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家狗

出版时间:2007-5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零  页数:390  
Tag标签:无  

前言

近来,《论语》很火,孔子很热。我们村,北京大学中文系。也开了《论语》课。课分三个班,我教其中一个班。2004年的下半年和2005年的上半年,我花两个学期,一学期讲半部,把《论语》从头到尾讲了一遍。这部讲义,就是根据我上课的记录整理而成。借这个机会,我把《论语》系统读了一遍。受教育的,首先是我自己。所谓讲义,其实是读书笔记。我的讲义,正标题是“丧家狗”,副标题是“我读《论语》”。首先,我把这个题目解释一下。什么叫“丧家狗”?“丧家狗”是无家可归的狗,现在叫流浪狗。无家可归的,不只是狗,也有人,英文叫homeless。读《论语》,我的感受,两个字:孤独。孔子很孤独。现在,有人请他当心理医生,其实,他自己的心病都没人医。在这本书中,我想告诉大家,孔子并不是圣人。历代帝王褒封的孔子,不是真孔子,只是“人造孔子”。真正的孔子,活着的孔子,既不是圣,也不是王,根本谈不上什么“内圣外王”。“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这是明明白白写在《论语》里面的(《述而》7,34)。子贡说,孔子是“天纵之将圣”,当即被孔子否认(《子罕》9,6)。读我的书,你会明白,为什么孔子不接受这个荣誉,而他的学生一定要给他戴上这顶帽子。我宁愿尊重孔子本人的想法。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恬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这才是真相。当年,公元前492年,60岁的孔子,颠颠簸簸,坐着马车,前往郑国,和他的学生走散。他独自站在郭城的东门外,等候。有个郑人跟子贡说,东门外站着个人,脑门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上半身倒有点圣人气象,但下半身却像丧家狗,垂头丧气。子贡把他的话一五一十告诉孔子,孔子不以为忤,反而平静地说,形象,并不重要,但说我像丧家狗,很对很对。在这个故事里,他只承认自己是丧家狗。孔子绝望于自己的祖国,徒兴浮海居夷之叹,但遍干诸侯,一无所获,最后还是回到了他的出生地。他的晚年,年年伤心。丧子,哀麟,回死由亡,让他哭干了眼泪。他是死在自己的家中——然而,他却没有家。不管他的想法对与错,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知识分子的宿命。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至于副标题嘛,非常简单。我的书是用我的眼光写成,不是人云亦云,我才不管什么二圣人、三圣人怎么讲,大师、小师怎么讲,只要不符合原书,对不起,我概不接受。我读《论语》,是读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么,要看原书。我的一切结论,是用孔子本人的话来讲话——不跟知识分子起哄,也不给人民群众拍马屁。……

内容概要

继2005年度十大好书《花间一壶酒》,2006年度十大好书《兵以诈立》之后,李零又一部振聋发聩之作《丧家狗——我读论语》!    孔子是个什么人,《论语》到底讲什么?    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本书为修订版,为2007年10月第2次印刷。本书附赠:丧家狗——我读《论语》(附录)。    李零说:《论语》要拆开来读:纵读之,历览孔子的一生;横读之,深入孔子的内心。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栖皇,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读他的书,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讲,他是个堂吉诃德。    《论语》有个优点,就是没有后人的那种虚伪劲儿。书中人物,夫子也好,十哲也好,都是普通人,喜怒笑骂,毫不遮掩。谁说伟大导师就得高大全,圣门弟子就得身披光芒?他们师生在一块儿,学生顶老师,老师骂学生,都被记下来。    我读《论语》,是读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么,要看原书。我的一切结论,是用孔子本人的话来讲话——不跟知识分子起哄,也不给人民群众拍马屁。    古人说,“衣食足而知荣辱”。其实,衣食足了,也未必知荣辱。学《论语》,有两条最难学,一是“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二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现在,哭着闹着学《论语》的,不忍先学这两条,试试看!

作者简介

李零,1948年6月12日,祖籍山西武乡县,北京大学教授,著有:《中国方术正考》《中国方术续考》《十三篇综合研究》《兵以诈立》《简帛古考与学术源流》《入山与出塞》《铄古铸今》《放虎归山》《花间一壶酒》《李零自选集》等。

书籍目录

自序导读一 孔子:读其书而想见其为人导读二 孔门弟子及其他导读三 古人读《论语》,文本、注释及其他导读四 今人读《论语》,基本参考书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乡党第十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子路第十三宪问第十四卫灵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阳货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张第十九尧曰第二十总结一 孔子教导我们说,他不是圣人总结二 什么是真君子?孔子如是说总结三 孔子的遗产:从乌托邦到意识形态丧家狗——我读《论语》(附录)  附录一:《论语》原文  附录二:主题摘录  附录三:《论语》人物表  附录四:人名索引

