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草根生活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电子工业  作者:真柏 著  页数:27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最草根生活》反映了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时期,一些特殊人群的生活经历。他们身处社会底层,历经动荡曲折,遭遇种种不幸,然而他们处惊不乱,依照自己的生活态度坦然面对世态万象,作为“小人物”艰难而韧性地活在这个巨变的大世界。《最草根生活》以“原生态”的书写方式,忠实描述了他们坎坷的命运,以及奋斗挣扎中的喜怒哀乐,展现出都市中民间生活的众生百态。在这个热衷于娱乐八卦、习惯了复制粘贴的年代,这部书中平淡朴素却充满人情冷暖的平民故事,凸显出另一种自然的魅力和真切的美感。

作者简介

真柏,本名陈博君,中国湿地博物馆馆长,杭州市西湖区人大代表,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杭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已出版个人专著十余部。代表作品有:财经人物传记《商战不倒翁——是是非非宗庆后》、散文集《花花草草的七情六欲》、小说集《小楼里的太阳花》、《奢侈的浪漫》、报告文学及同名电影剧本《芦茨湾的呼唤》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进城务工
 我像打游击一样在杭州卖早点
 送水工的一肚子苦水
 只盼遇到一个好东家
 我靠我的脑子卖房子
第二章 就业就学
 下岗后办起电脑沙龙
 一部的士养活我一家人
 紧盯着人才的城市猎手
 跑单帮的中专生
第三章 农村生活
 一碗水端平不容易
 藏了两年的农药终没喝下
 我要把西溪的名气搞大
 每年为乡邻销掉千万苗木
第四章 社区建设
 管106项工作的最基层干部
 专做邻里婆妈的思想工作
 为社区保平安的人
 专跟有问题的人交朋友
第五章 经商赚钱
 卖花男人的生意经
 我的首席厨娘梦
 从20条领带起步
 做直销的日子很难很无奈
第六章 艺术梦想
 农民子弟策划自己的人生
 知名作家只有高中文化
 我用双手同时写书法
 每天抛三次绣球的女孩子
第七章 病残群体
 为我的残疾兄弟姐妹服务
 没有手臂的篆刻家
 我的肾是死刑犯给的
 害怕别人知道我的病
第八章 边缘人生
 我的儿子要做黄牛
 我是演技一流的托儿
 我给名人当枪手
 我在都市里放马

章节摘录

眼看着春节一天天地临近,我的心情越来越沮丧。这是我外出的第一年,我多么想回家看看妻子,看看我那即将满月的女儿啊,可是我出来都快半年了,却还没赚到什么钱,哪有脸面回家去呢?况且就算我肯厚着脸皮回去,身上的钱也不够买回家的车票啊。年三十晚上,我是啃着面包,坐在广州汽车站候车大厅的椅子上度过的。后来实在过不下去了,听说顺德那边企业多,需要的工人也多,我就用仅有的一点钱买了车票去了顺德。可不巧的是,春节还没过完,就有大批的打工者已经捷足先登涌到了顺德,等我赶到那里时,几乎所有的工厂都已经招满了工人。我在顺德跑了两天,问了足有二三十家工厂,可得到的回答全是已经不需要工人了。到顺德的第三天,我的钱终于花光了。那天晚上,我在路上茫然地走着,天黑了,冷风起来了,我就下意识地蜷缩在了路边的一个角落里,脑子里迷迷糊糊的,仿佛世界的末日已经来临。自己怎么就这么没用呢?我想到了死。可要是我死了,家里人该怎么办呢?想想家中的妻子和女儿,我真是羞愧万分哪。第二天天还蒙蒙亮,我就被冻醒了。这时,饥饿的感觉就像汹涌的潮水,一阵阵地向我袭来,好像有一把刀子在我的胃里剜着似的疼痛。我这才想起,昨天根本就没吃晚饭,因为我已经身无分文了。怎么办?去偷?去抢?老实说这些念头一刹那间就都涌进了我的脑子里。这时候,不知从哪里突然飘过来一阵油炸面食的香味,我循着香味抬头望去,发现不远处有一个早点摊。一位中年男子正围着一块不怎么干净的围裙在炸着油条,边上还候着不少买早点的人。

