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论研究

出版时间:2005-11  出版社:上海人民  作者:俞宣孟  页数:57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体论(ontology,现多译为“是论”)是西方传统哲学的核心,本书作者毕其十年功于一役,系统全面地对本体论这种理论的形态、特征作了深入的研究,从哲学史的角度考察了它的缘起、发展、成熟和终结的过程,比较了本体论和中国哲学的“道”,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对本体论的批判,并且指出了“本体论”译ontology而导致的种种误解,澄清了许多模糊的观念,立足现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来研究西方本体论哲学和用通俗流畅的文字来表述抽象的哲学理论是本书的两大特点。

作者简介

俞宣孟,1948年12月生,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西方哲学和中西哲学的比较。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学术成果有:《本体论正义》、《西方哲学中“是”的意义及其思想方法》、《本体论研究》、《结构人类学》(译著)等。... 作者作品:《探根寻源——新一轮中西哲学比较研究论集》《本体论研究》

书籍目录

重版前言上篇第一章本体论概述一、西方哲学和本体论1.哲学源于热爱智慧2.从智慧滑向知识3.本体论在西方哲学中的地位二、关于“本体论”这个译名1.词源学的考察2.几个不同译名的讨论三、定义1.哲学史上关于本体论的最早的定义2.“百科全书”中最新的定义四、基本特征五、划清两条界线1.划清本体论与宇宙论的界线2.划清本体论与哲学基本问题的界线第二章 本体论的语言一、“是”是本体论的核心范畴二、前人对“是”在西方哲学中地位的认识1.分析哲学:廓清“是”的意义以清除本体论2.汉学家:明白了“是”是西方特有的哲学概念3.中国学者登堂入室三、本体论范畴“是”的意义1.两种不同的意义2.“是”的逻辑规定性3.“是”与“所是”四、从日常语言到本体论语言五、西方语言的特征与本体论的关系1.印欧语系中的系词词根2.西方表音文字的形式化特征3.从其动名词形式到本体论概念的“是”第三章 本体论与中国哲学的道一、哲学形态的比较是比较哲学的适当视角1.哲学形态比较的意义与方法2.对象二、一体与两离1.西方传统哲学的两离性2.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体性3.中西哲学特征的两种不同概括三、哲学的目标、语言与途径1.境界与真理2.名与概念3.形而上学的差异四、中西哲学的交流1.黑格尔论中国哲学2.西方哲学影响下的“中国哲学史”五、本体论的终结1.世界观和方法论2.本体论与科学3.本体论以后的哲学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对本体论的批判一、问题的提出二、批判黑格尔就是批判本体论三、马克思主义对黑格尔哲学的扬弃l.从青年黑格尔派到马克思主义2.扭转一个颠倒的世界3.吸取合理的内核4.揭穿“哲学语言的秘密”四、《反杜林论》——一个批判本体论的壬五、哲学的革命性变革六、驳所谓“马克思主义本体论”下篇第五章 本体论的源起(上)——柏拉图前期理念论的困难一、苏格拉底的智慧1.从亚里士多德的记载谈起2.没有最终结论的对话二、柏拉图的知识1.理念论的提出2.理念的存在方式与理念的特性3.理念的假设性三、前期理念论的困难1.问题的提出2.一个重要的问题:理念间如何结合3.关于理念的种类4.关于事物分有理念的种种困难第六章 本体论的源起(下)——关于柏拉图理念的结合、分离及通种的理论一、理念的分离和结合1.问题的性质和结构2.八组讨论的概况3.领略最初的本体论二、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本体论1.柏拉图的新理念论2.本体论的初步形态三、通种论1.问题的缘起2.关于“不是”3.关于“是”4.“完满的‘是’”5.“通种论”大意四、结论第七章 亚里士多德与本体论一、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l.问题的取向2.关于理念与事物同名的问题3.“关于理念存在的那些证明方法都是不可信的”4.能被参与的是本体,而不是理念二、对柏拉图的数的理论的批判1.理念不是数学的数2.数不是万物的原因或原理3.数学对象的“是”的方式三、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宗旨及其对本体论的贡献l.“本原”与哲学方向2.亚里士多德的“本原”观3.“是”和“本体”的多种意义4.逻辑四、结论第八章 本体论与基督教神学一、神学和本体论的前期磨合l.信仰和论证2.上帝与Being3.本体论倾向的神学二、本体论的成熟1.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流传2.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3.“是”之分为“本质”和“存在”4.托马斯·阿奎那对本体论的概括第九章 本体论和认识论一、近代理性主义认识论的代表——笛卡尔1.寻求第一原理2.所谓“我思故我在”3.笛卡尔的“大事业” 二、近代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代表——休谟1.哲学2.“idea”的历史3.休谟的观念说4.知识5.因果性问题三、结论第十章 康德对本体论的批判一、康德所知的本体论1.本体论——“纯粹概念的推论”2.回到柏拉图的理念3.本体论与形而上学二、探索本体论问题的根源1.从人的认识能力谈起”2.形而上学是人的自然禀性3.从有条件限制到无条件限制三、对形而上学的批判l.形而上学是不可缺少的2.形而上学中的“先验幻相”四、对本体论证明的批判1.一个完全与经验隔断的领域2.“‘是’显然不是一个实在的宾语” 3.离开“存在”并不妨碍设想“是”4.分析命题不提供新知识5.事物的存在应由经验得到证明五、康德批判本体论的启示第十一章 本体论最后的辉煌——黑格尔的《逻辑学》一、黑格尔的本体论概述二、逻辑的王国1.事先的思想训练2.黑格尔的逻辑概念3.逻辑学——绝对理念的体系三、建立本体论的根据1.区分哲学思想与日常思想2.跨进超验的领域四、概念的辩证法1.本体论与辩证法2.黑格尔辩证法的灵魂——概念的否定性3.过渡、反思、发展五、本体论的历史命运第十二章 萌发中的哲学新形态——作为一个例证的海德格尔哲学一、更新中的西方哲学二、挑战第一哲学1.对传统本体论的批判2.基本本体论的要点是“基本”3.基本本体论和传统本体论差别的分析4.“解析本体论历史的任务”三、追寻天道1.彻底抛弃本体论的提法2.“语言是‘是’自身既澄明又隐蔽着的到来”3.技与道附录论巴门尼德哲学跋

