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发展年鉴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中国智能交通协会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09出版)  作者:中国智能交通协会 编  页数:627  

内容概要

  《中国智能交通发展年鉴2010》共分为综述篇、政策与标准篇、技术篇、市场及应用篇、大事记及附录。全面反映了我国智能交通行业发展现状,分析预测未来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趋势,介绍国内外智能交通领域的新产品和技术发展状况,总结行业典型案例,展示企业形象,增进产业技术交流,并作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参考依据及政府、企业之间交流与合作的专业平台。

书籍目录

第一篇 综述篇第一章 会议讲话与报告 3第一节 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节选) 3第二节 第十四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上的讲话 4第三节 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上的讲话 10第四节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工作报告 12第一届常务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工作报告 12一、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 12二、今后一年的主要任务 16第一届会员大会第二次会议暨2009’ 中国智能交通年会工作报告 19一、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 19二、今后一年的主要任务 22第五节 2009中国智能交通年会暨 第六届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24第六节 2010中国智能交通(道路交通安全)论坛致辞 26第七节 第17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致词 28第二章 相关行业发展概况 32第一节 公路行业发展概况 32一、公路运输发展状况 32二、公路及其运输行业“十二五”发展需求和规划 35三、ITS应用需求 36第二节 铁路行业发展概况 39铁路发展概况 39一、发展现状 39二、发展趋势 41三、大力推进铁路信息化建设 42一、2000年以来我国铁路的发展现状 44二、“十二五”我国铁路发展展望 49三、铁路智能交通系统发展需求 50第三节 水运行业发展概况 51一、总体概况 51二、主要发展成就 52三、“十二五”展望 53第四节 民用航空行业发展概况 55一、行业发展状况 55二、行业发展趋势 58三、ITS应用需求 59第五节 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61一、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61二、“十二五”我国汽车产业展望 64三、智能交通系统(ITS)对汽车技术发展的需求 65第六节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概况 67一、产业发展情况 67二、相关技术 69第三章 智能交通发展综述 72第一节 智能交通系统技术发展综述 72一、国内外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 72二、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发展概况 73三、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发展方向 77第二节 我国智能交通科技发展实践与展望 78一、我国智能交通科技发展的基本情况 78二、关于我国智能交通科技发展的基本认识 79三、我国智能交通科技发展展望 80第三节 中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概况 82一、发展动力和环境 82二、发展阶段 83三、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现状 86第四节 公安交通管理领域智能交通的应用发展 90第五节 公共交通运营领域智能交通的应用发展 94一、发展现状 94二、主要成就 96三、总体效益 99第六节 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智能交通的应用发展 100一、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与自动化水平 100二、信号系统效益 105第七节 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发展 106一、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包含的主要建设内容 106二、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 107三、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大历程 108四、取得的主要成效 111第八节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及其发展 112一、系统概述 112二、系统组成及功能 113三、应用案例 113四、发展趋势 115第九节 2005-2010年中国智能交通年会概况 116第十节 2005-2010年世界智能交通大会概况 121第二篇 政策及标准篇第一章 国家、行业政策 135第一节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135三、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 135第二节 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暂行规定 137第三节 关于印发《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139附件: 139一、总 则 139二、联盟的构建 140三、联盟试点工作 141四、对联盟的支持 142五、充分发挥地方和协会在联盟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143第四节 关于印发《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的通知 144附件: 144一、背景 145二、原则 145三、目标 146四、重点任务 146五、组织与管理 147第五节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政策》的通知 147第六节 关于促进高速公路应用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技术的若干意见 149一、总体要求 149二、主要任务与实施要求 151三、保障措施与鼓励政策 152第二章 标准化 