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配伍与鉴别应用速查手册

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祁公任 编  页数:770  

前言

  中药的临床应用大多以复方形式出现,这里涉及药物的配伍问题。《神农本草经》序例中提出:“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七情,合和当视之,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不尔,勿合用也。”这是对药物配伍情况的概括,即后世所谓药物配伍“七情”。但具体药物配伍应用,则需要依靠长期临床实践的逐步积累。几千年来,前人在这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宝贵经验,体现在历代医家用药心得和方剂中。一味中药,可能有一种或多种功能,只有根据临床主病和主症,或者主症和兼症的治疗需要,通过适当的药物配伍,强化其中相关的功能,方能提高其疗效,达到治病目的。有些药物有一定的毒性,为了应用安全,除了重视剂量和炮制外,通过药物的适当配伍以减少毒性,保证用药安全,仍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书收载常用中药418种,对每一种药物结合其功效提出了临床应用中常见的药物配伍形式,并标识其适应证及该药物配伍的方剂或文献出处,以利于读者用心体会,并在实践中应用。配伍禁忌则在本书“使用注意”项中作了警示。药物配伍应用,诚如前述大多是前人临床实践的经验,十分宝贵,但尚不属现代实验科学意义上的产物。所以,在借鉴和学习前人配伍用药经验的同时,仍然需要在现代临床实践中不断求证,不断优化,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和增强用药的安全性。  中药临床应用常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鉴别应用。这里涉及功效相似中药的鉴别应用、不同炮制品的鉴别应用、某些同名中药不同植物基源的鉴别应用,以及同一植物基源不同入药部位药物的鉴别应用。本书根据上述四种情况择其要者作了相关叙述。本书各章节均按药物的主要功效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适合于临床工作者。但每一种中药,其性味功能总有一些特点,有些看似性味功效相近的药物,但临床适应证尚不完全相同,不能随便相互替代,需要鉴别应用,始能做到药证相符。中药材入药前的炮制重要性自不待言,但临床实践中有时常被忽视。例如对有毒药物的炮制一般都重视,但对一般药物炮制品和生品的应用有时不作区别对待。事实上两者有效成分含量不同,或某些干扰疗效的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对疗效是有一定影响的。常用中药里有不少不同植物基源但用同一个药物名称,其原因可能是功效相似,所以临床上常常混同使用。事实上迄今为止已发现不少同名中药尽管功效相似,但毒性差别很大,即使相近功效,同中还是有异。只有充分掌握这些药物的药性和毒性,临床上才能做到用药得当,发挥所长,各得其所。此外,前人对中药的入药部位十分讲究,如有的用原植物根茎入药,有的以茎叶入药,有的以果实或花蕾入药,功效常常有别。本书选择了一些源于同一植物不同入药部位的常用中药,作了功效应用方面的比较,一并列入鉴别应用中叙述,以加深读者的印象。  本书中药临床应用一项,增加了单验方的应用,内容以现代临床报道为主,其中单方很少,大多为复方,符合目前临床用药的实际情况。所谓验方,乃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辨证论治获得一定疗效的处方。一种疾病,在发病的不同阶段,或者虽是同一阶段,但发生在不同体质的人身上,机体对疾病的反应状态是有一定差异的,出现不同的“证”,由于“证异”,所以中医提出了“同病异治”的概念。用“辨证论治”的认识观来看待验方并再实践之,这符合中医一贯的主张。本书列此内容,并以现代病名为题名,旨在更好地将中医辨证论治精华与现代临床实际紧密结合,体现了中医的时代感,有利于“病证”结合,提高疗效。  本书取名为《常用中药配伍与鉴别应用速查手册》,旨在为广大中医药爱好者,特别是初学者,在中医临床用药方面,提供一些参考性资料及可能有益的帮助。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对内容的取舍及行文中可能存在疏漏之处,祈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中国药科大学祁公任2011年9月15日

