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经济

出版时间:2007-8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费孝通  页数:53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贯穿此书的两个主题是:土地的利用和农户家庭中再生产的过程。在本书中,费博士集中力量描述中国农民生活的基本方面。我知道,他打算在以后的研究中说明关于崇祀祖先的详细情况以及村庄和城镇中广为流传的关于信仰和知识等更复杂的体系。他还希望终有一日将自己的和同行的著作综合起来,为我们展示一幅描绘中国文化、宗教和政治体系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对这样一部综合性著作,像本书这样的专著当是第一步。费博士的书和他同行的贡献,将成为我们可能完成的精雕细琢的镶嵌品中的一件件珍品。

作者简介

  费孝通(1910.11~2005.4)生于江苏吴江县城。1920年入振华女校(今苏州第十中学)。1928年夏天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第一附属高中,秋天入东吴大学医预科。1930年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获学士学位。1933年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获硕士学位。1936年秋入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攻读人类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8年秋回国,任教于云南大学社会学系。1940-1945年任云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并主持云南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室工作。1945-1952年任清华大学副教务长、社会学教授。1952-1957年任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人类学教授。1980-1985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1985年起任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社会学人类学教授。作为社会活动家,曾担任民盟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务。1980年接受国际应用人类学会颁发的马林诺斯基名誉奖;1981年获英国皇家人类学会颁发的赫胥黎奖章;1988年在联合国接受1988年“大英百科全书”奖;1993年获日本亚洲文化奖;1994年接受菲律宾马克赛赛社区领袖奖。

书籍目录

江村经济  著者前言  致谢  序布·马林诺斯基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调查区域  第三章  家  第四章  财产与继承  第五章  亲属关系的扩展  第六章  户与村  第七章  生活  第八章  职业分化  第九章  劳作日程  第十章  农业  第十一章  土地的占有  第十二章  蚕丝业  第十三章  养羊与贩卖  第十四章  贸易  第十五章  资会  第十六章  中国的土地问题  附录  关于中国亲属称谓的一点说明  附录一  江村通讯  附录二  留英记  附录三  重读《江村经济》序言  译者说明禄村农田  导言  第一章  农作  第二章  劳力的利用  第三章  农田的负担  第四章  农田分配  第五章  劳力的出卖  第六章  自营和雇工  第七章  租营  第八章  生计  第九章  生计(续)  第十章  农山的继袭  第十一章  农村金融  第十二章农田买卖  附录一  《云南三村》序  附录二  《云南三村》英文版的“导言”与“结论”  编后语

章节摘录

  第三章 家  农村中的基本社会群体就是家,一个扩大的家庭。这个群体的成员占有共同的财产,有共同的收支预算,他们通过劳动的分工过着共同的生活。儿童们也是在这个群体中出生、养育并继承了财物、知识及社会地位。  村中更大的社会群体是由若干家根据多种不同目的和亲属、地域等关系组成的。 由个人成员组成的社团很少而且占次要地位。 以下四章将提供该村的社会背景以便我们研究其经济生活。  一、家,扩大的家庭  家庭这个名词,人类学家普遍使用时,是指一个包括父母及未成年子女的生育单位。中国人所说的家,基本上也是一个家庭,但它包括的子女有时甚至是成年或已婚的子女。有时,它还包括一些远房的父系亲属。之所以称它是一个扩大了的家庭,是因为儿子在结婚之后并不和他们的父母分居,因而把家庭扩大了。  家,强调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相互依存。它给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以生活的保障。它也有利于保证社会的延续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  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这个群体本身无限的扩展很可能是不利的。在扩展进程中,其成员之间的摩擦增加了。我们即将看到,家是会分的,即所谓“分家”。而且,分只要较为可取,它就分。因此,家的规模大小是由两股对立的力量的平衡而取决的,一股要结合在一起的力量,另一股要分散的力量。在下面几节里,我将分析这两股力量。  关于这村里家的规模,有一些定量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开展讨论。尽管大部分对中国的研究强调中国大家庭制度的重要性,但非常奇怪,在这个村里,大家庭很少。在家的总数中,我们发现有一对以上已婚夫妇的家不到总数的1/10。  最常见的类型是,以一对已婚配偶为核心,再包括几个依赖于此家的父系亲属。事实上,超过一半的家,准确地说,占总数58%的家都属于此类。但并不是每一个家都有一对已婚配偶。有时候,在一个妇女丧夫之后,她就和她的子女在一起生活,而不去加入另一个单位。也有这样的情况,一个父亲和他儿子居住在一起,家中没有女人。这些都是社会解组的结果,主要是由于这个群体中从事劳动的成员死亡所致,因而它们是不稳定的。鳏夫会再结婚,孩子也会在不久的将来,一有可能就结婚。任何一种情况都能使一个不正常的家庭得到恢复。这一类不稳定的家占总数的27%。  村中,一个家的成员平均为四人。这说明这种群体是很小的,而且这绝不是一种例外的情况,从中国其他农村地区的材料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中国农村家庭,平均的人数大约是在4~6人之间。所谓大家庭,看来主要存在于城镇之中,很明显,它们具有不同的经济基础。就现有材料看,可以说,这个村里的家是一个小的亲属群体,以一个家庭为核心,并包含有几个依靠他们的亲属。  二、“香火”绵续  父母与子女,夫与妻这两种关系是家庭组织的基本轴心。但在中国所谓的家,前者的关系似乎更为重要。家的基本特征是已婚的儿子中往往有一个不离开他们的父母,父母之中如有一人亡故,更是如此。此外,为儿子找一个媳妇,被视为父母的责任。配偶由父母选就,婚礼由父母安排。另一方面,婚姻的法定行为尽管先于生孩子,但结婚总是为了有后代。生孩子的期望先于婚姻。在农村中,结成婚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传宗接代。选聘媳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延续后代,保证生育男儿是向算命先生明白提出的要求。如果当媳妇的没有能力来完成她的职责,夫家就有很充足的理由将她遗弃而无需任何赔偿。妇女在生育了孩子之后,她的社会地位才得到完全的确认。 同样,姻亲关系只有在她生育孩子以后才开始有效。因此,先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着手来描述研究家的组织是有根据的。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江村经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73条)

