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

出版时间:2003-04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作者:川端康成  页数:165  字数:100000  译者:叶渭渠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雪国》似乎是瑞典艺术院铨选我诺贝尔文学奖的一条线索。《雪国》已译成十个国家和文字出版。我的作品最为百方人所知的,莫过于这部《雪国》了。就是在日本国内,它和《伊豆的舞女》一起,成为我拥有最多读者的作品。这样一部《雪国》行将被介绍到邻邦韩国,使人感到高兴。

作者简介

川端康成,日本小说家。一生创作多部小说,中短篇多于长篇,另有散文、评论等。成名作为小说《伊豆的舞女》。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月日,川端以自杀的形式离开了人世。

书籍目录


谈谈《雪国》――川端康成
正文
川端康成主要作品及获奖
出版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雪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3条)

 
 

  •   很不错的~写出了日本的风土人情~
  •   虽然很知名,但我怎么没什么感觉啊但大雪真的很爽,呵呵
  •     一篇《雪国》,用一个故事挑选出了徒劳二字。
      徒劳是年迈的表现,在漫漫人世与重重际会间,不免觉得徒劳。
      爱是徒劳,旺盛的精力和情感是徒劳,甚至美也是徒劳。
      驹子记日记,没有钱的时候用杂记本记,自己用尖尖的铅笔来画出格子,字写得密密麻麻,她说有钱买了新的笔记本却记得不那么认真了,她说日记是死前要烧掉的东西。岛村说这是徒劳。或许我们都做过驹子一样的事,像我,在十岁的时候收到一支特别漂亮的水性笔,我那时候想要等到某某年再用,那时候多看它一眼都觉得奢侈,几年后收拾柜子再度发现那支笔的时候,早已经因为风干断水了。那年少时的徒劳,甜蜜可笑。年少的徒劳是不自知地对洪荒宇宙敞开心扉,是不得不燃烧的能量。
      驹子生气,因为岛村在惜别之际暧昧不明的话,用发簪哧哧地戳着草席。日本人厌恶性情急躁之人,认为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一种美德,所以抒发心绪的方法也不免显得这样充满抑制。读到这里时,想到了电视剧《大奥·华之乱》里面安子在愤怒的时候,也是取下自己凤凰银发簪,对着窗格之间的纸哧哧戳着,窗棂之间划出了一道道列隙,外面融融晚霞从纸的伤痕中撞进室内,穿着和服的安子变成一个寂寞的剪影。川端康成的这个故事里,驹子听了岛村一句话竟如此生气,大概她仍尚在做徒劳之事的年纪罢。
      在秋天的席子上捡秋虫的残躯,死去的蛾子翅膀蜷缩,像是和窗外枫叶相衬。秋虫是时间的意象吧,就像作者讲三九晾的麻三伏穿才凉爽,这都是年轮一般的时间结绳。川端康成的这个故事不是一个男人遇到一个女人,而是一个年纪的自己遇到另一个年纪的自己,面对着徒劳的自己,痴痴傻笑。
      年迈的阅尽沧桑和年少的徒劳热忱冲撞在苍茫茫的寂寂雪地里。
      故事的结尾,岛村站在刚被扑灭的火场边,头顶着云影天光波涛汹涌的银河。
      读罢,觉得这个故事是温暖的。
      