章节摘录

《丧家狗:我读论语》作者自序   近来,《论语》很火,孔子很热。我们村,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古典文献专业,也给本科生开了《论语》课。课分三个班,我负责教其中的一个班。2004年的下半年和2005年的上半年,我花两个学期,一学期讲半部,把《论语》从头到尾讲了一遍。这部讲义,就是根据我上课的记录整理而成。借这个机会,我把《论语》系统读了一遍。受教育的,首先是我自己。所谓讲义,其实是读书笔记。           一       我的讲义,正标题是“丧家狗”,副标题是“我读《论语》”。首先,我想把这个题目解释一下。   什么叫“丧家狗”?“丧家狗”是无家可归的狗,现在叫流浪狗。 无家可归的,不只是狗,也有人,英文叫homeless。   在这本书中,我想告诉大家,孔子并不是圣人。历代帝王褒封的孔子,不是真孔子,只是“人造孔子”。真正的孔子,活着的孔子,既不是圣,也不是王,根本谈不上什么“内圣外王”。“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这是明明白白写在《论语》里面的话(《述而》7.34)。子贡说,孔子是“天纵之将圣”,当即被孔子否认(《子罕》9.6)。读我的书,你会明白,为什么孔子不接受这个荣誉,而他的学生一定要给他戴上这顶帽子。很多人都并不明白,这顶帽子的含义是什么。   我宁愿尊重孔子本人的想法。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一个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与虎谋皮,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空怀周公之梦,梦想恢复西周盛世,安定天下百姓的人。   他很执着,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个无家可归的流浪狗。   这才是真相。   当年,公元前 492年,60岁的孔子,颠颠簸簸,坐着马车,来到郑国的东门,有个擅长相面的专家,叫姑布子卿,给他相面。他说,孔子的上半身像尧、舜、禹,倒有点圣人气象,但下半身像丧家狗,垂头丧气。孔子不以为忤,反而说,形象并不重要,不过,要说丧家狗么,“然哉然哉”。   他只承认自己是丧家狗。   孔子失望于自己的祖国,徒兴浮海居夷之叹,可是遍干诸侯,还是一无所获,最后老死于鲁国。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很多知识分子的宿命。   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至于副标题么,非常简单。我的书是用我的眼光写成,不是人云亦云,我才不管什么二圣人、三圣人怎么讲,某某大师、小师怎么讲,只要不符合原书,对不起,我概不接受。我读《论语》,是读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么,要看原书,我的一切结论,是用孔子本人的话来讲话。   我这个人,“文革”受刺激,比较多疑,凡是热闹的东西,我都怀疑。比如现在的“孔子热”,我就怀疑。我读《论语》,是为了破除迷信。第一要破,就是“圣人”。   读他的书,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讲,他是个唐?吉诃德。   这是我的印象。           二       其次,我想讲一下,为什么过去我不爱读《论语》,现在却要卖劲儿读《论语》,而且是当作一部最重要的经典来读。   我先讲不爱读《论语》是怎么回事。   坦白地讲,我读《论语》,是重新补课。这本书,我过去读,中学就读,但不爱读,一直没下过功夫,一字一句仔细读。   当年读《论语》,我的感受是,此书杂乱无章,淡流寡水,看到后边,前边就忘了,还有很多地方,没头没尾,不知所云,除了道德教训,还是道德教训,论哲理,论文采,论幽默,论机智,都没什么过人之处。   我想,如果没有心理暗示,像我小时候一样,像很多外国人一样,既没人劝我尊,也没人劝我不尊,很多人的感受,可能和我一样。   我更喜欢《老子》、《庄子》和《孙子》,戏称“老装孙子”。   这是第一。   第二,我不爱读《论语》,还有其他一些原因,让我慢慢讲。   予生也晚。   我是生于旧社会(只呆过一年),长于红旗下,崔健唱的,“红旗下的蛋”。我有我的阅读背景。马、恩、列、斯、毛、鲁,我曾通读,现在不时髦;灰皮黄皮,也曾泛览,现在见不着。插队下乡,北京的孩子不一样,我的启蒙,是在“文革”当中,古书、杂书,看了一大堆。康有为的孔教会,我不及见;蒋介石的新生活运动,也没赶上;新儒家的书,一本没读; 尊孔教育,一点没有。   我不爱读《论语》,不是因为我只见过批孔,没见过尊孔。百年来,尊孔批孔,互为表里,经常翻烙饼,跟政治斗争有关,跟意识形态有关,在我看来,都是拿孔子说事。“批林批孔”之前,我就不爱读《论语》。   有人说,人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往往最不了解;最不了解,也就最没发言权。   这话有点道理,但也不尽然。我没尝过梨子,也知道梨是甜的;没吃过狗屎,也知道屎是臭的。更何况,尊也好,批也好,不是前提,而是结果。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都得阅读原典。不读原典的胡说八道,才最没发言权。   上个世纪,一劈两半,我是后半截的人,代沟肯定存在,没什么了不起。小时候,我跟大人听京戏、大鼓和相声,除了相声,几乎都听不下去。我总觉得,哐呔呔,哐呔呔,咿咿呀呀,长腔满板,远不如电影吸引人。有点兴趣,那是后来的事。我的态度,回想起来,和如今的“80后”没什么不同。我看他们看不惯,正像我爸爸看我也看不惯。这不是大陆不大陆,台湾不台湾,而是现代化下很普遍的问题。即使欧美国家,也是早就把古典教育撇一边,二次大战后,彻底衰落。你说传统是宝贝,我同意,处于濒危,要保护,我也赞成,但非要弘扬,直到把孔子的旗帜插遍全世界,我没兴趣。   谁要说,不读《论语》就无以为人,现在世道人心这么坏(当然是外国了),都是因为不读《论语》,不敬孔子,那就过了。   其实,敬不敬孔子,这是个人爱好。不敬又怎么样?比我小一点,王朔和王小波,他们说起这位老人,就是满嘴没好词。   “五四”打倒孔家店,孔家店变古董店,有人惋惜,我理解。但南怀瑾先生说,孔家店是粮食店(他说道教是药店,佛教是百货商店),此店关张,我们就没饭吃,这是危言耸听。           三       过去,我不爱读《论语》,还有个原因,是我不爱听人说教。人上点年纪,以为曾经沧海,就可以当道德老师,我以为是为老不尊。我一看谁说这类话,写什么人生哲学,头皮就发麻。   我总觉得,不问世道好坏,上来就说好人多,既无标准,也无统计,这种说法,极不可靠;好人活着做好事,做了好人好事,注定有好报,也是陈词滥调。 事情哪有这么巧?这类善言,早就叫人讲完了,而且不光中国,全世界的说法都差不多。   我理解,道德和秩序,秩序更重要。比如“文革”,不是因为没道德才没秩序,而是因为没秩序才没道德。道德很脆弱,也很实际。说好就好,说坏就坏。比如,挤公共汽车,人太多,车太少,秩序大乱,谁排队,谁甭想上;火车,千里迢迢,不是一时半会儿,汽车可以让座,火车就没人让,里面的道理很简单。道德,甭管多好,社会一乱,说垮就垮,越是没道德,才越讲道德。我们都见过。道德不是讲出来的。历史上,国家一治一乱,道德时好时坏,太正常。远了不说,明朝末年怎么样,清朝末年怎么样?野史笔记、旧小说还在,人和现在一般坏,甚至更坏。那时,道德一事归谁管,正是孔老夫子。   现在的“孔子热”,热的不是孔子,孔子只是符号。   社会失范,道德失灵,急需代用品。就像戒烟的抽如烟,暂时过嘴瘾。有人呼吁的乡约民规或宗教道德,也都是如烟。代用品,只要能代就行,不定是哪种。比如,咱们的邻居老大哥,人家俄国,就是双头鹰、三色旗、彼得大帝、东正教。   什么人会出来吆喝,说我不讲道德?没有。什么时候,都有人吆喝道德,特别是缺德的乱世。   我还记得,“文革”前,没人卖劲儿捧孔子,也没人卖劲儿批孔子。您别以为,孔子不在,就没人讲道德,道德是孔子的专利。道德,管人的人,都好这一口,政治家爱,神学家更爱,没有孔子,照样有人讲。   比如“文革”前,我上的那个中学,就特重道德教育,当然是共产主义的道德教育。为革命而学习,又红又专,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德育总是摆在第一。我还记得,团中央有个穿破棉袄的(胳膊肘露出棉花,显出艰苦朴素)常来我校演讲。他很会演讲,讲得我心惊肉跳。他说,人到晚年,扪心自问,我这一辈子到底有哪些污点?你要问自己。奥斯特洛甫斯基说过……(大家常说那段话,我背不下来),人生的污点,留在心上,永远抹不去。我心想,我的污点那么多,怎么办呢?心里好难受。   “文革”前,入团是大问题,对人是吸引力,也是压力。   那时,大家都向团组织靠拢,像跟神父忏悔那样,交待自己的问题和罪恶。有个同学跟团支书交心,讲了自己的秘密,把团支书吓了一跳,他跟别人漏过点口风,说这个秘密太可怕。“文革”伊始,众怨所集,入不了团的人,我们班的干部子弟,开始围攻团支书,说他包庇坏人,情急无奈,他把这个秘密公布出来,写成大字报,我那位同学差点被打死。我们学校,可是个打手云集的地方。   “文革”前,我记得,团里曾派人找我谈话,非要定期谈思想,轰了几次都轰不走。我说,反正你们也没打算发展我,何必耽误功夫。他们说,你放弃组织,组织不能放弃你,你要好好读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端正一下自己的认识。我心想,就我,连团都入不了,还读人家党员的修养干什么,不读。   当时,我是个自由散漫的人,现在也是。第一,我最不喜欢过有组织的生活,甭管什么组织;第二,也最不喜欢听人说教,甭管什么教,所以无党无教。   “文革”前,《修养》,我没读。读是在“文革”中。没人批,还想不起读。打开一看才知道,里面还有孔孟的话。   我讨厌道德说教,其实是在“文革”前,和批孔无关,但不爱听人讲道德,却是一贯态度。