153第一节 中国智能交通标准体系 153一、修订目的及内容 153二、修订依据 153三、与其他标准体系的协调 153四、智能交通系统标准体系总结构图、 154第二节 智能交通系统主要标准 155一、国家标准 155二、行业标准 156第三节 智能交通系统相关标准 156一、智能运输系统通用标准相关标准 156二、基础信息分类编码及表述相关标准 157三、数字地图及定位相关标准 158四、专用通信相关标准 159五、信息服务及导航相关标准 160六、交通与紧急事件管理相关标准 160七、电子收费相关标准 161八、综合运输及运输管理相关标准 162九、车辆辅助驾驶与自动公路 169第四节 公安交通管理行业标准化发展 172一、道路交通管理行业标准总体概况 172二、道路交通管理标准体系基本建成 173三、标准服务于交通管理实际工作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173四、下一步完善目标 174第五节 道路交通管理标准体系表(GA/Z03-2008) 174一、范围 175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175三、术语和定义 175四、道路交通管理标准体系表结构 175五、标准明细表 177六、道路交通管理相关标准 187七、标准统计表 191第三篇 技术篇第一章 国外智能交通技术发展 195第一节 日本智能交通技术发展 195一、基本情况 195二、主要技术、研究进程及其应用情况 196三、评价方法的研发 200四、发展趋势展望 201第二节 欧盟eCoMove发展情况 201一、eComove项目基本情况 201二、主要技术、研究进程和技术路线 202第三节 美国IntelliDriveSM 205一、IntelliDriveSM起源与发展 205二、IntelliDriveSM研究目标 207三、IntelliDriveSM主要研究内容 207四、IntelliDriveSM远景发展规划 209第二章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 211一、编制过程 211二、现有成果 212三、主要内容 213四、应用情况 214第三章 基础与共性技术 216第一节 交通信息采集 216一、概述 216二、关键技术及研究进展 217三、发展趋势 218第二节 交通信息处理 219一、概述 219二、关键技术及研究进展 220三、发展趋势 221第三节 交通信息管理与服务 222一、概述 222二、关键技术及研究进展 222三、发展趋势 223第四节 交通系统仿真 224一、概述 224二、关键技术及研究进展 225三、发展趋势 226第五节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 226一、概述 226二、关键技术及研究进展 227三、发展趋势 229第六节 交通拥堵评价 230一、概述 230二、关键技术及研究进展 231三、发展趋势 232第七节 交通运行分析与决策支持 232一、概述 232二、关键技术及研究进展 233三、发展趋势 234第八节 车辆主动安全与车路协同 235一、概述 235二、关键技术及研究进展 236三、发展趋势 239第四章 应用系统 241第一节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241一、系统概述 241二、系统组成及功能 241三、应用案例 242四、发展趋势 243第二节 电子收费系统 244一、系统概述 244二、系统组成及功能 245三、应用案例 246四、发展趋势 248第三节 智能公交系统 249一、系统概述 249二、系统组成及功能 250三、应用案例 251四、发展趋势 252第四节 交通动态信息服务系统 253一、系统概述 253三、应用案例 254四、发展趋势 256第五节 交通综合监测系统 257一、系统概述 257二、系统组成及功能 257三、应用案例 259四、发展趋势 260第六节 匝道控制系统 261一、系统概述 261二、系统组成及功能 262三、应用案例 264四、发展趋势 266第七节 车辆导航系统 266一、系统概述 266二、系统组成及功能 267三、应用案例 269四、发展趋势 270第八节 车辆监控系统 271一、系统概述 271二、系统组成及功能 272三、应用案例 273四、发展趋势 275第九节 综合交通枢纽信息系统 275一、系统概述 275二、系统组成及功能 276三、应用案例 280四、发展趋势 281第十节 高速公路交通紧急救援管理系统 281一、系统概述 281二、系统组成及功能 282三、应用案例 284四、发展趋势 285第十一节 现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 286一、系统概述 286二、系统组成及功能 287三、应用案例 289四、发展趋势 292第十二节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 292一、系统概述 292二、系统组成及功能 293三、应用案例 298四、发展趋势 300第五章 重大科技成果及示范 302第一节 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综合预防与处置集成技术开发与示范应用 302一、概况 302二、主要成果和技术创新 303三、课题设置及主要研究内容 304四、示范应用情况 307第二节 北京奥运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综合系统 307一、概况 307二、主要成果和技术创新 308三、示范应用情况 309第三节 上海世博智能交通技术综合集成系统 312一、概述 312二、主要成果和技术创新 313三、示范应用情况 315第四节 广州亚运智能交通系统及应用 316一、概况 316二、主要成果和技术创新 318三、示范应用情况 325第五节 京津冀、长三角区域联网不停车收费系统 329一、概况 329二、主要成果和技术创新 331三、示范应用情况 332第六节 大运量快速公交智能系统与公交优先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333一、概况 333二、主要成果和技术创新 334三、示范应用情况 336第七节 新型城市轨道交通技术 336一、概况 336二、主要成果和技术创新 337三、示范应用情况 340第四篇 市场及应用篇第一章 主要城市和地区智能交通发展 345第一节 北京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发展 345一、概要 345二、智能交通体系建设主要成就 346三、北京市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发展 351第二节 上海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发展 355一、ITS建设需求 355二、ITS快速发展阶段 355三、上海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措施及建设成果 357四、上海ITS的未来发展 361第三节 重庆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发展 361一、重庆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政策 361二、重庆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历程 362三、重庆市主城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十二五”规划 