自然界演化发展的矛盾性一、自然界演化形式的矛盾性二、自然界演化过程的矛盾性三、自然界演化方向的矛盾性第四节 自然界演化发展的规律性一、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性二、自然界运动转化的守恒性三、自然界演化发展的周期性思考题第四章 生态自然观第一节 人与自然一、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二、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节 生态自然观的现实基础一、生态自然观的自然基础二、生态自然观的社会基础三、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第三节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理论一、生态自然观的基本特征二、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三、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第四节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题第二篇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第五章 科学观第一节 科学的特征、性质和分类一、科学的涵义和特征二、科学的性质和分类第二节 科学发展的内部动力……第三篇 系统观与系统科学方法论第七章 系统观第八章 系统科学方法论第四篇 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第九章 技术观第十章 技术方法论第五篇 工程观与工程技术方法论第十一章 工程观第十二章 工程技术方法论第六篇 科学技术与社会第十三章 社会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第十四章 科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及评价第十五章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篇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一章 人类自然观发展人在自然界中从事实践活动时,总会形成对自然界的认识。作为人对自然界总体认识的自然观,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与各个时期科学的发展水平是紧密相联的。自然观的历史和人类文明一样悠久,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向前发展。历史上的自然观,主要表现为古代朴素自然观、宗教神学自然观、形而上学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四种基本形态。第一节 古代朴素自然观16世纪以前的科学统称为古代科学。古代的自然科学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大的历史阶段。在古代科学的缓慢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古代朴素的自然观。一、科学的萌芽与“四人文明”中心科学技术萌芽于原始人的劳动。大约在100万年至200万年前,原始人制造与使用了石器工具。大约在50万年前学会了人工取火;对此恩格斯曾给予高度评价:就世界性的解放而言,摩擦取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取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分开。大约在14000年前发明了弓箭,使捕猎水平大为提高。9000多年前,开始了家畜饲养、谷物栽培、陶器制作、房屋建筑等生产活动。到原始社会末期,又发明了冶铜技术,这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成就。这些知识,既是原始人生产经验的长期积累,也是人类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初步成果。这尽管属于萌芽状态的科学技术,但却奠定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基础。

编辑推荐

《自然辩证法概论》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自然辩证法概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除了送货慢了点,其他很不错
  •   书的质量没有任何问题,价格公道,比我们学校卖的便宜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