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西奥多·S.拉帕波特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本高等学校无线通信课程的权威教材。全书深入浅出地讨论了无线通信技术与系统设计方面的内容,包括无线网络涉及的所有基本课题(特别是3G系统和无线局域网),并且讲解了无线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全球主要的无线通信标准。全书共分为11章,集中讨论了蜂窝的概念、移动无线电传播、调制技术、多址技术及无线系统与标准,并结合理论对无线通信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精辟的论述和统计分析。本书的语言生动、流畅,并以详细的讲解和实际的例子来阐明重要的知识点。

书籍目录

第1章 无线通信系统概述1
1.1 移动无线通信的发展1
1.2 美国移动无线电话3
1.3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4
1.4 无线通信系统的实例6
1.5 蜂窝无线通信和个人通信的发展趋势12
1.6 习题13
第2章 现代无线通信系统16
2.1 2G蜂窝网络17
2.2 3G无线网络22
2.3 无线本地环路(WLL)与LMDS26
2.4 无线局域网(WLAN)30
2.5 蓝牙和个域网(PAN)34
2.6 小结36
2.7 习题36
第3章 蜂窝的概念:系统设计基础38
3.1 概述38
3.2 频率复用38
3.3 信道分配策略41
3.4 切换策略41
3.5 干扰和系统容量45
3.6 中继和服务等级51
3.7 提高蜂窝系统容量58
3.8 小结65
3.9 习题65
第4章 移动无线电传播:大尺度路径损耗72
4.1 无线电波传播介绍72
4.2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73
4.3 电场和功率75
4.4 三种基本传播机制77
4.5 反射78
4.6 地面反射(双线)模型82
4.7 绕射86
4.8 散射93
4.9 运用路径损耗模型进行实际的链路预算设计95
4.10 室外传播模型99
4.11 室内传播模型108
4.12 建筑物信号穿透114
4.13 射线跟踪和特定站址建模114
4.14 习题114
第5章 移动无线电传播:小尺度衰落和多径效应122
5.1 小尺度多径传播122
5.2 多径信道的冲激响应模型124
5.3 小尺度多径测量131
5.4 移动多径信道的参数135
5.5 小尺度衰落类型141
5.6 瑞利和莱斯分布144
5.7 多径衰落信道的统计模型147
5.8 小尺度衰落无线信道的多径成型因子理论 159
5.9 小结171
5.10 习题172 第6章
移动无线电中的调制技术177
6.1 调频与调幅177
6.2 幅度调制178
6.3 角度调制183
6.4 数字调制概述193
6.5 波形编码195
6.6 脉冲成形技术197
6.7 调制信号的几何表示203
6.8 线性调制技术205
6.9 恒包络调制217
6.10 线性和恒包络组合调制技术225
6.11 扩频调制技术230
6.12 衰落和多径信道中的调制性能238
6.13 习题245
第7章 均衡、分集和信道编码249
7.1 概述249
7.2 均衡原理250
7.3 一种常用的自适应均衡器251
7.4 一种通信接收机的均衡器254
7.5 均衡技术分类255
7.6 线性均衡器 256
7.7 非线性均衡器258
7.8 自适应均衡算法261
7.9 部分间隔均衡器266
7.10 分集技术266
7.11 RAKE接收机274
7.12 交织275
7.13 信道编码原理276
7.14 分组码和有限域277
7.15 卷积码286 7.16 编码增益288
7.17 网格编码调制289
7.18 turbo码289
7.19 习题289
第8章 语音编码292
8.1 概述292
8.2 语音信号的特性293
8.3 量化技术294
8.4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297
8.5 频域语音编码298
8.6 声码器301
8.7 线性预测编码器303
8.8 为移动通信选择语音编解码器306
8.9 GSM编解码器308
8.10 USDC编解码器309
8.11 语音编码器的性能评估311
8.12 习题312
第9章 无线通信多址接入技术314
9.1 概述314
9.2 频分多址(FDMA)316
9.3 时分多址(TDMA)318
9.4 扩频多址(SSMA)320
9.5 空分多址(SDMA)323
9.6 分组无线电(PR)324
9.7 蜂窝系统的容量329
9.8 习题342
第10章 无线网络344
10.1 概述344
10.2 无线网络和固定电话网的区别345
10.3 无线网络的发展348
10.4 固定网络传输层次350
10.5 无线网络中的业务路由351
10.6 无线数据业务353
10.7 公共信道信令(CCS)356
10.8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357
10.9 7号信令系统(SS7)359
10.10 SS7的一个实例:全球蜂窝网络互操作性363
10.11 个人通信业务与个人通信网(PCS/PCN)364
10.12 网络接入的协议368
10.13 网络数据库369
10.14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370
10.15 小结370
第11章 无线系统和标准372
11.1 AMPS和ETACS372
11.2 美国数字蜂窝标准(IS-54和IS-136)377
11.3 全球移动系统(GSM)382
11.4 CDMA数字蜂窝标准(IS-95)394
11.5 无绳电话中的CT2标准403
11.6 欧洲数字无绳电话(DECT)404
11.7 个人接入通信系统(PACS)407
11.8 太平洋数字蜂窝(PDC)409
11.9 个人手提电话系统(PHS)410
11.10 美国PCS和ISM频段410
11.11 美国无线微波频段电视411
11.12 全球标准总结412
11.13 习题414
附录A 中继理论416
附录B 链路预算中的噪声系数计算424
附录C 成型因子理论中的方差率关系式427
附录D 成型因子理论中的近似空间自协方差函数429
附录E 扩频CDMA的高斯近似431
附录F Q、erf和erfc函数447
附录G 数学公式表451
附录H 缩略词459
附录I 参考文献471
索引487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5条)

