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我的大学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高尔基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10-09出版)  作者:高尔基  页数:139  

内容概要

  《母亲》以杰出的现实主义手法展示了一九○五年前俄国社会的真实历史画卷。开篇作家以震撼人心的艺术力勾画了沙皇统治下的工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情况。  《母亲》以巨大的艺术力量阐述了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在革命斗争中不断觉悟、成长的过程,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和工农运动相结合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由之路。在作品中反复突出的“真理”、“理性” 即是马克思主义。作品通过符拉索夫家两代人的不同命运揭示了这一真理。巴威尔接受马克思主义,团结、教育广大群众,一起进行了摧毁旧世界的斗争,成为出色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特别是通过过去怯懦、在痛苦生活中逆来顺受的尼洛芙娜走上革命的道路,成为坚强的革命者的过程,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思想。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小说讲述了饱尝人间辛酸的阿辽什卡,抱着进大学读书的理想来到喀山,但那时的大学是不向穷人敞开的,阿辽什卡的理想破灭了。过了不久他便参加了秘密的革命活动。贫苦的生活使他在伏尔加河一带流浪,和搬运工、小偷、乞丐生活在一起。后来,他在面包店找到工作,向工人们传播革命理想,参加了大学生的秘密组织,鼓励工人罢工。社会的腐朽和个人的困境使他自杀未遂而受伤。伤愈后,他带着新生的力量,离开喀山,重新走上流浪的道路。

