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出版时间:2003-9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邱宜干  
Tag标签:无  

前言

0.1 本文的研究背景证券市场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与发展潜力已为人们所共识。证券市场能否发挥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其关键在于证券市场的有效性。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即指证券市场的定价效率,定价效率是指市场价格在任何时候都充分反映了与证券定价相关的所有可获得的信息,这就是说,证券的有关信息会很快在证券价格中得到反映。此时的市场就被称为有效定价市场(或称为外部有效市场)。会计信息作为证券市场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合理配置市场资源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证券市场客观上要求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系统能提供满足其有效运行所需要的信息,这种要求不仅表现在信息的质量上,而且还表现在信息的类型上。我国现阶段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多多,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夏等恶性案件层出不穷,“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虚假”、“会计数据水分大”等词汇均是近几年来使用频率最高的,经常可以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上看到它们的身影,就连朱镕基总理在2001年考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两次都提到“不做假账”。由此可见,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泛滥到了何等地步!因此,我常常在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应从何处人手呢?经过一段时期的艰难思索后,我找到了研究该问题的突破口,这就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有效性”。“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有效性”这个概念为笔者首次采用,其含义包括三点:①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内容上必须真实可信(第一道门槛);②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使用上必须相关有用(第二道门槛);③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数量上必须经济可行(第三道门槛)。据此,笔者把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有效性分成以下四种类型:无效披露(第一道门槛的要求都未达到)、准有效披露(第一道门槛的要求已达到,但未达到第二道门槛的要求)、有效披露(第一道和第二道门槛的要求均已达到,但未达到第三道门槛的要求)、强有效披露(三道门槛的要求都已达到)。会计信息的真实可信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有效性的最起码要求。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整体上仍处于无效披露阶段。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层出不穷,笔者以为,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循。“上市公司编造虚假会计信息”+“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媒体不负责任的刊登”:“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无效披露”,这就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无效披露的模式。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国上市公司如此的胆大妄为呢?从表面上看,似乎是经济利益的驱动。但“E—C=ξ”,即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E明显地要比预期成本C大得多,这仅是表层次的利益原因。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无效披露的根源在于“我国股市分为流通股与非流通股(非流通股占2/3)”、“我国证券法中的民事责任制度的不完善”以及“数字出官”和“官出数字”的制度安排,这才是深层次的制度原因。基于以上原因,笔者选择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作为自己的博土学位论文题目,试图通过以上研究,为规范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尽自己的微薄之力。0.2 本文的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以规范研究为主,在此基础上再采用以下方法搜集素材:1.文献研究法,即资料法。按照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的内容和任务,通过大量广泛地阅读中外文资料,如各种有关这方面的书籍、专业期刊、报纸、未正式发表的一般研究论文、学术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未正式发表的课题研究成果和调查报告等,搜集撰写博士学位论文所需要的素材。

内容概要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以会计信息披露的“过去——现在——未来”为主线,由绪论、主会信息披露的历史演进、会计信息披露与市场效率、会计信息及其披露理论、会计信息需求者分析、会计信息供给者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缺陷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模型、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网上披露、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审计制度、参考文献等十一部分内容组成。
一、绪论。该部分主要就本文的研究背景、本文的研究方法、本文的特我和创新之处等内容燕尾服示了论述。
二、会计信息披露的历史演进。该部分主要就会计信息披露的产生、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历程、会计信息披露的动因等内容进行阐述。
三、会计信息披露与市场效率。该部分阐述了的内容主要有:市场效率理论的含义及意义,会计信息披露与市场效率的关系,我国证券市场效率的研判等。
四、会计信息及其披露理论。该部分主要就会计信息理论、会计信息披露理论、会计信息披露的动机分析等内容展开研究。
五、会计信息需求者分析。该部分为本文的研究重点,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国外会计信息需求者构成研究成果综述,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需求者的构成、会计信息需求者需求内容国外研究成果述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需求者的需求内容等。
六、会计信息供给者分析。该部分为本文的研究重点,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成本效益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七、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缺陷的成因分析及对策。该部分为本文的研究重点,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有效性问题的探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无效披露透视,规范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研究。
八、我国上市公财务报告模型,该部分为本文的研究重点,研究的内容主要有:AICPA的企业报告模型、我国上市公司财报告模型的基本结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模型、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未来发展趋势等。
九、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网上披露。该部分研究的内容主要有: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网上披露情况的调查,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网上披露的基本框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网上披露的未来发展模式。
十、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审计制度。该部分研究的内容主要有:我国现阶段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审计制度,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一审制度,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二审制度,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三审制度等。

