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政

出版时间:2000-10-01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杜维明  页数:186  字数:147000  译者:盛勤,钱文忠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美籍华人学者杜维明有儒家知识分子研究的著作,收录的定他学术地位的九篇论文前四篇探讨古典时期的概念体系,标明儒家知识分子的神趋向;中间3篇考察宋元明清新儒学纪元的面貌;后两篇对统儒学的现代意义的思考。从本书中可以窥见作者在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深厚功底,极其可贵的是:作者是使用现代西方的方法和话语来重新整合传统儒学的,所以很有新意,作者的思考和表述乏精彩之处,品评人物也十分中肯,少偏颇之处。本书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学术著作,能给你提供一种独特的视角。     本书所收九篇文章分成彼此关联的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古典时期的概念设置和象征资源,集中讨论道、学、政的观念,重点则在标明儒家知识分子总的精神趋向的道德形而上学,孔子及其弟子所体现的核心价值通过修身与为已之学,为儒家纪元的伦理打下了基础。第二部分包括有三篇文章,是走进儒学纪元的知识远足,从意义深远的不同阐释方法的角度,具体描绘了儒学的面貌。新儒学袭用了古典儒学遗产,其中蕴含的多元主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通过作为公共行为的自我努力,有可能改变人类处境的儒学信仰。

作者简介

杜维明,1940年生于昆明,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1962年后赴美,在哈佛大学相继取得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至今任教于哈佛大学,现任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社长,被誉为第三代新儒家的领军人物,主要著作有:《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仁与

书籍目录

北美版自序新加坡自序牟复礼序一 古典儒学中的道、学、政二 中国古代儒家知识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三 儒家圣人:为已之学的典范四 儒家修身的痛苦五 刘因儒家隐逸主义解六 刘宗周哲学人类学的主体性七 早期清代思想中“学”的观念八 论儒学第三期九 反传统、整体观、耐心谨慎:关于当代中国学术思想追求的个人反思译者后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道、学、政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杜维明不愧为新儒学的代表人,这本论文集写得很好,法人深省。强烈建议对儒家思想感兴趣的朋友买一本看看!
  •   这是钱文忠先生的一部译作,书的内容讲的是儒家知识分子.是部既深奥又严谨的书作
  •   杜维明先生的文笔很好,但是钱文中翻的犄角平淡!而且不太懂儒学!
  •   又是这个调调,学外国人写研究中国文化的那个腔调,但是学的又不像。好像自己对历史上的那些人都懂透了,好像自己站得很高,好像是自己是西方文明的人在看待那个神奇又有点落后的中国文明一样。不是说书中的内容不好,只是不喜欢那种香蕉人的腔调。你书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是比你伟大的人,不是写纪实文学在研究一个普通人的心路历程。《万历十五年》也是这种腔调,可能外国籍华人学者都有吧,我偏见的这么认识。
  •   虽然是出自儒学大师杜维明之手,但总体感觉不怎么样,可能是期望太高。这本书也就是杜维明的一本论文集而已。
  •   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喜欢
  •   昨天翻了一下书,和杜先生有一个共鸣之处,就是儒家思想当中的宗教性不能忽略。可是咋一说,似乎会让人想到儒家思想是不是等同于宗教经典呢?不见得,儒家保留了宗教性,但拒绝成为宗教徒;他们强调思辩,但对成为哲学家没有兴趣;他们关心社会,但在政治中又保持了绝对的独立性。他们之所以能站得住脚跟,是因为他们清楚,任何一个朝代,不论何种体制,永远是需要建立一个文官政府来管理人民的,由此,他们在历史的当代之中,成为了教师,一个皇帝无法容忍上面还有一个皇帝,但任何一个人,不独皇帝,都知道他需要各种各样的教师,儒家则以其“有教无类”的宗旨,开创了这个局面。当初买书的原因:一是价格,六八折,我能接受。二是题目,从这题目,让我觉有从抽象到具体的演化。道。。学。。政。。三是作者,名声不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