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出版时间:2003年07月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之沧 编  页数:48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普遍性的理论学说,确立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提炼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当代西方蓬勃发展的社会思潮中,马克思主义被许多后继者不经意间地加工、修改,乃至亵渎。《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旨在描述当代西方形成的各种马克思主义,探索一种伟大理论的发展之途。《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首先从唯物辩证法的高度和发展的原理,客观评价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以明确马克思主义的精华,便于与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比较。书中综合性地概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五大流派,即经验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黑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批判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试验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同时辩证地概述了最主要的几种西方哲学理论和社会思潮,包括新老实证主义、实用主义、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海德格尔的“自我世界”和现象学方法论、波普尔的朴素否证论、库恩的权威主义、费耶阿本德的非理性主义及各种后现代主义等内容。历史上从来没有永恒的真理,每一种学说都在不断的演变之中。《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介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之系统,正有助于我们解读马克思主义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书籍目录

导论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的共建第一章 经典马克思主义第二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第三章 新老实证主义第四章 反理性主义第五章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第六章 存在主义第七章 反实证主义第八章 新全球伦理观第九章 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第十章 现代自由主义第十一章 后现代主义第十二章 后殖民主义第十三章 后社会主义第十四章 非主流经济学派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  马克思主义和西方诸流派都各有其合理性及现实性。如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论和有关人类社会的结构、功能及发展规律的理论;科学哲学中的实证精神,逻辑分析方法,对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进行的精细研究和具体描绘,有关科学发现的方法、证明的方法,科学发展的机制、模式、规律和科学的划界,理论的评价与检验的标准等;人本主义哲学对意志、本能、直觉、潜意识等非理性因素在人的认识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关注,对科学真理背后人的认识机制和认识功能的怀疑,对人的心理因素、主观能动性的关注,对本质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批判,以及有关“选择”和“自由”等方面的论述等,都值得肯定和借鉴。以至自20世纪初,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些综合性的哲学派别,其中尤其以西方马克思主义最具典型。许多西方马克思主艾的理论观点,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和现代西方哲学的综合与发展。  类似罗莎,卢森堡对列宁的“集中制原则”、“极端的集中主义”或“无情的集中主义”的批判;卢卡奇对恩格斯有关随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人类必将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武断性预言的批判;葛兰西对经济决定沦的小绝和对布尔什维克的先锋主义与“民主集中制”的批判,以及他的有关“知识—道德集团”和“实践一元论”的主张;施密特对恩格斯客观辩证法的批判和有关“物质实在一开头就被社会中介,自然界不是孤立自存的,其历史一直都打着人类社会的烙印”观点;德拉一沃尔佩的有关恩格斯等人的客观辩证法不过是黑格尔的物质辩证法的机械性抄本的观点;阿尔杜塞的“多元决定论”的观点;霍克海默对马克思的批判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以及他的有关无产阶级也会有无意义的经历,也会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出现犯罪和不公正,打着科学招牌贩卖形而上学和教条主义的观点;马尔库塞对科学技术的异化作用和局限性的批判;阿多诺对现实由“经济技术协作”和“虚假的需求”导致的“绝对一体化”的批判;弗洛姆有关“社会变革和社会性格交互作用”的观点;哈贝马斯的“认知  兴趣的结构理论”和“交往行动理论”;萨特有关“人道主义”和“人学辩证法”的论述;恩卓,佩奇的“生活世界”理论和“个人与阶级之间的辩证法”;现象学家保罗·比康有关“生机勃勃的马克思主义必须使自己适应于变化了的环境和人类异化了的形式”的观点;维里科,科拉西有关“把人的劳动从剥削和异化中解放出来”的观点;亚当·沙夫的“否定的”幸福论;马尔科维奇有关“社会分工中不需要有代表别人来决定和统治的特殊职业者,作为独立的、异化的、政治主体的官僚成为多余”的观点;斯托扬诺维奇有关“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将始终对一切现存条件进行无情地批判”,否定那些“新构筑的神话、偶像、戒律以及神圣信条”的观点;生态哲学家有关“异化消费使马克思的关于工业资本主义的生产危机理论失去效用”,现在人类面临的是要解决“生产、消费、需求、商品和环境”之间矛盾的观点;福柯的日常生活有机化理论、“权力工艺”和“生物政治学”;德里达有关“在文字之外别无更基础的存在和判定标准,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语言和文字”的观点;哈贝马斯有关生活质量、人权、生态、个人发展、参与社会决策的公平机会,消除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的观点;布尔迪厄的反观性社会学和“社会游戏论”;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解释的政治学,以及对“一切皆语言”的观点的批判等,都值得马克思主义借鉴。  概括当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有:进化主义马克思主义,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实践主义马克思主义,激进主义马克思主义,批判主义马克思主义,心理主义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新实证论的马克思主义,分析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否证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个人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等等。