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学林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鄭培凱 主編  页数:32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九州学林》的前身是海外的《九州学刊》及上海的《学术集林》。这两分学刊合并复刊,希望能汇集海内外的学术资源,继续出版对中国文化研究有启发性的学术成果。本书为2010春夏季卷。     本书收录了吴展良的《实践与知识:朱熹的早期学术取向析论》、杨雨蕾的《天学问答——十八世纪朝鲜文人安鼎福的辟邪论说》、姚继斌的《郑和与国史教育:从清末和民国中国历史教科书谈起》等。

书籍目录

論文  吴展良  實踐與知識:朱熹的早期學術取向析論  楊雨蕾  天學問答——十八世紀朝鮮文人安鼎福的辟邪論說  馬幼垣  美國艦隊清末兩訪厦門史事考評(下)——為美國大白艦隊訪問厦門一百週年而作  陳志峰  方孝孺殉節原因考論  陳永明  雍正朝《明史》的编纂  司佳  見聞、談资與諷刺詩——中國洋涇浜英語在十八至二十世紀初西方出版物中的流傳考釋  許子濱  《左傳》“絰皇”釋義——從高本漢

章节摘录

插图:朱熹自十五六岁时接触禅学,直到二十三岁他的禅学导师道谦过世,二十四岁他开始正式任官,并拜见父执辈的理学家李侗之后,学问的路径才开始由释归儒。此后他对于实践与知识两方面的态度,都产生重大变化。不再满足于之前自谓得之于此心的所谓一贯之道,而主张必须彻底认识“大道”具体而分殊的内涵,并付诸于时时刻刻的实践。造成他由释归儒的因素很多,在外在环境方面首先是因为有官守则有责任。朱子一生实际任官时间仅九载,其中一开始所任前后三年余的同安县主簿一职,对于他一生的学术取向似乎发生了最大的影响。主簿一职官守虽卑,却直接要求他深入了解宋代各种税目、税收、簿记、经界、官方、吏治、民生、礼俗乃至地方防务等问题。而他所兼管的县学,则要求他注意地方的儒学教育、儒学传统、学风、经学、国家的学术方向与政教策间。换言之,也就是从基层出发,所能看到的一切政治与教化问题。朱子对这些问题都极为投入。这种实际从政的历练,有力地将一个认真而热情的年轻人从禅学推向儒学。另外,朱子的父执辈之所以走上外儒内释、游心方外的道路,与秦桧当国有密切的关系。绍兴二十五年秦桧死,政风改易,王学旁落,程学解禁,朝野气象大变,这也是促使朱熹重新投入理学与儒学的重大因素。在这些方面,学界已有相当深入的研究,本文仅将略叙其大端,不再一一缕述。①以下所主要分析的,是朱子在这段期间从学于李侗的心路历程及其对自身学术的反省,以求深入了解朱子对于实践与知识的态度之转峦。

后记

二十世纪初的人文主义学者白璧德(Irving Babbit)在《文学与美国的大学》一书中,强调入文主义的重要,同时也指出“人文”一词的含混性,容易引起人们意指的混淆。他说,“人是一种命定会片面的造物,然而人之可以人文,就在于他能克服自身本性中的这种命定的因素。他所能成就的人文境界,完全取决于如何平衡存在自身的对立德性。”白璧德所指的两种对立德性,一是浪漫主义式的人道同情(humanitarian empathy),接近孟子所说“恻隐之心”的拓展;另一德性则是对社会秩序与法理的理性判断,涉及伦理道德的承袭延续与稳定。平衡这两种对立的德性并不简单,并不是抽象地说平衡就可以得到平衡,而需要在人生实践中洞识趋近平衡的“度”,也即是古希腊哲人与儒家圣哲所追求的“中行之道”,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白璧德所着眼的“人文”,即是平衡人性中追求“真”与“善”的矛盾,不可各走极端,不可因为追求此端而排斥彼端。以现代社会所面临的情况来说,学术研究的方向,也不可以因为科技研究发展出来的方法实用有利,而扭转人文研究的基本方向与意义。具体到文学研究与人文学术的发展,白璧德强调“博”与“约”的结合,并引了柏拉图的一段话,作为论据的基础:“如果有人能使一与多相结合,我将追随他的脚步,奉之如神的脚步。”

编辑推荐

《九州岛学林(2010·春夏季)》:九州岛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九州学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