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建筑史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李乾朗 著 胡先福 改编  页数:232  字数:222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台湾的建筑史因其独特的地理与历史条件,可以作为小区域的文化史或者艺术史的范畴来研究。本书作者以时间为轴线,讲述了从史前时期开始,直至21世纪初期台湾建筑的发展变化,并且结合建筑实例,对相应时期建筑的特征做了详尽的分析解读。本书内容全面,配有生动形象的建筑图片,对读者了解台湾建筑史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台湾)李乾朗   李乾朗,台湾台北淡水人,1949年生于北市大稻埕,1972年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建筑与都市设计学系,历任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师、建筑师杂志主编及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董事、文化资产维护学会理事。1978年出版第一本着作《金门民居建筑》,此后陆续出版《台湾建筑史》、《台湾近代建筑》、《十九世纪台湾建筑》、《二十世纪台湾建筑》、《古迹入门》、《台湾古建筑图解事典》、《台湾寺庙建筑大师——陈应彬传》及《溪底派大师——王益顺传》等书。近年以著述、教学及文化资产咨询、审查工作为主,并推动两岸建筑交流及担任新加坡古迹修护顾问。现任教于台北大学民俗艺术研究所、文化大学建筑及都市设计系;主授台湾建筑史、中国建筑史、传统营造技术等课程。出版著作六十余种,研究报告五十余种,建筑相关论述一百六十余篇。著作曾获:巫永福文学评论奖、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金鼎奖等。

