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之源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作者:埃勒里·奎因  页数:232  译者:等待者  
Tag标签:无  

前言

美国推理小说家埃勒里·奎因(ElleryQueen)作为黄金时代三大家之一,他的许多作品被推理小说迷奉为圭璧,成为推理小说史上无法跳过的经典。1999年《奎因现代侦探小说集》的出版,使得广大中国读者能真正感受到这位推理小说大师的魅力。事隔十年,《岁月·推理》杂志社携手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再次推出埃勒里·奎因的十部作品,其中包含了在中国大陆地区首次出版的《埃及十字架之谜》(TheEgyptiancrossMystery,1932)和《恶之源》(TheOriginofEvil,1951),对于喜爱奎因的推理小说迷来说,不啻为一件当浮大白的快事。1941年,埃勒里·奎因创办了著名的《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EQMM),奎因本人为这份杂志定下了基调,那就是:“将侦探小说作家的眼界提升到真正的文学高度……鼓励同行创作优秀作品并为之提供展示场所……发掘立志在此领域有所建树的新作家。”创办杂志,是埃勒里·奎因除了创作之外对推理小说的又一大贡献。《岁月·推理》杂志自2006年创刊以来,在大力扶植、培育原创推理作者之外,也不遗余力地向读者推介国外优秀的推理作品。我们在策划推理书系时,将其分为“原创”和“经典”两大系列,两年来陆续推出了十多部原创系列作品,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原创推理作者。推理书系作为一个品牌可谓深入人心,现在推出经典系列也正得其时。将奎因作品作为推理书系经典系列的首部曲,可说是再合适不过。无论是作为推理小说迷,还是媒体出版人,我们都能深深感到这种仿佛命运冥冥注定的奇缘巧合,也许这也算是中国推理小说史上的一段佳话吧。“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翻开这一页,去尽情享受推理小说带来的乐趣吧,就像奎因在他的小说里反复提到的那样——“狩猎愉快”!推理盛宴才刚刚开始。《岁月·推理》编辑部

内容概要

  选择好茱坞做为下一本小说的背景,对推理作家兼私家侦探埃勒里·奎因来说,只是因为听说这里发生了谋杀案——他的职业所处理的便是暴力与死亡,这座背上插了把刀的城市,正是他可以仔细观察取材的好地方。不过这回他只想图个清静专心写作,小心翼翼地避开如嗜血措犬般四处闻嗅的媒体,压根儿不打算参与任何犯罪事件调查,但是,该来的总是跑不掉……闯入他家的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罗拉·希尔,请求埃勒里协助解决她父亲死亡之谜。死者里安得·希尔被一条死狗吓得心脏病发,不久便魂归西天,类似的警告仍持续传给瑞安得的合伙人罗杰·普来安,第二次警告是下了毒的鲔鱼色拉,第三次、第四次警告接连到来,一次比一次吓人……一波波恐吓事件的背后隐藏了怎样的恶意与暗示,埃勒里抽丝剥茧,逐步走向引发达一连串事件的恶之源……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埃勒里·奎因 译者:等待者埃勒里·奎因(ELLERYQUEEN)是曼弗雷德·本宁顿·李(ManfredBenningtonLee,1905-1971)和弗雷德里克·丹奈(FredericDannay,1905-1982)这对表兄弟合作的笔名。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推理小说家之一。从1929年到1971年,埃勒里·奎因发表了数十部推理小说,其中最为有名、也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国名系列”了。奎因和他的“国名系列”小说早已成了推理小说史上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1941年,奎因创办了《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按照他的话来说,《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是要将侦探小说从通俗文学提升为正统的文学形式。通过提供这样一个实践的场所来鼓励我们中间的人写出更好的作品,培养和发展更多新的作家。直至今日,《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仍是这一领域的翘楚。由于对推理文学的巨大贡献,埃勒里·奎因曾先后五次获得美国推理小说的最高奖项埃德加·爱伦坡奖。

