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上中下)

出版时间:2002-1  出版社:林汉达、 曹余章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01出版)  作者:林汉达,曹余章  页数:118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上下五千年(上中下)》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在这套书中,作者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这样,在情节的生动性方面,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制;而对读者了解历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较可靠的,有根据的。

书籍目录

新版说明 前言 1 开天辟地的神话 2 钻木取火的传说 3 黄帝战蚩龙 4 尧舜让位 5 大禹治水 6 神箭手后羿 7 商汤和伊尹 8 盘庚迁都 9 姜太公钓鱼 10 奴隶倒戈 11 周公辅成王 12 国人暴动 13 骊山上的烽火 …… 本书大事年表 后记

章节摘录

  钻木取火的传说  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初期人类生活是怎样进化的,我国古代也有许多传说。传说中有一些大人物,这些人往往既是首领,又是一个发明家。这种传说多半是古人根据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生活想象出来的。  原始人的工具十分简单,周围又有许多猛兽,随时随地会遭到它们的伤害。后来,他们看到鸟儿在树上做窝,野兽爬不上去,不能伤害它们。原始人就学着鸟儿的样,在树上做起窝来,也就是在树上造一座小屋。这样就安全得多了。后来的人把这叫做“构木为巢”(巢音cháo,就是鸟窝)。是谁发明的呢?当然是大家一起摸索出来的。但是在传说中,却把这件事说成有一个人教大家这样做的,他的名字叫做“有巢氏”。最早的原始人,还不知道利用火,东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实还不算,就是打来的野兽,也是生吞活剥,连毛带血地吃了。后来,才发明了用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上,已发现用火的痕迹,说明那时候已经知道利用火)。  火的现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发,有火;打雷闪电的时候,树林里也会起火。可是原始人开始看到火,不会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后来偶尔捡到被火烧死的野兽,拿来一尝,味道挺香。经过多少次的试验,人们渐渐学会用火烧东西吃,并且想法子把火种保存下来,使它常年不灭。  又过了相当长的时期,人们把坚硬而尖锐的木头,在另一块硬木头上使劲地钻,钻出火星来;也有的把燧石(燧音Suì)敲敲打打,敲出火来。这就懂得了人工能够取火(从考古材料发现,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是谁发明的呢?当然是劳动人民,但是传说中又说成是一个人,叫做“燧人氏”。  人工取火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从那时候起,人们就随时可以吃到烧熟的东西,而且食物的品种也增加了。据说,燧人氏还教人捕鱼。原来像鱼、鳖、蚌、蛤一类东西,生的有腥臊味不能吃,有了取火办法,就可以烧熟来吃了。  不知过了多少长的时间,人们开始用绳子结网,用网去打猎,还发明了弓箭,这比光用木棒、石器打猎要强得多。不但平地上的走兽,就是天空中的飞鸟,水里的游鱼,都可以射杀、捕捉起来。捕来的鸟兽,多半是活的,一时吃不完,还可以留着、养着,留到下次吃,这样,人们又学会了饲养。这种结网、打猎、养牲口的活,都是人们在劳动中共同积累起来的经验。传说中却说发明这些事的人是“伏羲氏”,或者叫“庖牺氏”(庖牺音páo xī,庖是厨房,牺是牲口的意思)。  这种渔猎的时期又不知经过了多少年,人类的文明越来越进步。开始,人们偶尔把一把野谷子撒在地上,到了第二年,发现地面上生出苗来,一到秋天,又长成了更多谷子。于是,人们就大量栽种起来。他们用木头制造一种耕地的农具,叫做耒耜(音lěisì,一种带把的木锹)。他们用耒耜耕地,种植五谷,收获量就更大了。后来传说中把这些种庄稼的人说成是一个人,名叫“神农氏”。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上下五千年(上中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6条)

 
 

