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社会与文学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杨扬 编  页数:126  

前言

60年前天安门城楼上新中国成立的宣示响彻云霄,不仅是近现代的中国奋斗历程,同时也是数千年的中国历史就此开启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人间沧桑辟新道,弹指挥间一甲子。在这波澜壮阔、凯歌行进的60年里,共和国的英雄儿女创立了举世瞩目的丰功伟绩。在制度创新方面,新中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成功过渡,逐步确立并不断完善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并在人类超越资本主义制度的探索中走在前列。在生产力发展方面,新中国先是在被包围遏制的状态下坚持自力更生,在极为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尔后又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奋力追赶,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三位。在人民生活方面,新中国致力于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使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摆脱贫困、实现初步的小康,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在对外关系方面,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方针,永远结束了被侵略受压迫的屈辱历史,有效化解了复杂国际环境带来的种种压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成长为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不容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所有这一切,不仅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也必将作为整个人类争取文明进步的光辉一页而载入世界史册。如此伟大而深刻的变革实践,必将作用于精神观念层面。现代意义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艰难起始于20世纪交替之际的苦难岁月,其曲折发展始终依傍于中国社会的变迁。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除旧布新,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打开了巨大的创造空间,积累了丰厚的经验素材,造就了初步繁荣的美好春天。

内容概要

辉煌60年·社会发展与学术成长丛书,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撰写,由吕贵、周鹤龄、陈章亮、袁恩桢、芮明杰、桑玉成、何勤华、吴铎、彭希哲、杨洁勉、姜义华、晏可佳、杨扬、宋超、张伟江、罗剑明等16位专家领衔撰写。本丛书以新中国成立60年来社会发展与学术成长互动为研究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力求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展促进学术成长,学术成长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力求反映中国学术研究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力求体现社会发展与学术成长的辩证关系;力求反映学术进步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人民生活改善的重大作用;力求体现我们党多年来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观点和论断。全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力求理论性与实证性结合,既有理论概括,又有历史概述,努力做到事实准确、观点鲜明、逻辑严谨、文笔生动、富有新意。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意识形态与当代中国文学的历史建构  第一节  新中国诞生与新文学的调整  第二节  意识形态与当代文学的内在关系  第三节  当代中国文学的新话题  第四节  当代中国文学中的文学现象学  第五节  当代中国文学的文化矛盾  第六节  当代中国文学中的文学范式第二章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社会与文学  第一节  过渡期的历史形态与“新时期”文学  第二节  思想解放与“新时期”文学的历史担当  第三节  走向开放的社会与“新时期”文学的突围第三章  市场经济与文学社会  第一节  90年代的文学格局与商业化倾向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关键词与学术转型  第三节  市场语境中的个人化写作第四章  新世纪的想象与文学视野  第一节  多元文化与新的主体经验  第二节  机制创新与新的文学存在方式  第三节  网络时代的文学新世纪后记

章节摘录

意识形态的最基本特征是高度组织化、系统化和权力化,它是国家意志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象征。从1949年之后,中国作家社会身份的转换,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建构对一个时期的文学艺术的影响作用。在1949年前,作家职业基本上都属于社会自由职业范围,他们靠稿费为生,与书局、报馆和书商往来,构成了一条文学生产一消费的有机链条。但1949年之后,职业作家这一社会身份逐渐消失,不少原先靠稿费为生的作家要么进入作家协会,成为“文艺工作者”,要么转入相应的文化机构,成为国家机关干部。总之,自由职业这一社会身份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逐渐淡出中国大陆。一种社会身份的消失,不可能是几个人轻易所能办到的,其背后一定有一股宏大的社会力量在推动,所以,需要从社会结构方面来寻找改造当代文学的社会力量。从社会结构上来看待作家自由职业社会身份的消失现象,其中涉及社会身份的文化认同问题。在1949年前,一个人是不是作家,或是不是批评家,判断的标准,其实是较为简单的,这主要看他有没有作品发表、出版,是不是获得同行的接受和认同。但1949年后,一些作家、批评家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认同危机,是由于原有的社会结构体制,在1949年后逐渐退出政治舞台,原有的文学写作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异。报社和出版机构虽然还在,但都已经国有化了,不再是市场流通意义上的出版公司和报馆,而是分属政府的意识形态宣传主管部门,其主要社会职能从原有的买卖书稿、出版书稿,转变为配合新政府做好宣传工作。作家、批评家等一批自由职业者,现在都有了一种新的社会身份,也就是“文艺工作者”。1949年后作家、批评家从自由职业进入“文艺工作者”的身份转换,体现了国家意志对写作者个人影响的不断强化。由于工作性质决定这些自由职业者必须放弃原有的自由松散的思想状况,转而适应新社会的文艺管理方式。这种转变对社会和作家、批评家而言,是一种双向适应和互相认同的活动。作为强势一方,当然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政府机构、出版单位和报社、杂志社对作家作品的取舍态度。原有的那种文学趣味、文学表达方式,在新的出版机关、文学杂志中屡屡受到批评和抵制,这样的社会示范效应,使得作家、批评家普遍意识到代表国家意志的文学需求和社会认同有着自己的标准和选择要求。譬如,沈从文在解放初期,也创作过一些在他看来是适合新社会需要的文学作品。在小说《财主宋人瑞和他的儿子》中,沈从文着意描写一个地主的后代是怎样在新社会条件下,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样的题材和思想倾向当然是新社会所愿意看到的。但社会认同、社会期待是一回事,作家创作自由又是一回事。

后记

新中国60年华诞,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于今年年初筹划研究撰写辉煌60年·社会发展与学术成长丛书,选择了16个一级学科和相应的学会,以新中国成立60年来社会发展与学术成长互动为研究角度,确定了16个选题,即“新中国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建设与党建理论”、“现时代与哲学”、“经济发展与经济学”、“管理实践与管理学创新”、“政治发展与政治学”、“法治建设与法学”、“社会发展与社会学”、“人口与人口学”、“对外关系与国际问题研究”、“历史变迁与历史学”、“中国宗教与宗教学”、“新中国社会与文学”、“新闻事业与新闻传播学”、“教育发展与教育学”、“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军事科学”,并确定由各学会商定首席专家,由首席专家组织撰写班子。与上述选题相对应,各学会商请了吕贵、周鹤龄、陈章亮、袁恩桢、芮明杰、桑玉成、何勤华、吴铎、彭希哲、杨洁勉、姜义华、晏可佳、杨扬、宋超、张伟江、罗剑明等16位学会负责人为首席专家,主持各自选题的研究和撰写工作。此后,各学会选题撰写组集中精力研究、撰写和修改书稿。其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丛书编委会主任潘世伟主持对各选题的提纲逐个进行讨论,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在研讨的基础上形成了详细提纲。在初稿完成后,聘请有关专家作了审读、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潘世伟同志也审读了全部书稿。作者根据所提出的修改意见作了认真修改,最后形成了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的这套丛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中国社会与文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个别地方有些新意,如对90年代个人化写作的分析。
    但总体上看,新意不多,且论述有些平面化,缺少深度,问题意识也不突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