章节摘录

埃勒里瘫坐在大型落地窗前的马皮椅上,脚穿着拖鞋交叠于打字机所在的桌子上,手里还拿着一个十英寸的毛玻璃杯,脚下却躺着一具尸体。他一边细细啜饮杯中的酒,一边研究被害人,却得不到多少结论。不过,他对此并不在意;这不过是调查早期,她的体型又异于常人,甜酒让他冷静下来了。他又啜下一小口酒。这是个有趣的案子。死者还在蠕动,从他所坐的位子,还能看到生命的迹象。还在纽约的时候,有人已经警告过他这不过是幻象,是死者尚处于垂死挣扎阶段时留下的神经反射痕迹。喂喂,觉得难以置信吗,他们会指出尸体已经开始腐烂,任何会分辨曼陀罗和山茶花的人都能证明这一点。埃勒里依然一脸疑惑。他看着她死于自己的黄金时期——既有每个男人梦中渴求的肉体,却又是众人诅咒与倾慕的可笑对象。很难相信如此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了。即使身处犯罪现场——或者甚至说位于其上方,因为他住的这小房子位于城市高处,宛如一个鸟巢栖息于群山高处枝干顶端的枝叶上——埃勒里还在怀疑。她躺在下面,身上笼罩着一层薄雾,仍在微微蠕动,但他们却说她已经死去。美丽的好莱坞。验尸报告说,谋杀她的凶手是“电视”。他一边俯视这个城市,一边啜饮着甜酒,并享受着赤裸的感觉。以蓝色为底色的天空,点缀着片片纯白。绿色的山间缀满花朵,一路奔向阳光下暖暖发出闪光的草原。选择好莱坞作为他下一本小说的背景,并没有什么技术上的原因。推理故事是在特殊的生长定律下运作的;它们的开头可能是人群中无意瞄到的一张无脸女人的眼神(这一瞄恰恰只持续一次心跳的时间),也可能是某张寿险单第五页上的小字印刷,一般说来,作家本身有整个世界地图可供参考。埃勒里只是有再模糊也不过地感觉到写作的方向罢了;在游戏目前进行的阶段里,他大可选择北京、密苏里,或者是克里姆林宫的厨房,都无所谓。事实上,他的小说情节还在云里雾里,所以一听说好莱坞谋杀案,他就把这个当成上苍的指示,马上启程,打算亲眼目睹验尸过程。他的职业所处理的便是暴力与死亡,悲伤插了把刀的城市,想来正是他大展身手的最佳地点。好吧,这老女孩还有气。当然,看那些帐篷上以大字书写“电影越来越好”的剧院,现在都挂出“关门大吉”的告示;以往生意鼎盛的棕马餐厅,现在门可罗雀;鼎鼎大名的男装店米奇·科恩生意也已经做不下去;电影明星自动降低价码上电台表演;电台演员纷纷试镜想上电视,一边还得束紧腰带,要不就得把房子卖掉;店老板一致抱怨,家家户户的预算都卡死在购买新车、电视等的分期付款上,哪有闲钱去买日常用品?洛杉矶各报纸严肃正名为“狼群”的青少年帮派,终日晃荡街头,动辄打架滋事,高中小男生贩卖大麻,进出监狱已是家常便饭,而飙车也成为高速公路上最热门的一项运动,“孬种”的叫声此起彼伏,蔚为奇观;不管哪天晚上十点半之后,你到位于葡萄藤街和拉比亚路之间的好莱坞大道上,随便抓个游客把他掐死,保证都不会有人干预。而在圣费南多山谷一带,廉价的小灰泥以及小红木房子开始像暴民般纷纷挤上受苦的山丘,十字路口上新漆的信号灯提醒越来越放肆的车子不要横冲直撞,一条定名为“洪水管制计划”的巨型水泥壕沟,则如同开口的拉链般横过这多沙的山谷。圣塔么妮卡山脉向海的一面,从比佛利山谷到托潘加峡谷一带,豪华大厦幢幢盖起,屋主一律自称住在“府邸”——对过时的所谓“农场”嗤之以鼻。从外州来的“由天真过渡为世故”的人士已经学到——这些农场不过是块五十尺长一百尺宽的空地上盖了五间洞窟般的房间,外加三株幼齿的杏树。比佛利山或许已逐渐没落,但葛兰代及安西藉城都正在蓬勃发展,而布南乌、弗林瑞吉、太阳地,以及老鹰岩等城的方向也没有传来呻吟哀告的悲音。新的学校一一成立,越来越多老人家领了退休金,远从爱荷华及密西根州归来养老、养病。