  •   一定要买这个版本的,不要买那些新改编的版本.这个版本是我小时候看过的,不过只看过其中的一本,现在买来给我的女儿看.至今我对其中的章节还历历在目,这样的经典著作给人的影响是终生的,我一直对历史感兴趣,正是拜这类书所赐.不过那时候能看到的书是很有限的,真是当宝贝一样看待呀.
  •   推荐购买此款!这才是原作者的版本,2000年后转为上海人民文学出版的,纸张印刷都不错,字体大,看着舒服
  •   我等到花儿也谢了.才等来此书.从下订单到现在差不多两月.书不错.平装三夲适中.比精装一大厚夲好.价格又便宜许多.小孩子又喜欢.没买错.
  •   1、三本,塑封,很完全且很快速的运到;2、纸张质量不错,字体大小适中,配有插图;3、用故事的形式描述了中国从黄帝时期直至清朝鸦片战争前的历史,浅显易懂,适合想要了解中国史的读者,但是没有涉及社会各期的思想文化及经济的情况;4、每晚睡前读本,不仅适合青少年看,成年人也可以用来补充空白的历史知识。总之,很好很强大。
  •   不错,要买就买这一版。
  •   这套书适合给小孩子看,写得很好.亚马逊的配送速度很快,一天就收到了,很满意.
  •   真没想到卓越还卖盗版书,书中有很多处错字,错句,我在卓越买的其他书也感觉是盗版,希望其他人慎买,我以后不会再相信卓越了。
  •   货已到,我需要换货。下册的内容和上册完全相同,但封面是下册,需要给我换个下册,为什么客服告诉我拒收,我都收完了,收的时候怎么会想到出现出版社如此低级的错误,而且包装也已经丢弃了,看到下册时才发现这个问题。怎么办
  •   虽然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作品,但是二十多年来还真没有哪套历史启蒙读物能够超过这套正宗的《上下五千年》的。这么多年终于再版了只可惜林汉达先生之前写的的历史小故事系列现在很难看到了
  •   书是新版的 08年3月份第9次印刷 第一版在02年1月份印刷一共三本 上中下 上部作者是:林汉达 中部下部作者是:曹余章书的质量属于中等(三本书 才39.6 绝对值)篇幅比较短 叙事比较简单 一般就让你知道有这么事 但具体怎么发生的 中间的一些详细描述--没有(作者的意思就是不描述 不是忘了描述或没有文笔描述)整体感觉不错 看着很舒服 书里面的插图有点像小时候的连环画 对应一些大历史事件没有宏伟的感觉 就是平平读过 没有热血沸腾
  •   这本书对小孩了解中华历史非常重要,小孩很愿意看。
  •   还没看,小孩太小了。等他长大点再翻出来看看。
  •   说有点薄是因为封面有些薄,就像一般的书,但里面还行。。
  •   买回来给女儿看,小学二年级可能看不懂不怎么爱看。我自己觉得挺不错的
  •   最喜欢的历史书籍之一,特别适合孩子阅读,
  •   很不错的一本书,既能使自己了解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又能让孩子长知识
  •   可以作为历史启蒙读物的
  •   林汉达先生的著作很值得一读
  •   书的内容不错,就是有点质量问题。翻看几遍之后,书就有好几处开胶了
  •   是正版的,以后会继续光顾
  •   送货很快,东东不错。
  •   帮同事买的,比当当和亚马逊都便宜~
  •   书不错的 值得小朋友看
  •   上下五千年(上中下)
  •   中华历史五千年
  •   很喜欢,包装好。
  •     上了大学之后,面对着南方人北方人的强制划分,我被分到了南方人这个部分,对于南方人这个身份,我还是比较认同的,但是对于北方人的理解,我就和现在主流的观点不同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小时候我看到的这本书,给我心中所留下的深深的南北烙印。长江以南成为南方,这我毫无疑义,不过秦岭淮河以北成为北方这就太不能让我赞同了。在我的印象中,河南山东陕西山西的那部分怎么可以算的是北方呢?那明明是中国的核心地带啊,那里应该算是中原才是,而我心中的北方应该是大漠和东北之类的地方。中国这么大,强行划分南北真不和情理。但是现代人为了简单,造出一个这么个概念,也没什么大的坏处。在读这本书前,我已经知道一些关于中国历史的片段,但是这本书真正把我的片段串接起来,让我能够有个整体的认识。记得一开始这本书还是有拼音的读本,我一下午就看完了五六公分的书上下册,后来不知道捐到哪里去了,也有可能在我的大书箱里吧,上了大学之前,把书本全都密封起来了,老了再打开吧,肯定别有一番情趣。现在写书评之类的,主要是在网上,有了kindle之后看的纸质书就更少了,大学的书架能够容纳的书籍很少,所以也不太有读纸质书的欲望了,更喜欢kindle那轻薄的手感,也省得买纸质书取书了。这本书给我塑造的整体框架至今犹存,并且随着我读书的增多,故事也变得更加丰满起来,也许我已经分不清哪个是在这本书上看到的了,哪个是我从其他书上看到的了,感觉真好!
  •     历史知识太次了 以前没看过历史的书籍 教材也没仔细学过····所以看这本的时候觉得长知识 虽然是少儿读物 我认为有用的和有启发的就标注出来了 可能在别人看来有些弱的 是常识 那就忽略这篇吧 :)
      