章节摘录

关于理念的存在问题。一开始就遇到了难题。从何处下手去寻找理念?要找到理念以证明理念的存在,先应对理念是什么有所知,但是从人们不能回答“什么是美”之类的问题看,人们对理念并无所知。于是,怎样能去寻找一个对它的是什么还一点不知的东西呢?即使那个东西就在你面前,你怎么知道你所找到的就是你所不知道的那种东西呢?从这个诘问中推导出另一个难题:人既不能去发现他已知的东西,又不能发现其不知的东西。因为,既然他知道了他所知道的东西,就没有必要去追寻了;又因为,既然他不知道他要找的是什么东西,他也不会去找。在《美诺篇》中的这段对话虽然略有一点开玩笑的意思,但却向人们启示了一切具有真正创造性的思想和发现的特征。上面设置的难题是,对于我们要去寻找的东西,知道了不行,不知道也不行。柏拉图击破这一难题的办法是,来一个既知道、又不知道。他认为,人的灵魂是不灭的,它历经往世,应当是知道许多东西的,但来到今世时却遗忘了。柏拉图让“苏格拉底”说:因为灵魂是不灭的,它已经转世过多次,见识过今生往世的事情,学得了一切所是的东西。所以如果它能回忆起它曾经有过的关于美德或其他我们所知的事情的知识,这本不足为奇。所有的本质都是同属的,灵魂又学得了一切,所以,当一个人已经回忆起了一条知识——用通常的话说即学得了一点知识——那么,如果他坚定不移、乐此不疲,为什么就不能将其余部分都找出来呢?因为追寻和学习实际上无非就是回忆。为了证实“学习就是回忆”,“苏格拉底”当即作了演示。他让一个在场的童仆来回答他的问题,经过一连串有方向性的提问和回答,这个没有学过几何学的童仆居然知道了如何画出一个面积等于已知正方形面积2倍的正方形。“苏格拉底”认为,这便是这个童仆回忆出来的他的灵魂中本已有的知识,因而可以认为,“他的灵魂从来就是与知识为伍的”。这里的知识显然不是指经过感官所知的事情。因为早已说过,对感性事物是不能有知识的。知识是指关于本质的、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东西,用柏拉图的话来说,它是关于实在的知识,是真理,也是关于理念的知识。这是用灵魂不灭来论证理念的存在。但是,柏拉图同时也写道:“如果关于实在的知识总是在我们的灵魂之中,那么灵魂必是不灭的。”⑧这一说法是以理念的存在证明灵魂的不灭,它同前面从灵魂不灭证明理念存在恰好组成了一个循环论证。在《斐多篇》里,柏拉图干脆把灵魂看作理念。这样的证明显然是无效的。虽然证明是无效的,然而柏拉图的观点是明确的,即,理念并不存在于我们这个世界里,而是存在于另一个世界里。它们是“另一类东西”。也许正因为它们是另一类东西,用我们所知道的东西的存在方式去证明它是不可能的。关于理念存在的问题暂时只能谈到这里。

编辑推荐

本体论(ontology,现多译为“是论”)是西方传统哲学的核心,本书作者毕其十年功于一役,系统全面地对本体论这种理论的形态、特征作了深入的研究,从哲学史的角度考察了它的缘起、发展、成熟和终结的过程,比较了本体论和中国哲学的“道”,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对本体论的批判,并且指出了“本体论”译ontology而导致的种种误解,澄清了许多模糊的观念,立足现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来研究西方本体论哲学和用通俗流畅的文字来表述抽象的哲学理论是本书的两大特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本体论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一直以来、我自打接触哲学以来,对于本体论一直是模模糊糊的认识。我根本不是哲学系科班出身,完全凭兴趣看哲学。而且我一开始就是奔着最彻底的哲学即马克思的哲学去的。以我之浅见,研究马克思哲学较为活泼的是复旦大学和南京大学。前者呢,我主要是看俞吾金教授等人的著述,后者我比较仔细的阅读过几遍张一兵教授的《回到马克思》。但是现在看来,自己的知识还是远远不够。马克思的哲学属于西方哲学体系,怎能不晓得“本体论”究为啥子呢?老实说俞宣孟先生的这本积十年之功而著就的《本体论研究》,我是还没有大学毕业的时候就在市面上看到过。但是那时怎会想到去阅读呢。今年却很不同,由于现实需要,我得详细的了解本体论。也是先在网上搜到俞宣孟先生的一篇文章,读了觉得很受启发;还不满足,就在图书馆里找到了这本书,一翻之下,顿觉专著之不同于学术论文。欣然出资购之于当当。很好。
  •   俞老师十年磨一剑的著作 抓住了西方哲学的主干 一目了然
  •   这本书从本体论出发,将整个西方哲学史理顺。本体论是贯穿西方哲学发展的核心,不了解本体论,学习西方哲学就如果盲人骑瞎马。该书作者是上海社科院的研究员,其水平在本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学哲学的启蒙书就是该书,它让我构架起了哲学的框架。因此任何对哲学感兴趣的读者,此书都值得一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