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变化和权势转移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于宏源  页数:238  字数:242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人之所以提笔为于宏源博士在气候环境方面的又一部专著再次作序,首先是感谢他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卓有成效的跟踪研究。气候变化是人类迄今为止面临最为严重、规模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的问题之一,也是影响未来国际体系、重塑全球政治和发展格局的关键因素之一。气候变化主要涉及两个基本层面:一是纯粹环境气候;另一个层面是面对纯粹环境气候出现的人类安排,而这种人类安排又会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甚至社会意识。国际气候谈判进程和全球集体行动难题充分说明气候问题的经济性、政治性和社会性是造成气候问题全球性和管理无序性矛盾的主因。显然如果国际社会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正确的战略目标和有效的方法,不能有效推进“巴厘岛路线图”和推进哥本哈根进程,那么全球都将会招致巨大损失。气候危机和经济危机密切相关,互为因果,虽然金融经济危机寒风吹遍了世界各个角落,对全球经济、世界政治和各国发展造成了资金和技术困难,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意愿和信息准备,但无论从长期性还是艰巨性方面来看,气候变化都将远远超过当前的金融危机。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预示着全球气候治理已到了关键时期,随着美国民主党奥巴马的执政,新兴发展中大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球气候政治格局与《京都议定书》生效时相比已大不相同。美国虽然还未签署《京都议定书》,但奥巴马新政府已决定改变布什政府单边主义和“有效的”多边主义,欧盟试图保持气候谈判的发起者和推动国际气候机制主要力量的“领先地位”,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发展中大国也面临低碳经济的巨大压力。面对如此挑战性的气候政治态势,中国既要维护发展权益,又要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寻求更大的利益交汇点;既要警惕经济发展带来资源环境代价,又要占领全球新一轮以低碳为核心的经济革命高地;既要做大做强自己,又要推进世界各国在能源和经济转型方面作出贡献。

内容概要

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和环境灾害是人类面对的三个相互联系的挑战,也是影响当前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迅速上升导致气候变化∥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解决气候变暖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力所不及的事情,必须通过国际间的合作。本书重点研究大国在气候、资源合作、环境贸易等领域的互动,从气候能源和国际体系变迁的内在逻辑,环境合作和国际制度的演进过程对大国集体行动、气候环境合作的相互影响等方面,进行理论和实证的探索。

作者简介

于宏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组织与国际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毕业、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博士毕业。从事国际组织、环境外交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和参与了多项重要课题,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美国能源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目前兼任《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2012》主笔、上海世博局高级主管、中国人民大学能源战略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香港岭南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等。代表英文专著Global Warming and China's Environmental Diplomacy于2008年在纽约Nova science Publishers出版。参与编写或合著书籍6部,发表英文文章7篇,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文章约45篇。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导论第一章  环境—气候变化与国际权势转移 第一节  国际体系的新基点    一、环境安全    二、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相互关联 第二节  气候变化与新能源权力结构的竞争    一、国际石油能源链中碎片化趋势    二、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限制和防范    三、后京都时代的低碳和新能源经济实践第二章  国际合作与全球环境气候变化治理 第一节  国际合作理论基础    一、国际制度与合作    二、交易成本和国际合作    三、国际制度的效用和供给    四、国际制度理论的局限性    五、国际环境合作制度    六、国际合作的博弈论模型分析 第二节  主要能源环境国际制度    一、国际能源机构    二、《国际能源宪章》    三、上海合作组织和APEC框架    四、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五、联合国环境基金    六、CO2减排的“灵活制度”    七、其他组织和国际法律 第三节  国际合作中的集体行动困境    一、集体环境行动逻辑困境的理论阐释    二、国际环保集体行动中的选择性激励    三、国际环保集体行动的结构问题    四、国际环保集体行动中的大国作用 第四节  国际制度与国内政策的互动    一、国际制度对国内政策影响的理论基础    二、国际制度与政策制定    三、气候变化国际制度案例分析    四、气候变化国际制度对中国政策制定的影响第三章  国际环境—气候变化制度博弈 第一节  国际气候变化制度议价    一、制度议价中的国际利益和国家主权让渡    二、气候变化制度议价中的共有资源和搭便车分析    三、国际制度议价成功的动因    四、国际制度议价中的大国关系 第二节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博弈进展    一、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政治行动    二、全球气候变化政治的主要矛盾    三、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格局新变化第四章  主要国际行为体环境和气候外交 第一节  美国环境和气候外交    一、美国环境外交的历史发展    二、美国环境外交的动因    三、美国环境外交的手段    四、结论 第二节  欧盟的环境外交    一、欧盟的环境气候变化政策    二、中国和欧盟在环境气候变化上的冲突及合作障碍    三、中欧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机制的发展与完善 第三节  新兴大国的环境气候政策    一、新兴发展中大国应对    二、后京都谈判带来的压力和应对第五章  中国与国际环境一气候变化体系的发展 第一节  全球环境治理与中国威胁论    一、发达国家继续主导全球环境治理    二、“中国环境威胁论”的本质和政策思路 第二节  国际制度和中国气候变化软能力建设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二、气候变化谈判与利益协调    三、气候变化专业和国际规范对外交软能力的影响    四、气候变化软能力制度建设 第三节  中国的环境外交战略分析    一、中国环境外交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初探    二、中国环境外交战略的国内支撑    三、中国环境外交战略的总体思路    四、中国环境外交的战略框架    五、中国环境外交的战略实施建议结语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二、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限制和防范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持续发展,能源需求迅速攀升,所面I临的全球环保压力愈发凸显。联合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认为从2000年到2030年,来源于能源使用的碳排放量将增加45%至110%,而其中三分之二或者四分之三的增长量来自发展中国家。2008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温室气体排放量头号国家。到2020年,中国人均能源消耗水平将会超过世界平均值,这就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量将会占据全球的1/3以上。正因为如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围绕碳排放安排的国际谈判十分激烈。一方面全球各国都注意到气候危机的严重性以及共同承担减排义务的必要性,另一方面随着2009年《哥本哈根协议》的出现和《京都议定书》2012年之后被新机制取代,欧洲与美国为代表的伞形联盟面对经济不断崛起的中印等新兴大国将在限制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发展方面达成一致,力压新兴发展中大国承担和他们类似的责任,进行强制性减排。他们既防止核心技术被发展中国家获取从而成为未来的竞争对手,又担心这些国家不保护其知识产权。从根本上美国不希望看到中国经济效率全面提升和能源结构的全面改善,如果中国成功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那么中国发展模式对美国软国力构成威胁。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表示,欧美的清洁能源技术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名义下限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或者高价向发展中国家出售设备谋取超额利润,一直是中国清洁能源发展的巨大障碍。很多拥有清洁能源技术的国家将技术视为限制中国的一张牌,机器价格总是定得特别高。发达国家企图利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削弱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为了在能源资源和环境容积的双重占有方面继续保持主导地位,这些发达国家在谈判过程中坚持认为发达国家只不过是在时间上较早的运用了大气权利,并没有对发展中国家构成历史责任和债务,以前的累积排放不但没有责任,而且现在的排放权也应该根据传统和习惯基于原来排放权发放,这种论调还认为资源的使用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通过市场就达到最优状态。

编辑推荐

《环境变化和权势转移:制度、博弈和应对》:国际问题新视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环境变化和权势转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关于环境政治方面的专著,写的还是比较到位的,作者比较用心
  •   正版书,作者观点比较有前瞻性,值得深思......
  •   很好,正好用的上
  •   毕业论文正好要写关于气候变化方面的,正好有材料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