 
 

  •   一本好的书应该是不仅在其专业性方面给人以知识和启蒙,更重要的是是书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准则以及社会责任给人以无限的使命感。《江村经济》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江村经济》是费孝通先生1938年在英国伦敦大学的博士答辩论文,而其内容则源自1936年其在开弦弓村的实地调查。作者通过试验检验的理论总结是这本书的生命源泉。试验让费孝通先生掌握了第一手真实的资料,也让他的理论有了支撑,从而更具有说服力,这也成就了他。
    在费老先生的书的序言中,老先生特别提到:献给我的妻子王同惠。他的妻子即是在陪同他考察时不幸遇难的,老先生的至情至性,使他对妻子难以忘怀,而这也成为他从事研究和成就事业的动力,在他以后的路程中对妻子的不舍和爱陪伴了他一生。
    在书的开头,布马林诺夫斯基的序可以说是这本书的概括和精要。在序中马对文章内容做了精要概述,他总结道;贯穿此书的两个主题是土地的利用和农户家庭中在生产的过程。我读过之后发现也确是如此,在整部书中,费老先生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从细微处着手,历时两个月对开弦弓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予以研究,包括社会习俗、家庭生活、亲属关系、农业、贸易等各个方面,从而得出具体的结论,对中国农村的历史现状有了清晰明确的定位。尤其是第十二章《蚕丝业》,它是所有分析中的精华之篇,蚕丝业的技术变革引发了社会组织和社会原则的变革,进而影响了其它关系。费先生从历史角度出发,进行动态分析,而得出科学令人信服的结论。他通过分析当地蚕丝业的发展和变迁,揭示了资本、文化、技术在社会个层面的互相博弈。一个30年代的小村,所折射出的是国际蚕丝市场的变幻、村民的欲望、利益集团的贪婪,通过分析这些我们看的清清楚楚。费先生分析了改革的重要性,改革是必要的,费老先生甚至描述了改革的全过程,但他同时也也认识到改革中的困难:改革者未能控制价格,直接原因是资金问题。外部和传统力量相互碰撞,使人们看到了改革的前景,但又顾虑重重。这就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也成为他今后几十年特别是他后来重访江村的首要原因。
    他还提到农村传统习俗,那些任何在现代人看起来愚不可及的习俗,在他的研究下显出了其历史存在的合理解释。这也就为我们研究中国文化提供了理论和现实的依据。比如说生辰八字,通常中国的家庭,在订婚前总会测算男女之间的八字,即年、月、日及时辰。媒人把女方的红贴送到男方家里(男方有更多选择的权利),而男方父母则拿着它去找算命先生。其实算命先生在这里并不起什么实际作用,父母心中早有选择,他们给算命先生一些暗示,操纵着最后的结果。
    然而算命先生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角色。因为婚姻是包办的,从一些不了解的候选人里,要想选出一个合适的女孩子无异于赌博。每户人家都想找最好的媳妇,这个好,意味着能生育,能干活。算命先生不仅是充当作出决定的一种工具,同时,也被用作把错误的责任推卸给上天意志的一个办法。如果你的婚姻不完美,那么这是命运,这实际上有助于维持夫妻关系。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婚姻制度。费老先生的研究找到了中国古代乃至近现代算命存在的深层原因,这就是:心理安慰。
    在书中老先生提出“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农民的收入降低到不足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所需的程度。中国农村的真正问题是人民的饥饿问题。”“最终解决中国土地的问题的办法不在于紧缩农民的开支而应该增加农民的收入。因此,让我再重申一遍,恢复农村企业是根本措施。”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坐在办公室想出的。费老先生通过实地调查,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解决农村问题的出路是恢复农村企业。暂且不论这个观点对不对,至少这是费老通过具体的调查得出的,而且今天乡镇企业确是成为了农村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农村问题任然是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农村问题任然没有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可是离富裕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解决农村问题需要更多的社会工作者的实践调查,作为一个社会学学生,我还有许多事要做。
    马林诺夫斯基对费孝通甚为赞赏:作者的一切观察所具有的特征是,态度尊严、超脱、没有偏见。当今一个中国人对西方文明和西方国家的政治有反感,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本书中未发现这种迹象。事实上,通过我个人同费博士和他的同事的交,我不得不羡慕他们不持民族偏见和民族仇恨——我们欧洲人能从这样一种道德态度上学到的大量东西。这也正是我所推崇的地方,一个学者只有毫无偏见,专心于自己的学术,有着自己的道德原则,遵守学术道德,才能在学术上和社会上赢得大家的尊重。当时正值国民党统治时期,红色革命也愈演愈烈,但费孝通并没有偏袒或惧怕哪一方而是实事求是地研究中国农村的农民的生活状况,并就自己的所见所闻提出自己的观点,为解决农村问题提出自
