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字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霍桑  页数:152  译者:殷得元  

前言

  中外很多杰出的长者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一致认为,在年轻的时候多读一些世界文学名著,是构建健全人格基础的一条捷径。  这是因为,世界文学名著是岁月和空间的凝炼,集中了智者对于人性和自然的最高感悟。阅读它们,能够使年轻人摆脱平庸和狭隘,发现自己的精神依托和人生可能。  同时,世界文学名著又是一种珍贵的美学成果,亲近它们也就能领会美的法则和魅力。美是一种超越功利、抑制物欲的圣洁理想,有幸在青少年时期充分接受过美的人,不管今后从事什么专业,大多会长久地保持对于丑陋和恶俗的防范。一个人的高雅素质,便与此有关。  然而,话虽这么说,这件事又面临着很多风险。例如,不管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课程分量本已不轻,又少不了各种青春的聚会和游戏,真正留给课余阅读的时间并不很多。这一点点时间,还极有可能被流行风潮和任性癖好所席卷。有些学生好一点,静得下心来认真阅读,但是,茫茫书海使他们无所适从,他们吞嚼了大量无聊的东西,信息爆炸的时代使他们不幸成了爆炸的牺牲品。  为此,我总是一次次焦急地劝阻学生们,不要陷入滥读的泥淖。我告诉他们:“当你占有了一本书,这本书也占有了你。书有高下优劣,而你的生命不可重复。”我又说:“你们的花苑还非常娇嫩,真不该让那么多野马来纵横践踏。”学生们相信了我,但又都眼巴巴地向我提出了问题:“那么,我们该读一些什么书呢?”  这确实是广大学者、作家、教师和一切年长读书人都应该承担的一个使命。为学生们选书,也就是为历史选择未来,为后代选择尊严。  这套“世界文学名著青少年必读丛书”,正是这种努力的一项成果。丛书在精选的书目上花了不少工夫,然后又由一批浸润文学已久的作者进行缩写。这种缩写,既要忠实于原著,又要以浅显简洁的形态让广大兴趣各异的学生都能够轻松地阅读、快乐地品赏。有的学生读了这套丛书后发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是其中哪几部,可以再进一步去寻找原著。因此,精华的提炼,也就成了进一步深入的桥梁。  除了青少年读者之外,很多成年人也会喜欢这样的丛书。他们在年轻时也可能陷入过盲目滥读的泥淖,也可能穿越过无书可读的旱地,因此需要补课。即使在年轻时曾经读得不错的那些人,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丛书来进行轻快的重温。由此,我可以想象两代人或三代人之间一种有趣的文学集结。家长和子女在同一个屋顶下围绕着相同的作品获得了共同的人文话语,实在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特此推荐。  2007年初夏

内容概要

  《红字》以两百多年前的殖民地时代的美洲为题材,但揭露的却是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代美国社会法典的残酷、宗教的欺骗和 道德的虚伪。主人公海丝特被写成了崇高道德的化身。她不但感化了表里不一的丁梅斯代尔,同时也在感化着充满罪恶的社会。 至于她的丈夫奇林渥斯,小说则把他写成了一个一心只想窥秘复仇的影子式的人物。他在小说中只起情节铺垫的作用。  小说惯用象征手法,人物、情节和语言都颇具主观想象色彩,在描写中又常把人的心理活动和直觉放在首位。因此,它不仅 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同时也被称作是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篇。

作者简介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写作短篇小说的作家,也是美国文学浪漫主义文学中的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爱伦·坡称他的小说“属于艺术的最高层次,一种服从于非常崇高级别的天才的艺术。”另外霍桑是中国侦探小说家程小青笔下的一个侦探。

书籍目录

主要人物介绍第一章 监狱第二章 刑台第三章 相认第四章 会面第五章 海丝特做针线第六章 珠儿第七章 总督的大厅第八章 小鬼和牧师第九章 医生第十章 医生和病人第十一章 内心第十二章 牧师的夜游第十三章 海丝特的新形象第十四章 魔鬼和天使的对话第十五章 海丝特和珠儿第十六章 林中的对白第十七章 教长和教民第十八章 幸福时刻第十九章 溪边的孩子第二十章 迷惘中的牧师第二十一章 新英格兰的节日第二十二章 游行第二十三章 红字的显露第二十四章 尾声思考题

