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行为管理

出版时间:2007-4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陈晓云  页数:460  

前言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要目标和内容之一。这是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  “民以生为本,以业为基”,有业为乐,无业为祸,就业不仅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关系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社会的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块基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期坚持实行“增长优先”战略,使我国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经济高速增长并没有带来就业压力减轻,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并没有同步,失业现象变得更加复杂和顽固了。现在,我国的就业问题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成为一个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据估计,到2010年,我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8.3亿人,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5000万人,而从需求情况看,劳动力就业岗位预计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1000万左右。未来五年甚至更长一个时期,劳动者仍将面临沉重的就业压力,就业供求矛盾依然相当尖锐和突出。  由于就业在经济增长、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几乎所有重要的经济理论,都无不关注就业问题的研究。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奠基者马歇尔不仅对“报酬增加对个人勤奋影响之无常”的观点作过论证。

内容概要

本书以就业行为研究为突破口,运用系统方法详细地分析了通过建立就业环境目标内化机制,形成积极就业观念从而解决就业问题的整个过程。全书分为绪论、就业行为内外部环境分析、就业行为管理三大部分共计十二章。该书提出了从行为分析角度研究和解决就业问题的思路,并阐释了求职者知觉、动机、价值观、态度、人格等心理因素对个体生活轨迹的影响和社会生活建构的意义,它全面揭示了求职者行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且构建了我国劳动力市场治理模型。

作者简介

陈晓云,1965年生,管理心理学博士,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现为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服务管理、数字化社会心理研究。曾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市级的科研课题四项,获得2006年度“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优秀论文奖”,主编教学参考用书三部,参编教材五部。在《世界经济》、《上海经济》、《心理科学》等专业核心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就业概念的回顾  第二节 就业行为的界定  第三节 就业行为研究的框架和方法  第四节 就业行为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第二章 就业理论  第一节 就业理论的演变  第二节 职业认知理论  第三节 社会互动理论  第四节 政府管理理论第二篇 就业行为的内外环境分析 第三章 社会环境与就业行为  第一节 社会与社会环境  第二节 社会环境对就业行为的影响  第三节 社会转型期的就业行为特征  第四节 消除就业歧视的社会环境建设 第四章 制度环境与就业行为  第一节 制度及其演变  第二节 制度对就业行为的影响  第三节 制度变革期我国劳动者的就业行为  第四节 促进就业的制度创新 第五章 生命周期与就业行为  第一节 职业生命周期的涵义  第二节 生命周期对就业行为的影响  第三节 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就业行为特征  第四节 促进职业生涯发展的就业政策 第六章 技术环境与就业行为  第一节 技术及其历史演变  第二节 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  第三节 我国技术劳动者就业行为分析  第四节 促进就业的技术政策选择 第七章 信息环境与就业行为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环境  第二节 信息系统对就业行为的影响  第三节 劳动者的信息行为特征  第四节 构建就业信息政策体系 第八章 区域环境与就业行为  第一节 区域环境的行为动力学涵义  第二节 区域环境对就业行为的影响  第三节 我国劳动者的区域就业行为分析  第四节 我国区域性就业政策的建立和完善 第九章 职业环境与就业行为  第一节 职业与职业环境  第二节 职业环境对就业行为的影响  第三节 不同职业领域劳动者的行为特征  第四节 优化职业环境的对策 第十章 组织环境与就业行为  第一节 组织与组织环境  第二节 组织环境对就业行为的影响  第三节 劳动者的组织选择与转换特征  第四节 促进就业的组织政策创新 第十一章 心理环境与就业行为  第一节 行为的心理学研究历程  第二节 心理因素与就业环境的相互影响  第三节 当前劳动者就业心理分析  第四节 自主参与型人格的塑造第三篇 就业行为管理 第十二章 政府就业管理模型(ARA)的构建  第一节 政府在就业中的功能和作用  第二节 就业行为的特征和原因分析  第三节 意识-责任-行动三级就业管理框架及实施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一、就业是劳动人口随着时间、年龄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过程,它反映了劳动者群体从属于劳动力市场的持续程度对就业概念的界定认为就业行为不是固定的、始终不变的。  (一)就业是一个时间序列过程,是一定时间内劳动者从属于劳动力市场的持续程度  美国劳工统计局把以下几类人都算作需要就业的劳动人口:临时解雇但一接通知即可恢复工作的人;在30夭内等待应聘新工作的人;虽有一份工作,但在调查期内却完全不去工作的人;能工作也愿意工作,但经历了一定时间的寻找而没有找到工作的人;谋求职业但不积极寻找者;丧失劳动力者均算作失业,而把那些在调查期间正在寻找工作,却从事某种工作挣钱的人,算作已受雇用者。如鲍格姆(Paugam,1995)根据人们一定时间内的就业情况将就业状况分为五类:没有风险的固定工作(两年内没有失去工作的风险)、有风险的固定工作(两年内有失去工作的风险)、不固定的工作、短期失业(不超过两年)和长期失业(超过两年)。  (二)就业是在一定时期内就业人口与寻找职业的人口在劳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就业是指“总人口中在正式工作组织里从事并且一直从事社会所必不可少的活动的那一部分人口”。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就业行为管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尽管当前对就业问题研究如火如荼,但是就业管理类的专著也得都很一般,没有太深的理论层次。这本书我没能读完,但就冲他的目录,就知道对就业行为问题分析比较深刻,特别是当我看到作者本人是对经济心理学怀有深厚的兴趣才去复旦大学做就业问题的博士后研究,我就知道我买对了书。
  •   这本书对就业行为各方面问题分析比较清楚,框架齐全,然而,针对每一个小问题,都没有深入分析,不过,受益匪浅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