  •   如果你立志要进行社会学或人类学的研究,此书不可不读。三十年代的中国农村已成既往,但社会调查的态度和方法仍然引领当代。事实是包括了两本书:《江村经济》结构明晰,研究了江村的方方面面;《禄村农田》是用一个“理论假设”贯穿全书的,仅研究土地问题。这本书集的缺点是限于篇幅,没有将云南另外两村(易村、玉村)的文章一并收录,使费老“分别研究不同农村类型,综合各个类型了解中国农村全貌”的构想无法全面展现出来。希望喜欢社会学,关心中国社会发展的朋友互相交流!
  •   《江村经济》是中国社会调查方面的学术著江村经济作。全书计16章,分为前言、调查区域、家、财产与继承、亲属关系、户与村、生活、职业分化、劳作日程、农业、土地的占有、蚕丝业、养羊与贩卖、贸易、资金、中国的土地问题。另有人类学家B·K·马林诺夫斯基作的序及附录“关于中国亲属称谓的一点说明”。作者详尽地描述了江村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以及与所在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该书详尽的资料和客观系统的描述,为国际人类学家 、社会学家及其他读者了解中国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出版后受到了人类学界和社会学界的重视。
  •   是一本描述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的书,是根据对中国东部,太湖东南岸开弦弓村的实地考察写成的。它旨在说明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与这个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同大多数中国农村一样,这个村庄正经历着一个巨大的变迁过程。
  •   《江村经济》,虽然它被放在农业经济的书架上,但我只能说,这是分类者的无知。这是中国甚至世界上最经典的人类学著作之一,在外国,它甚至被作为学校教材。 依照马林诺夫斯基的说法,之所以说它重要,是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学这门学科的发展轨迹。
  •   费氏在LSE的毕业大作,也算出手不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本手都是西方人类学界中有关中国部分的首选几本书之一。
  •   大名鼎鼎的费博士,俺这个门外汉也来凑凑热闹。
  •   看这本书让人有一种观看电影《阿甘正传》的感动,费老用他那种像是讲故事一样的平实语言,把开弦弓村所发生的乡土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背后反映出的却是整个时代的大的特征。这种微观的记录观察性的视角,为我们做研究提供了一手的资料,以及分析问题的思路。通过这本书字里行间的描述,让人有一种穿越回去的感觉,似乎开弦弓村的生活就在我们眼前展开着,而且还能隐隐的读出作者自己那种戴着民国圆眼镜的书生形象出来,这种做研究的视角和踏实的精神很是感人。不足之处也有,就是后面还有《禄村农田》,因为费孝通还有一套《云南三村》,里面就涵盖了“禄村农田”的部分,所以总感觉这本书包括“禄村农田”有点多余,要么就把云南三村全都包括,出一套齐全的,要么就不包括“禄村农田”,把书卖便宜一点。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一点建议。书的包装和纸的质量都很好,整个这个系列都不错,同时推荐本系列的另外一本书《乡土中国》。
  •   费老的书不多,江村经济和乡土中国当然要看也要珍藏!
  •   这本书有江村经济还有禄村农田,个人认为没有乡土中国那本书看着有意思
  •   读过费先生的《乡土中国》,很是经典,所以继续买了这本先生的这另外一部经典之作。
  •   “江村”很有意思,费孝通现正立足于向村民来探索整个国进社会的问题这一个角度本身就可圈可点。对于我们中国来说,如果把乡村搞清楚了很多社会问题也就搞明白了。虽然这些文章所描述的内容已经发过去了这么多年,但其乡村的本质精神还值得我们继续关注。
  •   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博士毕业论文的中译版,根据作者在江苏省吴江市开弦弓村调查所获资料撰写而成。虽是大家的名作,但深入浅出,在有关社会调查的知识方面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   价虽不算太廉,但物绝对够美了,这本书收录了江村经济和禄村农田两篇,所以大家不要像我一样奇怪怎么一本书那么厚
  •   《江村经济》不仅是中国社会学里程碑之作,也是世界上社会学的里程碑之作。
  •   这本书包括《江村经济》和《禄村经济》,都是很经典的书,非常受用!
  •   才看了一小部分。这本书除了江村经济,还有一篇文章。
  •   不愧是费老,七八十年之前就有这样的著作和见识。
    观古可以照今,对那时中国的经济有不错的描述。
  •   费先生的书总是极好的,揭露了农村的实况
  •   费的这本书还是不错,扎实的作品。
  •   这篇是费老的论文,他对江村的一个全面调查,从书中可以看出费老所用的调查方法,也可以使我们对解放前的农村面貌有所了解。
  •   是江村经济和禄村农田的合集
  •   有这句话就够了。