  •     这是我读的川端康成的第一本小说?如果其他有读过,那也是很久以前的事,全忘干净了。这本小说里其实是两个故事,雪国和湖。
      我没想到雪国只是一个短篇,勉强算中篇的小说。
      我并不喜欢雪国。虽然书的扉页和护封里全在宣扬雪国如何如何美,如何影响了余华、莫言,甚至贾平凹?不过,贾平凹和美言小说有任何关系吗?
      我觉得雪国如果有一些可取之处,可能只在于它文字的美,但这个美通过翻译也许已经变了味道。因为我看的中文版里,为了突出它的美,整个故事已经零碎到不成为故事了。这有些像边城,但边城的美,是我这样以中文为母语的人很容易就能感受到的。而且边城非常空灵。但雪国的美显得矫情,越过了那个界线。比如那场失火的重头戏里,川端康成莫名其妙的大段描写了银河。那种美,和火灾的惨剧能互相比喻吗?
      反正我读完只是觉得雪国仅仅就是一个故事性很烂,文字艳俗的小说。
      反而后面那个小说,湖,更多引起我的兴趣。这篇小说写得很现代,我能读出川端康成在这个故事里的野心,他想构建一个情节复杂,故事性很强的故事。但最终他并没有完成,湖这个故事里,确实打通了很多人物之间的联系,让他们产生出各种可能性,但奇怪地是,川端康成并没有利用起这些可能性,推动故事的发展。故事还是局限于这些孤立的个人身上。这仍然不成功。虽然人物的刻画,特别是那个跟踪加恋少女癖的男人写得还算进去了。但那个丢钱包的小三,那个美得像画一般的富家少女,还是流于了表面。
      其实看别人写的东西,总是容易看出问题,但这些问题放在自己手上,解决起来也是困难重重。如何写一个故事,这看起来似乎是最基本的,但其实是最难的。走过很多弯路,但我现在坚信小说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故事来支撑,故事是小说的根,是它的灵魂。讲不好一个故事的小说,再怎么美,也会是缺陷,甚至是残疾。但怎么来讲一个故事,让它变得有趣,吸引读者读下去,但又同时能够表达作者内心想通过故事来表达的思想,非常难以结合。故事的框架构造,已经是一个建筑,但你需要把建筑里的每一个螺丝钉都拧紧了,这才能够有一个牢固的基础。
      而且在我写东西的时候,对话,也是一个很难解决的点。对话,需要生活化,需要真实,但生活化和真实都是很难做到美的。
      我今年写的东西里,改了半年,终于这几天改完了。其中,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我开始懂得了细节的妙处,逼真的细节非常容易能够说服读者相信这个故事里,其实有些超出现实的情节,如何利用这些细节,准确描述,并推动故事的发展,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      以前也看过《雪国》,却没有读出什么感觉,只是觉得有些清冷、琐细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程度,也难怪,自己那个时候喜欢的是村上春树那种现代日本风格,对川端康成这种古典日本风没有什么感觉,甚至觉得太难读下去了。但难道说是现在的状态更倾向于内心,重读《雪国》,竟有些感动,特别是那女子提到她连续多年写日记,且读书笔记都写了好大几本,于是感叹作者那种敏锐的感觉(觉得女子非常洁净)十分准确,刚开始还以为是他太喜欢她,所以才觉得她很纯真,而自然与人性的相互辉映也印象深刻起来:“雪夜的宁静沁人心脾,那是因为被女子吸引住了。”然而风尘女子遇到主人公,竟然是几个月才盼到的话伴,竟然热衷于谈论电影和戏剧,这样的女子也一定是落寞和哀愁的吧。但主人公一开始却将她当成是艺伎了,女子自己却不承认,然而,了解到女子那种脱俗高雅的兴趣,而自己却以艺伎身份主动投怀送抱时,主人公又犹豫不决,不肯将她当作是艺伎,因为感觉到女子灵魂的高洁了。
      文章大约主题就是“纯洁”?一个现代人不太喜欢的词,雪里出现女子通红的面颊-“一种无法形容的纯洁的美”。然而有诸多形容女人的词却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想必当年读的时候也感受过:“岛村不喜欢女人家这样厉害。”“叶子只尖利地瞅了岛村一眼。”都有一种微妙的感觉,让人猜测背后一定有什么故事。也许这样的小说,是需要一定的阅历才能读出味道来的,总是不经意的笔墨里流露出点什么。现代社会很少人会被艺伎的艺术这样完全地征服吧,“被虔诚的心打动,被悔恨的思绪洗刷。”仅因为一个十九二十岁的乡村艺伎,理应不会弹出一手好三弦琴,“简直跟在舞台上一样。”这也让人想起中国古代的艺伎,也因其古众的才艺赢得男人的心,让人忘掉她们青楼女子的身份,大约艺术会过滤一切,到纯净的程度。然而象艺伎被纯情男人纯洁地爱上的例子,从古到今都并不少见。然而这一段大约就有升华全文的功效了,有些象郑敏在她的批评文里所说的诗歌的高层式结构:
      “虽然她并不自觉,但她总是以大自然的峡谷作为自己的听众,孤独地练习弹琴。久而久之,她的弹拨自然就有力量。这种孤独驱散了哀愁,蕴含着一种豪放的意志。”这就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吧,是它让这篇小说成为了经典。要写男人爱上一个伎女很容易,要写一个伎女多有才华也很容易,但这样写一个艺伎在一个男子眼里始终显得“格外洁净无瑕”就相当不容易了,甚至“看起来像个少女。”大约作者的心思也被艺伎感受到了,于是投桃报李,感情深到一想到分离就郁郁不乐,伎女最忌讳动真情了吧,谁会把她们的真感情当回事?就象男主人公屡次说的“徒劳”一样,或者“凄怆”。比如“红扑扑的,这又是介于梦幻与现实之间的另一种颜色。”这也用的是诗歌的高层式结构,平淡中一下子升华到某高度了。川端对驹子的性格刻划很多时候都写到她的目光:“直勾勾地盯住岛村。”或者“用熠熠的目光尖利地对这边睃了一眼。”且每一次都是提到她为之凑钱治病的未婚父,明显看得出心里深藏着一个秘密,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会揭开,因为驹子平时给人的印象一般都是“贤雅”的。而且谈话音最多的形容词也是“悲凄”,谈爱情用得最多的形容词是“纯洁”,仿佛这是作者心里长期纠结的一个情节一样。而且越是纠结,心里面的感觉越是复杂:“一种令人依恋的悔恨,一颗只顾安然等待着复仇的心。”而主人公本人又何尝不是心里藏着秘密的人呢,也许他对驹子仅仅只有一种类乎同情的爱,他甚至同情着他自己,而伎女却也心里明白:“唯有女人才能真心实意地去爱一个人啊。”
      