      
      
      
      
      1中兴
      
      2奸雄
      
      3倒行逆施
      
      唐玄宗听到反对的人多,也有点动摇起来。他又找姚崇来问,姚崇从容不迫地回答说: “做事只要合乎道理,就不能讲老规矩。
      
      
      李光弼是个久经沙场的老将。他知道眼前的兵力不如叛军,只好智取,不好力攻。他听 说史思明从河北带来一千多匹战马,每天放在河边沙洲洗澡吃草,就命令部下把母马集中起 来,又把小马拴在马厩里,等叛军的战马一到沙洲,就把母马放出来和敌人的战马混在一 起。过了一会,母马想起小马,嘶叫着奔了回来,敌人的战马也跟着到唐军阵地来了。
      ==========
      
      梦溪笔谈
      
      
      但是元世祖恐怕 杀了文天祥,民心不服,不同意把他杀害。
      
      
      
      
      但是明太祖总不放心那些帮助他开国的功臣。他设立一个叫做“锦衣卫”的特务机构, 专门监视、侦察大臣的活动。大臣在外面或者家里有什么动静,他都打听得一清二楚。谁被 发现有什么嫌疑,就有被打进牢狱甚至杀头的危险。
      ==========
      自从胡维庸案件发生以后,明太祖觉得把军政大权交给大臣不放心,就取消了丞相职 位,由皇帝直接管辖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个部的尚书(官名,部的长 官);又把掌握军权的大都督府废了,改设左、右、中、前、后五个都督府,分别训练兵 士,需要打仗的时候,由皇帝直接发布命令。这样一来,明朝皇帝的权力就大大集中了。
      ==========
      这两件大案,几乎把朝廷一些功臣一扫而空,明太祖的专制和残暴在历史上也就出了名。
      
      
      
      
      燕王朱棣即位,这就是明成祖。到了公元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打那时候起, 北京一直成为明朝的京城。
      
      
      
      
      明成祖从他侄儿手里夺得皇位,怕大臣反对他,特别信任身边的宦官,在他迁都北京以 后,就在东安门外设立“东厂”,专门刺探大臣和百姓当中有没有谋反嫌疑的人。他怕外面 的大臣靠不住,让亲信太监做东厂提督。这样,宦官的权力渐渐大起来
      ==========
      
      
      
      于谦立了大功,受到了北京军民的爱戴。明代宗十分敬重他。于谦家的房屋简陋,只能 遮蔽风雨,明代宗给他造一座府第,于谦推辞了。他说:“现在正是国难当头的时候,怎么 能贪图享受呢?”
      ==========【前边一个大臣也说过 相似处】
      
      
      
      明世宗的时候,有一批日本的海盗经常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他们和中国的土豪、 奸商勾结,到处抢掠财物,杀害百姓,闹得沿海不得安宁。历史上把这种海盗叫做“倭寇”。
      ==========
      
      
      
      明王朝政治越来越腐败,边防也越来越松弛,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的一支――建州 女真趁机扩大势力,开始强大起来,它的领袖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真,他怕让杜松独得头功,下令 火速进军。这一带道路险狭,兵马不能够并列,只好改为单列进军。刘铤带兵走了一阵,忽 然杀声四起,漫山遍谷都是后金伏兵,向明军杀来。刘铤正在着急,努尔哈赤又派一支后金 兵穿着明军衣甲,打着明军旗帜,装扮成杜松军前来接应。刘铤毫不怀疑,把人马带进假明 军的包围圈里。后金军里应外合,四面夹击,明军阵势大乱。刘铤虽然勇敢,挥舞大刀,杀 退了一些后金兵,但是毕竟寡不敌众,他左右两臂都受了重伤,终于倒下。
      ==========
      