    另外,这本书有一个更好的书名,叫做《中国农民的生活》。

    强烈建议你读一读。

    我买了,虽然我不是农民,不再农村。但祖上都是。
  •   很错,反映江村的历史变迁,真实
  •   费孝通先生对农村的探索,以及他与江村的深厚缘分。
  •   读了感觉很实在,是中国农民生活的缩影
  •   费孝通的博士论文,对中国农村田野调查的经典之作,很早以前就看过了,接着学习
  •   有时觉得,我们社会真的在倒退,这样一本书出现于上世纪30年代,但是即使到现在比的上这本书的经济学著作还是凤毛麟角,关键还是研究的方式和思想,掩卷长思,只能说真的很遗憾..
  •   经济类不错的博士论文
  •   费孝通是世界闻名的社会学家,他的这本著作,在全世界都有名,为中国人长脸的。我因为从事经济工作的原因,特别注意这个专家是怎么看一个地方的经济盛衰的,所以买了来看看。有心对这个感到兴趣的读者可以买来看看,作为藏书也是不错的选择。
  •   王小波将此书评价为中国最好的书,因为它真实。还没看,但对于费老的文字那绝对是期待的!
  •   费老的书之所以经久不衰,在我看来是因为他笔下永远对中国社会描述的非常到位,确切。
  •   书里的村庄和现在的农村有很大差别
  •   此版印刷不错。因为想了解对过去人们真实的生活,所以选了这本书,读此书是可以静心的。
  •   这是一本调查研究论文,对了解、研究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面貌很有帮助,值得一读,经典。
  •   后面还附了了 禄村农田 社会学的书 一定看
  •   透过此书可以了解中国的部分本质,方显浮躁的当下是多么迷惘。
  •   在县里工作时,奖此书送与乡府文书,意其可仿作本乡调查,不知怎样了。中国太大了,对于农村实是社会基础应多予重视。
  •   经典书目,社会学必读,用了礼券,价格超合适,书的质量也好。费老的东西是一定要读的,读了才知道怎么踏踏实实的做研究。
  •   中国人类学研究曾经到达过的最高峰,内容毋庸置疑。这个系列的书装帧设计制作也相当不错。八十年的变迁,似乎从未改变过这个样本的意义
  •   振聋发聩,一篇有深度有思想的博士论文
  •   费孝通的博士论文确实很精彩,让我们对那个时代更为了解。
  •   人类学必读书目,通俗易懂,一点也不觉得枯燥的学术著作
  •   现代社会学的必读,经典著作
  •   经典著作,工具书必备
  •   这是一本中国人自己写自己的社会学经典著作
  •   学社会学必须一读的经典著作
  •   对于了解中国农村的经济制度有很大帮助~~~~
  •   经济学、三农研究、中国传统社会学研究入门必读。
  •   上学的时候,老师重点推荐的一本做学术研究的典范之作。希望能重温一下,另作收藏之用,嘿嘿!
  •   费老的书值得精读,他的乡土中国写得太棒了,这本也很不错
  •   影响中国社会学发展的书,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   大家就是大家,费孝通的书是咱们自己的社会学,看这些书才能对中国的国情有个基本的认识!
  •   一本值得所有人看的书,尤其是要做研究,这本书是怎么也避不过的。
  •   社会学经典读物,每一个想要学习社会学,学好社会学和想了解中国社会的都应该好好的读一下这本书!
  •   费孝通先生可谓是中国社会学的泰斗,本书需细读,方能知其味。
  •   早就听说了这本书,现在买了。虽然不搞这方面,但还是有益的。和《乡土中国》连着读。