  •     雪国这个地方之于我,就如一个桃花源。而连接着这个桃花源与外部世界的就是火车,就如渔人的船。
      
      在这桃花源里,有着的好像都是淳朴的人们。他们没有尔虞我诈,他们从事着传统的手艺劳作,过着简单的生活。
      
      就算如主角们的故事也是简单的,他们多年一聚,交谈着、倾听着生活细节,隐晦地诉说自己的感情。
      
      这里的景色也是美的,有着晨起的朦胧细语,有着厚雪的自然可爱,有着雨后山道的清新,有着纸门阁楼的文艺气息......
      无疑,新海诚的动画给了我大部分关于日本景色的联想,这样的联想也带到日本的文学作品上。
      
      
      
      
      而关于人物,挺喜欢书中驹子这个女人,纯粹且痴情,有着世俗的经历,却依然有着一颗纯净的心。当然其美丽的外表,贤淑的细节,也当加深了我对她的喜爱。
      而对于岛村的薄情,开始时是觉得多少有点看不过眼,但再深想,好像这样的薄情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川端康成不是渡边淳一,不会把婚外情发挥到极致。岛村在雪国发生一切之于他,可能就是一个梦,梦醒了,还是要回到现实世界,去照顾妻儿。而梦,仅能是现实生活中的调和之物。
      
      
      
      
      而书中的一些过渡,不太明显,假若看得马虎一点,还要回头再看一下哪些开始发生了场景变化。
  •     在东京人岛村的眼里,生命本是徒劳。
      
      赶鸟节不过是孩子们徒劳的嬉戏,就像飞蛾在铺席上徒劳地挣扎。驹子写读书笔记和日记也是徒劳,每晚奔走于各式各样的酒席,陪酒、表演更是徒劳,就连她执着的爱情也是美丽的、稍纵即逝的徒劳。一切如病故的行男一样,终将化为乌有。
      
      岛村以旁观者的视角俯视着雪国的一切,不仅从空间上俯视,也从时间上俯视。驹子的“挚爱之情不能像一件绉纱一样,留下实在的痕迹,纵然穿衣用的绉纱在工艺品中算是寿命最短的,但只要保管得当,五十年或更早的绉纱照样穿在身上不褪色。而人的这种依依之情,却没有绉纱寿命长……”
      