      
      左光斗和杨涟一心一意想整顿朝政,但是明熹宗是个昏庸透顶的人。他宠信一个很坏的 宦官魏忠贤,让魏忠贤掌握特务机构东厂。魏忠贤凭借手中的特权,结党营私,卖官受贿, 干尽了坏事。一些反对东林党的官僚就投靠魏忠贤,结成一伙,历史上把他们称做“阉党” (阉音yān,指太监)。杨涟对阉党的胡作非为气愤不过,大胆上了一份奏章,揭发魏忠 贤二十四条罪状。左光斗也大力支持他。
      ==========
      【几乎一个王朝的没落都因君王奸臣杀害诬陷了忠臣】
      
      
      
      正当孙承宗、袁崇焕守卫辽东有了进展的时候,却遭到魏忠贤的猜忌。魏忠贤唆使阉党 说了孙承宗不少坏话,孙承宗被迫离职。 魏忠贤排挤了孙承宗,派了他们的同党高第指挥辽东军事。高第是个庸碌无能的家伙, 他一到山海关,就召集将领开会,说后金军太厉害,关外没法防守,要各路明军全部撤进山 海关内。
      ==========
      
      
      真,他怕让杜松独得头功,下令 火速进军。这一带道路险狭,兵马不能够并列,只好改为单列进军。刘铤带兵走了一阵,忽 然杀声四起,漫山遍谷都是后金伏兵,向明军杀来。刘铤正在着急,努尔哈赤又派一支后金 兵穿着明军衣甲,打着明军旗帜,装扮成杜松军前来接应。刘铤毫不怀疑,把人马带进假明 军的包围圈里。后金军里应外合,四面夹击,明军阵势大乱。刘铤虽然勇敢,挥舞大刀,杀 退了一些后金兵,但是毕竟寡不敌众,他左右两臂都受了重伤,终于倒下。
      ==========
  •     上初中、高中时的历史课没好好学,无味。
      在上高中时到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整套文言文的上下五千年,好象有约十个系列。现在说到历史基本能懂,虽然不能全记得,扫了我的史盲。
      强烈推荐这套书,现在我准备教儿子了,历史课可不上,这套书不能不看。只是我还没找到我以前看的那套文言书。既增强古典字词理解又能了解知识。
  •     我是有多二百五啊。想买中国通史的,结果买成了上下五千年……
      姐都23快24了。还在看12岁孩子读的书……
      不过,我可以说,这本书真的很好吗?
      一口气看下来,不仅顺畅,而且,把我已经久未触碰的历史知识又带了回来。
      基本的扫盲还是不错的。
  •     上小学的时候,在同学那里看到的这本书,后来就央求家长买了一套,读的很有乐趣,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等上了高中,学到很多古文时才发现,这套书里的很多内容,实际上是把史书给白话了,比如,上册中有很多都是史记中记载的内容。只是下册不知道借给哪个同学了,现在手里只剩下了上册和中册,很遗憾。
  •     当儿童启蒙的书非常好,在小学时的历史知识几乎全来在这本书。历史知道的多了会被老师表扬,虽然语文不怎么样,凭着读这本书对历史的了解博得语文老师的好感。。。还是这个封面最有感觉,还来什么版本都有了,还是这个长城的封面最怀旧。。。
  •     很明显作者是写给儿童看的,语气和蔼,娓娓道来;且有拼音、有注解。特别是拼音标注得特别好,作者关注到了很多一般人不太在意的发音问题,并给予解释,使我们在阅读的同时不误“读”。
      同样适合不太了解历史的成年人,书中所写历史比较详细,可以说是一本历史知识普及读物。
  •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对历史产生产生了兴趣,这可能要归功于我小时候在姥爷家看到的一套历史故事书《上下五千年》,我说的是林汉达、曹余章两位老先生编的那一套,这一套,即便是现在,也被很多历史爱好者认为是了解中国历史的入门必读书籍,其语言十分生动流畅,据说作者林汉达一辈子普通话讲得都不太好,但看他的行文,却是一点也不艰涩,称得上大巧不工。
      