如今正午若在洛杉矶市中心,由第三到第七街之间,沿着百老汇、春季街、山谷路,或者曼恩街开车的话,要花的时间不再是十五分钟,而是半个钟头。埃勒里听说巨型工厂纷纷移入,成千上万的人六十号公路经过布来及印地欧城,或者由六十六号公路经过尼朵恩及巴斯托城,蜂拥移居至南加州——这些人是近代的拓荒者,对他们来说,电影仍然代表“生命”与“爱情”,而“电视”则像“抗生素”一样,是个虚伪的语词。汽车餐厅的女服务生越来越美,也越来越多,二十尺高的冰淇淋筒四处林立,划破天空;星光下,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继续为好莱坞谷地带来臀部异常英勇的爱乐者,五金店盛大开幕仪式用的巨型大吊灯已由一只添为两只。费法斯街与第三街礁鲦口的农夫市场就像旅游季节的埃及商场一样闹哄哄的人声鼎沸:“疯子孟兹”显然已经永远占有天空,他的名字以一里高的字母拼成,日复一日在空中昂贵的飘摇炫耀:而众家报纸也提供了比往昔更加令人垂涎的乳酪蛋糕系列——埃勒里还真看到刊出一张照片,上面是个身材一级棒的美女,身着比基尼泳装,活力充沛的印在一只长型饰花的盒子上,会上写着“全国盒装周小姐”。此外,根据报道,在大约三天之内,某君王即将率领预计行进六小时的狩猎人马,成员包括一万三千名年迈的官员,头戴红色土耳其毡帽、一路蹦蹦跳跳,随行的还有五十一个乐队外加各色骆驼、小丑、花车,大伙将沿着费古洛大街迈向加州大竞技场,召开第七十几届古阿拉伯贵族神庙教团皇家大会——这项市民活动保证连死人也可以惊醒。他在好莱坞及其近郊才待几天,就非常肯定,东部那群人冷嘲热讽外加哀悼的,其实不是天使之城(译注:指洛杉矶)的死亡,而是她以另一种形说蓬勃展贤扶的重生。老旧的过去已变,新的有机体震人耳目,但兴许有点格格不人。埃勒里因此差点重整行囊,飞回东部。但他又想到:东部、西部,其实还不都一个样——人人终日忙碌吵嚷,不是大吼大叫,便是拳打脚踢,更何况老旧的好莱坞核心事实上并未死透——多待一阵子吧,老小子,这儿布满谋杀的气氛,搞不好会给你灵感,让你写出一两本珍品书,可以摆上流动图书馆的书架上供大众分享呢。P1-4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恶之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对于奎因的这本书一直存有期待,因为以往简体中文的各个版本中均没有这本《恶之源》。欲望,乃万恶之源。无论是因偷吃禁果而被永远逐出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还是修建巴别塔,妄图与上帝平起平坐的利欲熏心的诺亚的子孙们,还是平凡人群中争着名、逐着利的芸芸众生们......作为奎因成熟期的作品,在这本书中您将看不到前期书中过多的晦涩和矫情,整个故事流畅,自然,充满人性。虽然,奎因落入情网的桥段还是让人发噱,但还不至于破坏阅读的乐趣。唯一遗憾的是书的出版质量,看得出来出版社做这套书是用了心的,翻译也不错,可是为什么最后成书出来后会是盗版的水平?!难道是忘了校对这道工序?错字、漏字,段落的错位......如果能够容忍的读者,这本书的内容还是值得推荐的。呵呵
  •   此出版社的版本翻译分为不同的人,所以水平不同习惯用语也不同,使得这套书之间很不连贯,远不如新星出版社的版本好。特别是《恶之源》这本的翻译叫人遗憾。还有故事本身情节也比不上国名系列。
  •   翻译的很烂,非常不喜欢
  •     
      Francis M. Nevins Jr.在《Royal Bloodline: Ellery Queen, Author and Detective》中提到奎因的作品分爲四個時期:
      
