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故事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作者:宋吉鑫,韩巍岩  页数:204  

内容概要

在世人感叹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时,不免就会想到邓小平,正是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国人民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十几亿中国人感受到小康生活的富足,体会到国富民强的自豪,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希望。
邓小平在法国留学期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政治信仰。他先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二十世纪的三次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即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是以毛泽东为中心的党中央集体一名成员;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作为新时期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书籍目录

总序
前言
童年时光
 有勇有谋的小小少年
 勤奋刻苦的读书郎
 敢于承担的小男子汉
留学生活
 勤工俭学的小徒工
 走上革命道路,从油印博士开始
 十月革命故乡的理论积淀
 与蒋经国的同窗生活
初经磨难
 “八七会议”的政治秘书
 烽火染红左右江
 不怕打压的硬汉子
 长征路上的宣传部长
立马太行
 智斗阎锡山
 响堂铺伏击战
 马背蜜月
 呕心沥血建边区
 “黄金搭档”
开国元勋
 解放战争第一枪
 不握手会议
 大别山的记忆
 淮海战役
 智谋渡江
 稳定上海经济
主政西南
 剿匪反霸,稳定社会
 和平解放西藏的大智慧
 坚持党的民族政策
 重视统一战线工作
 西南党建积累经验
 成渝铁路立丰碑
中央历练
 理财有方
 信念坚定
 十年忙碌
 “五定”企业
 黑猫白猫
 加强执政党建设
 关心知识分子的提拔和使用
 论战主辩
下放江西
 风暴突起
 邓小平小道
 人间温情
 高级钳工
 孝敬长辈
 父子情深
 读书思考
复出再蒙冤
 复出
 走上联大的讲坛
 大刀阔斧的全面整顿
 蒙冤再遭禁锢
 与周恩来的兄弟情
开创新时代
 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
 冬天的高考,科学的春天
 ……
高举旗帜
关于退休
业余爱好
大爱无疆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有勇有谋的小小少年    邓小平,1904年8月22日诞生在四川省广安县姚坪里(今协兴乡牌坊村)。辈名邓先圣,乳名贤娃儿。童年的邓小平就胆识过人,不信邪。离邓小平家半里之远有一石坝,从协兴到广安的大路穿石坝而过,路旁有两块神道碑,是清朝嘉庆年间朝廷为表彰两名广安籍高官邓时敏和郑人庆的功绩而赐造的。石碑高3米,宽l米多,镶立在两个巨大的石乌龟背上。当地村民对这两个大人物是尊崇的,流传着一些敬畏两人的神话,连两块神道碑似乎也摸不得,攀不得。    有一次,邓小平与几个小孩在石坝里玩耍,他看着硕大的石乌龟,对小伙伴说要爬到乌龟背上去耍,小伙伴都吓住了,纷纷拒绝,说爬石乌龟会肚子痛!得罪了神碑家里要招灾的!邓小平不信一个石头打的乌龟有那么大的本事,要爬上去试试!他走向神道碑,爬到石乌龟伸出的脑袋上,坐在上面踢打着两腿喊:“快来呦!好耍!好耍!”其他小伙伴见了都惊叫着跑过来劝说,让他快下来。邓小平还是若无其事地玩着,扭转身来向乌龟背上爬去,最后爬到神碑上坐着,小伙伴们是又惊怕又羡慕地注视着邓小平。以后邓小平经常爬到石乌龟及神道碑上去玩,其他小伙伴慢慢地胆子也大起来,跟着邓小平一起爬到石乌龟背上玩。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扩充,邓小平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也越来越动脑筋,越来越讲究科学。在他读高等小学堂时,班上曾发生过一件轰动全校的奇事——和邓小平要好的同班同学李再标要割肝救母。李再标出身广安一个富商家庭,是个深受母亲宠爱的孩子,对母亲十分孝顺,母亲得了重病卧床不起,令他十分焦虑,他读了不少旧书,受传统封建礼教的毒害比较深,受这些孝子离奇古怪的行孝故事的启发,认为只要割下自己身上的肉给母亲吃,便会治好她的病。为了表示自己尽孝和挽救病重的母亲,李再标决定割肝救母,幸好被及时发现阻止,刀子只在胸脯上划了一个口子。    邓小平听说后马上去探望,问明了事情的原委后严肃地对李再标说:你是有点科学知识的学生,胆子是药物吗?