364四、重庆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展望 365第四节 安徽省智能交通建设与发展 365一、基本情况 365二、建设完成的主要系统 367三、主要技术创新 368四、应用情况和综合效益 368五、建设发展规划与展望 369第五节 广州市智能交通建设与发展 370一、基本情况 370二、智能交通平台建设 370三、现代物流平台建设 371四、交通政务管理平台建设 371第六节 广州市智能交通管理指挥系统建设与发展 372一、基本情况 372二、建设完成的主要系统 373三、主要技术创新 379四、应用情况和效益 381五、建设发展的展望 381第七节 杭州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发展 382一、杭州市ITS建设发展基本情况 382二、杭州市ITS建设完成的主要系统 382三、杭州市ITS建设发展规划及展望 391第八节 南京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发展 395一、南京市智能交通建设现状 395二、南京市智能交通发展规划 397三、南京市智能交通标准化工作 400第九节 武汉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发展 403一、道路交通管理控制系统 403二、公共交通管理 406三、高速公路收费 407四、营运车辆管理 407第十节 深圳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发展 407一、基本情况 407二、建设完成的主要系统及应用情况 408第十一节 青岛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发展 416一、基本情况 416二、建设完成的主要系统 416三、主要技术创新 417四、应用情况和综合效益 418五、建设发展规划与展望 419第十二节 潍坊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发展 420一、基本情况 420二、潍坊市智能交通建设完成的主要系统 421三、应用发展 425第十三节 昆山市智能交通建设与发展 425一、基本情况 425二、已建设完成的主要系统 426三、主要技术创新 429四、系统应用情况和综合效益 430五、建设发展规划和展望 431第十四节 长三角区域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发展 431一、基本情况 431二、建设完成的主要系统 433三、主要技术创新 434四、应用情况和综合效益 435五、建设发展规划与展望 436第十五节 香港智能交通建设与发展 437一、概要 437二、香港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现状 437三、发展规划与展望 446第十六节 澳门智能交通建设与发展 448一、公交巴士报站系统 448二、停车场泊车诱导系统 448三、停车场讯息数据系统 449四、交通控制中心 450第十七节 台湾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发展 451一、台湾智能交通从无到有 451二、台湾智能交通从有到好 452三、台湾ETC发展现状 452四、台湾智能交通未来发展 453第二章 典型产品、技术及应用 454第一节 北京市交通运行智能化分析平台 454一、概述 454二、平台构成及主要功能特点 454三、应用效果 457第二节 道路交通动态信息采集、处理、发布系统 458一、概要 458二、主要构成、技术特点 458三、应用情况 460第三节 北京市道路交通诱导信息室外LED显示发布系统 460一、概要 460二、系统构成和主要特点 461三、应用情况 462第四节 北京市公交优先信号控制系统 463一、概要 463二、系统总体结构和技术特点 463三、系统应用情况 465第五节 基于高清视频的交通管理综合监测系统和产品 465一、概要 465二、系统功能 466三、系列产品及应用 467第六节 四通GPS监控系统和产品 468一、概要 468二、系统组成 468三、产品简介 469四、行业应用 470第七节 北京市智能化交通信号管理平台系统 471一、概要 471二、系统特点及主要效能指标 471三、系统应用 472第八节 Hicon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473一、概要 473二、主要构成、技术特点 473三、应用情况 474第九节 公交运营调度系统和产品 475一、概要 475二、主要构成、技术特点 475三、应用情况 476第十节 警力资源指挥调度系统 477一、概述 477二、系统组成和原理 477三、系统特点 478四、典型应用 478第十一节 铁路运营与安全综合监控系统 480一、概述 480二、系统结构 480三、系统功能 481四、应用实例——青藏铁路综合监控系统(高原铁路) 482第十二节 城市道路智能交通整体解决方案 482一、城市道路交通集成管理系统 482二、城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诱导系统 483三、城市交通信息应用服务系统 483四、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系统 483五、城市道路交通图像综合应用系统 484六、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交通管理系统 484七、城市车辆智能卡综合应用系统 484第十三节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智能感知及多模交通信息发布系统 485一、概要 485二、总体架构 485三、道路交通信息采集 485四、道路交通信息处理技术 486五、交通信息服务平台 486六、应用情况 486第十四节 长三角高速公路ETC应用示范 487一、引言 487二、系统简介 487三、社会经济效益 489第十五节 合肥市高新区物联网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示范系统 489一、概要 489二、主要构成和技术特点 490三、应用情况 490第十六节 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 491一、联网联控系统体系结构 491二、联网联控系统建设运行情况 493三、联网联控系统优点 493第十七节 武汉市路桥自由流不停车收费系统 494一、概要 494二、系统构成 494三、应用效果 497第十八节 广州亚运交通VROAD综合监测系统 498一、概要 498二、系统构成 498三、系统特点及应用效果 499第十九节 萧山城区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500一、概况 500二、系统主要特点 501三、应用效果 502第二十节 济南全运会城市大型活动交通特勤应用系统 502一、概要 502二、系统建设及主要功能 503四、系统应用 504第二十一节 高速公路二义性路径识别系统 505一、系统概述 505二、系统工作模式 505三、二义性路径识别系统产品 506四、系统架构 506五、系统特点 507第二十二节 上海世博会交通信息服务保障系统 508一、概述 508二、世博交通信息服务保障系统构架及主要功能特点 508三、应用效果 514第二十三节 上海淞虹路停车换乘信息系统示范工程 514一、总体技术框架 515二、主要子系统 516三、推广应用 517第二十四节 北京市综合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517一、概况 