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甲骨学史

出版时间:20061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吴浩坤,潘悠  页数:373  
Tag标签:无  

前言

自从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发现或者说认识甲骨文字以来,八十多年已经过去了。这八十多年的时间并不算太长,可是在甲骨文的考释、著录和研究方面做出的成绩却是巨大的。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与中外学者的努力分不开,另方面也是甲骨文本身所具有的重要学术价值所决定。所谓甲骨文,乃商朝后半期殷代帝王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卦时刻写的卜辞和少量记事文字。这种卜辞和记事文字,虽然严格说起来并不是正式的历史记载,但是因为它的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又因为时代比较早,所以一直是研究我国古文字和古代史特别是研究商代历史的最重要的直接史料。如果说,过去的研究还有什么不足之处的话,那首先就是从事这一工作的人数太少,专业队伍不够壮大。为什么会如此?我以为材料的分散难找和青年们视甲骨文若畏途而不敢轻易问津,恐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可喜的是近年来各种情况有了根本的改变。记得1978年在长春召开的第一次古文字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才五十多人;去年在太原召开的第四次古文字研究会,正式代表一百三十多人,加上列席代表共有二百多人。发展之快,令人欣慰。而其中多数是研究甲骨学的专家。明年将在西安召开会议,要求人会和参加大会的人数日益增多,尤其是青年同志对甲骨文发生浓厚的兴趣,决心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自己的青春和精力用在甲骨学研究方面。

内容概要

  所谓甲骨文,乃商朝后半期殷代帝王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卦时刻写的卜辞和少量记事文字。这种卜辞和记事文字,虽然严格说起来并不是正式的历史记载,但是因为它的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又因为时代比较早,所以一直是研究我国古文字和古代史特别是研究商代历史的最重要的直接史料。