用一种说教代替另一种说教,在我看来,没必要。谁爱用谁用,我不需要。           四       说起读古书,港台人常说,大陆人,不读古书,不重传统,除了考古,一无是处, 这是中了“五四”的毒,“文革”的毒。大陆的人听了,也跟着起哄,说是呀是呀,千不该万不该,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台湾、香港,我去过,他们的传统文化怎么样?研究水平怎么样?我心里很清楚,没必要这么吹。更何况,这条对我不适用。古书,我一直在读,现在也是靠“三古”(考古、古文字、古文献)吃饭。   今天说“五四”,我还是充满敬意。   五四运动,是启蒙运动,启蒙启蒙,启什么蒙?关键是确立西学或新学的主导地位。当时对孔子,不管说过什么过头话,都要从当时的环境来理解。中国的现代化,是揍出来的现代化,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不把华夏传统的小巧玩意儿搁一边,就无法摆脱被动局面。这一步,非走不行。不走,不能迎新;不走,不能保古。更何况,孔子当圣人,他所依托的科举制,这张皮没了,毛将焉附?大家把孔子从圣人的地位拉下来,让他与诸子百家平起平坐,有什么不好?无形中,这等于恢复了孔子的本来面目。   “五四”挽救了孔夫子,挽救了传统文化。我一直这么看,今天也没有变。现在,大家喜欢讲大师,他们都是怎么来的?你可以去查一查,他们有几个是纯粹土造、原汁原味?还有,海峡那边,史语所是怎么来的?台大是怎么来的?胡适、傅斯年是什么人?蒋介石骂“五四”,胡适为什么反对?新学旧学,孰优孰劣?再清楚不过。   传统中断,是危言耸听。   我记得,有一次开会,酷爱道家的陈鼓应先生发言,他说,有人说,我喜欢道家是感情用事,我就是感情用事。因为你们不知道,我在台湾,国民党天天给我们讲仁义道德,他们把我的朋友关起来,用一把小刷子刷他的生殖器,这是一种刑法。我一看儒家的书,就想起这把小刷子。他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我想,他恨的是国民党,而不是孔夫子。   孔子只是符号。   国民党不是传统文化,港英当局不是传统文化,共产党大陆更不是,所谓传统文化,都是以现代化为前提,只有摆脱现代化的压力,才能腾出手来保一保,就像孔子说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大陆的现代化,基础薄弱、铁桶合围、孤立无援,态度最激进,水平最低下,保古的生态环境不一样,现在喘过一口气,不要忘乎所以。   80年代,大家骂中国太传统,现在又骂太不传统,到底哪个对?自己抽自己耳光,到底能抽几回?           五       “文革”批孔,我是赶上了,但没参加。当时,“批林批孔”的主力是大学老师和工农兵学员,我是一介农夫,哪有资格?我记得,有一阵儿,陪我爸爸到北大图书馆查书,现在的那个教师阅览室,书是按儒法两家一分为二,教学是围着儒法斗争转。北大中文系、历史系和哲学系各有分工,每个系批一本书,热火朝天。   “批林批孔”,孔子不过是符号。当时的史学,都是影射史学,说话方式怪,阅读心理怪,大家特爱捕风捉影。那个年代,好端端一双塑料凉鞋,能从鞋底读出“介石过海”。孔子不是孔子,是前国家领导人,第一是刚刚摔死的林彪,第二是已经整死的刘少奇,第三是还在位子上的周恩来,这是当时的戏剧语言。   那时的我,已经20多岁,读过不少古书,但对《论语》毫无兴趣,有兴趣的,恰恰是批林批孔的人。他们怎么批,我倒是记忆犹新。大家不要以为,“文革”就是不读书,特别是不读古书。其实,举国若狂读古书,特别是读《论语》,恰恰就是那一阵儿。我国的知识分子,特别是文科的知识分子,包括现在被捧为大师的知识分子,几乎全部卷入,所有古书也是翻了个底儿掉。就连银雀山汉简、马王堆帛书,它们的整理出版,也是乘了这股东风。   我的启蒙是在“文革”时期。所谓启蒙,就是不能再糊里糊涂,更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   我崇拜知识,不崇拜知识分子。我见过的知识分子,好人有,但很多不是东西。大家要写“文革”史,千万不要以为,“文革”就是整知识分子,知识分子都是受害者。其实,“文革”当中,真正整知识分子的是谁,主要都是知识分子。爬到权力颠峰的,很多也是知识分子。老百姓糊涂,是本来糊涂,知识分子糊涂,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时过境迁,我对“文革”,印象最深,不是政治的云翻雨覆,而是人心的倾侧反覆,好好一人,说变就变。落下的病根,或曰后遗症,今天没断。据我所知,当年的批孔干将,有些还是急先锋,只不过换了尊孔而已。他们比我年纪大,原先受过尊孔教育。   从尊孔到批孔,从批孔再到尊孔,他们是轻车熟路。           六       “文革”批孔,当然和毛泽东有直接关系。   毛泽东对《论语》背得很熟,经常在讲话中引用。他说,他读过六年孔夫子的书。从湘潭到长沙,他还尊孔,只是到了北京,受新文化运动感染,才开始批孔。他既尊过孔,也批过孔。孔子办教育、讲学问,很多话,他喜欢,但他个性强,“温、良、恭、俭、让”,不喜欢。斗争环境,爱讲斗争话。孔子反对学种菜种庄稼,他看不起。“文革”以前,他对孔子是有褒有贬,说好的时候有,说坏的时候也有,有时还自相矛盾。他既讲过孔子不民主,也讲过孔子很民主。总的看起来,原先的印象并不坏,不然,他不会用《论语》中的话给自己的女儿起名字(李敏和李讷)。   毛泽东对孔子的态度,急转直下,完全是政治原因。和蒋介石一样,他是政治家。政治斗争就是政治斗争,一切以对手为转移。这是问题所在。现在的尊孔和批孔,其实是欢喜冤家,斗争的逻辑并没变。   1942年,匡亚明劝毛泽东为孔子说点公道话。毛泽东说,重庆正在尊孔读经,还是别说,既不要批,也不要捧。1943-1945年,郭沫若写《青铜时代》和《十批判书》,尊儒批法(也批墨,也批老、庄)。他以孔子比共产党,秦始皇比蒋介石,史学著作和历史剧,皆含隐喻。1954年,毛泽东还说,“孔夫子是革命党”,就是根据郭沫若。但1958年,轮到有人骂他是秦始皇,他就反过来了。越到后来,越讨厌孔夫子,越认同秦始皇。特别是刘少奇和林彪,他的政敌,都喜欢儒家,使他很生气(江青还批周恩来)。郭沫若和范文澜,本来是他喜欢的历史学家,但他们都尊孔,他就支持批孔派(杨荣国和赵纪彬),反过来批郭沫若。新民学会时期,他就检讨过,自己有“以人废言”的毛病,晚年更突出。政治放大了这种毛病。   我们不要忘记,批孔是政治,不是学术。对抗格局下的思维定势,永远都是翻烙饼。翻烙饼不是学术。学术不能跟着政治跑,跟着政治对手跑。 政治是个好恶太深的领域,好恶深,则偏见生。学者要有超然独立的学术立场。   尊孔和批孔,作为学术,本来都可以讲,变成政治,就是打烂仗。解放后,尊孔代表有两位,冯友兰和梁漱溟,他们在“文革”中的表现,适成鲜明对照。冯友兰,与世俯仰,推波助澜,批孔比谁都过分;梁漱溟,“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他和毛泽东吵过架,挨过骂,居然一点不记仇,晚年仍推崇毛泽东,说平生最佩服,就是此公,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当年,他敢说,“批林批孔”是政治,批林可以,批孔不同意。观点对错不谈,他老人家,前后如一,表里如一,人格非常高尚。   我佩服的是这种人,批也好,尊也好,都不能随风倒。           七       最后,我要说一下,为什么我要读《论语》,我是怎样读《论语》。   最近几年,有三个刺激,逼我重读《论语》。   第一是竹简热。90年代,郭店楚简、上博楚简,都是以儒籍为主,内容涉及孔子,涉及他的主要弟子,不但和《论语》有关,也和大小戴《记》有关,为古代儒家的研究提供了不少新线索。过去研究儒家,主要是读孔、孟、荀,孔、孟之间的七十子,反而不讲,漏洞太大。我虽不同意,以儒家作中国文化的代名词,但儒家出现早,地位高,影响大,不容怀疑。我们要把这些新材料吃透,还要返回来读《论语》。此课不补,没有发言权。   第二是孔子热。现在,和80年代不同,我还记得很清楚。80年代,主要气氛是痛批传统,怨天尤人骂祖宗。现在,风气陡变,传统又成香饽饽。向左转,向右转,谁都拿孔子说事,孔子真是左右逢源。从骂祖宗到卖祖宗,这个大弯儿是怎么转过来的,前因后果,值得深思。美国学者史嘉柏(David Schaberg)有篇书评,是介绍西方的《论语》研究,文章的题目是《沽(贾)之哉,沽(贾)之哉》。用在我们这边,也很合适。传统和孔子都在热卖之中。作为文化现象,要想看得清,也要读《论语》。   第三是读经热。现在鼓吹“少儿读经”,不是读《五经》,而是读蒙学课本,也是甚嚣尘上,我是不以为然,但怎么读古书,确实是问题。现在,我在北大讲“四大经典”,《论语》是其中之一。我想认真思考一下古书的经典化,以及现在如何选经典、读经典的问题。   说实话,我读《论语》,主要是拿它当思想史。古代思想史,有很多争论,我是像看戏一样,坐在台下看,并没打算加入哪一拨。学道德,更不沾边。   历史上捧孔子,有三种捧法,一是围绕政治,这是汉儒;二是围绕道德,这是宋儒,三是拿儒学当宗教,这是近代受洋教刺激的救世说。三种都是意识形态。我读《论语》,就是要摆脱这套咒语。   我的读法是:   (1)查考词语,通读全书。按原书顺序,一字一句、一章一节,一篇一篇仔细读,先参合旧注(以程树德《论语集释》为主),梳理文义,再考证疑难,把全部细节过一遍筛。   (2)以人物为线索,打乱原书顺序,纵读《论语》。第一是孔子,第二是孔门弟子,第三是《论语》中的其他人物。借这种考察,为各章定年,能定的定,不能定的阙如,把《论语》当孔子的传记读。   (3)以概念为线索,打乱原书顺序,横读《论语》。我把全书,归纳为若干主题,每个主题下分若干细目,按主题摘录,看这本书里,孔子的思想是什么样,与《墨子》、《老子》有什么区别。   (4)最后,是我的总结,所谓总结,是用原书说话。   孔子这本书,有不少道德格言,有些比较精彩,有些一般般。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尽心下》)   我于《论语》,也是如此。   读《论语》,要心平气和。       2006年10月15日于北京蓝旗营寓所 插图