内容概要

中药配伍应用是中医处方的基础,中药鉴别应用是合理正确选药组方的关键,笔者长期从事临床中药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对于中药配伍和鉴别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书详细介绍了常用的400余味中药的常规临床配伍、鉴别的应用经验,对于提高中医师处方的临床疗效、加深中医药专业学生对药性的认识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解表药
 第一节 辛温解表药
  麻黄
  桂枝
  紫苏
  香薷
  荆芥
  防风
  羌活
  白芷
  细辛
  藁本
  苍耳子
  辛夷
  胡荽
  生姜
  葱白
  柽柳
 第二节 辛凉解表药33
  薄荷
  桑叶
  菊花
  牛蒡子
  蔓荆子
  蝉蜕
  葛根
  柴胡
  升麻
  淡豆豉
  浮萍
  木贼
第二章 清热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62
  石膏
  知母
  天花粉
  芦根
  栀子
  夏枯草
  寒水石
  淡竹叶
  决明子
  谷精草
  青葙子
  密蒙花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黄芩
  黄连
  黄柏
  苦参
  龙胆
  秦皮
  十大功劳叶
  白鲜皮
  椿皮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连翘
  蒲公英
  紫花地丁
  野菊花
  四季青
  穿心莲
  大青叶
  板蓝根
  青黛
  贯众
  鱼腥草
  金荞麦
  大血藤
  败酱草
  射干
  山豆根
  马勃
  白头翁
  马齿苋
  鸦胆子
  重楼
  拳参
  半边莲
  白花蛇舌草
  山慈菇
  土茯苓
  熊胆
  漏芦
  地锦草
  冬凌草
  白蔹
  绿豆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
  玄参
  牡丹皮
  赤芍
  紫草
  水牛角
 第五节 清虚热药
  青蒿
  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
第三章 泻下药
 第一节 攻下药
  大黄
  芒硝
  番泻叶
  芦荟
 第二节 润下药
  火麻仁
  郁李仁
  蜂蜜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甘遂
  京大戟
  红大戟
  芫花
  商陆
  牵牛子
  巴豆
  千金子
第四章 祛风湿药
  独活
  威灵仙
  川乌
  草乌
  蕲蛇
  金钱白花蛇
  乌梢蛇
  徐长卿
  雷公藤
  木瓜
  蚕沙
  伸筋草
  寻骨风
  松节 
  海风藤
  老鹳草
  秦艽
  防己
  桑枝
  豨莶草
  臭梧桐
  海桐皮
  络石藤
  五加皮
  香加皮
  桑寄生
  狗脊
  千年健
  鹿衔草
第五章 化湿药
  广藿香
  佩兰
  苍术
  厚朴
  砂仁
  豆蔻
  草豆蔻
  草果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
  茯苓
  猪苓
  薏苡仁
  泽泻
  玉米须
  泽漆
  蝼蛄
 第二节 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
  滑石
  木通
  通草
  瞿麦
  萹蓄
  地肤子
  海金沙
  石韦
  冬葵子
  灯心草
  萆薢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茵陈
  金钱草
  虎杖
  垂盆草
第七章 温里药
  附子
  干姜
  肉桂
  吴茱萸
  小茴香
  高良姜
  花椒
  丁香
  荜茇
  荜澄茄
  胡椒
第八章 理气药
  陈皮
  化橘红
  青皮
  枳实
  木香
  沉香
  檀香
  香附
  川楝子
  乌药
  荔枝核
  佛手
  香橼
  玫瑰花
  梅花
  薤白
  青木香
  大腹皮
  柿蒂
  甘松
  九香虫
第九章 止血药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大蓟
  小蓟
  地榆
  槐花
  侧柏叶
  白茅根
  苎麻根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
  三七
  茜草
  蒲黄
  降香
  花蕊石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白及
  仙鹤草
  紫珠
  棕榈炭
  血余炭
  藕节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炮姜
  艾叶
第十章 活血化瘀药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川芎
  延胡索
  郁金
  姜黄
  乳香
  没药
  五灵脂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
  丹参
  红花
  桃仁
  益母草
  泽兰
  牛膝
  鸡血藤
  王不留行
  月季花
  凌霄花
 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
  马钱子
  土鳖虫
  自然铜
  苏木
  骨碎补
  血竭
  儿茶
  刘寄奴
  鬼箭羽
 第四节 破血消癥药
  莪术
  三棱
  水蛭
  虻虫
  穿山甲
第十一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一节 化痰药
  半夏
  天南星
  白附子
  芥子
  猪牙皂
  旋覆花
  白前
  前胡
  桔梗
  川贝母
  浙贝母
  瓜蒌
  竹茹
  竹沥
  天竺黄
  海藻
  昆布
  黄药子
  蛤壳
  海浮石
  瓦楞子
  礞石
  胖大海
 第二节 止咳平喘药
  苦杏仁
  紫苏子
  百部
  紫菀
  款冬花
  马兜铃
  枇杷叶
  桑白皮
  葶苈子
  白果
  矮地茶
  洋金花
第十二章 平肝息风药
 第一节 平抑肝阳药
  石决明
  珍珠母
  牡蛎
  紫贝齿
  赭石
  蒺藜
  罗布麻
 第二节 息风止痉药
  羚羊角
  牛黄
  钩藤
  天麻
  地龙
  全蝎
  蜈蚣
  僵蚕
第十三章 安神药
  朱砂
  磁石
  龙骨
  琥珀
  酸枣仁
  柏子仁
  远志
  合欢皮
  首乌藤
 第十四章 开窍药
  麝香
  冰片
  苏合香
  安息香
  石菖蒲
  蟾酥
  樟脑
第十五章 补益药
 第一节 补气药
  人参
  西洋参
  党参
  太子参
  黄芪
  白术
  山药
  白扁豆
  大枣
  饴糖
  甘草
 第二节 补血药
  当归
  熟地黄
  白芍
  何首乌
  阿胶
  龙眼肉
 第三节 补阴药
  北沙参
  南沙参
  百合
  麦冬
  天冬
  石斛
  玉竹
  黄精
  枸杞子
  墨旱莲
  女贞子
  桑椹
  龟甲
  鳖甲
 第四节 补阳药
  鹿茸
  巴戟天
  淫羊藿
  仙茅
  补骨脂
  益智
  海狗肾
  海马
  肉苁蓉
  锁阳
  菟丝子
  沙苑子
  蛇床子
  杜仲
  续断
  韭菜子
  阳起石
  胡芦巴
  核桃仁
  蛤蚧
  冬虫夏草
  紫河车
 第十六章 收涩药
  五味子
  山茱萸
  乌梅
  海螵蛸
  桑螵蛸
  五倍子
  罂粟壳
  诃子
  赤石脂
  石榴皮
  肉豆蔻
  覆盆子
  金樱子
  莲子
  芡实
  麻黄根
  浮小麦
  糯稻根
 第十七章 消食药
  山楂
  神曲
  麦芽
  谷芽
  莱菔子
  鸡内金
 第十八章 驱虫药
  使君子
  苦楝皮
  槟榔
  南瓜子
  鹤草芽
  雷丸
  鹤虱
  榧子
  芜荑
 第十九章 涌吐药
  胆矾
  瓜蒂
  常山
  藜芦
 第二十章 外用药
  硫黄
  雄黄
  硼砂
  炉甘石
  白矾
  轻粉
  升药
  皂矾
  斑蝥
  土荆皮
  大风子
索引

