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中国7-漏网之鱼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天津人民  作者:李天斌  页数:228  字数:29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散文中国7:漏网之鱼》主要内容包括:记忆与重构、日常与隐喻、现场与消解、行走与阐释、阅读与视觉、戴明贤先生的境界、我思故我在、笔墨胸襟与文字气象、孤独的拷问与救赎、清醒的与温暖的等。

作者简介

  李天斌,男,黎族,1973年生,贵州关岭人。作品散见于《民族文学》、《散文(海外版)》、《作品》、《红岩》、《鸭绿江》、《安徽文学》、《散文百家》、《天津文学》、《浙江文学》、《岁月》、《青年文摘》、《中外文摘》、《小品文选刊》等。获《民族文学》“祖国颂”征文三等奖。贵州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书籍目录

序一:尘世平民的心灵镜像罗吉万
序二:由当下散文状态看李天斌的散文创作杨献平
壹 记忆与重构
平民的一生
乡村女人的爱情
在农历的天空下
泥土上的春天
夏天的秘密
农历的秋
冬天的时光
乡村物事
乡村俗语
花灯往事
时间的旧址
贰 日常与隐喻
疾病的暗语
似水的柔情
秋风落
九月的内心
春天的偈语或寓言
羊和剩下的事情
尘埃上的花朵
西关外的生活
逼近的细节
最后的事情
叁 现场与消解
列车上的务虚时光
虚构的夜晚
我跟一块土地的纠葛
时间的皱纹
女儿今年五岁
从北京走过
民族餐馆记
县委大院
写给唐人的诗笺
秋月一日
肆 行走与阐释
我的初中履历
忏悔记
像风一样的爱情
一九九七年的小镇
穿过村子的火车
走过江南
漏网之鱼
隐约的血脉
失忆的忆
一个村庄的历史
一条河流的背影
伍 阅读与视觉
 戴明贤先生的境界
 我思故我在
 笔墨胸襟与文字气象
 孤独的拷问与救赎
 清醒的与温暖的
 在喊痛的另一面
 卑微与崇高的写作
 散文视觉下的历史叙述
 散文的出口(代后记)

章节摘录

  平民的一生  有些时候我总是想,在乡村,一个人来到世上,活了几十年,最后死去。活着没有留下什么,死去更没有留下什么。即使墓碑上的名字,也很快被风吹掉被水洗掉。时间埋葬肉身的同时,也就埋葬了一生。一生就这样过去了--这样的形式,已经组成一支生命长流,前赴后继,生生不息。  我总是有几分忧郁。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曾让我置疑。尘世之上,生命可以有多种形式--泥土外的生命,可以用精神来铭记和延续,一个人可以活得超越肉体意义上的生命。在我的乡村,生命却是如此千篇一律--活过了,死了,埋葬在走过的土地上,一堆没有标签的泥土,至多作为提醒血脉传递的一种存在。然后一晃就是若干年,一晃就没有谁记住了。  比如我爷爷的曾祖母。我至今不知道她葬于何处。这从爷爷那里就已经成了秘密。爷爷总是说:“时间太长了,谁还会记得呢?”一座坟墓的被遗忘,似乎很是顺理成章。还有后来村里的许多人,比我大的,比我小的,他们活过了,死了,埋葬在村野的某一隅,然后被人们忘记。被时间忘记,时间不断地制造秘密--在时间之上,他们的一生,就这样终结,成为后世的忧伤。  而我总会想起他们。他们在泥土上生,在泥土上息,悄无声息地来,悄无声息地去,他们一生的行程,究竟有着怎样的苦乐悲欢?曾经很多年,这样的心结一直成为我无比怀念他们的缘由。而我,也企图从那怀念中找寻出乡村生命的质地。  在我的乡村,我亲眼目送肉身告别尘世的第一个亲人是我的奶奶。奶奶仅活了六十四岁。但用奶奶的话说,她已经感到满足。奶奶一生多病,在四十几岁时就有好几次差点死去,只是每次都奇迹般活了过来。因为这样的原因,对于死.奶奶总是很平静。记得奶奶很早就为自己准备了寿衣。每年的六月,奶奶总要把寿衣拿到太阳底下晒。那时我还小,每看到寿衣,就会涌起对于死亡的恐惧。奶奶却不是这样的。记得奶奶总小心地把寿衣上的每一处皱褶抚平,小心地拍打每一缕尘灰--近乎某种仪式,神圣且肃穆。再后来,奶奶还为自己准备好了棺材。在她没离世的那些年,那口棺材就一直放在她的床头。她的房间光线幽暗。黑色的棺材泛着死寂的气息,使得我一直不敢走进屋去。那时候,对我而言,奶奶就像一个谜--我想奶奶为何就不惧怕死亡呢?及至后来奶奶去世,及至后来我可以静心地看着她的遗容并最后抚摸她的脸庞,及至后来--很多年后,当我也平静地考虑起死亡的话题时,才觉得了自己曾经的幼稚。而我也就明白,能平静地对待死亡,那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生命的哲学。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散文中国7-漏网之鱼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