      悲观的岛村看到“在驹子身上迸发出的奔放的热情,觉得格外可怜……” 的确,想到鲜活的生命终将万劫不复地毁灭,任谁也会为之悲叹动容。
      
      但是驹子对待生活,却是完全不同的姿态。她有着一股明知徒劳偏偏为之的倔强。
      
      “连要洗的衣服也叠得整整齐齐的……” “不把日常生活安排得妥妥贴贴,是安不下心来的……” “虽然明知收拾好,还会给弄乱的,但总得去管它,否则放心不下……” 她尽全力追求生命之美,每次见岛村,都要换一件不同的赴宴服。家里的“衣柜虽旧,却是上等直纹桐木造的……” “朱漆的针线盒闪闪发亮,显得十分奢华……” “她从十六岁起就把读过的小说一一做了笔记,因此杂记本已经有十册之多……” 她写日记,“不论什么都不加隐瞒地如实记载下来,连自己读起来都觉得难为情哩。”
      
      驹子对爱情的渴望像芭茅一样苍劲挺拔,不管不顾。“才不呢。我才不干这种可怜巴巴的事。那种给你太太看见也无所谓的信,我才不写呢。那样做多可怜啊!我用不着顾忌谁而撒谎呀!” “我爱怎样就怎样,快死的人啦,还能管得着吗?”
      
      但是这样坚韧的爱情,是岛村的灵魂无法承载的。岛村爱的不是触手可及的、滚烫的生活,相反,他向往的是映在火车玻璃窗上的虚幻美景,是那不曾见过的西洋舞蹈,是谜一样认真而冷漠的叶子。苍劲挺拔的芭茅,他只能远远地当作感伤的花欣赏,一旦近在咫尺,只会让他惊诧。他被生命的无意义困扰着,逐渐消沉,转而追求虚幻的东西,只有那遥远的、神秘的世界才能激起他的兴趣。他沉浸在感伤里,哪怕刚看过初夏的群山……
      
      岛村有一种漫不经心的出世态度,他浮于生活表面,看似逍遥洒脱,何偿不是对生命本能的压抑和扭曲。他一开头就想向驹子求欢,却绕弯子托驹子帮他找艺妓,借口说:“我想清清白白地跟你交个朋友,才不向你求欢呢。”驹子信了他的解释,“声音充满了真挚的感情”,岛村反倒觉得这样轻易地欺骗了她“心里有点内疚”。
      
      驹子不止一次埋怨岛村:“你就是这点不好,你就是这点不好!”什么不好呢?川端康成没有挑明,是说岛村总是把话藏在心里,欲言又止吗?还是他出于虚伪的羞耻对瞎眼的按摩姐撒谎不认识驹子?都是,也都不是。是说他对自己的生命本能撒谎呀!
      
      岛村眼里的徒劳,恰是驹子生命的意义。不错,人终有一死!人生诚然是一场悲剧,那也要演得轰轰烈烈,绚烂美丽。她在偏远的山沟里坚持练习三弦琴,虽是山村的艺妓,却弹得跟东京舞台上的演员一样好。
      
      “她总是以大自然的峡谷作为自己的听众,孤独地练习弹奏。久而久之,她的弹拨自然就有力量。这种孤独驱散了哀愁,蕴含着一种豪放的意志。”
      
      这哪里是弹拨的力量,分明是她旺盛的生命本能在向这世界呐喊咆哮。她虽是女子,但顽强的生命力超过了身为男子的岛村。
      
      两个灵魂迥然不同的人相恋,结局已定。岛村虽然一次次被驹子的爱打动,却无法像驹子一样专心投入感情。
      
      “岛村了解驹子的一切,可是驹子却似乎一点也不了解岛村。驹子撞击墙壁的空虚回声,岛村听起来有如雪花飘落在自己的心田里。当然,岛村也不可能永远这样放荡不羁。岛村觉得这次回去,暂时是不可能再到这个温泉浴场来了。”
      
