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话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吕思勉  页数:17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历史研究和传播中,一提到通俗历史的写作,一些人总显得不屑一顾,认为那是低档次的市井间的事,他们更乐于撰写研究专著。不可否认,学术研究对于推动历史学发展至关重要,阅读高水平的研究专著也令人愉悦的事。但是,眼下所见到的一些论著,装腔作势,文字晦涩,味同嚼腊。不少论著是为了评职称、图名利而拼凑出来的,被人们气愤称之为文化垃圾!试想,对历史没有研究,谈何学术著作?故弄高雅,语言难懂,谈何文化传播?    历史的生命力在于让更多的人知晓;在于让更多的人通过学习历史得到启迪,做好工作,走好人生路。历来许多历史学家在自己精深的研究基础之上,也乐于撰写通俗性的历史读物,普及历史知识,使人们受到教益。史学大家吕思勉就是一位通俗历史读物的写作高手。    吕思勉大半生以教书为业,教学之余,笔耕不辍,他撰写过通史、断代史、专史和大量的史学论文、史学札记等,著述总量超过一千万字。其中《三国史话》是吕思勉留给后人的一部通俗历史读物。此书语言流畅,娓娓道来,极具可读性。吕思勉对汉末三国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他将研究心得以通俗的语言展现出来。如对董卓扰乱朝纲、曹操势力的兴起、曹、袁矛盾的发展等问题都提出了个人见解。    众所周知,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家喻户晓的一部古典小说,其事件、人物不乏虚构情节,而吕著《三国史话》是通俗、严谨的史书,作者没有演义,更没有戏说,读来可信。两书相较而读,人们可以从不同不同角度领略史学和文学的魅力。

作者简介

吕思勉先生,字诚之,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生于1884年2月27日,他和陈垣先生、陈费恪先生、钱穆先生一起被推重为“现代史学四大家”。吕思勉对经学、文字学、文学亦有独到见解。晚年想通读《道藏》,研究道教思想,为后人开辟途径,惜未如愿。于1957年10月9日逝世于上海。

书籍目录

一 楔子二  宦官三 外戚四  黄巾五 历史和文学六 后汉的地理七 董卓的扰乱八 曹操是怎样强起来的九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十 袁绍和曹操的战争十一 赤壁之战的真相十二 刘备取益州和孙权取荆州十三 替魏武帝辩诬十四 从曹操到司马懿十五 替魏延帝辩诬十六 姜维和钟会

章节摘录

二 宦官讲起三国的纷争来,大家都知道其乱源起于后汉。后汉末年为什么会分裂呢?大家都知道其根源是灵帝的宠信十常侍,因此而政治紊乱,剥削压迫严重,农民到处流亡,引起黄巾的造反。因黄巾的造反,而引起刘备和孙坚的起兵。又因灵帝死后,少帝即位,国舅何进要诛戮宦官,而引起董卓的进京。因董卓的进京,而引起废立之事,又因此而引起袁绍、曹操等纷纷起兵讨卓,天下就从此分裂了。然则后汉的祸源,最大的便是十常侍,这还是人谋之不臧。写《三国演义》的人,说什么“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好像有什么定数似的,恐怕未必其然了。然则宦官究竟是怎样一种人呢?历来读史的人,怕知道宦官之为害者多,知道宦官的来源者少。我不妨借此机会,和诸君谈谈。所谓宦者,大家都知道是曾经阉割的人。近代的俗语,亦称为太监。那是因为在明朝,他们所做的官,有二十四个,都称为某某监之故,这是不难解的。然则何以又称为宦者呢?在后汉时代,这一种人,威权很大,败坏政治很厉害,所以写《后汉书》的人特地替这一班人做了一篇传,《后汉书》(宋刻本)名为《宦者列传》,《宦者列传》序里说:“中兴之初,宦者悉用阉人。”这句话,和我们通常的见解有些不符。通常的见解,都以为宦官就是阉人,现在却说光武中兴之后,宦官才全用阉人,那么,自此以前,宦官就并非阉人了。所以有人疑心这“宦”字是错的,说当作“内”字。然而他这句话,实在是错的。

媒体关注与评论

解释古事、批评古人,也不是绝对不可以,不过要很谨慎,限于可能的范围以内罢了。谨守着这个范围,我们能说的话,实在很少。然在这些少的话中,却多少见得一点事实的真相,其意义,要比演义等假设之以满足人的感悟的深长得多。  ——吕思勉

编辑推荐

《三国史话》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三国史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十分严谨的三国分析书,千万别和马伯庸的相提并论。吕思勉作为一代史学名家,抽丝拨茧的从文献中找到我们不知道的三国故事细节。只适合真正想看历史的人阅读
  •   书收到之后就迫不及待的翻开来看,才读完一页就觉得这本书物超所值了,吕思勉这个名字就是一种保证,如今看来吕大师果然名不虚传。
  •   从非常理性,多角度,以事实为依据的论断,非常好
  •   经常听易中天引用老先生的观点,到手看觉得一般,不太符合阅读习惯
  •   一直对三国比较感兴趣,这是一部能开阔视野的书!
  •   没大看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