      长大以后就不会再读这种书了,毕竟年纪大了些,想查阅历史资料也可以找更专业的书籍。但是,这本书的故事取材,还是让我深深的佩服。
      
      作者的取材方针,依我的话,就是:要充分体现中国人的脊梁。
      
      因为这个缘故,作者省去了许多宫闱秘史,许多帝王开疆拓土的武功,他写古代帝王的武功,细写的只有三件:秦始皇统一六国,这是中国的真正形成过程,不能漏掉;汉武帝反击匈奴,这是体现了汉朝人的尚武精神;康熙帝战沙俄,这是中国与欧洲殖民者的早期交锋,也与近代史有一定照应,除此以外,几乎全部略掉,因为帝王浮夸的功业,早晚都会被历史的长河冲掉,只有中国人的精神,像屈原所说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百思而犹未悔”,才不会被冲掉。
      
      所以,两位老先生写了那些真正的大丈夫,那些忠于职守的人,像苏武;那些在危机中敢于独当一面的人,像岳飞、文天祥、于谦;尤其是敢于跟统治者顶牛的人,司马迁、范滂、苏绰、张说、苏州五人的故事写得特别详尽(话说回来,“五人墓”是全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弄得后来我在大学里遇到苏州的同学,还问五人墓今天是否尚存),非但如此,还特别提了几位帝王破坏文化的残贼丑行:秦始皇焚书坑儒,梁元帝江陵随书自焚以及清朝的文字狱。我想,今天那些拼命拍摄帝王影视借以给今上歌功颂德或者有什么当帝王师(中国本来没有帝王了,你还当哪门子帝王师)狗屁思想的导演们,再看看这本给孩子的书会不会脸红呢?
      
      这本书里也很少见到有什么议论,只是把当事人说的话转成了白话文而已,谁做的更好一些,让读者们自己去做评判,每当想到这一节,我觉得我小时候也挺幸福的啊,林、曹两位老爷爷从来没有把小朋友们当成傻瓜,只是叙述而已,你认为哪个好那个就好。不像现在的许多作者,写个事情,还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
      
      最后提一下两位先生的经历,曹余章先生的资料我找到的不多,不足为述。林汉达先生本是从事翻译和语言学工作的,三十年代编过一本很有名的中学英语教材,在民国时候曾经跟随沈钧儒先生从事民主运动,被国民党迫害过,解放后做过新中国的教育部副部长,但不幸赶上五十年代的“反右斗争”,于是只能写历史故事了,但是我从他的文字能看得出来,他还是希望中国的下一代能够做有骨气的人,不怕外国侵略者,也不怕本国的强权压迫,坚持真理与道义,这是一本写给孩子的书,借此表达了他对中国未来的某种期望。我想,他一生的经历,可能使得他在精神上更与这些中国先贤们有共通之处,所以,他着重写了这些真正有骨气的人事迹吧。
      
  •     最近发生了一些事,有点烦闷,一个人静思的时候想起这本看了开头的书。全身心的去读,随着读完书本放下,躁动的心情似乎也跟着放下了。一本不错的启蒙读物,很适合年轻的朋友们来读,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喜欢历史的朋友们,也许会提起你们对历史的一些兴趣。
  •     以前很小的时候读的了 ,还是简装本,有国内的时间 也有国外的事件。
      但是记忆中的封面不是这样的 好像是那种纯色的封面。
  •     做历史课代表的时候就希望看到这本书,终于看到了,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从这部书里看了解到了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和历史背景。
  •     我忘记放哪里去了,当年装模作样的去书店,选这个在现在开来仍然很昂贵的书,还和老爹争论要精装还是平装的。
      
      拿回家才发现,也就那么回事。完全不是我想要的那种,但是,我还是读了一边又一边。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清史,也许是看了太多的电视剧的缘故。
      
