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性与爱之间挣扎

出版时间:2003-08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莎乐美  页数:252  译者:北塔,匡咏梅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性与爱之间挣扎:莎乐美回忆录》一书的封底用了8行字来“定义”这位非凡的女性:“俄罗斯流亡贵族的掌上明珠、怀疑上帝的叛逆、才华横溢的作家、特立独行的女权主义者、不守妇道的出墙红杏、为尼采所深爱、受弗洛伊德赏识、与里尔克同居同游。”或许,只有这样繁琐的表述才能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完整的莎乐美。莎乐美是谁?因为她复杂的人生经历、过人的才华和特立独行的言行,想用一两句话概括她十分困难。

作者简介

俄罗斯流亡贵族的掌上明珠
怀疑上帝的叛逆
才华横溢的作家
特立独行的女权主义者
不守妇道的出墙红杏
为尼采所深爱
受弗洛伊德赏识
与里尔克同居同游

书籍目录

第1章被剥夺的神圣空间——体验上帝第2章欲望使青春再生——体验爱情第3章寻找兄长般的男人——家庭生活第4章流亡途中的乌托邦——体验祖国俄罗斯第5章我们是从哪颗星球上一起掉到这里的?——和尼采在一起第6章另外一种存在——和其他人在一起第7章他就是从那深渊里出来的——和里尔克在一起第8章风暴用数不清的花蕾装饰潮湿的大地——致里尔克第9章分担另一个人的超凡而罕见的命运——弗洛伊德的精神第10章太多的愿望使我病痛——和弗洛伊德在一起第11章长长的花园的尽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第12章无性的婚姻——和丈夫在一起第13章这回忆不是葬礼——手稿中没有发表的部分

章节摘录

  在我们第一次去俄罗斯旅行时,在创作《时间之书》的早期阶段,所有这一切都已经非常明显地露出了端倪。不过,首先使这问题清楚地显现出来的,是我们在俄罗斯的第二次旅行;因为正是在那时,我们的旅行和我们在旅行中所遇见的俄罗斯人促使里尔克把自己全都奉献给了“俄罗斯”。当我们回顾的时候,他痛苦地抱怨说:他用诗歌表达了他所接受的深刻的印象,那就是诗集《祈祷》的大部分内容。不过,那是因为他在祈祷,祈祷和祈祷的实现是连在一起的。零散的现实已经由完整的艺术形式加以表现。这样的艺术作品的效果在诗作中甚至在里尔克的内心——不管是整体还是部分——从来没有实现过;而现在却在他非同寻常的幻象中得到了体现,这种幻象是由他的内在自我提供的——不过,他在焦虑地寻找最后的形式之前,总是会退缩;那种形式会独自确定并奠定表现本身。一方面他的不耐烦很快使他的印象转变成了意象(这些意象本身也是他用来体验现实的形式),他渴望在每一个意象前跪下来,直到他完成诗歌的表达);另一方面他也有反面的冲动,使他不会去忽视其他的事物,那事物已经在他的内心展开了创造性的工作。如是,他往往会发现他自己在聚精会神地倾听,就像是着了魔似的,在安静的地方尤其如此。他会冲过一个个城镇、一道道风景,就像是站在一列快速奔驰的火车的窗口,没有任何回家的可能。甚至在几个年头之后,他还谈到记忆中的缺口,这些缺口永远不可能得到填补。他曾引用过这样几句诗:  他再次看到了自己的全军,  那些精彩的、本能的东西。  和那早先岁月里的黑暗而丰富的  传奇是无穷无尽的圆圈。  “重新创造童年”是里尔克的秘密诉求,这些诗行与此有关;尽管一切都使他害羞地避开许多童年的回忆,但在一个闪闪发光的憧憬里,他想再次看到童年情景。