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地理生涯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作者:于希贤  页数:254  

前言

  折射20世纪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美国匹兹堡大学终身教授、旅美地理学家谢觉民先生1918年生,今年已91岁高龄了。这本书是对他90多年来生活历程的真实记录。通过谢觉民先生的传记,可以感受上一个世纪中美两国地理学领域的风云变幻,也可以了解中美两国地理工作者在不同的文化观念及语言背景下进行交流的切切实实之过程。  谢觉民幼年丧母,童年及青少年时期就远离家乡,只身寄宿于白马湖边的春晖学校,依靠长兄的支持、资助和老师的关爱、教育,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茁壮成长。受中学地理老师的影响,他对地理学执著地热爱,并独立自主地选择了自己的事业和生活道路。中学毕业以后投身于地理学术事业。高中毕业时全校30多名毕业生中只有两人考入当时全国的一流大学浙江大学,这其中就有谢觉民。进入浙大地理系学习,谢觉民从此进入了中国地理学核心的学术圈层,并有机会与世界一流的地理学家交往。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他能够摆脱意识形态对学术思想的干扰,这是他一生最值得庆幸的。  在大学四年的学习期间,正当日军疯狂地侵略我国。浙江沦陷,敌机轰炸,不断地逃难、逃难……颠沛流离、衣食艰难,然而师生仍坚持上课、努力学习。从谢觉民这一时期的经历中,可以透视当时流亡师生的真实遭遇。“梧桐一叶落而天下尽知秋”,从浙江大学师生的顽强精神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是一个打不垮、压不倒的伟大民族。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的基础学科。谢觉民从投身地理学的研究开始,就始终活动在中国和美国地理学界高层的核心圈子里面。谢觉民与其师友的交往、活动,是中美两国上个世纪地理学界发展动态的一个缩影。  在人生的道路上,谢觉民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巨大转折。抗战时期流亡迁徙的大学生活;从祖国大陆到太平洋彼岸,从具有古老文明的中国,进入到另一个有着不同语言、文化及宗教信仰的世界。所有这些巨大的转折都意味着预想不到的艰难困苦,但他做起学问来“绝宾客之知,忘家室之业,全神贯注,废寝忘食”。一路走来,他闯过一道又一道的险关,渡过一个又一个的险滩,从一个高峰迈向另一个高峰,不断地开创生活及地理学学术的新天地。  自从走上地理学研究之路,谢觉民即受到当时浙江大学校长、在世界上也很有影响的地理学家竺可桢教授和系主任张其昀教授的言传身教。谢觉民也是当时世界上研究中国地理最著名的地理学家葛德石教授的学生。在美国期间,谢觉民还受教于当时世界最著名的一批地理学家,如梭尔、克拉克、达比等。因此,本书虽是谢觉民的个人传记,但它却折射出上个世纪中美两国地学界(包括地质、气象、制图、历史地理、人文地理)许许多多科学家的思想与活动。  为什么一位地理学者能取得如此成就?宋代著名学者苏辙曾经说:“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宏博,颇有奇气。……其气充平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通过游历,感受世界的博大、中华的伟大,领悟各民族的不同风貌,领略山川风物的豪气,开阔了胸怀,增长了见识和才干,接触到社会的各阶层,体会到百姓的疾苦,锻铸了幽明深察的见解,因此方能奋发精神,鼓荡奇气,为文章用。有奇绝生活经历与长期旅行生活阅历的学者,文章行世,才会有大胸怀,跌宕雄迈,独绝千古。  人生已至九十,回顾自己的一生,谢觉民希望自己的经历能有补于青年学子的成长。他曾说:“我是一个十分平凡的人,一生从事于地理教育和研究工作。大学时期,适逢日本侵略祖国,随母校浙大多次迁移,颠沛流离,辛苦备尝。出国留学,在美国研究院毕业,经过困苦和崎岖的道路。人生百年,我已度过十分之九,回首前尘,往事沧桑,许多路程中我能使崎岖变平坦、化险境为平安,其中所能凭依的就是‘对人以诚,处事以敬,积极进取,乐于助人’的人生哲学。这不仅是我个人的经验,也是人生道路上永不磨灭的真理。”  他常说:“我的一生最感幸运的是有开明的父兄、志同道合的老伴、尚能争气的子女,尤其幸运的是遇到不少品格崇高、才华出众的老师,奠定了我一生的学业基础和事业的前程。”所以他曾感慨地对青年人说:“我人生的轨迹若能对后来学者有所启发和鼓励,则不胜欣幸。”

内容概要

人生百年,我已度过十分之九,回首前尘。往事澄桑。        人类的寿命虽然很短,但是在过去两三千年的时间内,以尽为人的本分,贡献了努力,创造出人类的文明,其中包括科技发展、道德风化、典章文物的建立,蔚然可观。而参与这些努力的人物,包括圣哲伟人、科学名家,渔夫樵夫、贩夫农妇……        在人类历史的记载中,每个人都有一点一滴的贡献,有的可能有一篇,有的可能有一行,有的可能有一句。或者只有一标点、一符号。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一点一滴的贡献,是延续的、不断的,这伟大的洪流,浩瀚无际,向前奔流。    流水汇出汪洋,便成太空,成为宇宙。人在地球之中,地球在宇宙之中,而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亦在奠中。  ——谢觉民

作者简介

谢觉民  浙江上虞人,生于1918年7月,早年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专修地理学,为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的门生。1947年,考取教育部公费,负笈赴美求学,从师于国际地学权威葛德石教授。获博士学位后,曾任教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天主教大学、匹兹堡大学及英国里治大学,为匹兹堡大学终身教授。谢氏亦为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台湾“国科会”讲座教授、香港大学名誉教授,北大设立了“谢觉民人文地理学基金”,以奖励后进,推动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其著作极为宏富,在英国出版之《宝岛台湾》英文版.被美国图书季刊评为年度最佳科学丛书。另出版有大!学教科书及地图集等,《纽约时报》曾数度评其为佳作。