      从《罗马帽子》到《西班牙披肩之谜》(1935),通常被认为是奎因的第一时期。这一时期明显的特点是以国名为标题。另一个,更加重要但不太明显的是受到范·达因的压倒性的影响,这在1932年左右开始逐渐消失直到1935年完全没有了。对于那些不喜欢奎因第一时期的人来说——其中包括作者本人,可以从李去世前的一次访谈中看出——这些小说枯燥无味、没有生气、纯粹的智力游戏、表面完美但是没有任何人性化和情感除了“智力的激情”。对于那些喜欢第一时期的大部分奎因迷,这些书在技巧上是极好的,只是缺乏人物塑造或对重大问题的探讨。
      
      第二时期的开始年代即《半途之屋》(1936),结束于《龙牙》(1939)。较之早期的名著,第二时期的小说智力游戏上是薄弱的,有着过多的女性情感,人物出于改编电影的考虑而人性化。另一方面,阐释了广泛的看法,纵观这个时期,我们看到整个第二时期为使埃勒里和奎因的世界更加人性化而努力,也是为集大成的第三时期作铺垫。
      
      第三时期,许多人认为是他事业的巅峰,开始于《凶镇》(1942),包括12本长篇小说、两本短篇小说集,持续了16年,在《最后一击》(1958)之后奎因似乎结束了他的作品退休隐居了。这个时期没有什么是奎因不敢挑战的。我们会找到复杂的推理谜团;刻画的令人痛苦的人物;呼之欲出的小镇和大城市,每个都栩栩如生;隐蔽的、颠倒的、幻想的非现实世界;对历史、心理和宗教的探索;对麦卡锡主义(指美国共和党参议员J.R.McCarthy于1951-1954年间发动的反共以及迫害民主进步力量的法西斯行径——译注)和其他政治渣滓无情的厌恶;温柔的勾画出中年人的爱情故事;对于年轻时的埃勒里的怀旧。我们会发现以上所有,这比那些严守传统的侦探小说要包含更多的东西。
      
      但是奎因沉默了五年之后于1963年开创了第四时期。第四时期的标志,一方面没有减少对传统侦探小说的兴趣,另一方面削弱了自然主义以及早期情节和人物以及重复动机的风格的沿袭。这种方式的风险是显而易
      见的,因此对新近奎因小说(指第四时期的奎因小说——译注)有兴趣的读者有所减少。曼弗雷德·李在1971年四月的去逝意味着第四时期的结束。
      
      毋庸諱言,我這個一向將奎因視作整個黃金古典時期甚至是整個推理小説發展史上最重要也最偉大的作家的奎因死忠,自然也最喜愛第一階段中的那些作品,比如哲瑞.雷恩的悲劇系列、國名系列中的《荷蘭鞋的秘密》、《希臘棺材的秘密》、《法蘭西香粉的秘密》、《暹羅雙生子的秘密》等,一直讓我認爲是在古典解謎類推理小説中邏輯最嚴密,推敲最縝密,結局最意外,行文又絕不枯燥臃腫的。但是,我也不得不承認,在角色的刻畫上,埃勒里.奎因顯得比較臉譜化,比較類似於范達因筆下的菲洛.凡斯一樣犯了天才偵探目空一切、自視過高的通病,雖然作者本身也如同柯南道爾一樣時不時讓自己筆下的名探受一些挫敗,但總體而言,艾勒里的塑造脫不了前人的巢窠。成功的小説不等於擁有成功的主角。當然,哲瑞雷恩由於被賦予了更多人性,看上去塑造的則要成功得多。
      