  •   文字流畅浅显但内容绝对不浅显。不愧是大师的作品,看完这本书又有了难得的受益匪浅的感觉,对中国的农村和传统问题有了一定认识。
  •   通过这本书可以看到中国农业社会的运行机制和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一样都是相应学术领域的经典。
  •   非常经典的书,想了解乡村经济的人必看!
  •   很好的书,质量各方面都不错
  •   不知道了 同学让我帮她买的
  •   买来送人的,不知道怎么样。社会学类的书籍,也算名著了,应该不错吧。
  •   大家写的书真是不错,研究学问的方式方法值得学习。
  •   费老的书当然是没得说,只可惜他老人家已经云游了,现在这样做研究的人太少了
  •   终于到书了,十分激动,看了下,很不错,就当闲来增加知识啦。
  •   经典书籍,和《乡土中国》一起收藏的。
  •   和《乡土中国》一样,值得深读
  •   费孝通的代表作,与乡土中国比翼双飞
  •   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乡土社会
  •   买了一本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非常不错,索性就把这一本也买,值得!
  •   理解中国的一扇窗
  •   老师推荐的,和乡土中国一样,经典!
  •   希望我能有预期的收获
  •   关于民国研究农村问题的一本书,对了解当时的农村问题很有帮助!
  •   我现在的工作很悠闲,没什么事情,所以每天重要的事情就是看书。告别了忙碌的时光,读读以前不敢奢望的大部头,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这本书的版本很喜欢,简单,素净。至于内容,费孝通先生不就是活招牌吗,推荐
  •   看王小波的书的时候看到的,后来学了经济学,就一直想看看这本书。看了两三页,感觉蛮好的
  •   正版全新,包装很好。还没来得及看。支持中。
  •   写的比较即时 也比较详细 是一本好书
  •   第一次网购,很满意
  •   主要是写一个小山村的生活,从婚姻制度到生活细节,事无巨细,看完后对自己家乡也有了不少感触
  •   费老的经典之作,值得好好拜读,对做叙事研究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
  •   作者学术生涯的奠基之作,开创了人类学研究以文明社区为对象的新范式。
  •   必须收藏,很敬佩费孝通的研究精神
  •   社会学专业的经典,值得研究
  •   渴望已久的书终于到手了,很值得看。
  •   很好的书啊,经常在当当上购买,便宜书又全
  •   特别号的书
  •   书很好,这今天都在细读
  •   真正的讲国计民生的书,很有价值
  •   书挺不错的,邮寄速度也比较快
  •   很喜欢费孝通先生的书
  •   这是本不错的书 一定要好好看看
  •   书的质量不错,好书,需要好好研读。
  •   把现在手里面的书看了就看
  •   还没读 但是拿着书就舒服
  •   社会学专业必读,书非常好,当当速度就是快
  •   刚到手,值得一看的书
  •   挺好的书,有点厚
  •   书很好,运货速度很快,价格也合理,书很有价值,值得细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