      长大了,我开始喜欢汉代的雀替,喜欢唐代的豪华,喜欢宋代的王爷,喜欢元代的大气,却怎么也找不到那套书被我放哪里了。
      
      我回家找找吧,有一天我有了孩子,也给她读。
      
      我爱着这个有着伟大光辉和屈辱历史的国度。
      
      但是,
      
      付出能否有回报呢?
  •     小时候看这么厚的一本书多不容易啊。不过那时候看什么都能记得牢靠,小孩子读完这本书,长大会比较有文化,基础的历史知识应该都具备了。嘻嘻...
  •     小时候我外公推荐给我看的。他给了我十元钱买得这套书,现在还在呢。真的是很好的一套书,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以一个一个的故事来串连五千年的历史,对于历史的启蒙是相当不错的。
  •     据说一位仁兄的嫂子在怀孕的时候,其兄每天读一段给嫂子听,结果生出来的小姑娘颇有古典之美,呵呵,如果真是这样,以后我也每天给仙女读一段,希望小仙女出生之后也是古典美。
  •     虽然从现在角度看里面的历史故事写得很简单,但是却是我的历史启蒙读物,没有它的指引,我还不知道会不会对历史感兴趣——有这个原因,因此给五星
  •     小学的时候穿插的看《上下五千年》的精装版和平装版,大概用一个月的时间看完了。
      
      还记得里面简单的插画,现在的出版的书很少能见得到了,貌似大家都觉得那不是艺术而是简陋。
      
      中国历史的发展,在这部科普读物中会有个框架式的了解,对于小朋友而言是很好的教育与学习,不过这个版本(主要是这个厚度还这么便宜的书)貌似已经买不到了。
      
      中国是历史渊源的古国,长辈有必要让小朋友尽早的认知自己国家的兴衰,益国益民。
  •      我想来这里的很多人跟我一样,都是由这本《上下五千年》作为童年时代的历史启蒙读物的。很多人说它用白话故事性文本讲的历史是垃圾,至少有些不那么可信。但我想,历史书的功用并不纯是讲历史吧,最重要的,是从历史叙事中孕育一种人文主义精神,表现历史中的虚伪、奸诈、背叛、出卖,也是为了反衬或告诉世人,什么才是真正亘古不变的人性,而这才是最值得珍贵的地方。
      
       《上下五千年》这套书好就好在,它是以传承人文主义精神、实现历史叙事的人文主义教育功能为依归的。它讲历史没有先入为主地强调某一种主流视角,或者是提供历史现象的动力解释,而是就现象来呈现现象,做到有血有肉,生动活泼就足矣,这对于小学时代的儿童来说,不啻是天大的福音。因为等他们上到中学以后就会发现,此时学到的历史书远远没有《上下五千年》这么可爱,那里面充斥着大量需要背记的结论和教条,却并不能执行《上下五千年》最主要的人文主义教育功能。如果先读了这套书,至少可以知道,历史并不只有教科书的那个样子,历史也可以是很人性化的。如果能在一个人的少儿时代就植入人文主义的火种,那么这对于他的今后一生都可能是非常宝贵的。在我看来,《上下五千年》的价值就在这里,我们有理由对策划、撰写这套书的林、曹两位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因为即便在今天这样的工作仍然显得凤毛麟角。
  •     听的,
      有很多错误,不知道是读错了,还是书就错了。
      反正觉得不怎么样,政治性强点,还有,容易误导人。
      
      如果历史上的人就是书里那样,
      那实在太程序化了,人哪里是人呀,就是木偶了!!
      
      故事还行,就当故事书看吧!
  •     这套书很经典,简单又脉络清晰,故事很有深意但很好懂,值得都来读一读。
      
      当时刚生宝宝,兴奋之余就想着怎么教育他,于是偶然的机会买了这套书,封面不太一样,但内容都一样的。
      
      自己后来先打开读了,才发现,读了这么多年历史,很多的中国历史脉络竟如此需要恶补,很多的典故早记不清了,很多的人物根本没印象。于是那些天手不释卷地读,直到可以从头背到尾。特别希望宝宝快长大,等他长大了,好能看看这么好的图书。
      