因为在这份恐惧之外,在一切都陌生化之前,最早的童年依然保持着原初的、自我养育的安全感。他的创作冲动非常强烈,而且已经出现:  我相信所有还没说出的事物。  我但愿能释放虔诚的内心情感。  一个时代将要来临,我将本能地  做从来没有人敢做的事情。  如果那是成见,我的主,请原谅我……  如果那是自负,那就让我  在祈祷中自负……  尽管在这样的事情上,不管是普通人还是艺术家,当他们要决定相关的角色时,竞争总是存在的。上帝本身一直是里尔克诗歌的对象,并且影响他对自己内心最隐秘的存在的态度,上帝是终极的也是匿名的,超越了所有自我意识的界限。当一般人所接受的信仰系统不再为“宗教艺术”提供或规定可见的意象时,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里尔克伟大的诗歌和他个人的悲剧都可以归因于这样的事实:他得把自己扔向造物主,而造物主巳经不再具有客观性。对于信仰者来说,不管他的创造和表达的冲动多么强大,他仍然会跟那无所不能的上帝冲突,因为上帝虽然被这种冲动包围着,但不是真的需要他这位诗人。里尔克内心的奉献精神和方法并没有因为缺乏客体而改变。不过,作为一个艺术家、一个创造形式的人,他的工作需要他深入自己的内心和本性。因为如果他的工作没有做好,那么这会威胁到上帝本身的存在。在他的创造性行为中,上帝必须被客观化。  焦虑是里尔克的命运——他在生活的表面失去了客体,但他的本性还依然是温文尔雅的。内外的不和谐使他感到焦虑。所有真正的天才艺术家的焦虑都是不断创造的冲动的结果,这样的冲动是不可遏制的。不过,里尔克不仅具有这一类焦虑,而且具有一种绝对的焦虑,即他顾虑到一个人可能会被虚无所吞噬,他为这种存在的不确定感到忧虑。这种焦虑会影响我们,还会影响我们周围的一切,它本身也会掉进虚无。因此,当他开始抓住这项上帝所规定的工作时,在他身上、作为普通人的角色和作为艺术家的角色是相互冲突的:作为普通人,他是一个可以被大家接受的活生生的存在;作为一个诗人,他要在活跃的创造性行为中证明这种存在。里尔  克从一开始直到后来,都想着上帝赋予他的艺术工作。那是一种引诱或诱惑,使他奋力走向天堂的高处,天堂必然会把他从深沉、稳定和潜在的人世力量中解救出来:  我曾远离现在天使们的所在,  高处,连天堂里的光芒都溶解成了虚无——  连上帝都在使黑暗加深。  天使们是最后的微风,  就在上帝的头顶上吹拂;  流过他的树枝,似乎  是他们的一个梦想。  他们相信上帝的加深黑暗的威力,  但更加相信光芒。  卢西弗已经逃走,  己经加入了他们的阵营。  他是光明王国的王子,  他高昂着的头颅  直抵虚无的火光,  他的脸被烧焦了,  他得企求黑暗。  我之所以主要从《时间之书》中引用诗句,是因为这部诗集中既包含他的早期诗作,也包含他的后期诗作。也因为这个原因,里尔克在谈话中称这些诗篇的写作日期是无法确定的。  对这条卢西弗原则的估价显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观点:在里尔克的诗歌中,关于天使的概念在不断发展着。这是一个伟大时刻的伟大问题!尽管在上面几行诗句中的天使们仍然是天真的,似乎都朝着上帝,他们从来不曾不经意地减少过与上帝的直接接触。所有的天使都拍动着翅膀,飞过那个我们看不见的门廊,进入圣殿中的圣殿。它并没有在那儿停留,天使王国的持久度越来越取决于诗人的创造力,取决于这种创造力所提供的光荣的时间。如果诗人与天使相处融洽,他在上帝怀抱里休息的时间就能长一些。这个问题最终会以这样的方式来解决——上帝与天使的关系变得可以相互转换。

