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思潮

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学正,刘慧贞 著  页数:491  

内容概要

  巴金:20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激流”中的巴金、中西文化交汇点上的巴金、巴金的道德人格与忏悔意识、巴金作品中的爱情话语。孙犁:一面不褪色的文学旗帜,老孙犁与新孙犁、孙犁的现实主义文学之路、孙犁与“文革”、孙犁的晚年心态。  王蒙:中国当代思想与文学巨人,多元化的倡导者王蒙、文学探索者王蒙、王蒙的现代理性精神、作为思想家的王蒙。  80年代激越跌荡的文学思潮,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人的文学、文化寻根文学、“新写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  90年代五色缤纷的小说世界,新都市小说、新移民小说、新历史小说、新体验小说、新儒林小说、新现实主义小说。  文学的老将与新军,鲁迅、冰心、巴金、老舍、孙犁、梁斌、王蒙、张贤亮、白先勇、贾平凹、王安忆、王朔、余华、陈染等的创作个性探微及作品评赏。  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漫议,文学创作中的潜意识细节、文学批评与争鸣的环境、规则及风度、史料意识与学术道德、是是非非论《废都》。

作者简介

  张学正(1936-),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195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对于当代文学思潮、当代小说及孙犁、王蒙等作家有较深入研究。著有《现实主义文学在当代中国》;主编或主持编写了《新时期小说百篇评析》、《中国当代文学名篇选读》、《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评》、《80年代中国文学新潮丛书》、《文学争鸣档案——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争鸣实录(1949-1999)》等;编选有《孙犁代表作》、《王蒙代表作》。  刘慧贞(1937-),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195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对于巴金、鲁迅等作家作品有较深入研究。著有《中国现代文学》(二人合著)、《简明中国现代文学史》(合著);参与撰写《名家析名著丛书·巴金名作欣赏》;编选有《巴金代表作》。

书籍目录

序第一辑 巴金研究人物的真实历史的真实——谈巴金《家》中觉新、梅、鸣凤形象的时代特征巴金创作个性探微——巴金创作心理分析巴金的思想发展和美学追求——《巴金代表作》序言试论巴金在中西文化交汇点上的矛盾心态一泓永不枯竭的生命之水——论巴金的思想信仰和道德人格巴金和两个哥哥的未了情理念化的爱情话语——巴金作品中的爱情描写第二辑 孙犁研究“应该热心地招呼后面跟上来的人”——谈孙犁同志对青年作者的培养“一部忠实而有分量的作家传记”——读《孙犁传》真诚:孙犁现实主义文学之魂观夕阳——晚年孙犁述论寻觅旧梦——评孙犁晚年的思想与创作说不尽的孙犁——孙犁研究的回顾与期待孙犁:都市里的田园梦痛定思痛各不同——巴金与孙犁晚年创作的比较巴金、孙犁的晚年心态-一面不褪色的文学旗帜——《孙犁精选集》前言“风云”的另一种色彩——谈孙犁抗日小说的艺术个性孙犁与《白洋淀纪事》第三辑 王蒙研究探索通向心灵的道路——评王蒙的小说近作创造一个多元化的艺术世界——评王蒙的“例外”说跨越世纪——《王蒙代表作》(修订本)前言“理性的从容——论王蒙的理性精神思维的精灵——再论思想家王蒙第四辑 鲁迅及其他作家研究“难于直说”辨——《野草》艺术风格问题琐谈谈散文诗《野草》及《秋夜》关于《阿Q正传》王朔从文坛匆匆走过生命“黑洞”的探索者——王安忆近年小说创作的新拓展革命话语与人性话语——重读《红旗谱》及对当代革命历史、革命战争题材创作的再思考西京有个水做的娃——贾平凹“两性化人格”刍议第五辑 文学思潮及流派研究第六辑 文学创作与批评研究第七辑 作品解读与点评附录:中国当代文学思潮60年纪事(1949——2009)后记

章节摘录

  觉新诞生在清末一个“诗礼传家”的封建官僚大家庭。辛亥革命发生在他的少年时代,使他有幸避免了封建仕途的人生道路而在洋学堂接受了新式的中学教育。“他对于化学感到兴趣,打算毕业以后再到上海或北京的有名大学去继续研究,他还想到法国去留学。他的脑子里充满了许多美丽的幻想。”这种对人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成为一股强大的精神支柱,甚至连少年丧母的沉重悲哀都没有在他心上留下过于显著的痕迹,“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他的前程和他的美妙的幻梦。”此外,他内心还隐埋着另一个美好的心愿,那就是与表妹青梅竹马的爱情得到幸福的归宿。这些由现实生活所唤起的他对事业和爱情的美好理想,正是一种在“五四”前夕民主气息的感染下所萌发的对个性自由发展的憧憬。  不过觉新生活的另一个方面,却是高氏门第的承重孙的特殊地位,使他被封建家长们视为封建家族当然的接班人。他也就因此比兄弟姐妹们更多地承受了封建教义的熏陶。这给予觉新的最大影响是使他把顺从家长意志、维护大家庭当做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幼年,觉新就过早地承受了要尽家庭义务的重托,立下了“只要将来做八府巡按,妈也就可以扬眉吐气了”的志向。  觉新就是带着一方面热烈向往个性自由发展,一方面又把维护封建家庭、顺从家长意志视为责任和义务这两种截然相悖的思想观念进入了青年时代。在此之前,生活本身还没有使他感觉到这两种人生追求的对立性。然而,就在他中学刚刚毕业,理想还来不及付诸实践的时候,那“责任和义务”就压上头来。家长们要他成亲,而配偶是照例不容自己选择的。紧接着是要他承继家事,料理家业,履行他承重孙的义务,从而切断了他继续求学深造的途径。直到这时候,两种思想观念支配下的两种人生追求的矛盾性,才开始严峻地、切实地摆到了他的面前。他清楚地看到,如果完成这些“义务”,那些青春的幻梦就将被“残酷地打破”。在这人生道路的重大抉择面前,他最初感到突然和不解,最后,他的责任感、义务感发生了决定性作用,“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思想,他只是点头表示愿意顺从父亲的话”。但是,当他回到自己房里时,却又蒙头大哭,痛悼那青春幻梦的破灭。  两种不可调和的思想观念的搏击,就这样猛烈地冲击着这个“羽毛未丰”的青年人。新旧交替时期的现实生活土壤,就这样培植出了觉新双重人格的根苗。在行动上,他顺从着封建家长的摆布;在思想上、在灵魂深处,他深埋着美丽的、破灭了的幻梦,尝受着青春被压抑的苦果。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作家·思潮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