能治好你母亲的病?你割了肝后还能活命?既然你母亲很爱你,她又重病在身,如果你割肝而死,你的母亲一定为你的死而伤心,以致命归西天,结果是你想治母病而适得其反。邓小平这番直率而又入情入理的话说得李再标又羞又愧,邓小平耐心地安慰他:作为新学的学生,要相信科学,今后再不要做这样的蠢事了,先请几天假回家请医生给母亲治治病,好好照顾她老人家,这才是儿子的真正孝心。李再标醒悟了,请假回去侍候母病。邓小平相信科学、能言善辩,开导李再标的事受到了普遍赞扬,一直被县立高等小学传为佳话。    邓小平的“不信邪、不怕鬼”的性格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中国外交战略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时美国是干涉、制裁中国的头号叫嚣者,反华行为一度猖狂,而邓小平的态度则是:“中美关系要搞好,但不能怕,怕是没有用的,中国人应该有中国人的气概和志气,我们什么时候怕过人?……中国的形象就是不怕鬼、不信邪。”最终中国顶住了压力,美国不得不主动向中国示好。    邓小平一生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勤奋刻苦的读书郎    邓小平5岁时,被父亲邓绍昌送进离家约一公里的翰林院子私塾,接受启蒙教育。翰林院子是邓小平先祖邓时敏的旧宅,一座很大很气派的四合院,因邓时敏是前清翰林,所以人们尊称为翰林院子。邓时敏有子无孙,香火延续中断,族中公议将翰林院子辟为义塾,用以招收邓族子弟学经读史,期望着为邓家培养出几个出类拔萃的人物以光宗耀祖。私塾老师是一位秀才老先生。邓小平入私塾时,名字为邓先圣。老先生一听这名字就拉长了脸,认为大不恭:孔老夫子尚且为“圣人”,小小孩童,怎么能“先圣”呢?于是给邓小平改名为“邓希贤”,希望他成为一个贤德之人。    那时的私塾,实行的是老式教育,教材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及《四书》、《五经》一类;修习的功课主要有三项,即读书、习字和作文。在私塾读书时,邓小平非常聪明,又很用功,老师讲过的功课,他很快就能记住,课文背得非常流利,老先生非常喜欢他。他的毛笔字写得也很好。当时老师对写得好的字就在字上打个“O”,学生们把它叫做“鸡蛋”,邓小平的毛笔字作业每次都得很多“鸡蛋”。    一次回到家里,母亲看到儿子得这么多“鸡蛋”,非常高兴,就到厨房真的给他煮了一个鸡蛋,作为鼓励。在当时这是不错的奖励了。邓小平在翰林院只读了一年多私塾。宣统二年(1910年),协兴场开办了一所新式小学堂——北山小学堂。学堂设在协兴老街一个叫刘吉生的大地主庄园的侧院里。邓绍昌又将邓小平送到北山小学堂接受新式教育,整个学校100多人,分甲、乙、丙、丁4个班,邓小平分在丁班。这时开设的新课有国文、算术、修身、体操等。国文老师邓俊德是一个不满封建礼教、思想激进、曾参与过一些维新变革活动的新派人物,他经常抛开书本进行一些“野路子”的教育,像黄巢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拳运动等史事,这种启蒙教育对幼年邓小平思想影响非常大。    从牌坊村到学校的路是土路,一下雨路就很不好走,可是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邓小平都坚持上学,从未误过课。有一天下起了大雨,放学时间过了很久还不见儿子回家。又过了很久才看见浑身是泥的邓小平,母亲很心疼地询问原因,邓小平却毫不在意地说是路太滑,摔了几跤。第二天一早,雨还在不停地下,邓小平收拾书包又要上学去,母亲劝他:雨天路滑,就别上学了。邓小平坚定地说不能旷课。母亲拦不住,就掏出两个铜板塞给他,让他中午就别回家吃饭了,省着路滑摔跟头。可是等到下午放学回来,邓小平从书包里又掏出了那两个铜板交给了母亲,说是中午不饿就没吃。母亲眼圈红了,她知道,邓小平是为家里节省而舍不得吃。后来碰到下雨天,母亲就在家里煮好饭托人带到学校去给儿子吃。P1-4

编辑推荐

邓小平是一位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为世界所瞩目的世纪伟人。他是中国人民心中的一座丰碑,他的英名、业绩、思想、风范永载史册。    宋吉鑫、韩巍岩编著的这本《邓小平的故事》以传记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记叙了邓小平从一个农村少年,到走出国门、投身革命,经历了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奋斗,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富有传奇性的一生。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邓小平的故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小平伟大,此书经典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