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

出版时间:1994-9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樊纲  页数:685  
Tag标签:无  

前言

  这本《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樊纲,张曙光、杨仲伟等五位中青年学者独立思考、潜心钻研的成果。作者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和假说,试图为分析公有制宏观经济运行过程,构造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尽管这一理论构造不尽成熟和完善,但它毕竟体现了这几位中青年学者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既然是理论探索,就不仅会有新的发现,也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和偏差。该书的功过成败及其对经济问题的解释能力和应用价值,都需要经过科学的批判和实践的检验,也请读者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判。  《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是国家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圈宏观经济问题研究》课题的三个成果之一。其他两项成果是。《体制变革中的经济稳定增长》(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不宽松的现实和宽松的实现》(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内容概要

  《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从现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关系出发,通过说明宏观经济各主要行为主体的利益目标、行为方式和它们之间的利益矛盾,论证了在改革前后不同经济运行体制下,各种宏观经济变量的决定方式和决定过程,系统地从理论上分析了各种宏观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如总需求膨胀、短缺、通货膨胀、过渡增长、结构失调、经济波动、机制变换等发生的原因。书中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概念、理论观点和分析方法。并提供了一个较新的公有制理论的分析结构;全书理论分析所得出的各种结论,可作为经济政策研究的理论基础。

作者简介

  樊纲,男,1953年生,经济学博士。现为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在《经济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灰市场理论》等论文多篇;著有《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与综合》等专著多部。  张曙光,男,1939年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出版了《经济结构和经济效果》等10多部著作,发表了100多篇论文。  杨仲伟,男,1951年生,经济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在《经济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张燕生,男,1955年生,经济学硕士。现为国家计委研究人员。  袁刚明,男,1953年生,经济学硕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书籍目录

0 导论:公有制经济的理论实证分析0.1 理论模型与现实背景O.2 理论实证研究的目的与方法O.3 经济哲学观与分析角度0.4 理论基础:发展到今天的现代经济科学0.5 几点说明与建议第1篇 模型设定:公有制经济1 公有制经济及其基本矛盾1.1 公有制概念:基本经济关系1.2 公有制中个人的二重规定性与公有权的基本矛盾1.3 公有制的基本矛盾1.4 公有权主体的基本职能1.5 公有权主体一计划者一国家一政府1.6 计划者的目标函数2 各行为主体及其利益矛盾2.1 行为主体与理性行为假设2.2 个人2.3 公有制的基层单位:地方和企业2.4 利益目标、经济行为与利益矛盾2.5 各种特殊利益矛盾2.6 小结:公有权基本矛盾与各种利益矛盾3 公有制的两种运行机制3.1 经济运行机制的概念3.2 计划者主权机制3.3 排除一种可能性:无计划者主权机制3.4 多元主权机制3.5 现实中的两种运行机制3.6 小结:对若干理论概念的评价第2篇 总需求分析4 引论:收入分配与需求形成4.1 总需求及其构成4.2 公有制总需求分析的特征:收入分配决定总需求形成4.3 总需求分析基本模型4.4 国民收入的货币增广与总需求规模4.5 公有制经济中的两种收入分配机制4.6 其他有关理论的比较与说明5 消费需求:收入幻觉消费理论5.1 理论参照系:积累一消费最优比例5.2 “收入幻觉”与个人高消费意向5.3 个人收入的构成与形式5.4 计划者主权机制下的收入分配5.5 多元主权机制下的收入分配5.6 消费需求的形成:储蓄倾向5.7 小结5.8 附录:收入幻觉消费理论的数理模型6 投资需求I:计划投资6.0 引言6.1 计划者的积累责任和积累意向6.2 投资计划的偏差和投资需求波动6.3 政府的高增长意向:国家主权机制下计划投资的长期单向偏差6.4 “计划突变”和总需求膨胀6.5 个人与计划者的矛盾和计划投资需求的形成6.6 小结:积累与消费的矛盾和总需求规模的决定7 投资需求Ⅱ:兄弟竞争与基层投资7.1 基层单位的“投资企望”7.2 投资活动中基层单位之间的利益矛盾7.3 双曲线模型:计划者主权机制下的投资争议7.4 直接的兄弟竞争:多元主权机制下地方投资需求的形成7.5 企业负债与企业的“间接货币发放权”7.6 基层自主投资需求与总需求8 投资需求Ⅲ:私人利益在公益投资决策中的作用8.1.基本问题:公益经济决策的普遍性8.2 “公益投资的私人利益函数”8.3 利益矛盾与投资规模的决定8.4 小结:文章分析的一般意义9 储蓄、利率与投资9.1 储蓄与利率……第3篇 经济潜在总供给分析第4篇 总供求缺口及其弥合第5篇 短缺与增长第6篇 机制变换与经济周期结束语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作为经济学对象的社会经济活动,是一个二重的过程。一方面,它是人类利用可支配的资源(包括劳动和技术知识),将其转化为尽可能大的使用价值,以满足人们的需要的活动。这是经济活动的一般的物质内容,同时也可视为一种人与物的关系,其中包括人作为“类人”或自然人、具有劳动技能的人之间的技术关系。另一方面,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交往关系中进行的。这种社会交往关系指的不是人们在某种特殊生产活动中的技术联系,而是指人们在资源占有中结成的所有制关系,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相互交换其活动的特殊方式,产品的分配关系,以及人们所具有的特殊利益目标和各种经济利益矛盾等等。在这个意义上,经济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总之,社会经济活动,一方面是物质生产活动,另一方面是社会交往活动;一方面是人与物的关系,另一方面是人与人的关系。我们称此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二重性”。  0.3-2经济行为目标与经济运行机制的二重性  社会经济活动的二重性首先体现为经济行为目标的二重性。一方面,人们从事物质生产,目的自然是获得物质产品的各种使用价值,或者说,为了满足需要。另一方面,在社会的生产中,人们的社会关系使不同个人的行为目的表现为具有特殊社会规定的经济收入。

编辑推荐

  本书运用理论实证方法和经济矛盾分析方法,从现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关系出发,通过说明宏观经济各主要行为主体的利益目标、行为方式和它们之间的利益矛盾,论证了在改革前后不同运行机制下,各种宏观经济变量的决定方式和决定过程,系统地从理论上分析了各种宏观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如总需求膨胀、投资膨胀、短缺、通货膨胀、过度增长、结构失调、经济波动、机制变换等发生的原因。书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念、理论观点和分析方法,并提供了一个较新的公有制经济理论的分析结构。全书理论分析得出的各种结论,可作为经济政策研究的理论基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