编辑推荐

继2005年度十大好书《花间一壶酒》,2006年度十大好书《兵以诈立》之后,李零又一部振聋发聩之作《丧家狗:我读论语》!孔子是个什么人,《论语》到底讲什么?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本书为修订版,为2007年10月第2次印刷。本书附赠:丧家狗——我读《论语》(附录)。李零说:《论语》要拆开来读:纵读之,历览孔子的一生;横读之,深入孔子的内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丧家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0条)

 
 

  •   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栖皇,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读他的书,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讲,他是个堂吉诃德。《论语》有个优点,就是没有后人的那种虚伪劲儿。书中人物,夫子也好,十哲也好,都是普通人,喜怒笑骂,毫不遮掩。谁说伟大导师就得高大全,圣门弟子就得身披光芒?他们师生在一块儿,学生顶老师,老师骂学生,都被记下来。我读《论语》,是读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么,要看原书。我的一切结论,是用孔子本人的话来讲话——不跟知识分子起哄,也不给人民群众拍马屁。古人说,“衣食足而知荣辱”。其实,衣食足了,也未必知荣辱。学《论语》,有两条最难学,一是“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二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现在,哭着闹着学《论语》的,不忍先学这两条,试试看!
  •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牺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读他的书,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讲,他是个堂吉诃德。
      《论语》有个优点,就是没有后人的那种虚伪劲儿。书中人物,夫子也好,十哲也好,都是普通人,喜怒笑骂,毫不遮掩。谁说伟大导师就得高大全,圣门弟子就得身披光芒?他们师生在一块儿,学生顶老师,老师骂学生,都被记下来。真我读《论语》,是读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么,要看原书。我的一切结论,是用孔子本人的话来讲话——不跟知识分子起哄,也不给人民群众拍马屁。
  •   关于《论语》的书籍如今汗牛充栋,有学术阐释型的,有抒发感想型的,有新编故事型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不一而足。李零的这本则比较另类。

    这本书贯穿了几条线索:
    1、学术梳理——很全面地介绍了关于论语研究的典籍,又专列附录,结合广泛而翔实的资料对其一一进行评点,具有很深厚的专业功底;
    2、本文阐释——细解全部《论语》章文,重训诂,又不拘泥;列众家之说,小心求证,又兼及前后,不执拗,不强说,贯通孔子思想的一致性。
    3、借古讽今——作者不满足于释义,更没有随意感怀,而是立足历史,严格梳理,绝不越虚幻雷池一步,对今日各种思潮和现象的本质加以揭示,正所谓以历史的眼光看现实,一针见血。


