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帝国

出版时间:2009-05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Nicholas Ostler  页数:543  译者:章璐,蒋哲杰,梵非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过去5000年的世界史其实就是在讲述各种语言的故事。《语言帝国》是第一部把各种不同类别、形态的语言整合到一起的作品,称得上是语言学的《一千零一夜》。它旨在通过历史上的语言故事反映一个民族的真实特性及其在历史上所经历的盛衰涨落。  书中,一方面回顾了曾在世界上有着重要影响力的语言如何从本土传播到世界各地。例如,汉语创造了经受2000年侵略史而顽强生存的奇迹;梵语走过了从印度北部传播到爪哇和日本的神奇旅程。另一方面也论述了语言在传播过程中所遭受的失败。如为什么埃及语在3000多年外来者的统治下存活下来,可是在穆罕默德和阿拉伯语面前它却黯然失色直至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为什么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与俄语、德语和法语在过去5个世纪随着欧洲的帝国扩张在世界传播开来,但荷兰语却在荷兰统治印度尼西亚200年之久,仍然没有得到普及。

书籍目录

致谢前言序言:语言的冲突第一部分 语言史的本质1 提米斯托克利的地毯从语言角度看人类历史语言的自然发展状态读写与语言历史的开始亦是内部的历史2 成为世界语的条件。也许谁都无法回答第二部分 从地域角度看世界语言3 沙漠里的奇葩:中东语言的起源“三足鼎立”的4 500年时间语言交替前进之概述历史最悠久的古语——苏美尔语:涅槃后的重生第一段插曲:埃兰语究竟遭遇到了什么?阿卡德语——读写模式的典范、举世无双的技巧腓尼基人——不涉及文化的商业:面向西方的迦南沙漠里的歌声——阿拉姆语:西亚各国之间的交际语第二段插曲:信仰的庇护雄辩、平等的阿拉伯语:“退一步”的胜利第三段插曲:伊斯兰教的护卫队——突厥语和波斯语中东遗产:沙漠游民的荣耀4 旺盛繁衍力带来的胜利:埃及语和汉语并驾齐驱的命运尼罗河岸的语言从容不迫的迈进来自利比亚和库什的移民竞争对手——阿拉姆语和希腊语书写形式的改变最终的悖论黄河到长江这一路的语言起源首度统退居南方北边的影响势力飞越南海和外国的“魔鬼”打交道事情的来龙去脉紧守一种书写系统异国交往中国的信徒们面对入侵:埃及语失势抵抗入侵:“飘忽不定”的汉语5 如藤蔓般的魅力:梵语的文化作用历史概述梵语文字内在属性印度生活中的梵语外国人眼中的梵语梵语的传播梵语在印度的传播梵语在东南亚的传播梵语在中亚和东亚的传播梵语的替代梵语的魅力梵语魅力之根源限制性缺陷梵语永远不会孤单6 唯我主义三千年:希腊语历险记7 群雄争霸的欧洲:凯尔特人、罗马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8 拉丁语的第一次衰亡第三部分 海洋语言9 拉丁语的第二次死亡10 伟大的篡夺者——西班牙语在美洲11 搭着帝国的列车,欧语向海外进军12 小世界还是哈哈镜?——英语的发展历程第四部分 语言,今天与明天13 今日二十强14 展望未来地图、表格及插图一览表地图表格插图注释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1 提米斯托克利的地毯从语言角度看人类历史  如果按语言的角度划分,当今世界的人口并不是60亿,而应该只有6 000多。如果按照最初使用的语言来看,今天的世界可以分为6 000至7 000个群体,并且他们的影响力分布相当不均等。其中汉语普通话的使用人数约达9亿人,这个数字已经占到世界总人口的1/6;紧随其后的是英语与西班牙语,其使用人数也分别达到约3亿人;然而更多的则是那些使用人数微乎其微的语言群体:世界上大约有一半以上的语言,它们的使用人数还不到5 000人;有1 000多种语言的使用人数在10人以下。这是一个对语言来说危在旦夕的时刻。  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来看,语言群体是一种自然产生的单位。由于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自然属性,它也能把人性分门别类:只有通过一门共同的语言,才能使同一群体实现行动的一致性,从而写就一段共同的历史。此外,一个群体所共用的语言,也成为记载他们共同记忆的精确的手段。语言不但使得一段共同的历史得以存活,也使得这段历史可以被世代相传。  语言还有一项特征,使得它能够成为群体记忆保存的不二之选。每一种语言都是由年轻的一代向年长的一辈习得的,因此,语言成为传承古老传统的载体。传统就原则上来说应当是永恒不朽的,语言在代代口口相传的过程中虽然不断变化着,但这种变化过程却不曾走向衰败和灭亡。就好像生命本身,每一种语言传递到新的一代都会有全新的面貌,也正因为如此,语言不会像它的使用者一样走向衰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语言帝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