 
 

  •   通信工程(***munication Engineering)专业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尤其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Inter***网络通信使人们在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通信工程具有极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人才严重短缺的专业之一。本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毕业后可从事无线通信、电视、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仪器及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和通信工程的研究、设计、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工作。通信工程研究的是以电磁波、声波或光波的形式把信息通过电脉冲,从发送端 (信源)传输到一个或多个接受端(信宿)。接受端能否正确辨认信息,取决于传输中的损耗高低。信号处理是通信工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其包括过滤,编码和解码等。[1-2]编辑本段研究内容通信工程专业主要为研究信号的产生、信息的传输、交换和处理,以及在计算机通信、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蜂窝通信、个人通信、平流层通信、多媒体技术、信息高速公路、数字程控交换等方面的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随着19世纪美国人发明电报之日起,现代通信技术就已经产生。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技术需要,通信工程专业成为了美国大学教育中的一门学科,并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得到迅速发展。[1][3]专业发展通信工程专业代码:0810,分为两个学科,一个是偏向于传输的“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另一个是偏向于编解码的“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的前身是电机系,北京交通大学是中国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的发祥地;“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的前身是信息论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中国信号与信息处理的发祥地。(1)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北京交通大学是中国电信工程的发源地之一。1909年,大清国邮传部司员曾鲲化经过十余月的考察后,起草《上邮传部创办铁路管理学堂书》,文中提倡路政、培育铁路管理人才,并极力主张创办铁路管理学校。同年,邮传部尚书徐世昌批准该意见,并于北京府右街创办了“铁路管理传习所”,即为北京交大前身,次年,为加强邮电事业增设邮电班,学校更名为“交通传习所”,此为中国电信工程之始。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北京交大改隶交通部,更名为“交通部交通传习所”,增设电气工程、有线电工科、无线电等科,开创了中国培养通信人才的先河,后来又成立了电信系,这里走出了简水生院士等一大批知名学者。上海交通大学于1917年在电机工程专业内设立“无线电门”,此后,于1921年设立“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门”。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立了“电信系”。清华大学于1934年在电机系设立电讯组。1952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校电机系的电讯组合并后成立了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这可以说是通信工程专业的类型。这一时期较有影响的人物如清华大学的任之慕、朱兰成、章名涛、叶楷、范绪筠、张钟俊等教授。建国初期,这一时期分别有张恩虬、王守武、胡汉泉、吴鸿适、王迁等学者活跃在本专业的教学领域。[1](2)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中国电子通信行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1955年开国中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创始人兼首任校长王诤在无线电通信方面做了开创性的贡献,他创建了我军无线电通信、无线电侦察和红色的新闻广播事业、气象事业,以及中国电子工业和人民邮电事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事电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首开“信息论系”和“雷达工程系”,开创了中国培养无线电通信和信息处理人才的先河。1952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子专家毕德显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专家孙俊人一起在西电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雷达工程系,中国知名通信系统工程专家陈太一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信息论系。后来又成立了通信工程学院和电子工程学院,这里走出了王中林院士、国际GSM奖获得者李默芳等一大批知名学者。[1]到了80年代,从美、日、英等发达国家吹过来的信息革命这股飓风,为中国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也是从这时起,有了通信工程专业这个名称。由于信息高速公路的迅速兴起,通信技术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家也加大了这方面的投资,各个高校都有此专业设置或者相近的专业课程,一大批实验室也纷纷走进了大学校园。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的区域光纤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通信实验室、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
  •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第二版)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第二版)
  •   无线通信经典教材 不错 比较实用
  •   内容比较系统,作为一本参考书算比较不错的。
  •   这本还不错。 我校还用《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核心技术详解》(第2版),可以配套使用。
  •   这本书是外文翻译过来的教材,有深度,有广度,值得钻研!
  •   书是正版,不错,内容还没看,回头再评论
  •   已经有了英文版,中文版拿来对照阅读
  •   书不错,应该是正版,物流也很给力
  •   挺好的 挺好的 有没有更基础点的, 专题介绍GSM 的 书呢
  •   书的确不错,值得购买
  •   书页有点卷了
  •   质感非常好,绝对正品!赞!
  •   质量不错,很好的
  •   值得深入学习,细细研读!好书。
  •   帮公司买的,可以继续学习一下
  •   无线通信专业人士必备
  •   最不满意的一个包裹了,首先无线通原和应用这本书封面有明显折痕,而且作为新书来讲,封面很脏。第二,数字处理这本配套教辅买得好像比其他网上书店贵。
  •   书不错,但要有一定的通信原理基础
  •   这本书很好,质量看着不错
  •   书是正版的,内容也比较全面。
  •   内容不错,就是价钱比前一版贵了不少...
  •   要不是你搞活动,你的包装真的太不让人放心了。
  •   这本书感觉也是盗版书 不怎么清晰!!~~~~
  •   每次送货都让我跑到园区门口去拿,可以理解送货员很忙,但能不能理解理解下我们,书的确不错,但送货的服务超级让人不满意,不只是只一次,每次都是,每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