517二、系统构成及技术创新 517三、推广应用情况 519第二十五节 安徽省车驾管业务监管与信息 服务平台系统 520一、系统概述 520二、主要构成和技术特点 520三、应用情况 521第二十六节 安徽省道路交通治安卡口联网布控系统 522一、系统概述 522二、系统组成及功能 522三、应用情况 523第二十七节 德阳市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工程 523一、概要 523二、项目建设内容 524三、应用情况 525第三章 智能交通行业协会和联盟 526第一节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 526第二节 国家智能交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527第三节 国家智能交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议书 528第四节 国家智能交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第一届理事会 538第五节 广州智能交通信息服务产业联盟 539一、成立背景 539二、联盟现状 539三、联盟宗旨 540四、联盟组织结构 540五、联盟职责 541六、联盟发展目标及规划 541第六节 江苏省智能交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542第七节 地方智能交通协会建设情况 543一、安徽省智能交通协会 543二、深圳市智能交通行业协会 543三、南京智能交通产业协会 543第八节 深圳市智能交通产业发展概况 544一、深圳市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环境 544二、深圳市智能交通产业分析 546三、业内知名企业概况 549第四章 智能交通主要企业 550第一节 北京四通智能交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550第二节 北京宏德信智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551第三节 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52第四节 上海电科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553第五节 安徽科力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554第六节 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555第七节 四川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556第八节 北京千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557第九节 安徽汉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559第十节 深圳市易行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560第十一节 浙江浙大网新集团有限公司 561第十二节 深圳市金溢科技有限公司 562第十三节 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 563第十四节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控股)有限公司 564第十五节 北方工业大学智能交通系统研究所 565第十六节 北京世纪新运交通运输科技应用研究所 566第十七节 《交通标准化》杂志 567第十八节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杂志 568第十九节 中国交通技术网(www.Tranbbs.com) 569第五篇 纪事篇第一章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大事记 573第二章 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大事记 575第六篇 附录第一章 国内智能交通主要研究单位 585第二章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会员单位 588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第一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有效组织模式。为推动联盟发展,引导产业技术创新与进步,根据国家有关科技计划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联盟是指: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共同的发展需求为基础,以重大产业技术创新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研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和合作组织形式。第三条国际科技计划(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等)积极支持联盟的建立和发展。经科技部审核的联盟可作为项目组织单位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审核的程序和办法另行规定。第四条在联盟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管理中,理事长单位是联盟的责任主体,承担项目组织实施的法律责任,重大事项须由联盟理事会审议,有关职责和管理程序遵照各有关科技计划管理办法执行。第五条国家科技计划支持联盟的原则和条件:(一)符合国家战略目标。联盟的技术创新方向应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的任务,以及国家产业、环保和能源等政策,符合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的方向,符合区域支柱产业发展的重点。(二)符合产业发展需求。联盟的组建应体现所在产业领域的共同需求,代表了产业技术创新的方向,符合产业发展的趋势。(三)联盟的技术创新应具有较强的产业带动作用。联盟的研发项目具有产业代表性,技术突破能够解决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对产业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四)联盟应以企业为主体。充分体现产学研结合。联盟必须有行业骨干企业和创新企业(试点),必须有研究型高校和高水平科研机构参加,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合作的技术领域内应具有前沿水平。

编辑推荐

《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发展年鉴(2010)》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发展年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