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本:1年级(第1学期学生用书) (平装)

出版时间:2004年08月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莫玉,乐学,刘桂松 著  页数:126  

前言

  上海“二期课改”已进入整体实验阶段。“二期课改”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需要有理想的课本。按照现代教育理念,课本是教学中“交际的对象”,它服务于教师,面对的则是文化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所谓理想的课本,它具有“课程内容教材化,教材内容教学化”的特点,促使学生在师与生、生与生的互动中有效地开展学习。上海“二期课改”中所编制的课本,从总体上说具有这样的水准。  仅仅有了理想的课本是不够的,还应该有供学生使用的学本相配套。这种学本的理想境界应该是把课本学本化。怎样才算是把课本“学本化”?  “学本化”状态之一是,注重学生对课本的体验性。当课本走向学生的时候,课本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是“体验课程”,被老师和学生,特别是被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的课程。也就是说,课本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学生探求新知的凭借,课本也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才能真正进入课本的内核,才能在课本学习中得到有效的体验。  “学本化”状态之二是,“示学者以门径”。传统的课程学习,过分地重视基础知识,不管这些知识有没有用,统统地塞进学生的脑海里,结果学生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记住的只是被拧干的几个概念,而对于学习方法却重视不够。其实,课程学习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运用方法进行学习的过程。美国教育权威推崇了一节小学数学课,内容是“一个枕头型面包十二等分”。整堂课的过程就是让孩子们提出各种怎样分面包的方法。如果我们一味地注重书本知识,死记硬背课本内容,那么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就有可能像叶圣陶先生当年断定的。

内容概要

  “学本化”状态之一是,注重学生对课本的体验性。当课本走向学生的时候,课本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是“体验课程”,被老师和学生,特别是被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的课程。也就是说,课本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学生探求新知的凭借,课本也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才能真正进入课本的内核,才能在课本学习中得到有效的体验。

书籍目录

一、10以内的数1、我们的教室2、数数3、分类4、理一理、分一分5、集合与数的对应6、玩积木7、找小动物8、5和109、零10、数的分拆(一)11、编次序12、几个和第几个13、比较(一)14、小于、大于、等于15、数射线二、10以内的加减法16、数的分拆(二)17、合在一起18、加法(一)19、加法(二)20、加法(三)21、减法(一)22、减法(二)23、减法(三)24、和与差25、在数射线上做加法26、在数射线上做减法27、10的加减法28、连加和连减29、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三、分类与标记30、分一分、记一记31、大小、形状、颜色32、分一分、数一数四、20以内数及其加减法33、(11-20)以内的数34、20以内数的排列35、(10-20)数的分拆36、(11-20)的数与10的加减法37、数的对半分38、数的加倍39、20以内进位加法40、加数与和的变化41、找规律口算20以内的加法42、20以内退位减法43、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变化44、看图讲讲算算45、解问题46、20以内加减法47、加法和减法48、把一个数分拆成2个或3个加数五、几何小实践49、认图形50、物体的形状51、物体的表面52、镜像六、整理与提高53、找算式之间的关系54、口算55、加减法混合运算56、比较(二)57、20以内数数、认数能力测试58、20以内口算能力测试59、解问题的能力测试60、综合能力测试61、找规律口算(一)62、找规律口算(二)63、找规律口算(三)64、找规律口算(四)65、找规律口算(五)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小学数学学本:1年级(第1学期学生用书) (平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