    而在论述方法上,也相应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
    1、缜密论证——作者博古通今,大量第一手资料信手拈来,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令人信服,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2、举重若轻——本书脱形于给学生上课的讲稿,所以有大量口语化的表达,但是其思想内涵却丝毫没有因此打折扣,反而读来轻快酣畅,很多处不觉令人会心笑出声来;
    3、幽默讽刺——李零的书往往从学术始,于学术终,但最擅长指东打西,其真正所指又每每在于针砭现实,巧妙的引申直让人拍案叫绝。

    这本书,看了以后很不好受。孔子,不是圣人,却被捧成了圣人。以孔子的眼光,圣人一定要能在其位,能谋其政,不仅安身修己,不仅安人,更要安民,没有“位”则一切皆空。在二千多年前的乱世,孔子怀才不遇,惶惶如丧家之犬,他的理想也不被认同,他关于礼制的梦想也不过是为统治者利用的点缀。对此,孔子本人看得很清楚,他同时代的人也同样透彻,《庄子.胠箧》就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何为大盗?窃国者也。今天,孔子又被搬了出来,是国学热的重头戏,其实李零说,国学,本质是国将不国之学,产生于特殊的历史时期,特为针对西方之道滥觞而论。

    孔子的学说是为上等人服务的,在《论语》中,“人”是指贵族而言,百姓只是“民”,算不上人。如今,大家好谈“精英”,提倡国学的也多是精英,仍然和老百姓不沾边,老百姓学《论语》,那是跟着瞎起哄。而且,精英谈《论语》,用意又如何呢?

    这本书的引题是——任何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理想的人,都是丧家狗。白纸黑字,让人唏嘘不已。
  •   现在,关于李零《丧家狗》的争论已经过去很久很久了,不知道现在《丧家狗》的销量如何,但从当当网的55折来看,似乎情景不是很乐观;当然,也不知道在一阵“《论语》热”之后,人们到底是像发烧一阵过去就过去了,还是保持着相当的热度。但事实情况更接近前者。最近,李零在三联书店出版了《去圣乃得真孔子》,虽然作者自己认为这是《丧家狗》的“续篇”,是对《论语》的“精读”,但是,李零的意思似乎都已经在《丧家狗》的前言后记里面说清楚了,《去圣》也不过是炒炒冷饭而已。而且,由于题目不再那么扎眼,圣人的“看家狗”们似乎也累了,于是,“天下太平”。不管学术界的争论如何,书该读还是要读的,尤其是《论语》这样的经典,理学家说,读《论语》一遍便要变化一番气质,提高一点境界,成为脱离低级趣味的“另一等人”(我们的不平等似乎就是这么造成的)。这样,我也借着教授几个孩子《论语》之便,把李零的《丧家狗》买了来,细细的看,认真的读,反复的想,不仅是懂了李零,更懂了孔子与《论语》。因此,我还是很感谢《丧家狗》的,毕竟,其他的《论语》注本都很文言(比如程树德的)或者很哲学(比如李泽厚的),而有这么一本大白话的、全面的甚至是客观的讲述《论语》的本子,实在是难得,而且,附录的小册子分门别类,又把孔子、孔子弟子以及主题摘录都做得那么详尽呢!可以省却多少翻查资料的麻烦!相信,“看家狗”们也会将附录包上书皮,藏于书架角落,以待不时之需吧!李零似乎也没想到“丧家狗”会惹起这么大乱子。本来,书名可以叫“《论语》讲义”啥的,但是,如今的孩子都必须有一个响亮的、好听的、洋乎的名字,我们的李零又为何不给“其子”取个亮堂点的名字呢?数年前,李零将他讲《孙子》的书取了个《兵以诈立》,这《丧家狗》似乎也还很一脉相承呢!而且,在我看来,说孔子像“丧家狗”的语气显然比说孔子是“圣人”要委婉,“看家狗”没必要生那么大气的,不是说“宋明气象”么,何不像邵雍、大程那般,遇事呵呵一笑而了之,非得抓住李零在课堂上不太逻辑的口语而讥刺之、鞭挞之、讨伐之,——噢,差点忘了,除了邵雍、大程,理学家似乎就没什么“气象”了,因此,与大多数理学家以及其孝子贤孙是开不得玩笑的,谁让孔子成了他们心目中的“神”呢?!因此,在我看来,李零重在将孔子“去圣”,脱掉披在孔子身上的圣人的“画皮”,实在是有点偏离主题——他应该将重点放在“去神”上的,应该大肆渲染孔子的父母的确是人是人还是人上的,但这又有什么意思呢——哪个头脑清醒的人不知道孔子原本是个“人”呢?现在,我要庆幸,因为那阵风潮已经过去了,在喧闹过后的静寂里,适合的只是读书与思考,如果我没记错,孔子是以其“好学”而自得,以颜回“好学”而欣慰的。现在,我要庆幸,有了《丧家狗》这么一本虽嫌冗杂但十分耐读的阐释《论语》的书,可以作为我们解读《论语》的一把钥匙,这样,就不怕开错门,而看见见不得人的东西了!
  •   李零还原的孔子,是什么样的人?书名其实已经很好概括了。“丧家狗”代表的,正是颠沛流离的知识分子,道不得其行的理想主义者,是心怀抱负,但却无力实现的失败者。孔子思想的核心,其实正是一个“仁”字。“仁者爱人”,所以从根本上,孔子的儒家思想,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思想。即使他也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样歧视女性的话,即使他口中的“人”并不包括下层的“众”,但这并不能掩盖其思想之中的光辉。而且即使已经时过千年,这光辉仍然难掩其存在。读《论语》,是可以时刻感受到一种超越时代的共鸣感的,只要你的心中仍存理想,只要你对现实有改变的愿望,而不是一味适应。本书题记写道:“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这是对孔子的贬损和不敬吗?恰恰相反,在我看来,这是身为理想主义者对孔子的最高敬意与最深切认同。当然,对于那些只想把孔子捧回神坛者,是绝不会做此想的。因此也就难怪所谓“新儒家”要对本书吹胡子瞪眼了。
  •   这本书的妙处在于书名,因为它足以让国学万能论者、文化优越论者和民族沙文主义者痛心疾首,而丧家狗这种评论恰恰得到过孔子本人的认同,于是谁高谁低便可以一目了然。
    简单地说,它可以撕去文化保守主义者和指着国学骗子们身上的虚伪外衣,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如果中国大陆的房地产属于金融泡沫,那么我们的国学热无疑是一种文化泡沫。所谓泡沫,大致有四个特点:一是大而空;二是膨胀得很快;三是越膨胀离核心越远;四是当人们发现自己离核心很远时,它会以更快的速度破碎。房地产和国学都满足前三个特点。

    大而空自不必说,国学拥有空前规模的市场空间,是为大;填充这个空间的都是些自身文化修养根本不入流的“国学应用大师”们和荒腔走板的国学班国学讲座,是为空。而国学虽然获得了如此之高的关注,过程却则显得非常突兀,因此确实属于迅速膨胀。

    至于越膨胀离核心越远则和我想强调的主旨很接近,也充分体现了本书的价值。近年来,随着国学的升温,对于国学的普及讲座如雨后春笋,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些打着国学旗号的所谓讲座培训,究竟拥有多少国学内涵?这些演讲者又对国学有多少研究?

