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语言发展史

出版时间:2003-8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钱乃荣  页数:404  
Tag标签:无  

前言

  上海是个特殊的城市,在数千年中国历史的最近150年间,她从一个三等偏僻县城,一跃而为全国最大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话是一种特殊的方言,它在这一个半世纪中,从一种比较保守滞后的县城小方言,发展成变化速度最快的中国第一大地点方言。特殊的城市,特殊的方言,为语言方言专家提供了一片有特殊价值的研究园地。就在上海迅速长大、长高、长美的这些年月里,著名吴语专家钱乃荣教授,在上海话和吴语这块园地里埋头耕耘二十多年,论文专著,硕果累累。现在,他又有一部新著面世,为这个领域增加了一项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成果。  钱先生的研究有广度。他的170多万字的《当代吴语研究》调查研究了三十多种南北吴语,使他对内部复杂的各地吴语有一种宏观的把握。  钱先生的研究有宽度,他在吴语,特别是上海话的音韵(包括复杂的连读变调)、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重要建树。除了上述侧重语音的综合性巨著外,还有侧重词汇及其与社会、文化关系的《上海方言俚语》、《沪语盘点》和侧重语法的《上海话语法》等。  钱先生的研究有深度,常能以新理论新方法的视线透视分析方言中的纷繁现象。他是国内最早引进“词汇扩散”理论研究方言现象的学者之一。他用上海郊县的实例解释了语音在空间共时的转移与语音的历时演变一样通过“词汇扩散”进行。

内容概要

  上海是个特殊的城市,在数千年中国历史的最近150年间,她从一个三等偏僻县城,一跃而为全国最大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话是一种特殊的方言,它在这一个半世纪中,从一种比较保守滞后的县城小方言,发展成变化速度最快的中国第一大地点方言。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章 上海话的溯源一、上海方言的形成二、上海方言区及其与周边方言的关系第二章 上海方言语音的演变一、19世纪中叶的上海方言音系二、各时期音系发展对照表三、21世纪初上海方言新派音系四、语音演变详说1.第一期(1853-1899)2.第二期(1900-1939)3.第三期(1940-1969)4.第四期(1970-1999)五、上海方言音变综合比较表六、音系简化的特点及其原因第三章 上海方言词语的演变一、上海方言土著基本词的淘汰更换1.200年前的一批常用词的情况2.150年前上海话中松江大区特征词的消退二、清末民初新词语产生呈高峰期1.晚清起大量新事物带来的新词语2.华洋杂处形成的新语言现象3.海派文化的语词诞生4.文化商业迅速繁荣带来的新词5.市民趣味的惯用语大量涌现三、民间生活用语的都市化1.新旧上海话交替时代的词语变迁2.五方杂处交际频繁使强地域性的词语继续更换3.衣食住行用语的近代化现代化4.商业词汇的蔓延四、习俗语和特征词在都市社会中的变迁1.谚语的变化2.歇后语的式微3.成语的丰富多彩4.吴语特征词的传失5.折射海派奇思遐想的语汇6.新流行语的勃起第四章 上海方言语法的演变一、构词法的变化1.名词的小称2.双音节AABB式重叠3.双音节化4.“头”尾的泛用5.时间名词后常带“子”6.V法7.OV式的合成词8.残存的正偏式合成词9.状语的附缀10.“V”后的后缀“得”11.“V”后的后缀“着”12.形容词反义重叠二、封闭类词的变化(一)1.人称代词2.指别词3.疑问代词4.否定词5.量词6.时间词7.能愿词8.趋向词三、封闭类词的变化(二)1.副词2.介词3.助词4.叹词四、进行体、存续体、实现体、完成体、经历体、反复体等的变迁1.“拉”系统2.“仔”系统3.经历体4.即将体5.将来体6.反复体7.尝试体8.脱五、语序结构的调整六、话题句的变化1.使用话题语的句式2.各个类型的话题句变化情况七、授受关系双宾语句的发展1.优势语序“拨O2拉O1”2.“拨O2O1”3.“O2V拉O1”4.“VO2拨01”5.“VO2拨拉O1”6.“V拨O2拉O1”7.“V拨O2O1”8.“V1O2V2拨拉O1”9.“拿O2V(拨)拉O1”10.“拨O1O2”11.“V拨O1O2”八、双宾语形式的带兼语句多样化1.V1O2拉O1V22.O2V1拉O1V23.V1O2O1V24.V1O1O2V25.V1V1V2O2九、“拨”字句和“拿”字句的变化1.“拨拉”、“拨”2.“拿”字句十、比较句的变化十一、疑问句的变化1.选择问句的变化2.是非问句形式的纷杂十二、句子关联形式的严密化1.分句的关联2.提顿助词和连词的演化3.复句关联的转化十三、语法小结1.旧上海话与新上海话几个时期的综合比较2.上海话语法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第五章 上海话语料的历时对照一、1862-2003二、1908-2003附录一、上海地区方言分布图二、国际音标表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语言的分化和趋同,与社会和生活范围的分合是密切相关的。主要是因为某地有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活动,就造成了人口的迁徙和聚居。人们长期聚集在一个比较自足的生活区域内,这个地方的语言就可能会形成有别于附近语言的另一个语言的中心。这个新中心的语言应该是人口迁徙源地方的语言的一个变体,这个语言变体也由于居地人民长期与一个政治文化中心相联系而不断向地区中心的权威方言认同和靠拢。  上海的人口聚落是因上海浦而得名的。上海浦就是今从龙华到外白渡桥一段的黄浦江。上海方言是自从有了上海浦、有了上海人的聚居才开始形成的。古代在长江出海处的三角洲上,有一条自西向东、水势浩大的松江(后称吴淞江,在今吴淞江即苏州河以北),在其下游近人海处,有上海浦、下海浦两支流。以“上海”相称的聚落,最早见于北宋熙宁十年(1077)《宋会要辑稿》,该书称在华亭县(后称松江县)的东北方,有一个名叫“上海务”的管理酒类买卖和征酒税的集市,其地大约在今黄浦区人民路和中华路环线内的东北侧。东边就是上海浦。该书的记载距今已有900多年。  后来到了南宋,吴淞江开始淤塞,原来在吴淞江上的大港口青龙镇为上海务替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上海语言发展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