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辨伪学史

出版时间:2007-6  出版社:天津人民  作者:杨绪敏  页数:344  字数:25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梁启超,曾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指出:“无论做哪门学问,总须以别伪求真为基本工作。因为所凭借的资料若属虚伪,则研究出来的结果当然也随而虚伪,研究的工作便算白费了。中国旧学,十有九是书本上学问,而中国伪书又极多,所以辨伪书为整理旧学里头很重要的一件事。”可见考辨古书、古史、古说的真伪,是从事国学研究的首要任务和第一步工作。中国对于伪书、伪史、伪说的考辨,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疑古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历代从事古书、古史、古说考辨的学者很多,而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在辨伪学方面作出过重要贡献。总结中国历代辨伪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研究历代辨伪学家的辨伪思想和方法,对于指导青年学子研究国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杨绪敏,1953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睢宇县,1978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并留校任教。后分别在厦门大学、北京大学历史系进修,1982年到11985年期间,在华中师大师从著名历更文献学家张舜徽教授,读完历史文献学研究生课程。曾担任徐州师大历史系主任,现任徐州师范大学历史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疑古思想的萌芽及辨伪学初起时期--先秦汉魏南北朝   第一节 古史传说与先秦典籍整理、研究之概况   第二节 疑古思想的萌芽及对伪说、伪书产生原因的初探  第三节 秦始皇焚书及其影响  第四节 司马迁作《史记》对秦史料的考辩及处理  第五节 两汉的造伪及辩伪  第六节 王充的“疾妄求实”思想及对伪说、伪书之考辩  第七节 魏晋南北朝的造伪与辩伪 第二章 辨伪学的发展时期--唐宋 第一节 唐宋古书、古史辨伪之概观 第二节 刘知几疑古惑经思想及对伪史、伪说、伪书的考辨 第三节 啖助、赵匡对“春秋三传”的怀疑及考辨 第四节 柳宗元与诸子及基他典籍的考辨 第五节 欧阳修对儒家经传的考辨 第六节 郑樵与《诗辨妄》 第七节 朱熹考辨古书的成就、方法及影响 第八节 叶适与《习学记言》  第三章 辨伪学的成熟时期--明清近代   第一节 明清近古书、古史辨伪之概观 第二节 宋濂与《诸子辨》 第三节 梅鷟与《尚书考异》 第四节 胡应麟对伪书的考辨及伪学理论的总结 第五节 姚际恒考辨古书的成就及影响 第六节 阎若璩与伪《古文尚书》的定案 第七节 崔述与《考信录》 第八节 刘逢禄与《左氏春秋考证》 第九节 龚自珍、魏源的辨伪思想和成就 第十节 廖平与《新学伪经考》 第十一节 康有为与《新学伪经考》 第十二节 梁启超对古书的考辨伪理论的总结第四章 辨伪学的再发展时期--现当代   第一节 现当代辨伪古书、古史之概观 第二节 胡适对中国古代哲学史料的清理及对古史辨派的影响 第三节 钱玄同对古书的考辨及对古史辨派的影响 第四节 顾颉刚与古史辨运动 第五节 罗根泽与诸子的考辨 第六节 郭沫若与古史的考辨 第七节 集伪书考辨之大成——张心澂的《伪书通考》 第八节 竹简帛书的出土对古书辨伪的作用及影响附:引用参考文献目录修订版后记附:引用参考文献目录 修订版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辨伪学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郭沫若先生在《十批判书》里曾经说过:“无论作任何研究,材料的鉴别是最必要的基础阶段。材料不够固然大成问题,而材料的真伪或时代性如未规定清楚,那比缺乏材料还更加危险。因为材料缺乏,顶多得不出结论而已,而材料不正确便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这样的结论比没有更要有害。所以说,研究古代历史的材料必须可靠并且正确,要不得出来的结论就该是关公战秦琼般的荒谬了。可考究的中国的辨伪史可以追溯到西汉司马迁著的《史记》。司马迁在作史记的过程中,本着“考信于六艺”的原则,对古史记载进行了认真的考辨,所以,梁启超称他为“辨伪学的祖宗”。而自汉以后,历朝各代均有辨伪学的痕迹,如郑樵的《诗辨妄》、宋濂的《诸子辨》、梅鷟的《尚书考异》等。直到近代,文坛上依旧不乏辨伪学的著作,像比较出名的顾颉刚所著的《古史辨》系列,其对古史的辨伪更加彻底,当称一代辨伪巨著。除了《古史辨》,其他一些国学大师如梁启超、吕思勉、钱穆等,都多多少少在其著作中加了一些对古史的考辨文章。这本书很具体地记录了我国辨伪学的发展史,从春秋时代学者的疑古开始,到近代国学大师的辨伪著作,历时几千年的辨伪学发展都一一被作者记录于书中。对我国辨伪学有兴趣的读者应该看看这本书。看完之后你将会对我国的辨伪学发展有一个清晰明朗的了解,如果能和顾颉刚的《古史辨》一起看,那是再好不过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