所有这些流派,基本上可以分为四大类别:经验主义马克思主义;黑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实验主义马克思主义,批判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即法兰克福学派和新左翼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系,自身包含的辩证论法决定它必然是一个不断否定、分化、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只有不断扬弃马克思主义,才是对它的实质和精髓的真正继承。马克思主义不是一块烤熟的、即可食用的牛肉,而是指导人类行动的指南。具体的计划方案需要实践者自己去设计和实施。今天,西方各种马克思主义争先恐后地登上历史舞台,证明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当然,这其中不乏冒牌货,但可以肯定,更多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由衷的关注和拥戴;正是他们正大光明的批判和修正,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没有批判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也就不会有任何真理。本书也正是出自这样一种评价立场,十分宽容地介绍各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肇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但真正使得这一理论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一股重要力量的人物,则是法国的梅洛—庞蒂和萨特。在萨特看来,伴随着20世纪西方社会人的生存与文化危机,出现了一系列诸如悲观主义、虚无主义、人本主义、反理性主义或非理性主义、唯美主义、浪漫主义等思潮和观念,使人们日益感至再也不能对于西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无动于衷。但与此同时,他们又认为马克思主义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理论缺陷,最主要的表现是马克思主义忽视了个人、人性等在哲学中应有的地位,对人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存问题以及新的异化问题没有做出应有的重视。于是,存在主义哲学家试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某种修正和改造,用人学理论去补充马克思主义,使之具有新的活力和生机;或者把马克思主义纳入存在主义的轨道,以马克思主义的宏观社会历史视角为背景,来拓展自身的理论视界,以期既超越马克思主义,也超越存在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最大的贡献就是批判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认为它否定了人的革命性和自我意识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没有认识到人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一种从事自我创造性的实践的生物,继而他们主张要重新探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批判的基础。在20世纪40年代,所谓继承科学马克思主义的斯大林主义,其极权主义行为暴露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极端恐怖。正是在这个历史时期,萨特等人撰写了有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统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概念的批判文章,主张只有存在主义才是真正的人道主义,才是一种真正强调人的基本自由和权利的哲学学说,才是批判以结构主义、官僚主义、决定论和机械论为特征的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正是后者,抛弃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  普遍伦理之所以在虚拟世界史容易由一股原则变成现实或是由一般现实转变为原则,关键就是虚拟主体常常拥有更的人性、更多的坦诚、更多的暴露。他当然有虚拟、假设、猜想  推理,但却不乏人性之真实。他的许多思想和行为都是意识自然流泻、悄绪的自然发挥、理智的自由创造,都是本能、欲望自由意志的自然流露和展示。在那里,人性可以真正得到完和丰满。现在许多人热衷于网交、网游、网聊、网恋,业已证明是那些虚拟现实在满足着无数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够拥有比现实界更多的自由天地。  虚拟世界拥有的非物质性、超时空性、可存储性、普遍性、效性、经济性、凝缩性、自我调节性以及可操作性特征,将会给普遍伦理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实践性和现实性。特别是虚拟世界的日益抽象化、符号化、数字化、规范化和形式化,必然给普遍伦理的实施提供最大的方便和更多的机会。在通过编码和抽象实现的概念时空中,各种虚拟化的具体既高于现实,也高于历史,这样一来它既需要普遍伦理,普遍伦理也会自动地变为现实。  虚拟世界的系统性和快速性更易于虚拟主体交流和扮演“剧场化”角色,这样就更加需要普遍伦理和相互间的协调与理解,需要合理的交往行动。在虚拟世界中,日常生活世界中的结  构要素,即文化的再生产活动、社会的一体化过程,以及个体的社会化行为,将更多地摆脱现实社会系统或社会制度的束缚,而更加自由地发挥作用,出现“合理文化的革命化”和“生活世界的开拓化”的新局面,使人类文化和生活世界进入一个高级阶段。在一种更加宽容和人性化的普遍伦理袒护下,虚拟世界中的日常生活将会变得更丰富多彩,更具冒险性,刺激性、透明性和开放性。当然,人们也会从小获得更多的欢乐和幸福;会更加自觉地采取符合规范的态度,合法地凋节主观世界和个人内部关系,使自己的意图、愿望和情绪在非“强迫”的网络交往中更适应于外部世界和社会客体。在这里,人们将会看到一个”完全沉浸于自己表演中的表演者;这种表演者会认真地相信,他所演出的印象是真实的,是‘真正的’实在”①。由此,也进一步证明人类建构虚拟世界不是为了抛弃现实世界,恰恰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改造、适应和弥补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对于不断发展的人类欲求来说,日益显现出其难以满足人类需求的局限性。它需要人类创造更多的新世界为其服务。特别是人之肉身的局限性,只有借助现代高科技,才能目睹整个宇宙的奥秘,尽情享受自由的生命。  今天,人类针对生活进行的哲学思维已不再是一种新奇的观察,而是将零乱的现实世界变换成某种思维秩序。虚拟世界就是基于人类生活将现实和理想观念化与秩序化的一个新世界。它体现人类主体演变到一个新层次;它作为人之思想、概念和语言结构作用的产物,既代表着认知的组成规律和平衡形式,也显现人类能动的理论实践能力。  鉴于文科博士研究生“两课”教学的重要性、“两课”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以及目前国内本课程教材的缺乏,我从1999年第一次担任该课程的任课教师时起,就决定并酝酿编写一部对文科各个学科的博士生普遍适用的教材。如今,我已经连续授课四届文科博士生,从教学内容到教学经验都有了一定的积累,知道学生对何种理论感兴趣,也知道哪些学说、理论更有利于解放人的思想,开启人的智慧,锤炼人的思维,培养人的创新意识,提高研究者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故而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将多年的研究成果、读书心得和授课内容融为一体,介绍和评价了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十多种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思潮,以飨读者。然而因水平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赐教、指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