      本來想跳過讓絕大多數人都不太滿意的好萊塢時期的第二階段不談,但是卻發覺比較成功的第三階段的成功果然有第二階段重視人性描寫所打下的基礎。第二階段出於小説電影化的考量,作品中糅入了大量愛情元素,而作品中大筆墨的描寫也不再是獨屬於艾勒里的特權,偵探甚至像阿加莎作品中的赫丘里.波洛一樣淪爲旁聽者而讓為給作品中的青年男女。這個階段的謎團質量是並不令人滿意的,總體上說作品留給讀者的印象不會比克莉絲蒂的悠閒推理深刻多少。
      
      但第二階段後期開始,在好萊塢頗爲失意的丹奈與李,開始重拾早期作品中重視謎題複雜度與邏輯嚴密性的寫法,同時,無論是作品中的一些角色還是艾勒里本身的性格刻畫,比起第二階段的輕鬆隨意都要顯得厚重深刻得多。在萊特鎮三部曲中,我們再三經歷了艾勒里的失誤,在偵探的身上,我們看到丹奈兄弟似乎通過作品中艾勒里對於自身性格缺失的認識隱喻了作者本身的反省。在《從前有個老女人》中可以看到家族複雜的愛與恨;《十日驚奇》中將宗教教義融入通俗小説;《九尾怪貓》更開始觸及無動機犯罪的探討。
      
      當然《多災小鎮》、《從前有個老女人》、《十日驚奇》、《九尾怪貓》這幾部作品在謎題的複雜程度上依然是那有早期傑作那樣成功,但是作爲並不純粹關注謎題的小説而言,這幾部作品的奎因標簽還是很醒目的,至少,作爲帶些思想性的通俗娛樂類的作品,謎題與推導的過程給作品的進展增添了臂助,顯得既緊湊又好看。
      
      《惡之源》寫於1951年,在兩部台灣臉譜出版而大陸沒有出版的(大陸同樣沒有出版的另一部《埃及十字架之謎》為台灣星光出版)作品中,個人感覺《惡之源》要比1945年寫就的屬於萊特鎮三部曲之一的《兇手是狐》更有水準。
      
      全書最精彩的謎題有兩処,一処是羅傑.普萊安收到的六次威脅物的含義以及其關聯,第一次收到的是什麽普萊安先生並沒有交待,第二次是下在鮪魚餐中的砒霜,第三次是滿屋子斷了腿的青蛙與蛤蟆,第四次是皮夾,第五次是一本燒毀的亞裏士多德的劇本,第六次是一大堆一文不值的股票,看起來毫不相關的五件威脅物經過奎因的一番分析后找到了關聯並猜出了第一件威胁物是什么。
      
      另一處是艾勒里用來指證犯罪者的證據的揭露,雖然相似的情況在《希臘棺材的祕密》中已經岀現過,但本作中的設置依然幹凈簡介又有趣,當然,不讀原版的話是無論如何無法發現的。
      
      除去這兩處,整個案件的懸疑性以及最后的轉折似乎也並不如何稀奇,但我想這也許是該作人物並不是如早期作品那樣多而每個角色都又經過深入的性格刻畫的緣故,推理小說中猜兇手猜真相的成功率如果不是從綫索岀發就是為書中角色設計動機,性格過於深入的刻畫給採取后一種途徑的讀者提供便利。
      
      書中的人物刻畫相當成功,控製慾極強的羅傑.普萊安、不露聲色與普萊案相互利用的艾彿瑞.華勒士、天生尤物性格復雜的普萊安夫人、性格倔強的勞拉性格、在樹上築屋逃避世界末日的浪漫的克劳.麥高文以及艾勒里掙紥在慾望与道德之間的猶豫,均一的栩栩如生,讀來令人大呼过瘾;同時,作品的時代正是朝鮮入侵韓國后,美國岀兵援韓前夕,《惡之源》的書名又與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相應成趣,更給閱讀帶來幾分異趣。
      
      
  •   我怎么记得剧本是戏剧家阿里斯托芬的??
    不过这本书是神作阿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