    事实是,我们所谓的“国学热”,是一群很不懂国学的人,在向一群不仅不懂国学,而且知识层次有限,很有希望成为民族沙文主义者和文化优越论者的人普及国学。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联手将国学越炒越热,越炒越神,越炒越俗。这些人顶着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的帽子,实际上他们不仅没有什么文化,而且一点儿也不自信,证据就是他们那脆弱的神经。当然,考虑到这些人的特点,他们宣扬的东西虽然冠之以“国学”的名号,其实却距离国学十万八千里,不是批着国学外衣的励志演讲,就是打着国学旗号的厚黑学和人际关系学。

    于是,就有了一群很想发财的人,跟着一帮靠他们发财的骗子,来学习一帮上古穷人的理论,希望借此找到生财之道。这不是国学,这是行为艺术。

    从国学热兴起时,我就很好奇,什么时候能有一个学者站出来撩拨一下这些脆弱的神经。方法就是对某本经典进行逐字批讲标注。对于夸大其词者,无需抹黑,还原就是最好的回击。

    我依旧坚持我的观点,学国学要去读原著,同时不要抱着“有用”的心态去学习。因此我欣赏,喜爱这本书,不是因为我绝对赞同作者对论语的解读,而是因为这本书能够让人们有机会亲自读一读“更加《论语》”的东西,不以数千年后的世俗目光对前人进行捧杀或者棒杀,但求拥有自己对于国学的理解和相对客观的态度,用一种不虚伪、不谄媚、不浮躁的心态去阅读和看待中华文化的国往。

    作者曾说,他崇拜知识,但不崇拜知识分子。这是一种很值得尊敬的治学心态,倘若在治学之前,心中已经有了权威,那么这种亦步亦趋式的态度无疑会限制自己对学问本身的探究。国学、《论语》、孔子不是数学题,它没有所谓的最终的、权威的、正确的评判,社会科学的魅力恰在于此,因此每个人不妨读出属于自己的《论语》,属于自己的孔子。

    说到底,孔子是大成至圣先师也罢,是战国时代的唐吉坷德也罢,是宣扬专制礼教和集权道德的代言人也罢,这些加著于古人的符号,对于当今社会每个人的发展其实并不会带来任何影响。而这本书最有营养也恰恰不是作者的评注,而是评注经典本身。两者之间,前者是鱼,后者是渔。
  •   该书是李零教读论语后的感悟,写得非常好,我是在《兵不厌诈》读过之后才打算把李零书全部买到的,总体来说他的书感觉还都不错。他这个年龄能正如他所说的不迷信,就事论事的读书,真的不容易;而以学者的身份把书写得那么有意思,是不容易当中的不容易,的确应该好好读读。以丧家狗来称呼孔子,也是一种“断章取义”,但是这个义取得很有见底,而且那句“有理想的人,都比较失落”写得也比较好,于我心有戚戚焉得让我很感慨,嘿嘿。当然,现在我并认为这种失落的戚戚同心是好事,所以后来我把这层伤感的意思摒弃了,我们尽情享受读书乐趣吧,让有理想而又失意的人去伤感吧,我们宁愿在现实中适当妥协,而在书中又找寻属于自己的快乐。
  •   这里大概说一下书的几个特点,其他详细内容可以参考我的博客****://blog.sina*******/s/blog_70c8620c0100wlbx.html一家之言,请勿见笑。
    看完感觉作者本身便是“丧家狗”。任何在现实世界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丧家狗是孤独的。
    看这本书,不只是从翻译《论语》的角度看,否则,书的名字也不会叫做《丧家狗》了,而是论语今译之类的题目了。所以,看这本书还是要更多的体会一下作者自己。
    我从思想和翻译本身两个方面谈谈我自己的感受吧。
    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自己的一个代言或者写照。字里行间不是透露出作者的心境和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和看法。也正因为作者经常有这样的思考,所以我们可以经常能够读到很多经典的句子,在书中。比如说,我很喜欢那句,“在一个没有好人的世界里,我们总想挑一个坏蛋当好人。就像一个无路可走的人,会拿任何一条路当出路。”这类经典的句子真的是太多了。
    翻译方面,没有问题,人家本就是研究文物的。书中对于一些字词和古代物品的考证很详细。对于章节的理解也比较到位,因为作者在导读中提醒读者看那么多参考书,他自己肯定都看过了,因为在文中基本都有所提及。因此,说是集大成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但是,我依然还有一些问题。比如说,曾参的参到底读“shen”还是“can”。等等。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很有意义的书,一本很有意思的书。我也很佩服作者,他经历的太多,思考的太多,所以书很丰满。
  •   一本蛮不错的书。

    知道这本书多亏了国内那群暴民。

    没有他们,我也不会知道这本书,更不会闲及无事去买。

    文章结合了《论语》和现实,对社会各种现象进行一番调侃。

    佩服作者的考证,他是以一个做学问的态度去考证。

    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书写的甚是有趣。

    只是《论语》古文还是难看懂,感谢英语带给我帮助。

    在此也体会了文革一番。毛XX只是引子,暴民才是推动力。

    让我感觉其实现在也有“文革”只是表面上看不出罢了。

    这本书,改变了从前孔子给我的印象。

    孔子,也只是人,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名是被人给他的,让他的身躯让人看起来是那么庞大。而事实上他只是一个怀揣着崇高理想而不被世俗所容纳的人。

