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裳书话

出版时间:1996-10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作者:黄裳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黄裳的文章丰富而驳杂,既有杂家的广度,又有专家的深度。不过,作为一个个性色彩极为鲜明的文章大家,在读书界广受欢迎的,还要算是他那况味隽永、笔致练达的书话和以美文笔法写成,兼具史论色彩的文史随笔。
许是大半辈子浸淫其中的缘故,黄裳于“书道”中寄注的精力、情怀都非寻常人能比,而个中甘苦,更非局外人所能充分体会和理解。这中间,既有“如同占领了整个世界”的大喜过望,又有“如后主失却南唐”、“挥泪对宫娥”的无奈和失落的悲哀。读黄裳的书话,每每让人体味到前辈学人对书的一腔痴情,这在书香之气日见稀薄,读书越来越功利化的今天,已几近广陵绝响。黄裳书话的另一重特色,就是那掩抑不住更又挥之不去的书卷气。自然,这书卷气不是靠“掉书袋子”硬充进文章里的,而是丰厚的学养和书呆子特有的“痴气”的一种自然流露。也正是因了这种“自然流露”,才使得一篇篇看似不起眼的小文章,别具一种高远的气象和雍容的风度,十足大家风范。我想,也只有这样的文字,才能称得上是书话;也只有这些寄情于文化山水的“苦旅者”,才能写好书话。
较之书话,那些言及明清易代之际家国变幻、人事更迭、民族冲突的文史随笔,似乎更能见出黄裳的襟怀、才情和爱憎。黄裳关于治史,有自己的独到之见,那就是以一斑窥全豹,通过摄取、解剖三几个关联朝野的焦点式人物,来折射时代的风云变幻――至少是反映特定时代的一个侧面。于是便有了《关于柳如是》、《陈圆圆》、《关于吴梅村》这样情理兼备的好文章。黄裳的这类文章,不同于一般历史学家的专门著作,即所谓正史。他往往能突破旧史家的樊篱,将正史、野史、笔记、当事人的诗文等,相互参证比较,努力发掘尘封在岁月深处的史实真相,并以此来把握中国历史、文化流变的脉络。加之他有藏书优势,材料自然比一般人丰富“鲜活”得多――这些东西一经他梳理考证,妙笔点染,感性和知性、情趣和理趣、史事和诗情、人情风物和文史掌故、清谈娓娓和雄辩滔滔即浑然成为一体,可谓文、质并胜,既见山又见水。这样的文章读来真是意趣盎然,如沐春风。而他于史、事、人、情方面的见解和洞察力,更非寻常史家可比。
黄裳虽然是一位在古书中寻梦的“古典”文人,但他的思想并不“线装”,其文章的内在气质更是秉承了鲁迅的风骨。

作者简介

黄裳解放前在大学里学的是电机专业。毕业后先后做过翻译和《文汇报》记者。20世纪40年代,黄裳的文章即已受到巴金、叶圣陶等人的赏识和关注,他的第一本书《锦帆集》就曾收入巴金编的“中华文艺丛刊”,由中华书局出版。1949年以后,黄裳更多的是以藏书家名世。他的收藏以明清易代之际的野史、笔记为专,其中不乏稀世的孤本。其庋藏之富,堪与阿英、郑振铎这些当代藏书大家比肩。“文革”中被查抄的黄裳藏书装满了好几辆卡车,据说,其中一些珍品被觊觎已久的康生所窃夺。“文革”后,黄裳先生文思泉涌,出了包括《榆下说书》、《珠还记幸》、《翠墨集》、《银鱼集》等十几种集子,还在《读书》上开了《书林一枝》专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黄裳书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