      几年过去了,里面的内容又大多淡忘了,只剩了一点儿痕迹,小宝长大了,不过对这套书好象没什么兴趣,我把这套书放在他的书架上,希望有一天他能自己翻开它,他会发现,这套书比冒险小虎队有意思得多,也对人生更有帮助,不过,也不知那会是哪一天了。
  •     小学时候就读这本书,那时候是第一版的五卷本,我到手一本第一分册,淡紫红的封皮。说来也巧,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得奖,得到一本中国古代神话,和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构成了完整的过渡,全套到手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厚厚的三大本,封在一个硬纸套子里,颇满足了我小小藏书家的虚荣。这本书是林汉达最早开始写的,大概写到唐宋林先生去世,曹先生接着往下写,并对前文做了些修订。这部书我感觉是部很有影响的历史启蒙读物。随后又有《世界上下五千年》,《文化五千年》等等,但是也许是下的精力不够,读起来感觉没有这套书这么回味悠长。
      林汉达先生好像致力于儿童启蒙读物多年,著述颇多,记得曾在图书馆读过他的一本《东汉的故事》文笔一如《上下五千年》的文雅通俗。我感觉我们国家在80年代的一些启蒙读物方面还是成就颇丰的,童话方面有陈伯吹,张天翼。还有一大批优秀的刊物《少年文学》《儿童文学》《少年科学》…………关键是有人认真地在做儿童启蒙读物的编写。我感觉当年一些少儿读物的水平是高于现在的,当然现在我们有更多的国外的优秀作品可以直接进来,但是就我们国内自己出品的优秀的启蒙读物是越来越少了。80年代90年代进书店,辅导书和练习题还是很少见的,我们当时买一本《课课练》到要到郑州这种大城市订货。书店里大部分还是小说,连环画和汉译名著以及这种启蒙读物。当时的书印刷和装帧都无法和现在相比,但是你拿到一本当年的书,你能感觉到这本书倾注了作者和出版人的心血,起码错别字会比现在的书少很多;作者是真的很迫切的想把自己知道的东西跟读者分享;这种激情和认真,是当年作品最难得的品质。
      这本书的第一分册应该是林先生做过反复推敲的,尽管从史学的角度讲,他当年的认识和见解未必正确,但是从遣词造句变学术为通俗方面,其功力之深,无人可堪与相比。我记得当时曾反复研读,但第一分册真的是百读不厌,虽然现在看来文字浅显,感觉可以一目十行。但是您现在找个作家让他把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讲给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还要孩子听的津津有味,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办得到的。这就是林先生的语言功力,这就是启蒙文学的最高境界。
      现在看来,这本书的很多观点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有很多地方已经显得过时甚至错误。出版社和曹先生对这本书做了很多修订,有很多地方史学上也有很多争议。但是作为一本史学启蒙的读物,肯定不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紧跟历史研究的潮流,只能说向青少年展示历史的迷人之处,并给他们一种历史的眼光看世界的态度,已经足够。毕竟作者的目的也不是做本史学专著,而是介绍为主,引人入门,或者给青少年做一本通俗易懂的史学读物,要比历史课本深入一点,通俗一点,可以提供一般人的史学修养即可。至于一些有争议的说法,作者也有前言说明,还是遵照比较权威的史学说法,或者比较公认的结论,如果有争议或者新的史学证据致使我们对历史的看法有改观,作者和出版社会再做修订。我觉得这是比较合理的做法,我们对历史的真相或许随着史学的研究和新的证据出现而更深入,很多当时正确的认识也许只是假象。但是我们的历史观一旦确立,就很难改变。这本书是确立我们初步历史观的读物,并不是一部完美的历史百科全书。
      中国的历史,从来是才子佳人,帝王将相。这部书的脉络,按理来说是部按年代的通史。难免一个朝代一个朝代的讲下去,但是我感觉这部书的观点还是比较客观的,本来中国的历史传统就是大历史,凡是以前发生过的事情,统统可以写进历史。所以中国的史学才会不乏皇皇巨著,这本书我看来也是包容万象。开篇就是人类起源,把神话传说什么的都给弄进去了,但是也算有始有终,不管历史起源的说法是否正确,好歹给了个说法,不满意可以自己再去探求,横竖历史学家们都没有达成共识。从国人暴动之前,我觉得大概都不是信史。作者也说了,国人暴动是中国有纪年的元年,也就是中国的公元元年。之前的一些事情,估计也是口耳相传的一些传说,可信度着实不大。春秋战国这段历史估计就是按《左传》《战国策》来的,毕竟研究的最多也最成熟。秦朝之后估计就是按《史记》多点,东西汉肯定去查《汉书》三国两晋南北朝估计也没有少参考《三国演义》但肯定还是《三国志》的主线以此类推《晋书》《资治通鉴》《宋史》《元史》《明史》《清史》……我感觉中国历史后边比较累,宋以后的历史就少公认比较好的作品了,只能说年代近,资料比较全,但是缺乏巨匠的融裁,读起来就没有那么让人神采飞扬。怎么讲呢,《上下五千年》可以看做一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二十四史》缩减通俗本。当然还加上科技史和文学史,外加教育小朋友们不要把《三国演义》当成信史,宋江和梁山泊不过是施耐庵捕风捉影,大部分都是瞎编。信息量挺大,内容也挺全,思想上完全和谐,价格便宜量又足,如果我要给孩子买本历史方面的启蒙读物,我还真想不出有什么别的选择……
      现在大家折腾《明史》复兴《国学》把老祖宗的压箱底给翻出来号召小孩子“读经”我估计没有这本书打基础是不会有这么大劲头闹腾的。保不齐我们这代人对历史的认识就是把它当《春秋》来读的。著书修史功德无量。我不敢说这部书算“史书”但是起码把二十四史给整理一遍这工作量就够呛,更别提还要加以选择改编,使其通俗易懂。这不仅需要作者有深厚的史学功底,还要长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和通俗读物创作,这些条件,缺一不可,有幸我们赶上了。能在小学的时候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有个脉络清晰地了解,真是个莫大的福分,我记得我读到“国人暴动”一节,老祖宗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还有陈胜吴广吼那一嗓子“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以及东西汉的时候“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感觉老祖宗实在太有才了,感情我们玩民主不是一天两天了,3000多年前我们就有舆论的困扰,对于红坝之类的昏招,老祖宗们早就做过实验并且提供了实验报告,而且用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了总结。看来,多读读历史总是没有坏处的,不能说能开发智力,起码能增长见识,提高层次,并且以史为鉴提高自己抗忽悠的层次。
  •     家里的书一直包着书皮,已经不记得封皮是什么样子了,是不是同一套呢?
      