    用作者的话来形容他最为贴切“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理想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我也是一条丧家狗啊?!
  •   前几天朋友推荐了“丧家狗'这本书,赶紧上网订购,很快收到。大概略读一下,感觉很好,既通俗易懂,又深刻独到,是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以前觉得论语很难读,断断续续,缺乏逻辑性;对孔子的认识既不完整也很偏颇。读了这本书终于认识了真孔子,对论语也有了新的认识,我很喜欢这样的书。
  •   讲《论语》的书有很多,我觉得读了李零的《丧家狗:我读论语》,其他书就不用读了。这本书真好,强烈推荐!
  •   李零大师这部《丧家狗》以一个崭新的视角去解读《论语》的真谛,摒弃了一般人那种严肃,端庄的观念,让人在耳目一新的同时,又能让我们能很好的领悟《论语》的精华之处。《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也是集大成之著,从中记录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经典,堪称“四书五经”之首。李零的这部书对《论语》的解读相当到位,精辟独到,内容丰富。让人受益颇多!
  •   丧家狗:我读《论语》(修订版)附赠我读《论语》附录)这个是不要钱的,,,,
    总之中国古书,不管文人人怎么评价,相比欧洲文人都欠缺条理和平等理连念贯穿
  •   《孔子》热,让现下很多中国人都在盲目的读论语,可是读懂的人有几个?李零先生,冷静、睿智,很有自己的见解,并且此书,他并不迎合谁,也不贬低谁,只是客观的讲一些他知道的事情,好书,好人
  •   人类中的很多精英因其伟大或杰出而不被大众真正理解,这是精英们的悲哀。李零教授是通人,把孔子当作一个普通的人来看待,但也未将其凡庸化。他书中的孔子是一个真实、生动、丰富的性情中人,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不可接近的“圣贤”。而且李先生有古文字的学问功底,对《论语》每一则的解释都有严谨的文字考证作为学术依据。南怀瑾讲论语虽也适合大众,但往往信口开河,正如于丹一样,是用《论语》来注释自己。李里讲论语仍然是把孔子当作全知全能的圣贤来讲,讲的固然好听,可难免让人感觉牵强附会。我以为,李零先生的最好,既适合大众阅读,又不是信口开河。尚有疑问之处就实事求是留下疑问,绝不牵强附会。强烈推荐。
  •   丧家狗:我读《论语》(修订版)(附赠我读《论语》附录)好!
  •   李零老师的注解很深刻,我很喜欢。我觉得比较适合青年朋友读,它对你的人生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孔子的《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其他还有《老子》、《庄子》、《周易》等)。
  •   孔子是个人,论语是本书,是本古书。孔子是论语的作者,怀着如此平常心去读论语,读李零所注释的论语,对于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是莫大的乐趣和享受。
  •   这个书名就很特。作者的经历、作者的文笔也继承了这一风格。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不拍群众的马屁,不和知识分子起哄。独立的思考,力图还原最真实地孔子,最真实地论语,这是本书让人尊敬的地方。以前看过一句话一手资料做一流学问,二手资料做二流学问。如我这般普通人在学习论语的路上能入门就善莫大焉,登堂入室不敢奢望。现在论语热,是个出版社就都插一腿,看了那五六七八手的编纂书,浪费时间钱财就算了,走上歪路邪路,这可就违背了孔夫子的初衷了。
  •   真的是好书,看到好处,妙不可言啊,哈。读书就要读这样的书。后悔之前把很多别的书也给了5星,如果这本书也只能给5星,那其他书就应该只给3星4星了。还在书店里站着翻了翻三联版《去圣乃得真孔子》,读了三联的那本书,回头来更觉得这本丧家狗的好。
  •   李零老师的调侃语言实在太有意思了!这是一本很好的书!很适合不想读那些枯燥的论语注解书的人。赞!!!!!!!!!!!!!
  •   丧家狗:我读《论语》。不错!
  •   质量好,不是翻版书。论语,我初中读过,觉得是一般般。近两年来,国学很热,不过是上冷下热,可能是政治吧,哈哈。在评国学经典时,什么有点头衔的人都跳出来谈天说地,龙蛇混杂,有些只在迎合大众的心理;有些真的只事论事理他个迎合不迎合的。有些人说他们这些讲经的人有很大部分都在为了获利,我说追求利益是没有错,错的是追求当中的手段。如果书写得好,讲得好,得到很多金钱,是应该的,人追求财富是人的本性。书的内容很好,不像一些人在猛吹,猛捧,我鄙视那些人。看书要看好书,一般的书只会说一般的道理,不适合我们这些吃过夜粥的人看。这本书写的挺好的,我刚看几页,觉得挺好的。好书正如一杯好茶,要慢慢品尝,才品出滋味。
  •   全面、客观地看待孔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领会《论语》,李零老师教我们做到了这点。
  •   李零说孔子是丧家狗,因为世道纷乱,而我们处于社会之中,也会有这样惶惶的感受,说的是孔子,其实还是说我们自己。
  •   李零教授的《论语》阐释别具一格,其前言写得太好了,他是真正地理解孔子者,读后深受启发。完全不同于那个于丹对孔子的曲解,那种胡说八道,那种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的假学者,可恶
  •   真不错,买一本还送一本。送的一本非常有价值,已经看完。李零还是靠谱的学者,这是一部非常好的论语入门书,比较真实的还原了孔子的面貌。
  •   我是第一次读李零先生的书。在当今这么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那怕是论古也要贴上经世致用的标签,难得有李零先生如此纯粹的论语见解。就喜欢这种回归本真的真实感。
  •   现在有很多关于《论语》的著作,但是感觉读李零老师的书收获最多
  •   字一般般大,但书还是很厚,看了很久还是没看完。汗!就我现在读完一半的感受,这本书不适合一次性看完,会看枯燥起来的,毕竟论语里的每一段话都需要慢慢品味,李零的解读也需要慢慢消化,慢慢领悟。这本书还是挺权威的,我们老师上课都引用过。如果真的想多研究论语,这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   丧家狗一词表现的是孔子当时的生存状态,被后人所推崇的儒家先师,大德圣人其人生却尽是不如意的际遇,也有普通人的烦恼与不幸,亦因如此,其成就才让后世所敬仰,圣人亦是人,与我们同样体验着生命得快乐与痛苦却创造出非凡的精神智慧遗产
  •   李零同志一贯的语言风格,但是专业性非常强,而且又通俗易懂,是不同角度对孔子、对论语的解读,看过后很有收益。
  •   都是李零他作为一个中文教授自己的片段式看法,解释和说明并不全面,不适合初次接触论语或是想学习知道论语是怎么回事的人(比如我)去看,比较合适于已经了解论语想看看别人观点的人来看 所以看了一些就暂时搁浅了。附的一本论语原文到可以看看 但是还需要一些文言解释
  •   全书读完一遍,很有意思的一本书。《论语》如果不把它当成“圣经”来读,也是很有意思的一本书。用很有意思的写法来写一本读论语的书,真的很有意思。读起来很舒服。作者并不板着面孔,很多时候像是在闲谈,虽如此,决不代表本书没什么思想含量。有很多地方能够显现出孔子的光辉,他是也显现出作者的光辉。
  •   孔夫子的思想已经深入中国人的骨髓,任何人想摆脱都不是那么容易。当年鲁迅先生激烈的抨击过孔子思想;可是鲁迅仍然无法摆脱孔夫子思想对他的影响。比如,鲁迅事母至孝,这与孔夫子的仁孝思想对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要了解自己的文化命根,孔夫子的书不可不读。李零先生的这本书在研究深度上是没得说的;更重要的是: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当今中国人的思想实际(主要恐怕还是他自己的思想实际)进行阐述,非常适合初学者阅读。感谢李零先生,感谢当当网能够以较大折扣销售此书。