书籍目录

序言折射世纪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上卷  立志、奋斗与求索 第一章  青少年时期  第一节 初入春晖  第二节 立志  第三节 春晖教育  第二章 颠沛流离的大学时代   第一节 情系浙大  第二节 迁浙西天目山   第三节 迁建德   第四节 迁赣中吉安  第五节 迁赣中泰和  第六节 迁桂北宜山  第七节 难忘的龙泉、遵义 第三章 初出茅庐   第一节 任职中国地理研究所   第二节 任职台湾师大 第四章 与女诗人阚家奠的美满婚姻   第一节 女诗人阚家奠   第二节 初识   第三节 相恋   第四节 结婚 第五章 当年横渡太平洋,水远山又长   第一节 出国留学   第二节 船离码头   第三节 从哈佛大学到雪城大学 第六章 无意仕途,潜心学问   第一节 台湾师大任职风波   第二节 香港新亚书院事件中卷  教学、科研与著述 第七章 学术瀚海勇游渡  第一节 学术三阶段  第二节 学术思想大纲  第三节  美国的地理教学及地理学派新思潮 第八章 教学经历   第一节 任教英美——大洋彼岸木叶秋,中华文化播异域   第二节 回哺祖国——客地不堪秋露冷,故园常忆梦痕新   第三节 教学心得与教学经验 ……下卷 恩师、学友与同行附录一 谢觉民年谱附录二 主要著作与论文

章节摘录

  第六章 无意仕途,潜心学问  作为中国人,谢觉民在美国雪城大学获得地理学博士学位,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重视,尤其是台湾、香港。  第一节 台湾师大任职风波  1971年3月19日,谢觉民吃过早餐后,准备前去与蒋介石见面会谈。  谢觉民由侍从人员陪至二楼的大会客厅。一进门有侍卫长大叫一声:“谢觉民教授到!”吓了谢觉民一跳。谢觉民在蒋介石面前的一把椅子上坐下。刚一坐下,蒋介石开门见山,用宁波腔说:“现在阿拉(我们)‘国立师范大学’交关(十分)重要,经我慎重考虑,决定请谢先生担任校长职务。”  谢觉民是第一次近距离与蒋介石见面。但蒋劈头就要其担任台湾师范大学校长,谢觉民是没有思想准备的。依当时情况况,本应起立面谢,讲些“栽培”、“感谢”之类的话。而谢觉民当时竟冲口而出:“这事恐怕您弄错了。”  蒋介石万万没有想到谢觉民并没有感激、致谢,反而当面顶撞他。谢觉民的回答,也给他兴奋昂扬的情绪浇了一盆冷水,他听后用手在下巴上一摸,略感诧异惊愕,问:“我怎么错了呢?”  谢觉民说:“就我个人来讲,喜爱读书,喜爱做些地理研究,也试写些文章,可是我从来没有做过大学的行政工作。何况台湾师大是个庞大的学术机构,有许多人事问题需要处理。我没有这方面的经历和经验,您相信我做得好吗?”  蒋介石说:“我要找的做校长的人,是既能读书,也会作研究写文章,更能办事情,而最重要的是有品德的人。我看你身体很好,听说也有学问,更有观念,我看你很合适。”他竞给谢觉民大戴高帽,两眼直盯着谢觉民,大有逼其就范之意。  谢觉民说:“既然您这样相信我,我十分感动,也不敢违背您的意思。可否允许我向美国匹兹堡大学停薪留职,前来师大一年或两年服务呢?”蒋介石答应了。  对谢觉民来说,这次会谈可说是一次成功的“面试”。在美国求职,最重要的是面试,这是求职成功与否的关键。那么蒋介石为何约见谢觉民,结果如何呢?  当年台湾师大的校长是德高望重的孙亢曾先生,其为教育专家,早年留学英国的里治大学。在他任内,有位校工居然在大操场旁边私自搭建草屋用于居住,有违校规。孙校长以为不可助长此风,就勒令该校工将草屋拆除,校工不听,于是就把他开除了。这位校工居然在校长室大肆咆哮,把校长室的电话线都拉断了。后该校工受到了处理。而孙校长也心灰意懒,决不愿意担任此职了。可是由何人前来继任,问题就多了。由师大校内的教授继任,大家都不服气,可是也不愿由与师大毫无渊源的“外人”来担任此职。这使当时的“教育部长”钟皎光十分为难。后有人将谢觉民推荐于他,说谢觉民赴美求学之前,曾为台湾师大的地理学讲师,而且谢的胞兄早年留学日本七年,专习体育,为北师大体育教授,也是接收台湾师大的重要成员,名震一时,因此谢觉民在台湾师大有很好的人脉关系。同时谢觉民在美获博士学位及被聘为匹兹堡大学终身教授,现又为“台湾国科会”的首任地理学讲座教授。若谢觉民在师大任职,可谓既是内部的熟悉人士,又是外来专才。因此由钟皎光部长专函相约,恳请谢觉民出任校长。当时恰逢台湾当局举行邀请数百位海外归台人士参加的大型宴会,谢觉民被指定为来宾代表,在大会上致答谢词。谢觉民讲完话,全场起立,热烈鼓掌。或者认为谢觉民还有些口才,也能对付大场面,当钟皎光提名谢觉民为师大校长时,大家都十分赞成,因此才有后来蒋介石约见的事。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流水汇出汪洋,便成太空,成为宇宙。人在地球之中,地球在宇宙之中,而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亦在奠中。  ——谢觉民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走进地理生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