章节摘录

  两百多年前一个夏日的上午,人们聚集在监狱门前的空地上议论纷纷,其场面的壮观程度不亚于一年一度的国庆。他们一边大声说话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牢门。他们正等待着见证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一个通奸妇人的示众。尤其是那些大嗓门的悍妇,她们唯恐天下不乱,其言论不论内容还是音量,都足以让我们瞠目结舌。  一个中年妇女,满脸横肉,咄咄逼人地说:“这些善良的教区牧师和官老爷们太过仁慈了,对海丝特这等淫妇怎能如此轻判呢?要是我们这些上了年纪而且名声又好的教会会友,能够处置海丝特,白兰这种坏女人,她哪能这么轻松地逃过!”  一个人老珠黄的婆娘立刻补充道:“那帮官老爷的确慈悲心太重,他们至少应该在海丝特·白兰的脑门上烙个记号。这或许才能让她害怕,只是在她胸前贴个红字太便宜这个破烂货了!”  另一个女人接着说道:“这个可恶的小淫妇可把尊敬的丁梅斯代尔牧师害惨了,他是她的忏悔牧师,而他的教徒却做出这等丑事,牧师简直伤心透顶啦。”  一个带着孩子还有点同情心的年轻媳妇,轻声插嘴说:“虽然没用什么酷刑,可是心理上的打击也够她受了。”  这几个女人中最丑陋和最自负的女人叫嚷着:“不论记号烙在头上还是挂在胸前,这女人给我们大伙都丢了脸,她就该死。”  这时,人群中一个男人惊呼道:“该上绞刑架的婆娘们!你们也太残忍了!难道你们就没有一点同情心吗?换位思考一下吧!牢门的锁已经在转动了,海丝特太太就要出来了。”  牢门在人们的惊呼声中打开了,首先出来的是狱吏,他面目狰狞,一手拿着权杖,一手紧紧地抓着柔弱的海丝特太太,唯恐海丝特插翅逃走似的。海丝特太太低着头,红着脸,不敢环视周围的人群。可是当她走到监狱门口时,她用了一个颇能说明她个性的力量和天生的尊严的动作,推开狱吏,像是出于她自主的意志一般走进露天地。她怀中的婴儿才三个月大,因为自生下来以后一直生活在监狱里,所以还不熟悉外界强烈的阳光。她转动着小脸,尽力逃避直接面对强烈的阳光。  当海丝特完全暴露在人群中时,她感到羞愧难当,在无助的情况下,她下意识地把孩子挡在胸前。然而,她很快就明白过来——自己的行为是徒劳的。因为孩子是放大了的红字。她自身的行为无异于用耻辱去遮挡耻辱。于是,她索性用一条胳膊架着孩子。尽管脸红得发烫,她还是露出了高傲的微笑。她俯视街坊邻居,毫无愧疚之意,把胸前的红字完全暴露在人们的视线中。红字镶嵌在她胸前,它是用红色细布裁就、周围用金丝线精心绣成奇巧花边的一个字母“A”。除去字母所代表的、人为附加的耻辱性含义,它不失为一件别致的装饰品。字母和服饰搭配得尽善尽美,只是海丝特华丽的装饰在殖民地时期超越了人们俭朴的标准。  海丝特太太身材修长、体态优美、五官端正、举止优雅,风韵不亚于披金戴银的贵妇。监狱的艰苦生活不但没有能够消减她的魅力,反而给她带来了一丝别样的美丽。耻辱和不幸在她身上凝聚成一道光环。她虽然力图保持镇静,但是举止中仍透露出一丝微妙的哀伤和痛楚。此时的海丝特太太在旁人的眼里是那么的陌生,陌生得简直像相互之间第一次见面。而发生此种变化的原因仅仅是她的胸前多了一个醒目的红字,它自有一种震慑人心的力量把一个平凡的女子从普通人群中抽离出来。  一个旁观的女人说:“她的手工确实不赖,但这个厚脸皮的淫妇不但不为自己的耻辱羞愧,反而通过红字来炫耀自己的针线手艺。婆娘们,她不是在嘲笑我们的官老爷们么?简直太恶毒了!”  一丑陋的老太婆嘀咕:“我认为应该用我害风湿病时用过的破布来作为缝制红字的材料。看那臭婆娘还能怎么炫耀!真是个不敬神的东西!”  又一善心的妇女说道:“大家安静些吧!她已经承受了太多苦难。那看似光鲜的针针线线都扎在她的心上。你们难道一点儿都不能体会她的痛苦么?”  狱吏叫嚷着:“乡亲们快让路,不用担心没机会看到这个罪人,这个小贱人将一直在刑台上呆到下午一点。我们要把一切罪恶暴露在阳光下。”  狱吏在前面开道,海丝特太太神情木然地跟在后面,她满心痛苦地穿过人群,一直走到市场西端的刑台跟前。  这个小小的刑台是所有惩罚机器中最残忍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让站在上面的人在心理上忍受炼狱般的煎熬,然而它却被贴上了教化劝善的标签。简言之,这座刑台就是一座枷号示众的台子。海丝特,白兰所受到的惩处就是要在这个小小的刑台上示众一段时间。她此刻的意义便是作为一个负面典型,达到以儆效尤的效果。她深知这一点,因此快步走上示众台,让整个身体暴露在围观者面前。  她站在示众台上神情恍惚,思绪万千。人群渐渐模糊,她的思绪越过现实回到了过去。她回忆起孩提时期和学校生活。儿时游戏的欢乐,以及婚前在娘家的种种琐事,一切都历历在目。借此把她的精神从眼前这残酷现实的无情重压下解脱出来。  海丝特·白兰站在刑台上回忆过去,从她幸福的童年以来的全部经历都历历在目。她想起了老英格兰故乡的村落和她父母的家园,想起了破败的石屋、父亲的面容、母亲的慈爱;她看到了自己少女时代的美貌;她还看到了另一副面孔,那是一个年老力衰的男人的面孔,苍白而瘦削,看上去一副学者模样,由于在灯光下研读一册册长篇巨著而老眼昏花。然而正是这双昏花的烂眼,在窥测他人的灵魂时,又具有奇特的洞察力。尽管海丝特·白兰那女性的想象力竭力想摆脱他的形象,但那丑陋的人的形象却挥之不去。随后她又回忆起故乡那纵横交错的街道,古色古香的公共建筑物,宏伟的天主教堂和高大的灰色住宅,似乎一种崭新的生活在那里等待着她,然而那个丑陋的男人的形象仍然与此密切相关。不论她怎样努力想摆脱这些痛苦的回忆。幻觉仍然折磨着她。最终,海丝特·白兰又回到现实中,全镇的人都盯着她:盯着她本人,盯着她怀中抱着的婴儿,盯着她胸前那个做工精致并代表着永久性耻辱的——红色字母A。  她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残忍现实和自己密切相关。于是她把孩子往胸前用力地一抱,以此来确认眼前的景象不是幻觉。孩子的哭声证明了残酷现实的存在。她又摸了一下红字,红字还在胸前。这时,一切幻觉在现实面前消失了。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红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