书籍目录

第1章 史前时期的台湾建筑
第1节 考古出土推测的古建筑
南岛语族的建筑
聚落选址
第2节原住民诸族的建筑
原住民建筑的特色
原住民建筑的外在影响因素
第3节平埔族的建筑
17世纪的平埔族聚落
平埔族善用竹材
从清代文献中所见的原住民建筑
第2章 17世纪荷兰与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建筑
第1节荷兰人在大员的建设
澎湖风柜尾的红毛城
荷兰人建设大员市街
荷兰人建造小堡拱卫大员市区
荷兰人所用的建材
第2节 荷兰人在台湾北部的建筑
古地图描绘的荷兰时期台湾北部的建筑
淡水红毛城的创建
西洋城堡的设计原则
第3章 18世纪的台湾建筑
第1节18世纪的台湾建筑背景
垦拓的竞争与筑城
第2节 匠派风格差异浮现
精致化的建筑装饰
第3节 建筑实例
台南水仙宫7(1715年)
凤山县旧城(1722年)
新庄妈祖慈佑宫(1731年)
彰化关帝庙(1734年)
台南三山国王庙(1742年)
彰化孔子庙(1745年)
台北五股西云寺(1752年)
彰化圣王庙威惠宫(1761年)
彰化元清观(1763年)
凤山龙山寺(1764年)
淡水福佑宫(1796年)
第4章 19世纪的台湾建筑
第1节19世纪的台湾聚落与城镇
行政区划分趋细,社会外弛内张
泉人聚落多呈线性,漳客聚落多呈网式
分类械斗与筑城风潮
第2节 19世纪台湾的宅第
漳泉客的居住文化
地方豪强崛起,兴建大宅第
第3节 19世纪台湾的园林发展
人工堆砌园林假山
道光朝为台湾园林的高峰期
第4节 19世纪台湾四大名园
台湾园林建筑的设计特色
第5节 19世纪台湾的教化事业
筱云山庄的藏书轩
第6节 19世纪的台湾寺庙
玄色审美观的兴起
第7节 19世纪末台湾近代建筑的曙光
近代建筑之滥觞
横跨两世纪的宣教师洋楼
刘铭传新政时期的军事、交通及商务建筑
台北机器局为现代化的重要宣言
第8节 清代建筑实例
屏东六堆天后宫(1803年)
宜兰昭应宫(1807年)
高雄凤山凤仪书院(1814年)
台北艋舺清水岩(1817年)
淡水鄞山寺(1823年)
彰化马兴陈益源大宅(1859年)
台中雾峰林宅(1862年)
桃园大溪李腾芳举人宅第(1865年)
台中丰原吕宅筱云山庄(1866年)
屏东万金天主堂(1869年)
彰化节孝祠(1873年)
台中潭子摘星山庄(1875年)
高雄打狗旗后炮台(1876年)
淡水牛津理学堂大书院(1882年)
台北府天后宫(1888年)
新庄广福宫(1888年)
彰化永靖陈宅余三馆(1891年)
第5章20世纪前半叶的台湾建筑
第1节 日治时期的建筑
盛行新古典主义建筑
美国的影响浮现
兴亚式与帝国冠帽式
第2节 日治时期的主要建筑师
日治前期
日治后期
第3节 20世纪20年代传统寺庙的复兴
第4节 20世纪30年代颇受欢迎的艺术装饰风格
水泥的运用与装饰技术
台湾第一代的洋楼匠师
第5节 建筑实例
台北总督官邸(1901年)
台北西门红楼市场(1908年)
台北水源地唧筒室(1908年)
淡水埔顶牧师楼(1909年)
台南地方法院(1912年)
新竹火车站(1913年)
台中州厅(1913年)
北投温泉公共浴场(1913年)
圆山别庄(1914年)
台湾博物馆(1915年)
台北州厅(1915年)
台南州厅(1916年)
台中火车站(1917年)
台湾总统府(1919年)
淡水妇学堂(1920年)
台北专卖局(1922年)
淡江中学八角塔(1925年)
高雄前金玫瑰圣母堂(1928年)
台北邮局(1929年)
台北放送局(1929年)
淡水礼拜堂(1932年)
台北土地银行(1933年)
台湾司法大厦(1934年)
台北公会堂(1936年)
台北第三高女(1937年)
台北电话局(1937年)
台北台湾银行总行(1938年)
高雄市役所(1939年)
台北市役所(1940年)
高雄火车站(1941年)
第6章 20世纪后半叶的台湾建筑
第1节 战后的新镇规划
第2节 二战之后影响台湾的建筑思潮
第3节 20世纪60年代的建筑
第4节 20世纪70年代的古迹保存运动
国际化与科技化的省思,以及乡土意识的萌芽
林安泰古厝建筑从专业角度简介
林安泰古厝保存失败却成为保存运动之滥觞
第5节 受到乡土自觉运动影响的垦丁青年活动中心
第6节 近代建筑的修护与再利用
闲置空间再利用蔚为风潮
第7章 21世纪初的台湾建筑
第1节 台北101大楼造型的渊源
第2节 高科技建筑与地域文化传统的契合
第3节 跟上世界主流思想的都市设计
第4节 当代建筑的代言者
融入东方哲学的建筑师──李祖原
追寻根本的建筑师──姚仁喜
第5节 建筑实例
南投民和国中与国小(2001年)
南投中台禅寺(2001年)
台北信义计划区人行天桥(2005年)
高速铁路新竹车站(2006年)
台中宁静海办公大楼(2007年)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彰化孔庙晚于台南孔庙,其建筑用材及做工却优于台南,反映了18世纪台湾官建庙宇的最高水平。最前面的照壁、泮池与登瀛桥于20世纪日治初期因拓路而遭拆除,下马碑被移至棂星门内一侧。彰化孔庙的建筑颇为讲究,特别是大成殿采用歇山重檐,四面走马廊,殿身三开间,副阶一圈环绕。架内为“三通五瓜”栋架,所用瓜筒硕大,副阶的木雕极为精美,柱础为青石,与白石所雕龙柱对比明显。殿前站台围以石栏,台前设九阶,中置蟒龙御路。大成殿原不设格扇,为“敞堂”式,内外连为一气。台基以砖砌出万字盘长及寿字纹,装饰至为典雅,为台湾建筑史上罕见之例。大成殿的屋顶构造出现“飞椽”,及檐口有两层桷木,亦为台湾仅存的孤例,此种做法可能为福州方面的影响。 另外,崇圣祠的栋架属于潮州派,其瓜筒呈圆球形,二棋之间省却斗,推断应出自潮派或漳派匠师之手。考虑彰化城内诸如元清观正殿及威惠宫皆有潮、漳建筑特征,可能雍正初年创建孔庙时,为匠师竞技的产物,也是台湾最早出现“匠艺拼场”的实例。彰化孔庙大成殿内仍保存数方清代皇帝所赐的巨匾,其中最早的为雍正帝御笔“生民未有”,其次为乾隆帝的“与天地参”,字体雄浑,为弥足珍贵的文物。 台北五股西云寺(1752年) 五股西云寺位于台北盆地西边观音山麓,可以俯瞰淡水河,是一处形势风光绝佳之地,古时也称狮头岭,初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由当时客家移民所捐建,主祀观音菩萨,寺后有泉水涌出,被称为灵泉。建筑格局较为简单,装饰亦不多,具朴素之美。它只有一座主殿,左右各一列护室,略如一座农村三合院民宅。 西云寺创建时期的台北盆地西边多由客家移民开圳垦拓。乾隆年间的观音山有两座重要的佛寺,山腰上者为内岩,称为凌云禅寺,山脚下者为外岩,即西云寺。寺的环境清幽,吸引僧人驻留。但至道光年间,被闽粤械斗波及,客家人退至桃园台地的中坜、龙潭附近,西云寺渐渐没落,并逐渐转为闽人所崇祀的佛寺。 西云寺建筑风格与稍后清道光初年淡水鄞山寺相近,其屋顶坡度较陡,燕尾脊起翘亦大,皆闽西客家建筑的特征。特别是大木斗棋,多用简洁的“一斗三升”补问,通梁用料硕大,木雕有疏朗作风,此皆表现出闽西及粤东客家建筑的特色。 彰化圣王庙威惠宫(1761年) 台湾中部彰化沿海鹿港多泉州移民,然而内陆的彰化及八卦山东麓南投却多漳州移民,县洽彰化市区则漳、泉、客家并存共居。城内西门附近的开漳圣王庙威惠宫即为漳州移民的守护神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但不久毁于陈周全之役,至清嘉庆十七年(1807年)重建,现物仍保持嘉庆年的原貌,深具研究价值。 威惠宫坐东朝西,面宽三开间,包括前殿、正殿与后殿,属于典型的三殿式庙宇,左右无护室,与台南祀典武庙相同,在侧巷可以望见连绵起伏的山墙,颇为壮丽。威惠宫不但木结构特色很多,前殿八字墙系以质优的花岗石所雕成,左青龙右白虎,造型栩栩如生。

编辑推荐

《台湾建筑史》内容全面,配有生动形象的建筑图片,对读者了解台湾建筑史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台湾建筑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作者是建筑研究专家,其台湾建筑方面的著述研究也出了不少了,本书在其住论著中只能算作简洁性的一种,从考古到现代时间跨度长,主要的台湾建筑时期都有所涉及。
  •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同样拥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建筑遗产,与大陆一脉相承也有自己的特色。
  •   书的底子很好,李先生确实一路的学问做下来。不知出于什么目的胡先福改编了,排版的粗糙得就像小学生做的。差的无以复加。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