作者简介

吴浩坤,江苏宜兴人。195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同年考取研究生,师从周予同教授攻读中国古代史学。1958年起先后在复旦大学图书馆、历史系、历史地理研究所从事图书资料工作二十年。1978年调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任教。1983年起历任文博教研室主任、文博系主任、文博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先秦史学会和中国徐福研究会理事、阳羡历史文化研究会顾问、上海文物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主要从事先秦史、古文字学、历史文献学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或合著主要有《古史探索与古籍研究》、《中国甲骨学史》、《文博研究论集》、《战国会要》等十余种。1996年退休。潘悠,浙江鄞县人。195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文革”后担任华东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戴家祥教授的助手,主要从事《金文大字典》的编纂工作,同时为历史系本科生和史学研究所硕士生讲授甲骨学。发表有《甲骨文研究综述》、《王国维在甲骨学研究方面的贡献》等论文,出版合著《中国甲骨学史》、《金文大字典》两种。1998年病故。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第一章 甲骨文的发现、搜集与流传第一节 甲骨文的发现一、甲骨文的名称二、甲骨出土的年代三、甲骨出土的地点四、最早认识甲骨文的人第二节 早期甲骨的搜购和流传一、国内学者的搜集情况二、外国人搜集甲骨的情况三、早期甲骨的来源第二章 殷墟发掘和其他地区的考古发现第一节 关于殷墟的考定第二节 1928—1937年的殷墟发掘一、发掘的原委二、发掘前的准备三、十五次发掘的概况第三节 战后出土甲骨的搜集和著录第四节 解放后的科学发掘与重要收获一、1950年春及以后历次的殷墟发掘二、殷墟以外出土的殷商甲骨三、周原甲骨的重要发现第三章 卜甲与卜骨第一节 甲骨的类别一、卜甲二、卜骨第二节 甲骨的大小和字数一、卜甲、卜骨的大小二、卜甲、卜骨上的字数第三节 甲骨的数量和产地一、甲骨的数量二、甲骨的产地第四章 卜法与文例第一节 卜法一、卜法的演变二、殷人占卜的程序三、卜辞的体例及内容第二节 文例第五章 文字第一节 古文字的发展和演变一、汉字的起源二、商周的甲骨金文及其他文字三、秦汉时代小篆和隶书的推行第二节 甲骨文的形体结构一、甲骨文常用字举例二、甲骨文与“六书三、甲骨文的字体变化第三节 考释甲骨文字的方法一、王国维《毛公鼎考释序》二、唐兰《殷虚文字记》自序及其他三、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序》四、徐中舒《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序》第六章 文法第一节 句型一、简单句二、复杂句第二节 词类一、实词二、虚词第七章 断代第一节 郭沫若董作宾等的断代研究一、五期分法和十项断代标准二、断代研究的发挥和新旧派系的划分第二节 各家对董氏断代学说的意见一、胡厚宣的意见二、贝琢茂树的意见三、陈梦家的断代研究及其对董氏的意见四、其他各家的不同意见第八章 辨伪与缀合第一节 辨伪一、著录中的伪刻二、辨伪方法第二节 缀合一、以往的成就二、今后的展望第九章 甲骨文与诸学科的关系上第一节 甲骨文与古文字学一、纠正《说文解字》的违失二、与金文互为参证第二节 甲骨文与考古学一、关于殷墟文化的分期研究二、殷商文化体系的测定三、关于商文化领域的新认识四、有关古文化年代的测定第十章 甲骨文与诸学科的关系下第一节 甲骨文与古文献考证一、证明古文献的史料价值二、填补古文献的空白和纠正古籍记载的舛误第二节 甲骨文与商史研究一、职官、刑法与军队二、农业生产三、田猎与畜牧业四、手工业与商业交通五、科学技术六、宗教和祭祀第十一章 甲骨文研究的回顾第一节 初期的甲骨文研究一、孙诒让的“筚路椎轮”之功二、罗、王二氏对甲骨学的贡献第二节 甲骨学的重要发展时期一、郭沫若对甲骨学的研究和贡献二、罗王弟子及唐兰于省吾等在文字考析方面的收获三、胡厚宣等在殷商历史研究上的成就四、这一时期的其他研究成果第三节 甲骨学研究的新阶段一、材料书的编辑出版二、卜辞的综合研究与阐述三、殷墟发掘和甲骨学一般知识的介绍四、文字考释和字汇的编纂五、商史研究及其有关的著作六、今后怎样开展甲骨学研究附录一甲骨大事简表附录二甲骨著录简表(已刊部分)附录三甲骨论著目录附日文论著简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稍后,努力购求甲骨的学者,当推刘鹗。刘鹗,字铁云,一字蝶云,号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人。精于数学,曾从事治河事业,后复主张修造津镇铁路,并与当时的山西巡抚策划筹借外资开拓山西铁矿。刘鹗先后搜购甲骨五千余片,其中千余片是王懿荣旧藏。另有方药雨从范维卿处购得甲骨三百多片,也转让给刘氏。赵执斋受刘氏的委托,曾“奔走齐、鲁、赵、魏之郊凡一年”,代为购得甲骨三千余片。刘氏又派他的第三个儿子大绅亲往河南搜罗,计得甲骨千余片。1903年,正是他的文学著作《老残游记》于报刊发表之际,他就所藏甲骨选拓1058片,编为《铁云藏龟》一书行世。吴昌绶在《铁云藏龟序》中说:“铁云先生获古龟甲刻文逾五千片,精择千品,纂为一编,以印本见饷。昔之称古文字者,彝鼎之外,泉币鉥印而已。至如潍县陈编修之陶器,海丰吴阁学之泥封,皆出自近五十年,其数并累至千百,所谓今人眼福突过前贤也。乃兹龟甲古文,又别辟一蹊径,藐蕴既久,地不爱宝,一旦披豁呈露,以供好古耆奇者之探索,文敏导其前马,先生备其大观。”王懿荣为搜购甲骨的第一有心人,庚子年因八国联军入侵而遇难;刘鹗热衷于搜购甲骨,亦因庚子年购仓粮赈济北京饥民而获罪,且于1910年流死新疆。二位有功于甲骨学的学者,先后罹难,深可痛惜!刘氏死后,所藏甲骨随即流散,其中约千余片归其中表卞子休,后来卖给上海英籍犹太人哈同夫人,1917年由王国维编成《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这批甲骨几经周折,解放后归上海市博物馆所有。另有1300片左右归叶玉森,叶氏选其中240片于1925年编为《铁云藏龟拾遗》,甲骨实物也为上海博物馆所有。一部分几十片归美国人福开森,后来在1933年由商承祚编为《福氏所藏甲骨文字》。一部分百余片归西泠印社吴振平,1939年由李旦丘编为《铁云藏龟零拾》。

后记

记得复旦大学历史系1986年1月5至10日在上海龙柏饭店召开第一届中国文化史讨论会,为配合这次国际学术会议,在会上赠送了由周谷城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化史丛书”率先赶印出来的三种专史,其中即有拙著《中国甲骨学史》,另两种是郑为先生的《中国彩陶艺术》和沈福伟先生的《中西文化交流史》。我参加了会议,提交了论文:《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石——殷商文化述略》(收入《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5辑,又收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再估计》)。那天晚上,拿到了《中国甲骨学史》的样书,心里很高兴,谁知李学勤先生眼明手快,翻开书先看到图版九刊有干子表的牛骨给印颠倒了,又觉得有些遗憾。1987年7月9日,胡厚宣先生在安阳主持中国殷商文化国际讨论会筹备会议时,会见了安阳甲骨学会部分会员,并就甲骨学研究的新形势作了重要讲话,他说:“近几年国内甲骨学研究十分喜人,出版了不少通论方面的书,如《甲骨文史话》、《殷墟甲骨文简述》、《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甲骨文》、《甲骨学通论》等等;上海吴浩坤、潘悠合著的《中国甲骨学史》,最初出版时出版部门怕读者面小、销不出去。头版印了6000余册,很快销售一空。最近印了二版,再出5000册,亦已告罄。很多读者直接写信向作者索书,现已拟印第三版。这说明甲骨学已成为一门十分活跃的学科。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编辑也说:‘原先以为甲骨文是冷门,想不到《中国甲骨学史》印了一万多册仍然供不应求,学术著作如此畅销,实不多见。’”

编辑推荐

《中国甲骨学史》:专题史系列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甲骨学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