      两人灵魂的差异,在驹子为岛村表演三弦琴那段显得最突出。召妓时可以露出男人那副无耻相来的岛树,在音乐这展现灵魂的艺术面前,显出了孱弱的一面,几乎无法承受驹子的热情。
      
      “突然间,岛村脸颊起了鸡皮疙瘩,一股冷意直透肺腑。在他那空空如也的脑子里充满了三弦琴的音响。与其说他是全然感到意外,不如说是完全被征服了……他感到自己已经没有力气,只好愉快地投身到驹子那艺术魅力的激流之中,任凭它漂浮、冲激。” “她渐渐地像着了迷了,声音又高亢起来。这弹拨的弦音要飘荡到什么地方去呢?岛村有点惊呆了,给自己壮胆似地曲着双臂,把头枕在上面躺了下来……”
      
      驹子的美不在相貌,而在灵魂。因为再没有比被压抑的人性更丑的了。
      
      川端康成后来回忆:“[我]深深切入到小说人物驹子的内部,对岛村则浅浅地点到即止,从这个角度看,说我是岛村还不如说我是驹子……特别是驹子的感情,实际上就是我的感情,我想,我只是想通过她向读者倾诉而已。”
      
      作为驹子的川端康成究竟怎么看岛村代表的现代人呢,让我们借驹子口来结尾吧:
      
      “东京人尽爱撒谎,讨厌!”
      
      “东京人真复杂,实在难捉摸啊。周围吵吵闹闹的,心不在焉吧?什么都心不在焉了。有朝一日连对生命也心不在焉了……”
      
  •      夏天就要来了,夏天已经来了。
       不管你喜不喜欢川端康成,喜不喜欢叶渭渠,你都应该读读这本书来消夏。
       毛边纸,薄薄的小册子,都不会让你不耐烦。而书里的每一页都和它的名字一样,雪国。有时会觉得冷,有时会觉得无助,有时会凉入心扉。川端康成和大部分日本作家相同又不同。从他的书里你可以读到别人的日本,和日本人的日本。
       我喜欢有不同写作背景的作家,也许不够纯粹,却够吸引。况且这是个多适合用来消夏的作家啊
  •   我也觉得雪国不好看,坚持不下去。无感。
  •   总觉得雪国的情节太少,也许好作家的文字根本不需要故事做框架
  •   nod!《劝进帐》曲终之后,岛村这才松了一口气,心想:唉,这个女人在迷恋着我呢。这又是多么可悲啊。
  •   严重剧透 暂且先存入冷宫
  •   “一股明知徒劳偏偏为之的倔强”
    谢谢。
  •   这是我目前见过最好的书评吧,后来仔细想想我对岛村倒也多了分宽容,他这样算是一种常态吧
  •   回楼上,多谢理解宽容。我也喜欢驹子,但这何偿不是因为自己更像岛村!
  •   刚刚看完,觉得没看明白,现在明白了。书评写的很好。
  •   两个灵魂迥异的人,结局真是注定好了的。但偏偏不知哪里来的倔强勇气。
  •   “岛村眼里的徒劳,恰是驹子生命的意义。不错,人终有一死!人生诚然是一场悲剧,那也要演得轰轰烈烈,绚烂美丽。”
    某种意义上,正是由于岛村富足的家庭条件,不愁衣食,才丧失了对生命的激情。驹子则是不得已而为之。
  •   你的书评很有感情,是喜欢这部小说的吧。驹子纵然对生命抱有渴望,但终却因为渴望而如此痛苦,像是佛家的执念之痛苦。很多人像岛村,但其实内心燃烧着一个驹子或叶子吧!
  •   恰如你的标题——生命本事徒劳,我偏要怒放的生命。
  •   书评不错,总算看懂了。但想请教一下书中插入“叶子”这一角色是想表达什么?一种虚无缥缈的美好意象吗?结局为什么要安排叶子的死?
  •   写的太好了!特别实在的书评~~
  •   “她有着一股明知徒劳偏偏为之的倔强。”人不就是得这么活着么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