编辑推荐

  《常用中药配伍与鉴别应用速查手册》适合中医临床医生,中医药专业学生。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常用中药配伍与鉴别应用速查手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常用中药配伍与鉴别应用速查
  •   非常好的书,学习中药及中药的鉴别配伍,一目了然,典范。
  •   特别好!药材种类很多很齐全,还有对应的配伍和常用配方。每次医生开了药方,我在这本手册中都找到了依据。
  •   内容全面,药物的鉴别讲的非常好,临床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   多次购买,因为内容很好,指导临床意义很大。
  •   很好,喜欢很有用的一本书!!!
  •   老公买的,还好,发货速度还行
  •   挺好,推荐购买!
  •   本手册收录了418味常用中药,并按功能分类,一一说明了其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单方验方、配伍应用、与功效相近药的鉴别应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内容较全,实用性高,另在手册的最后附了各中药按拼音排序的索引,方便查询。
    书的总体质量也不错,美中不足的地方是手册封面是软皮,对书的保护不足,如果能换成硬皮封面就更好了(即使成本上去也能接受)。
    因此在总体评价上本手册属同类中药材方面书籍中的佳品,推荐需求这方面书籍的人士购买(非书托,本人为近一年来自学中医人士)。
  •   帮忙买的,没听说怎么样,应该还行
  •   书是小了一定,不过内容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