作者简介

作者:(苏联)高尔基

书籍目录

母亲我的大学

章节摘录

天还很暗,工厂的汽笛就咆哮起来,尖利的噪音令人战栗,到处弥漫着烟污与油臭气味。可怜的人们好似在顺从蒸汽动力的召唤,由那些灰色的小房子里涌上了街头。他们阴沉着脸,像受惊的蟑螂般拖着尚未睡足的筋骨,在寒意凛然的晨曦中,他们凭借油腻污浊且呆滞的目光,看着狭窄的、未铺石板的小道,朝着如牢笼般高大的正冷漠等待他们的厂房行进。黄昏时分,落日的余辉映在家家户户窗子的玻璃上泛着疲惫劳顿的微光时,工厂又如同是在吐出废灰渣一般把工人逐出厂外,他们又顺着来时走的街道往回走,整日烟熏火燎的脸上黑黢黢的,散发着浓浓的机油味儿,从他们饥饿的牙缝中隐约泛出惨白的光。然而此刻他们的语调显得活跃了,甚至有些欢喜。一整天苦役般的劳作终于过去了。傍晚时分,他们闲懒地在街头游荡,有些人还穿上套鞋,即便天气很干燥。有些人还手持雨伞,即便是阳光明媚。由于并非人人都能够拥有套鞋和雨伞,故此每人都有那么一点儿,其实就那么一小点儿,能够在邻居面前炫耀显示的心愿。他们聚到一块儿,聊的是工厂和机器,咒骂工头,他们生活中全部的交流与谈资,全都不过是与工作相关的事儿。在千篇一律的交谈中,偶尔也会从他们那些迟钝的脑袋瓜儿里进闪出几缕乏力的光来。可是一旦返回家中,他们依旧和老婆吵架,而且常常把她们痛揍一顿,向来对自己的拳脚毫不吝啬。那帮年轻人则泡在酒铺中,或者轮着到他人家中串门聚会,拉手风琴,哼淫秽粗鄙、全无美感的小曲儿,跳舞,说下流话,喝得酩酊大醉。由于积劳过度,人们很容易喝醉,继而心中便腾起一股病态的无名之火,寻找着发泄的时机。一旦找到了什么借口,他们就会死死攫住不肯放手,以此宣泄这种躁动的感情,即便为了某些极为细微的琐碎小事,他们也会如同野兽般凶恶地相互厮打,时常打得头破血流,有的时候会把他人打成残废,还有的时候将人置于死地。一个工人,就这么活过五十年,然后便死掉了。米哈依尔•符拉索夫也这么活着,他是条沉闷的汉子,看起人来眯缝着深藏在浓密眉毛下的两只小眼,经常带有一种狐疑与奸邪的狞笑。他是厂里技术最好的钳工,也是城郊工区中头号大力士。由于他对工头和主管傲慢无礼,因此挣钱也就少得可怜。每逢假日他都要打人,因此大伙儿对他又恨又怕。不止一次有人想揍他一顿,可始终都没揍成。他的话很少,“杂种”是其最爱用的字眼儿。那是他叫厂主、警察的称呼,也是叫他自己的老婆的诨名。他儿子巴威尔十四岁那年,有一天符拉索夫动手薅住儿子的头发想再把他拽到外边去。然而巴威尔却抄起一柄沉重的大铁锤,进出几个字:“够啦!”巴威尔说,“我再也受不了啦!”大瞪着乌黑的眼睛,他把铁锤举了起来。父亲望着他,将那双毛茸茸的大手抄在身后,接着,他笑了,说:“有种!”他深吸了一大口气,又补上一句:“呵,你这杂种!”打那时起,直到他死去,整整三年的时间,他再没搭理儿子,也没和他说过话。符拉索夫喂了条与他自己差不多粗壮且邋遢的大狗。那条狗从早到晚跟在他的身后一路小跑。清晨汽笛呜呼,工人上工之时,他死了。他患了疝气,死得很痛苦。他老婆、儿子、狗、因盗窃被厂子解雇的老酒鬼达尼拉‘维索夫施希诃夫、炼铁工和几个城郊工区的叫花子,前去为他送葬。他老婆小声哭泣了一番,而巴威尔一滴眼泪都没掉。棺木埋入土中以后,大伙儿都走了,只有那条大狗还久久地待在那里,默默坐在新墓的泥土上,使劲嗅着那座坟头。父亲故去两周后的星期天,巴威尔•符拉索夫酩酊大醉返回家中。他踉踉跄跄地走到门旁的角落,像父亲那样用拳头一面在桌子上拍击着,一面对他母亲吼道:“拿晚饭来!”母亲走过来坐在他身旁,伸出胳膊抱住他,将他的头搂进怀里。但是他却拿手搡开了母亲的肩膀,口中不停地乱嚷:“母亲,快点儿!”“你这傻小子!”母亲想止住他乱动,伤心却不无疼爱地说。“我也要抽烟。把父亲的烟斗给我拿来!”巴威尔生硬地转动着麻木的舌头,口齿含糊地咕哝道。这是他头一回醉酒。母亲溺爱的抚慰令他觉得羞愧,他触到了她眼中露出的悲哀之情。他很想哭,但是为了要把这个念头抑制住,他只得竭力佯装出比实际醉得更厉害的样子。母亲抚摩着他凌乱的头发,轻声说道:“干吗要这样呢?你不该成这个样子。”他开始恶心起来。一阵翻肠倒胃的呕吐过后,母亲将他放在床上,在他惨白的前额上放上一条湿毛巾。渐渐地他从酒醉中清醒过来,浑身上下仿佛都在摇晃,眼皮越发沉重,口中感到有种酸楚的味道。他透过睫毛看着母亲那张宽大的脸,杂乱无章地想:“看起来这对我确实有点儿早。别人喝醉酒都没什么——可我就觉得恶心。”仿佛由远方飘过来母亲温柔的声音,“你要是酗了酒,谁去挣面包呢?”母亲叹了口气。她自己很清楚,除了酒馆,大伙儿没有其他可以消遣的去处。再则,除了伏特加,还有什么有味儿的东西可喝呢。然而,她还是说:“你就别喝了。你父亲把你们俩人的酒都喝完了。他让我遭了多少罪。你就可怜一下你母亲,行么?”听到这些伤心且温柔的话语,巴威尔想起了父亲还活着时,家中就仿佛没有他这个人的存在一样。母亲始终是沉默不语,一天到晚总是心惊胆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什么不对头的事儿就会挨揍。巴威尔因为不希望和自己的父亲碰面,近来在家的时间非常少,所以与母亲也显得有些生疏。此刻,他渐渐地醒过神来,盯着她的脸看。

编辑推荐

  《中国学生最喜爱的课外读物:母亲我的大学(彩色插图精编版)》收录了高尔基的两部代表作品。 《母亲》是高尔基的代表作,也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书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初在列宁和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思想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这一主题主要是通过小说中的两个代表人物——巴威尔和母亲尼洛芙娜的成长,以及群众的觉醒来表现的。其次农民雷宾的形象和革命知识分子的形象也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这一主题。 在《我的大学》里,高尔基用自己的笔触反映了当时俄国知识分予的生活和民粹派反抗沙皇统治的活动,展示了这一时期俄国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这本书曾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整整三代人。列宁对该书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赞它是“一部非常及时的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母亲我的大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