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

出版时间:1997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立新  页数:548  字数:368000  
Tag标签:无  

前言

  美国传教士在华活动是早期中美文化交流中最为显著的渠道,因此本书作者所申论的内容,是当今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引入注目的热门话题之一。近年国内举行过多次关于美国在华教会学校的研讨会。美国教会组织也曾差人来华搜集有关教会学校的文字或口述资料。与此同时,中国和美国学者也写出了若干关于美国传教会在华文教活动的专著。更有意思的是,近年有些留学美国的学生回国收集老一代留学生的经历。当然他们所收集的资料和访问的对象,不局限于教会学校毕业生,但老一代的留学生中教会学校出身的为数不少。以上学术研究活动正表明美国传教士在近代中美文化关系史上据有的一席重要地位。这种研究既然是“热门话题”,自然由于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以及认识的程度不同,产生许多不同的解释,特别是在评价问题上时有分歧。众说纷纭,是好现象,如此方能接近比较合乎实际的看法。应该说,本书作者所作的努力,也是试图应答“热门话题”的。  作者在图书馆中拂尘披览了许多近代来华美国传教士的中西文论著,在资料收集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他着力勾勒了美国传教士在华活动的主要方面,并结合他们传布“福音”的言行,提出了既有见地,又恰如其分的看法,评骘珠玑,散落全书。  我们不可简单地把美国传教士在华的布道活动视为纯宗教活动。他们的活动始终与政治、经济同步并进的。传教士、商人和外交官“三位”结为“一体”,在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上,都是为美国向外扩张这个总趋势服务的,直是美国扩张主义“齐下”的“三管”。  在18世纪末叶,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评论多有贬词,已不同于启蒙运动时期所表达的赞誉之意。美国开国元勋们对中国不大了解,他们是通过西欧知晓中国的。虽然他们中间有人向往中国,如本杰明·富兰克林表示过访问中国的意愿,但在他们的意识中,中国是遥远不清的。

内容概要

美国传教士在华活动是早期中美文化交流中最为显著的渠道,因此本书作者所申论的内容,是当今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引人注目的热门话题之一。作者披览了许多近代来华美国传教士的中西文论著,在资料收集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提出了许多既有见地,又恰如其分的看法,是近年来反映中西交流方面非常值得阅读的文本。

作者简介

王立新,1966年10月生,辽宁兴新城市人,1983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1995年获历史博士学位,曾任南开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后。曾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近代史研究》、《南开学报》等杂志发表论文近20篇,主要研究中美关系史

书籍目录

序言导言第一章 美国对华传教运动的兴起和概况 一、宗教改革以来基叔教发展的新趋势 二、福音复兴运动与美国海外传教运动的兴起 三、美国在华传教运动概况 四、传教政策和方法第二章 在两个政府之间 一、传教运动与美国对华扩张政策 二、传教士与美国商业扩张 三、无奈与抗争:晚清政府对传教士的政策第三章 东渐与涵化:传教士与近代中西文化 一、“广西国之学于中国”:传教士与“西学东渐” 二、传教士对中西文化的比较与批判第四章 美国传播士与近代中国教育变革思潮第五章 美国传播士与洋务运动第六章 美国传播士与戊戌变法第七章 传教士对晚清中国现代化的误导结语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美国对华传教运动的兴起和概况  从l4世纪到l8世纪,欧洲社会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社会革命的振荡,基督教失去了中世纪的传统社会地位,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面对来自世俗社会的人本主义、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和工业革命的挑战以及殖民扩张活动的刺激和宗教生活淡化的新形势,基督教,特别是新教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一方面是基督教的理性化、社会化及与自然科学的调和;另方面是基督教与殖民主义的结合和旨在重整基督教的福音复兴(或称灵性奋兴)运动的兴起。基督教史上的这两个潮流塑造了在华传教运动的性质和面貌,规定了传教士在华活动的性质和影响,自然也就成为本章考察的出发点。  一 宗教改革以来基督教发展的新趋势  【新教神学的现代性】近代以前,基督教曾多次传人中国,其中尤以明清之际天主教耶稣会士来华影响最大。以1807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札逊来华为肇端的近代基督教传教运动与前几次有着明显的不同。新教传教士成为这次传教运动的主体。近代西方文明是“两希”文明的后代,继承了希腊文明的理性遗产和希伯来文明的宗教遗产,这一过程是通过文艺复兴(复兴希腊文化)和宗教改革(复兴原始基督教的希伯来文化)来完成的。近代以来的自由、平等、人权等思想不仅可以从希腊文化找到源头,实际上也与基督宗教,特别是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有密切关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