编辑推荐

《最草根生活》:一位基层人大代表纪录的32个平民生活故事《最草根生活》来自中国最庞大的群体——平民《最草根生活》拥有中国最民间的力量——民生《最草根生活》运用最真实的方式——口述实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最草根生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虽然是口述,但说的是草根最深层次的,关系到生存的问题一本书。也是帮朋友买的,朋友买的目的是让女儿看一看艰难的人生,起警示作用的。
  •     
      范典
      
      
      
      还记得初中毕业前,受到的社会教育基本来自饭桌。我爸会给我读《参考消息》上的励志故事,大起大落的人生,奋斗拼搏的结果,过程是痛苦、坎坷的,而结果是美好的。每个人都期待人生丰美,结出硕果,但真正饱经风霜、迎来辉煌是多么值得期待的事。
      
      《最草根生活》是对32个平民生活故事的展示,读来顺口,早起时分,我给妻念上两段,发觉自己喉头堵塞,突然发觉这些人的命运里叠映着我的人生。现实生活的残酷和梦想世界的美好错落有致,去年时候,有朋友介绍《杭州日报》的记者采访我,就是帮帮忙的,我也不太爱露脸。报上登出来,主题是“生活在别处”,四五位当事人,做着本职工作,但有自己的梦想:跳交谊舞、当电台DJ、写稿……你没看到《中国达人秀》舞台上,那对在天桥下卖鸭脖子的夫妻,生活虽艰辛却相敬如宾,为着歌唱为着幸福不离不弃相互成全。
      
      其实,报纸登出来后我不太高兴,因为我不喜欢小标题中出现的“草根”二字,我当时觉得自己是“高级”的,但现在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草根”很可爱,“草根”们有着不可磨灭的精神。到外地工作以来,离开了老爸的饭桌,少了话题人生的熏陶,却经历了自己人生中的坎坷,总认为痛苦过后辉煌就迎面来了,可是仍然在沉浮沉浮,有好多次就差点放弃。我要说的是,这个时候我很孤单,这种孤单是用话语无法表达的,是跟父母无法解释和妻子不能尽述的,所以我经常在文字中寻求精神寄托。以前青春年少,会乱梦浮想,不切实际的爱高雅艺术,现在却觉得来自普通生活、底层生活的文字才最打动我。《最草根生活》里的人物不是什么大人物,他们或经商或玩文学,都无视生活环境的压抑、辛酸,努力坚持到最后,虽然他们都有好的结果,本书作者也试图以这种因果联系来激励读者,但我认为经过努力虽获取了社会地位、经济财富上的回报,最关键的还是这段个体化的体验过程和宝贵经验,人生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而32个平民故事便是32段人生经历,它们被作者记录下来,没有被历史的车轮湮没,成为我们攀登梦想的阶梯。我想,有更多人比他们还艰辛,只是未到成功时,谁也不吭声罢了。
      
      感谢生活带给我们坎坷,感谢总有一条路为有梦想的人铺就,感谢这本书里的所有人和这本书的作者。我想,以后也要在饭桌上给我小孩读读这些人生。
      
      
      
      2010-12-16完稿
      
      
  •     
      
       周为筠
      
      一直以来关于创作,我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现在我有时在想,中国现实的社会已经超过文学家的想象能力,比如那么多官场小说还没有一两个基层官员日记来的最具有震撼力。这一方面折射出我们创作的困境,另一方说明了纪实性报告文学是大有可为的。
      