媒体关注与评论

  莎乐美,征服天才的女人  吴锡平  莎乐美是谁?因为她复杂的人生经历、过人的才华和特立独行的言行,想用一两句话概括她十分困难。《在性与爱之间挣扎:莎乐美回忆录》一书的封底用了8行字来“定义”这位非凡的女性:“俄罗斯流亡贵族的掌上明珠、怀疑上帝的叛逆、才华横溢的作家、特立独行的女权主义者、不守妇道的出墙红杏、为尼采所深爱、受弗洛伊德赏识、与里尔克同居同游。”或许,只有这样繁琐的表述才能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完整的莎乐美。  尼采,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深深地爱着莎乐美,却被莎乐美拒绝。也许是由爱生恨吧,尼采写下了名言:“回到女人身边去,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  里尔克,一位著名的诗人,在诗中倾诉了对莎乐美的爱慕:  “弄瞎我的眼睛,我依然会看见你。  塞住我的耳朵,我依然会听见你。  即使没有脚,我也能找到路走向你。  即使没有嘴,我也能苦苦地哀求你。  卸下我的手臂,我也会抓住你。  我将用我的心抓住你,就像用我自己的手掏出我的心。我的脑筋会围着你转动不停,如果你把一支火炬扔进我的脑海,我也会用血液把你负载。”弗洛伊德,一位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为莎乐美的才华和智慧所吸引,与她保持了终身的友谊。  我知道莎乐美,是因为她与3位大师级人物———尼采、里尔克和弗洛伊德的纠葛,这使我在读莎乐美的回忆录《在性与爱之间挣扎》时兴趣盎然。莎乐美,全名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1861年出生于沙皇俄国的一个贵族家庭,有法、德、丹、俄4种血统。她容貌出众、天资聪颖、性格叛逆,从小就对事物有着独特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始终将命运的缰绳握在手中  21岁时,莎乐美来到了罗马。在那里,她结识了哲学家保罗·雷,又在保罗·雷的引见下认识了他的好友,当时德国最负盛名的哲学家尼采。尼采对莎乐美一见钟情,说她“是一个瞬间就能征服一个伟大灵魂的人”。尼采说:“我在这个夏季所做的最有意义的事就是同莎乐美交谈,我们在智慧及趣味方面有最深层的沟通,……使我们相互间成了相得益彰的观察和被观察的主客体。”  尼采希望娶莎乐美为妻,但莎乐美拒绝了他的求婚。这并不影响他们成为精神上的伴侣,他们在哲学、宗教等学术领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对尼采来说,和莎乐美的相处是一段“痛并快乐着”的难忘历程:一方面,他们在思想和心灵上能抵达对方的灵魂深处;另一方面,在情爱上,莎乐美一直奉行“精神上的好感绝不能代替感官上的激情”,这让尼采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痛苦不堪。  在他们分手后,作为“痛”的表达,尼采“憎恶”地写下了这样的名言:“回到女人身边去,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作为“快乐”的宣泄,他写下了惊世骇俗的巅峰之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莎乐美则在与其交往10年后写了《弗里德里希·尼采及其著作》。  1897年,莎乐美结识了比她小15岁的里尔克。当时,里尔克还是一个没有名气的年轻诗人,文弱而自负。莎乐美极大地影响了他的个性发展和诗歌创作。他们真挚地相爱着。“如果说我是你这几年里的太太,那是因为你是我生活中第一个真正的男人。”莎乐美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里尔克最著名的情诗也是为莎乐美而作。因为年龄和性格的差异,他们的爱并没能持续多久,分手成了必然。里尔克病逝后,莎乐美出版了《莱纳·马利亚·里尔克》一书,成为后人研究里尔克最详实的资料。  50岁那年,莎乐美认识了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她的才华和智慧深深吸引了弗洛伊德。她成为弗洛伊德的亲密助手。在一张关于弗洛伊德诊所的照片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书架的上方挂着一张莎乐美的照片。  使男人“受孕”的女人  除了3位大师外,莎乐美还结识了许多当时著名的男性。他们中不少人也狂热地爱上了她,或与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奇怪的是,在每段感情结束时,受伤的往往不是莎乐美。也许这是因为莎乐美始终将命运的缰绳牢牢握在自己手中,我行我素,自在自为。她从没想过要征服谁。她与那些著名人士只是“思想的挑战与应战的关系,理解与被理解的关系,思想的给予与思想的回应的关系”。  不管怎样,她对尼采、里尔克和弗洛伊德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尼采对西方颓废文化的批判,在与莎乐美的长谈中得到了交流。尼采多次为遇到这样一个与他的思维方式如此相似的人而感到庆幸。里尔克的诗展现了现代人灵魂的痛苦,在寻找新的踏实感时,他失去了方向。与莎乐美的交往使里尔克获得了继续前行的可能。弗洛伊德划时代地探索了人的无意识的力量,重新勾画了人的形象。作为他的助手和密友,莎乐美参与了这一伟大的探索,并将她的余生献给了这一事业。对这3位大师而言,莎乐美是“具有非凡能力的缪斯,男人们在与这位女性的交往中受孕,与她邂逅几个月后,就为这个世界产下了一个精神的新生儿”。  拥有出众的才华  即使撇开她这些不同寻常的交往经历,莎乐美依然能凭借她本人出众的才华和丰富的著述赢得自己的历史地位。1885年,年仅24岁的莎乐美发表了小说处女作《为上帝而战》。小说通过对一个自由灵魂的陈述与救赎,以富于哲理的对白,探讨了这样一个问题:“一旦失去对上帝的信仰,人类将会怎样?”小说从多方面反映了教会传统教条式的上帝形象与渴望冲破束缚、争取自由的人们在世界观上的矛盾和冲突。小说刚一问世就引起了文学界的极大关注。德国文学理论批评家索格尔曾在他的著述《诗与时代的诗人》中用了整整一章来阐述莎乐美的象征主义、新小说派、反潮流以及顺应潮流的观点。  然而,因为她曾与3位大师有过的关系,人们对她的评价很容易就会偏离方向。一位与她同时代的批评家甚至这样说:“无论莎乐美走到哪里,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掀起精神和情感的疾风暴雨,造成一条湍流。”但是,我们从她的这本回忆录中看到,莎乐美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多少个伟大的人迷恋着她,却没有一个能够拥有全部的她。这就是莎乐美努力追求并捍卫个人人格独立和自由的一生。

编辑推荐

  尼采有句名言:“回到女人身边去,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尼采对女人的这种憎恶情结是缘自《在性与爱之间挣扎:莎乐美回忆录》的作者和主人公:莎乐美。“弄瞎我的眼睛,我依然会看见你;塞住我的耳朵,我依然会听见你……”里尔克的这首感人的情诗是为莎乐美而作。细心的读者可以从《在性与爱之间挣扎:莎乐美回忆录》的一幅图片中发现,弗洛伊德的书架上摆放的居然是莎乐美的照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在性与爱之间挣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