      现在这一套三册的书还端端正正摆在我家书架上,连外面的塑料袋还完好地存在。
      
      这套书我可真是读了无数遍,小学时,几乎每个假期,我都会拿出来看一边,看到朝代更迭,总会唏嘘不已,不明白为什么后世总会枉断前辈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和创下的基业,也不断在设想,如果某一件事情发生了偏失,历史将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如今又是怎样一种情势呢?
      
      现在看来,这套书对于历史只是非常简略的介绍和总结,但却足以让儿时的我对历史充满了兴味。
  •     小时候读了这个书,导致后来一直对历史感兴趣,历史学的一点都不费劲,有兴趣学什么都不难。后来高考时候的一度最大理想是北大历史系,后来到了高三,才知道自己这么差的成绩是出不了浙江省的。哈哈
  •      13岁那年夏天,姐姐已经工作了。姐姐很兴奋的用领到手的工资给我买了很多好吃的。包括一小纸箱504大雪糕,于是我的午睡场地也由卧室转向放着冰箱的客厅。每个中午,躺在沙发上,舔着雪糕看《上下五千年》,记忆里都是甜香和美好。
       《上下五千年》的内容现在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就记得插图画得很好,对了,还有东方朔和王安石。
  •     6岁读的第一本通史类书籍,对孩子来说是本好书。
      
      没有不该有的情节,大致没有一边倒的评论。
      
      后来出的东西有点鱼龙混杂,尤其之后的所谓历史演艺等等,真是不堪入目。
      
      这本书还有的买吗?
  •   生于七十年代蛮牛.......
    --king
  •   确实政治性有点强,不太适合成人读。小朋友们当启蒙书读读还是不错的。
  •   我也跟你一样,开始是买给儿子来读的,谁知自己反而被它吸引,先把书读完了,把中国历史又重新温了一遍。这是一套值得珍藏的书。
  •   文章里有lv坝就不能过,我把绿改成红就直接通过了,真他娘的指鹿为马颠倒黑白……
  •   您这篇评论非常好,的确是能写史的不一定能写得了儿童史,这套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儿童历史方面最好的选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