      今天大家讨论的这本书——《最草根生活》,就是一本原汁原味的纪实作品,他描写了30多位平凡而又特殊的人,他们有送水工、有保姆、有保安、有做销售、有卖早点的……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符号是草根,他们不是什么大英雄和大人物,只是来自最草根的阶层。这些小人物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的故事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或许我们麻木的心早已熟视无睹,或许偶尔我们内心曾经被他们打动。
      
      这本书是作者经过七八年时间积累,陆续记录并精选的平凡真实的生存故事,当这些最草根的人物和最普通的生活展现在我们眼前时,一下子触动了我的心灵最柔软处。这些人物故事读后让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活着都不容易。
      
      这本书也让我想起了最近最红的两个网络视频。一个是两位民工歌手在一间狭小阴暗的房间里,光着膀子拿着啤酒吼着《春天里》。这段视频传到网上之后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连湖南省省委书记周强也说,每一次看都要热泪盈眶。
      
      还有部网络视频叫《老男孩》,描述了一个婚庆司仪和一个理发师关于青春和梦想的故事。这部影片中有许多人的影子,洗脚店姑娘、农民工、小饭店老板、公司的职员……当片尾那首“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 改变了我们模样 未曾绽放就要枯萎吗 我有过梦想”的歌声响起来时,让无数人潸然泪下。
      
      这两段视频的主角和我们这本书的主人公一样,都是过着最草根的生活,都是在城市里挣扎的小人物。他们和我们一样,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为了梦想,历经磨难,却不曾绝望,一次次努力重新起航。
      
      余华说过,一个欧洲人生活几百年,一个中国人生活几十年就够了,几百年的变化浓缩到一个几十年的人身上会是怎么样的?这是一个消灭精神家园的年代,是个让人慌乱急躁的世界,城市和乡村的漂泊者饱尝欲望的煎熬,在人性的河流中沉浮。人们从一个地方漂流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梦移向另一个梦,总在寻找自己生命的契合点。
      
      我们的文学艺术也同样充满的浮躁和不满,被暴力、美色、权力等五光十色的斑斓所环绕。忽然有一天我们遇到这样一本平凡的书,就像遇到那两段视频一样,才发现只有最真实的生活才能滋润我们干涸的心。
      
      作家创作只有跟脚下这片土地有关,才能立得住,才能走得远。文学艺术只有来源于生活,才能高于生活,才有影响力。我们的作品只有贴近生活,贴近草根,才能打动更多的人。
      
      
      
  •     
      
      李利忠
      
      
      真柏的这本《最草根生活》,对于向为“最草根”之一的我来说,读来自然如鱼入水,感同身受。在一行行看似沉默的文字背后,我仿佛能看见那些叙述者的衣着和面容,听见他们的微笑和呼吸,感受到他们脸上的汗水、眼中的泪滴……
      
      “怀着一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热忱的人文情怀”,真柏在这本书中以口述实录这种“原生态”的书写方式,真实记录了32位各种身份的平民生活故事。他说:“中国平民的生存状况,就是我们最大的国情、最实的民情。研究国情,就应该首先关注平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关注民情,更需要对平民的生存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看看平头百姓们究竟在想什么、做什么,是怎么生活的。”他说:“特别让我深受感染的,是那种站在现实之中遥望美好未来、面对再大的艰难依旧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几乎洋溢在每一位采访对象的身上。”阅读这样的一本书,多么像我们于日常嘈杂的生活中偶尔抬起头来,远远打量城市一角那些沉默生长的树木,我们所能观察和倾听到的,更多的是生机和忍耐。而当它们的枝叶被污染,或被人们修剪得有几分丑怪时,树木那天生的对称感,就会发挥作用,只要还有气息存在,就能在极短的时间里生长得比过去更美……也许只有这样,对这些城市里的树木来说,生长才不是漫长的苦役,而是无限的欢愉。在这些时常灰头土脸、损枝折叶的树木中,如果有一棵是果树,它还会在挣扎中结出坚忍的果实,并缓慢酝酿出甘甜的滋味。
      
