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视角下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匹配研究

出版时间:2012-12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徐绪堪  页数:111  字数:141000  

前言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和市场的国际化,使同行业和跨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全球竞争环境中,我国企业处在转型提升关键阶段,企业管理越来越复杂,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应用系统的功能也变得日益复杂。企业综合竞争力提升在于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是否协调和整体优化,只有实现信息系统紧密匹配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业务模型,企业为信息系统成功建设和应用创造有利条件,才能主动或被动地重组经营过程并敏捷地响应市场变化,这就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自从十六大提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后,2012年4月,五部委联合发布《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若干意见》,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取得重大突破,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主要领域、主要环节得到充分有效应用,业务流程优化再造和产业链协同能力显著增强。企业选择信息化手段刻不容缓,但是众多企业信息化失败案例给企业带来彷徨和恐惧,企业信息化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不匹配,所以提高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匹配度显得尤其迫切和必要。     在激烈的企业内外部竞争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成为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但是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存在建设预期不合实际、建设过程缺乏引导等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引导企业信息系统在前期、中期和完成期等阶段建设,有效预防不必要的损失,作者曾经对信息系统绩效评价、信息系统项目监理、信息系统与人效率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出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不仅仅要重视每个系统建设,更要从系统角度架构整个企业大系统。所以作者试图从生态视角分析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匹配,希望能为企业在信息系统每个建设阶段提供引导。本书以提高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匹配为切入点,在充分分析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匹配等研究对象的前提下,总结了目前国内外信息系统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首先,从生态视角出发,将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都看作一个有机复杂的生命体,并分析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生态特征,强化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匹配生态演化过程,以生态的思维方式认识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     其次,从生存环境、战略、架构、业务流程、惯例以及沟通六个方面提取影响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匹配生态因子。以常州地区307家企业组织为例,通过SPSS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了13个匹配生态因子,并建立了匹配生态因子体系。     然后,结合生态理论,将匹配划分为萌芽阶段、生成阶段、发育阶段以及成熟阶段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从生存环境、战略、架构、业务流程、惯例以及沟通建立企业管理域和信息系统域之间的映射。在已经建立匹配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为了尽可能保持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匹配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采用云模型建立匹配度量模型,通过正向和逆向云发生器确定匹配生态因子权重、生态因子评价结果等级,建立云规则库,最后通过云合并计算和云推理确定匹配评价结果,并引入匹配成熟度来衡量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匹配程度,为企业组织建设信息系统提供明确的“路标”,并提出相应的促进匹配的有效措施。     最后,为了验证建立匹配度量模型的有效性,以常州×光电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例进行匹配评价。通过分析和验证,匹配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吻合,并明确企业组织的匹配等级为“一般”,匹配成熟度为“基本级”,同时提出促进匹配的措施,为企业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可靠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这也说明构建的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匹配度量模型有效,具有一定理论和实用价值。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生态视角研究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匹配问题 从生态视角出发,将企业管理和信息系统都看作一个有机生命体,并把生态系统中的规律有条件地移植于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匹配研究中。  (2)依托云模型建立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度量模型 利用云模型确定生态因子的权重和评价结果标准等级,然后对收集的评价数据云模型化和云综合运算,形成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匹配度量模型,有效保持了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匹配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特征。 (3)提出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匹配成熟度等级 结合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思想,建立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匹配成熟度等级,并通过云模型来识别匹配成熟度的等级,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供明确的“路标”。 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左美云教授为本书写序。 感谢蒋亚东、田泽、房道伟、任小波、龚艳冰等,他们为本著作提出了宝贵意见;本书得到了“河海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的资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对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匹配模型量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匹配度评价方面,对于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匹配模型,包括映射量化模型、生态量化模型等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化。由于作者学识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希望读者提出批评和建议,以帮助本书日臻完善。 徐绪堪2012年夏于龙城

内容概要

  为了有效提高企业信息化成功率,《现代经济管理学术系列研究成果:生态视角下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匹配研究》从生态视角研究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匹配问题,从生存环境、战略、架构、业务流程、惯例以及沟通六个方面提取13个匹配生态因子并建立匹配生态因子体系,将匹配阶段划分为萌芽阶段、生成阶段、发育阶段以及成熟阶段四个阶段,借助云模型评价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匹配度,为企业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可靠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信息化现状概述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匹配研究综述
1.3.2 信息系统研究综述
1.3.3 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1.3.4 生态理论应用研究综述
1.3.5 云模型评价研究综述
1.4 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及其匹配概述
1.4.1 信息系统概述
1.4.2 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匹配概述
1.5 总体框架及特色
1.5.1 总体框架
1.5.2 主要特色
1.6 研究回顾与展望
1.6.1 研究回顾
1.6.2 研究展望
第2章 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生态特征分析
2.1 企业管理的生态特征
2.1.1 企业管理的目的性
2.1.2 企业管理的自组织性
2.1.3 企业管理的协同性
2.1.4 企业管理惯例的遗传变异性
2.2 信息系统的生态特征
2.2.1 信息系统的复杂性
2.2.2 信息系统的结构性
2.2.3 信息系统的层次性
2.2.4 信息系统的开放性
2.3 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匹配的生态特征
2.3.1 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匹配关系
2.3.2 匹配的目的性
2.3.3 匹配的动态性
2.3.4 匹配的复杂性
第3章 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匹配生态因子提取
3.1 匹配生态因子分析
3.1.1 生存环境
3.1.2 战略
3.1.3 架构
3.1.4 业务流程
3.1.5 惯例
3.1.6 沟通
3.2 匹配生态因子体系构建
3.2.1 匹配生态因子的理论基础
3.2.2 匹配生态因子体系
3.3 问卷调查
3.3.1 调查目的和对象分析
3.3.2 调查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3.3.3 调查问卷设计的基本步骤
3.3.4 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3.3.5 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匹配调查问卷的开发
3.4 数据分析
3.4.1 信度和效度检验
3.4.2 探索性因子分析
3.4.3 优化后的匹配生态因子体系
第4章 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匹配度量模型构建
4.1 企业管理域与信息系统域
4.1.1 企业管理域
4.1.2 信息系统域
4.1.3 域映射
4.2 企业管理域与信息系统域匹配类型和阶段
4.2.1 匹配类型
4.2.2 匹配阶段
4.3 匹配度量方法
4.3.1 度量方法的选择
4.3.2 云模型度量方法
4.3.3 逆向云发生器误差分析
4.4 匹配度量模型
4.4.1 匹配生态因子权重的确定
4.4.2 生态因子度量结果标准等级的确定
4.4.3 评价数据云模型化
4.4.4 生态因子云模型运算
4.4.5 云规则库及云推理
4.4.6 匹配评价结果确定
第5章 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匹配度量模型应用实例
5.1 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匹配评价数据采集
5.2 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匹配评价数据处理和分析
5.3 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匹配评价结果及措施
附录1 第二版调查问卷
附录2 第三版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编辑推荐

《生态视角下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匹配研究》从生态视角全面分析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维过程中所涉及问题,以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匹配度作为核心,强调信息系统建设前的企业需要充分准备,明确信息系统不同阶段的任务,并通过匹配度进行量化管理。本书由徐绪堪著。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生态视角下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匹配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