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系统动力理论

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戴欣  页数:149  

前言

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全球化进一步推动了生产技术的进步,使得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成为当今世界基本的经济和社会活动。信息技术迅速渗透到各个领域,已成为继土地、资金和劳动等生产要素之后的又一重要资源要素。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所形成的外部压力,使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和竞争规则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方面,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企业带来了更高效的生产和管理手段,实现了更高的灵活性和更快的反应能力,并有可能参与全球分工获得新的商业机会;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深人应用加快了经济运行节奏,使得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外部竞争和日益上升的组织内部调整和转型的压力。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企业只有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与组织、管理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使之成为改善管理,提升效率,获取竞争优势的促进因素和有效手段。企业的信息化经过多年的发展,业务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早期单个部门零散的办公、业务自动化发展到企业各个运作环节的全面整合以及供应链各环节的整合。企业IT应用水平的层次也不断提升,从业务管理发展到运营管理,进而又发展到知识管理和战略管理。范围和层次的提升使得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全面和深刻,对管理的冲击也越来越大,与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相关的管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管理信息系统、制造资源汁划、企业资源计划、计算机集成制造、办公自动化、决策支持系统、工作流管理系统和经理信息系统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各类管理系统得到了广大企业的认可和推崇。中国加人WTO后,国内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迫切需要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其中,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企业和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道路,是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中国企业信息化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并形成中国特色。目前,中国大、中型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日益广泛和深入,信息技术逐步成为企业业务与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许多中、小型企业也不断积累信息化实践经验。

内容概要

本书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在分析企业IT应用水平提升的各种影响因素作用的基础上,结合一般常识和调查问卷进行了实证分析,构建了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出企业IT应用水平提升过程中4种典型的发展路径,并从微观角度解释和修正了N0lan的IT发展阶段模型和世代模型;在说明模型的可用性之后,具体分析了高层意愿IT投资力度、管理水平、员工能力和态度、业务与技术互动等内部影响因素如何影响IT应用水平的发展;还介绍了企业管理者通过模型对企业IT应用水平发展过程进行预测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如何通过控制和调整这些影响因素以保证企业IT应用水平的良性发展。    本书可供信息经济类、管理类等相关专业领域的学者和学生阅读参考,对关注企业信息化的企业管理者、管理咨询顾问和企业经营者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第1章  企业信息化水平提升路径研究定位  1.1 企业信息化水平提升路径研究框架  1.2 企业信息化水平提升路径研究方法  1.3 企业信息化水平提升路径研究技术路线  1.4 企业信息化水平提升路径研究内容安排第2章  企业信息化水平支撑理论  2.1 企业信息化水平  2.2 系统动力学方法  2.3 路径依赖理论  2.4 企业信息化水平相关研究评述第3章  企业信息化水平提升路径模型与模拟  3.1 系统动力学模型  3.2 企业信息化水平一般性模拟第4章  企业信息化水平提升路径模型检验与讨论  4.1 模型检验方案  4.2 实证数据验证  4.3 业界经验支持第5章  企业信息化水平提升路径理论及应用  5.1 企业信息化水平提升路径模型的理论性  5.2 企业信息化水平系统动力理论解释力  5.3 企业信息化水平系统动力理论应用第6章  企业信息化水平系统动力理论工作  6.1 企业信息化水平提升路径主要研究工作  6.2 企业信息化水平系统动力理论创新与贡献  6.3 企业信息化水平系统动力理论局限与展望附录A 企业IT应用水平提升路径模型主要方程和参数附录B 企业IT应用水平实证数据说明附录C IT应用水平、管理水平、员工能力、业务与技术互动模拟数据附录D IT应用水平、管理水平、员工能力、业务与技术互动实证数据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企业IT应用经济性的研究对IT应用该不该做的问题最终给予了肯定回答。在企业IT应用评价模型、IT应用阶段和IT应用关键影响因素3个研究领域中尽管形成了不少研究成果,但对于企业IT应用怎么做的问题依然存在许多值得深人探讨的空间。IT应用评价模型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或测量方式,对于提醒企业IT应用管理关注哪些方面工作,各方面工作关注哪些指标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有的评价模型还包括评价所对应的企业IT应用或信息化水平的等级模型,进一步帮助企业定位目前状态,了解下一步工作要点。这类研究目前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但IT应用评价模型研究存在下列局限:(1)通过评价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某些测量对象的不足,但是如何有效改进是评价模型并不回答的问题。而IT应用关键影响因素的研究能一定程度上对此有所补充。因此,有必要促进相关研究有机结合起来。(2)评价模型虽然各具特色,却又引发了评价模型选择问题,评价模型本身的优劣能否评价?企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模型?这些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评价模型的意义将受到局限,进一步研究也难以深人。(3)企业IT应用是信息系统管理应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系统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状况——各个局部的最优却可能导致系统的低效。因此,评价模型面临更多挑战。IT应用阶段研究也同样希望对企业IT应用怎么做的问题有所贡献,但其侧重从企业IT应用现象中归纳和总结发展的规律性特征。Nolan阶段模型作为其中典型代表,其标志性的S形曲线特征符合许多事物成长的规律。发展经历不同阶段,不同阶段特征不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阶段与等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般来说,更晚的发展阶段其水平等级更高。或者从时间序列的角度看,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IT应用将逐步迈入更晚的阶段,将积累达至更高水平。而确定了不同阶段之后对于企业IT应用所处阶段的归属判断,就需要根据阶段特征变量对企业状态进行评价。因此,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IT应用阶段研究与IT应用评价模型研究殊途同归。两者的差别在于侧重点优先次序不同。阶段研究侧重关注企业IT应用发展的先后状态,而后有所评价;评价模型研究侧重评价体系的构建,而后对发展先后的不同等级有所划分。

编辑推荐

《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系统动力理论》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系统动力理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我去年的职称论文答辩就是这个题目,当时还以为自己是第一个想到的。虽然方法相同,但模型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作者的研究比较深入,已近有了数值分析模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