      在该书的最后一章“边缘人生”中,真柏还为我们描述了黄牛、托儿、枪手、马倌等非常另类的人生故事。他说:“或许在大众的眼光中,他们的生活方式非常与众不同,有的甚至很难被主流社会所接受,但不容忽视的是,他们同样是我们这个社会中的一分子,他们同样在为社会的运转演绎着独特的角色。”这使我想到,所谓民主制度,不就是让不同的人发出各自的声音吗?而事实上,当下中国的公共讨论却常见一种病理化的倾向,不时受困于诸如“自由”、“民主”等名词之前,大而无当地浮游表层,夹缠不清,难以寸进。真柏作为一位基层人大代表,他的这些个平易亲和的故事,反倒替这些苍白的名词补回了该有的细节和血肉,同时也使我们从太多的宏大叙事、是非判断、情绪感慨中脱身出来,领悟到民主有时候又何尝不是一件非常脚踏实地、非常柴米油盐的事啊。
      
      总之,真柏的这本在深入调研、细致采访的基础上形成的,以32位平民的冷暖喜怒传递该阶层的人生诉求的书,多么像人们视野中一棵棵自然长成的树,也许树种不够名贵,材质不够细密,但当它们看似漫不经心地生长在一起,可以想象,那会是多么美好的一个富有意味的所在,哪怕并不开花,而其美早已毕现如花。
      
      
  •     文/张抗抗
      
      
      2009年9月初,杭州满觉陇早桂初绽,秋意渐起。由于一次会议,我读到了这部名为《最草根生活》的书稿,也认识了这部书稿的作者陈博君先生。他是一位基层的人大代表,也是一位出版了多部作品的业余作者,这两个身份交织于他,意味着作家视角和平民立场的重叠。其丰富的生活阅历与朴实无华的叙述方式水乳交融,引发了我对这部书稿的兴趣。
      该书反映了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时期,一些特殊人群的生活经历,他们身处社会底层,历经动荡曲折,遭遇种种不幸,然而他们处惊不乱,依照自己的生活态度坦然面对世态万象,作为“小人物”艰难而韧性地活在这个巨变的大世界。博君以“原生态”的书写方式,忠实描述了他们坎坷的命运以及奋斗挣扎中的喜怒哀乐,展现出都市中民间生活的众生百态。在这个热衷于娱乐八卦、他习惯了复制粘贴的年代,这部书中平淡朴素却充满人情冷暖的平民故事,凸显出另一种自然的魅力和真切的美感。
      这些故事的讲述者,大都是生活在杭州的打工者。我离开杭州去北方多年,每次回到故乡,总为这座城市的变化而惊异。我知道,这里每一条被重新改造的街道、每一座新起的高楼、湖边的每一棵树每一片水每一座桥每一间亭子后面,都默默地站立着一群“新杭州人”的身影。他们为建设这个城市,奉献劳动奉献青春奉献汗水奉献心血,他们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新的生活。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博君记录下这些看似琐细平凡的故事,为我们留下了一部“小人物”平凡而又独特的精神史诗。
      正是由于博君这位人大代表强烈的使命感和洞察力,在经过周详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这部书稿,传递出普通民众的人生诉求;同时身为作家的博君,又以他悲悯的情怀和勇气,书写了那些漂泊而坚韧的“新城市人”的苦恼与希冀。于是这部《最草根生活》就成为一种栩栩如生的社会舆情展示,成为中国新世纪一幅宏阔新颖的平民浮生图。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为陈博君先生的《最草根生活》叫好。一个健康有序的公民社会,必须有更多富于良知的知识分子来参与。怀抱公心,以民为本。对人心的尊重才是对历史的尊重,对历史的尊重才是对历史的负责。
      为杭州这位小老弟写下这些话,也是对自己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一种鞭策。
      
      
      
      张抗抗:
      
      出版有长篇小说《分界线》、《隐形伴侣》等,文集《夏》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务院参事室参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