  •   不错的,是清华教授的授课笔记,是论语的诠释,是孔子思想的表现,我一共买了三本,给了同学两本,都说相当好,当然,如果你不想深入思考,不要亵渎它
  •   《论语》集注,我看了很多,包括钱穆、李泽厚等人的集注,没有超过这一本的。李零,好样的!
  •   人文学院老师推荐,作者本身有很丰富的阅历,对论语的解读很独到,并没有把论语当做是圣书一般奉承,讲的都是真话,特别是经历过文革的人,对世界对人生的理解,是很不一样的。值得看一看的好书,推荐
  •   个人感觉“李零”的《丧家犬》诠释孔子非常有味道,很好看。俺收藏了。不过里面有一些注视感觉有点怪怪的。个人推荐人手一本。
  •   李零先生的书 必读 这本关于论语的书很好
  •   好看,还有附赠的我读《论语》附录,推荐啊~~
  •   李零先生名作,对论语的解读尤其独到之处,很多论述发前人所未发。经典之作,值得珍藏!
  •   研究《论语》,这是最好的书。喜欢李零先生的书。
  •   孔子是丧家狗,他老人家承认的!书写的很好1
  •   李零先生读孔子的心得,写得很好,也能针砭时弊
  •   看过几本关于论语的书,有些内容的解读差异很大。李零的这本还没有看,多比较能有更多启示。
  •   李零先生的力作!先生以自己的视角从新诠释《论语》的价值的意义!对我辈后学指出治学方向,须从文本中来到历史中去!
  •   好书啊。。。。。。读论语这书不错。。。。利于大家理解。。。
  •   应该说读完这本书的序言,我发现自己终于找到了一本能够真正让自己沉下心来读论语的书,这本书最少序言就很吸引我的眼球!
  •   《论语》入门书,如果你有耐心读完,会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要比《××读论语》要强多了。书后的附录很精彩。
  •   上《〈论语心得〉选读》,找了这样一本书来读,感觉很好。读来别有一番趣味,作者的表达比较幽默,而且结合他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对理解《论语》很有帮助,通俗易懂。
  •   这是我见过的对[论语】最详细、最客观的解读,考证充分。不像有些书,为了迎合现在的需要而牵强附会的歪读
  •   还没看完,就被老爸抢走了~观点很独到,让你更客观的看到孔子和论语~
  •   论语火,孔子热
  •   还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在书店看过这本书的书名,当时是很反感的,觉着又是一个靠骂古人,骂民族劣根性出名的,现在静下心来读这本书,有不一样的感受,作者并没有把孔子作为一个符号似的咒骂,而只是没有把他当神看待
  •   目前还没有读,朋友推荐说很不错,准备把论语读完以后就马上看
  •   从原典出发,讲讲论语,破破迷信,有很大的好处。从中可以学到如何当老师,如何做学问。
  •   有内容,有观点,可和李泽厚的《论语今读》参照阅读,比于丹的水平强的太多了
  •   纸质很好,内容还需潜心研究,论语篇幅也不少,读起来还是要下功夫的。
  •   这是我读 论语的启蒙书
  •   刚开始是被题目吸引,一直没有仔细读论语,趁机好好读。对论语的解读比较独特
  •   读论语必备,条理清楚,别具风味~
  •   还可以,喜欢论语的值得一读
  •   看了易中天的百家讲坛,才晓得的这边书。质量很好,内容也不错,关注论语的人建议一定要看一下。文笔犀利、戏谑。一看就是带有从文革过来的人独有的特色。有点王小波的影子。
  •   这本书多少还有有些新意,只是附赠的论语附录感觉没多大用处
  •   研究论语好多年了,论语方面的书籍,也有10来本,比如杨伯俊的《论语译注》,南怀瑾的《论语别裁》等等。上次在书店,一看到这本就觉得不俗!精装本更是漂亮,今天买到这个版本的,发现附录部分是独立的,这个有他独特的好处,就是我就喜欢小本的薄薄的论语。结果他的附录,是我现在有的最小本的。而且分成4部分,全篇、主题摘录、人物表、人名索引,太喜欢了,简直就是为我准备的。
  •   李零讲论语不错。1、实实在在,不故弄玄虚,不乱讲。是猜的就是猜的。2、不老是盯着那些文言字眼解释来解释去。3、文字好、好读、有味道。4、也有和我原来理解不同的地方。如“是可以忍,熟不可忍”等。4总之一句,我喜欢、适合我,不错!
  •   价格实惠。纸张很好。看起来很舒服。重要的是内容不错,喜欢论语的人,这本书值得一买!
  •   这本书是老师推荐的,作者从另一个独特的视角解读了孔子,不是圣,而是人,去圣乃得真孔子
  •   之前有好多老师跟我们讲到丧家狗,终于买了。看过了一些,语言幽默而且观点很独到。结合之前买的杨伯俊的解读已经很完美了。
  •   支持李零,不论批孔还是挺孔,先还孔子以原貌。
  •   李零教授的书就是值得读。雅俗共赏。既通俗,也很有学术品味
  •   看这本书是件非常过瘾的事情,有几天晚上捧着这本书看得太晚,怕影响家人休息,躲到卫生间里继续看。它让我真真正正从头至尾把《论语》看了一遍,并获益良多。向所有人推荐!
  •   很中肯的评价了孔子的书籍,不错哦。支持李零先生的书籍,很是喜欢
  •   丧家狗,努力寻找精神家园
  •   还好吧!但是有些句子解读的不到位。对学论语还是挺有用的。
  •   老师推荐的读物,“丧家狗”之名丝毫不带贬义。
  •   老师让买的。。。。是和鲍鹏山新读诸子百家一起买的。。。这本送货很快。。。很喜欢。。。李零最近也很火。。。很喜欢。。。。。嗯嗯
  •   很快 质量挺不错的 就是侧面有些破损 可能没看见吧 但是还好吧
    就书的内容而言 恩恩 确实不错 从小第一次这么看论语 总是被里面的一些另类解读震撼 是本值得看的书
  •   喜欢的书才买的,看起来很有趣,从一个不同视角解读论语。
  •   老师给我们推荐的,说是他看过的所有关于论语的书里最好的一本~没有之一!所以我也决定看一看,给自己长长知识~
  •   观点很犀利 文字不偏不倚 是少有的对孔子既不捧也不贬的书 值得一读
  •   因为我们中国是道家,对面的基督教统治世界,于是我们都成了丧家狗,莫法!就像打双扣。莫法!
  •   李零先生不错的书,有争议才有读点
  •   这本书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论语在今天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问题,非常不错,建议大家看看
  •   很多写有关《论语》的书,我觉得这本比较好,值得推荐,很受用
  •   一直苦恼对《论语》不明白,看了一些书感觉不能令我信服,直到看了这本书。
    书中解释朴实可信,评说贴切有趣,阅读是很大的享受...
  •   评《论语》的书多了,但这一部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   语文老师推荐的一起帮同学带对于初学者来学习论语有一定的帮助对这位孔圣人的核心与内容以及当时背景的了解是有一定好处
  •   地平线上消逝的残影 如丧家之狗
  •   视角独特,比李泽厚的谈论语好
  •   与其他写《论语》的书不同,不教条,很率兴,很真实,我喜欢。
  •   翻了一下,物有所值,读的是真孔子
  •   一個讀書人對另一個讀書人的詮釋,一個教書人對另一個教書人的真實還原。重新瞭解你所認識的孔子,重新定位曾經的一切。
  •   走进真实而精彩的论语世界。
  •   在图书馆里借到此书时阅读,发现作者对论语有独特的见解,对多方面了解论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虽然还没看完,但是觉得这本书并不是像市面上的其他关于论语的作品一样以为推崇,视角很特别。受益匪浅。
  •   论语的解读很多,这本书不错
  •   这本书我很喜欢,喜欢论语的可以看看,很有见解。
  •   解读论语最好的一本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