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考论

出版时间:2008-07-01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丁进  页数:425  
Tag标签:无  

前言

蒋凡丁进博士《周礼考论》一书,重点讨论了传统国学中礼学与文学的关系和影响。这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学术课题。它不仅富于历史溯源意义,而且具有启迪未来的现代借鉴价值。现在大学中文系以及社科院研究所博士生敢于挑选经学一类传统题目撰写博士学位论文的,可谓寥若晨星。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是不是因为这类传统课题早已失去意义而成为时过境迁的明日黄花呢?是不是这些领域的学术难题业已圆满解决而不值得人们再去探索呢?我看都不是。研究文学而去涉足经学问题,这原本就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苦学术劳动的沉重课题。在目前拜金大潮的驱动下,在时下学术快餐的炒作中,选择这类艰难厚重的学术课题岂非自找苦吃?但是建设现代文明,有必要继续研究这类课题。了解过去,正是为了明白现在和未来。丁进君愿意“板凳”一坐十年冷,敢于挑选这类传统文化中非常沉重的课题,以严谨的学术态度,一丝不苟地研究古今文献,力求在自己的研究探索中有新突破和新贡献,其献身学术的精神的确令人感动。以礼学为核心的传统经学实际上是中华政治、思想与文化的结晶,也是古代社会风俗人情的生活展现。它与古代文学产生了彼此互动的双向交流,是曾经活跃于历史生活中的真实存在。

内容概要

  《周礼考论:周礼与中国文学》从经学角度研究周礼,以经学与文学的关系为主线,从周礼的神话思想、诗学思想、对早期文学的影响等各方面系统论述了周礼与中国文学的关系。周礼是周代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礼仪制度等的总称,《周礼》一书则是周礼的集中反映。 《周礼考论:周礼与中国文学》不仅史料丰富,考证翔实,而且作者思辨灵动,富于理论色彩。

作者简介

丁进,安徽青阳县人,副教授。1982年起从事中学语文教学达十七年,于1999年考入安徽大学中文系,师从孙以昭先生学习先秦两汉文学和经学。2002年获得硕士学位,同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师从蒋凡先生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安徽财经大学中文系任教。现为安徽财经大学中文系主任兼“经学与文学”研究所所长。曾在《学术月刊》、《孔子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中国经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书籍目录

序导言第一章  周礼的性质第一节  周礼的建立、发展与衰变第二节  《周礼》一书的性质一、从《周礼》的畿服制度看《周礼》的成书年代二、从《周礼》六官思想的来源看它的成书年代三、从《周礼》职官体系看《周礼》的成书年代四、《周礼》与金文反映的西周军事制度的比较第二章  周礼的神话思想第一节  周礼神灵体系中的神话因素一、以五帝为中心的神灵神话二、日月星辰崇拜与天文历法神话三、司中、司命与风师、雨师神话四、以社神为中心的地示神话五、五祀、五岳与山神祭祀系统神话六、亡灵祭祀神话七、高禖神话第二节  礼与艺术神话一、音乐舞蹈神话二、礼器与神话三、服饰与神话第三节  巫术与神话一、原蚕禁忌解读二、“复”礼与神话三、驱傩术第三章  周礼的诗学思想第一节  礼乐制度与诗歌的创作一、周礼祭祀制度与雅、颂诗歌创作二、讽谏礼与讽谏诗的创作三、占卜祷祝制度与巫术歌谣的创作四、乡遂组织与农事诗的创作第二节  周礼教育制度与诗歌的传播一、贵族教育二、瞽矇的诗乐教育三、平民的礼乐教育第三节  周礼用诗制度研究一、祭祀用诗研究二、兴诗考——凶礼用诗研究三、“赋诗”考——宾礼用诗研究四、嘉礼用诗研究第四节  周礼诗乐体系探索一、“六诗”研究的历史回顾二、“大比”与比诗的创作三、六诗体系的形成与变化第四章  周礼与早期散文第一节  《周礼》职官与散文写作关系概述一、史官制度与历史文献的写作二、巫祝制度与祷祝文本的写作三、戒誓、盟誓制度与散文创作四、其他行政制度与行政文本的写作第二节  铭文的创作一、周礼与金文铭文的关系二、金文的创作传统三、金文的文体特点四、铭文的艺术特色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周礼的性质周礼不等于《周礼》,这是本书首先要声明的。周礼指的是周代实行的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礼仪制度的总和,是广义的周礼,时间上包括西周和东周,内容上包括两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艺术等多方面的制度和规定。礼治是周人政治制度的最大特色,用一句通行语来说,周人是“以礼治国”。《周礼》一书是周礼的集中反映。第一节周礼的建立、发展与衰变周人真的建立过“周礼”吗?文献对此有明确的回答:1.公日:“鲁可取乎?”对曰:“不可,犹秉周礼,周礼,所以本也。臣闻之: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从之。鲁不弃周礼,未可动也,君其务宁鲁难而亲之。亲有礼、因重固、间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左传•闵公元年》)2.邾人灭须句,须句子来奔,因成风也。成风为之言于公曰:“崇明祀,保小寡,周礼也。”(《左传·僖公二十一年》)3.使卜偃卜之,日:“吉,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公日:“吾不堪也!”对日:“周礼未改,今之王,古之帝也。”(《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后记

后记记得读硕士的时候,孙以昭先生为我们讲授《中国经学史》,提到周予同先生五十年代多次说“三礼”之学很重要。但是“三礼”历来难治,因此今人成果不多。我在入学前曾啃过《十三经注疏》,“三礼”多有涉猎,自认为有一点功底,于是选礼学作为今后努力方向。硕士论文《两戴记考论》获得导师的肯定。进入复旦攻读博士学位之时,蒋凡先生鼓励我仍然研究礼学。我自己也想学透“三礼”。《礼记》研究过了,该学《周礼》了,我将开题报告定为“周礼与文学研究”。复旦曾经是经学史研究的重镇,我在读博士的时候还能感到一点“余热”。同寝室居然还有人在研究经学,他就是来自福建师大的郜积意。也是一个仰慕复旦经学的学子,而且直接投到周予同的弟子朱维铮门下。那时候他的《经典的挑战》已经出版,正在研究刘歆。他大谈“公羊学”,廖平、刘师培、何休;我则侃甲文、金文、唐兰的“康宫”和孙诒让的《周礼》,常常在不经意中进出思想火花。同寝室的另外两位也是“夜猫子”,我们经常争论到深夜,大家分享发现的快乐,发泄内心的焦虑。一起度过了三年美好的时光。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大家各作鸟兽散。我到了安徽财经大学,将主要精力用于古代文学教学和新的课题研究,但心中总是挂念着这部书稿,似乎有一笔债没有了结。现在这部书出版了,我终于可以将周礼与文学的研究暂告一段落。

编辑推荐

《周礼考论:周礼与中国文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周礼考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里面内容很有启发性,特别是书的前半部分。书在内容上分为几大块,有点像论文合集的样子,但是作者研究的很仔细,部分点上分析的很有自己想法。喜欢中国古代神话或对周礼感兴趣的可以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