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美学观解构

出版时间:2007-4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汪济生  页数:357  字数:325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如其书名所示,这本书的内容是对李泽厚实践美学观的批评。虽然以专著的规模批评李泽厚的实践美学,我在别处尚未见到,但毕竟,批评实践美学近年来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关键还在于,是否有什么出新和独特之处。相对于国内其他美学学派而言,逻辑性较强、结构较为完整,可以说是李泽厚美学学说的显著特点。汪济生知难而进,在这本书中,他从逻辑性的检视入手,对李泽厚美学学说进行了全流程的审视和解构。这需要不同一般的胆识和眼力。这部著作果然思维缜密而行文犀利,使人在司空见惯的那些思想资料后面,发现了一个有创见的,甚至有学术颠覆性的意义世界。

作者简介

汪济生,现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上海市美学学会理事。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后留学日本,中国语言文学本科、历史学硕士及博士学历。曾任教复旦大学。主要论文有:《必须正视马克思恩格斯在人和动物界定问题上的区别》、“劳动创造了美”还是“劳动

书籍目录

序 序 自序 引言 I.导论篇李泽厚实践美学观概述  1.李氏概念系统的演绎过程  (1)前提阶段  (2)美的形成阶段  (3)美感的形成阶段  (4)艺术的形成阶段 2.李氏概念系统的逻辑起点及核心命题Ⅱ.本论篇李泽厚实践美学观概念系统考察 1.对美论部分有关命题的考察  (1)关于“社会美”问题   A.对李泽厚社会美观论述文本的分析    a.关于所谓“从动态过程到静态成果”    b.关于所谓“历史尺度”    c.关于所谓“技术工艺和生活韵律”    B对李泽厚形式美观的变动及其轨迹的分析    C对李泽厚社会美观问题的小结  (2)关于“自然美”问题   A.对李泽厚自然美观论述文本的分析    a.关于所谓“广义自然人化”及其逻辑内涵的“广义”推导    b.关于“自然的人化”的所谓“历史尺度”    c.关于李氏自然美观论述文本的几条“余论”    B.对李泽厚自然美观问题的小结 2.对美感论部分有关命题的考察  (1)关于“建立新感性”问题   A.对于“感官的人化”的考察    a.所谓感官的“复杂”与“主动”    b.所谓感官的“生理性退化”和“非生理性进化”    c.所谓感官的“感性的社会性”    d.所谓五种感官的“人化”差异   B.对于“情欲的人化”的考察    a.人和动物间的所谓的“性”和“爱”的区别    b.作为“情欲人化”的“媒介”的所谓理性的“渗透”和“积淀”    c.所谓“美感的矛盾二重性”  (2)关于“审美的过程和结构”问题   A.“准备阶段”中的问题    a.关于“审美态度”    b.关于“审美注意”   B.“实现阶段”中的问题    a.关于“审美感知”    b.关于“情感”    c.关于“想象”    d.关于“理解”    C.“成果阶段”中的问题  (3)关于“审美形态”问题   A.类别区划原则的有违同一   B.类别间内容的交叉重复   C.局部内容与整体框架的冲突抵牾 3.对艺术论部分有关命题的考察  (1)关于“形式层与原始积淀”中的问题  八“时空感”、“节奏感”问题上的自相抵牾   B.“生理感官”、“生物学化”问题上的出尔反尔   C.“原始积淀”问题上的双向游离  (2)关于“形象层与艺术积淀”中的问题   A.“巫术与艺术”、“劳动与审美”两组关系的非并列性   B.“形象层”与“情欲人化”的非对应关系   C.“建立新感性”中“途径”与“手段”的前后抵牾  (3)关于“意味层与生活积淀”中的问题   A.意味层与形式层、形象层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B.生活积淀与原始积淀、艺术积淀的难以共生、共存的关系Ⅲ.结论篇李泽厚实践美学观概评 1.错误与紊乱的“逻辑起点”——“扣错位置的第一颗纽扣” 2.错择逻辑起点的缘由——欠缺、愿望和诱因的合成 3.择错逻辑起点的连锁反应——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4.自然是生命与美之母,抑或劳动实践是生命与美之母——“误认奶娘作亲娘”的美学Ⅳ.论争篇关于实践美学的若干论辩 必须正视马克思恩格斯在人与动物界定问题上的区别——从实践派美学的一个理论窘境谈起 拒绝与科学俱进,“实践美学”何以走向实践——就“自由自觉的劳动”等概念回复张玉能先生  附:劳动使人成为审美的人——兼与汪济生同志商榷(张玉能)自然美:自然的人力化,还是自然的宜人化——从解构李泽厚的“广义自然人化说”人手隐匿在“哲学”面纱后的“广义自然人化说”——对徐碧辉君的批评的几点回复  附:也说“自然的人化”——与汪济生君商榷(徐碧辉)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实践美学观解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