书籍目录

摘要绪论第一章 会计信息披露的历史演进1.1 信息披露的产生1.2 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历程1.3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动因第二章 会计信息披露与市场效率2.1 市场效率理论的含义及意义2.2 会计信息披露与市场效率的关系2.3 我国证券市场效率的研判2.4 会计信息及其披露理论第三章 会计信息及其披露理论3.1 会计信息披露理论3.2 会计信息披露的动机分析3.3 会计信息需求者分析第四章 会计信息需求者分析4.1 国外会计信息需求者构成研究成果综述4.2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需求者的构成4.3 会计信息需求者需求内容国外研究成果述评4.4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需求者的需求内容第五章 会计信息供给者分析5.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5.2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成本效益分析5.3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第六章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缺陷的成因分析及对策6.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有效性问题的探讨6.2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无效披露透视6.3 规范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研究。第七章 我国上市公财务报告模型7.1 AICPA的企业报告模型7.2 我国上市公司财报告模型的基本结构7.3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模型7.4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未来发展趋势第八章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网上披露8.1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8.2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网上披露情况的调查8.3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网上披露的基本框架8.4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网上披露的未来发展模式第九章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审计制度9.1 我国现阶段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审计制度9.2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一审制度9.3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二审制度9.4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三审制度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②如果受托人的努力不可观察,但报酬可观察到,那么博弈双方将签订收益分成的雇佣合约。这将激励受托人努力工作,但由于受托人承担了额外的风险而使得这种合约不是最优合约而是次优合约。由于收益通常用“净收益”这一术语表示,这就为会计系统披露反映受托人管理程度及结果的会计信息提供了机遇。净收益与受托人的努力越相关,次优合约也就越是逼近最优合约,委托人的代理成本也越低。③如果受托人的努力和报酬都不可观察,那么博弈双方的最优合约将是租用合约,即委托人将公司按一定的租金租给受托人,从而使受托人的努力决策内部化。这就是著名的寻租理论。这时,不存在任何业绩计量指标。这种租用合约由于把所有风险都转嫁给受托人,因而难以令人满意。以上分析表明,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的雇佣合约是会计信息自愿披露的内在动机。同样地,公司管理者与债权人之间也存在各种利益冲突,公司管理者可能做出违背债权人利益的决策。但理性的债权人由于知道管理者的这种行为而提高贷款利率。因此,双方博弈的结果是签订债务合约。为了便于监测债务合约中有关条款的执行情况,公司管理者必须主动披露有关财务比率方面的信息。(2)会计信息自愿披露的市场动机①经理人市场的存在。经理人市场的存在使得公司的管理者不得不选择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策略,否则会被其他经理人所取代。选择公司价值最大化策略至少从两个方面驱使公司管理者自愿披露会计信息:首先,公司管理者逃避责任的可能性由于受解雇的威胁而减少。这意味着管理者与投资者将签订一种更为有效的合约。同时,公司管理者不得不披露影响公司市价的会计信息。其次,公司管理者追求公司市价最大化,必须使得资本成本最小化。这将形成一种使公司主动向外界充分披露可信会计信息的内在机制。其原因在于充分可信的会计信息将增加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从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有利于降低资本成本。资本成本的降低进一步增加公司的赢利能力,而使得公司股票市价提高。米勒(Merton Miller,1987)的研究结果证实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公司自愿披露会计信息,使得股票价格上升。②兼并市场的威胁。由于外部兼并市场的存在,公司管理者如果不选择公司市价最大化的策略,公司有可能被兼并从而招致自身被解雇的危险。因此,外部兼并市场的威胁迫使公司管理者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同经理人市场的存在迫使公司管理者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原理一样,兼并市场的存在也是公司管理者主动披露会计信息的诱因。2会计信息强制披露的动机分析根据市场效率理论,当信息披露的社会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效益时,信息的披露量是最优的。但由于存在“外部性”(externalities)和“搭便车”(free.riding)以及信息不对称(informa.1aon asymmetry)现象,会导致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从而就迫使政府通过立法、制定会计准则等手段来强制公司披露会计信息,以避免市场失灵。(1)外部性和搭便车。经济学里把私人边际收益与社会边际收益、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不一致的现象称为外部性。从会计学的角度来看,外部性是指一家公司披露会计信息能传导影响其他公司的现象。例如,一家公司披露其销售额和利润大幅度增长的消息,能够影响同行业其他公司的市场预期。同样,一家公司披露独占消息(如有关专利的详情)也能影响竞争对手未来收益的市场预期。外部性使得会计信息的私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发生背离。如一家垄断公司为了阻止另一家公司进入同一行业,垄断公司可能有意不披露有关信息,使新的竞争者存在进入障碍,从而增加了社会成本。会计信息还具有公共物品(public goods)的特征。公共物品是指一种个人消费而不影响他人消费的物品。例如,某人或某单位修建一条公路,周围的住户不付任何费用便可享受到便利。与此相反一个人消费私人物品(pnvate goods)如苹果则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消费。就会计信息而言,一个投资者使用年度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并不损害其他投资者的使用。因此,公共物品的生产者存在收费上的困难。如果一家公司试图将年报卖给投资者,那么只要出售一套年报,这套年报就可以免费在许多用户之间流通。这就是所谓的搭便车现象。外部性与搭便车现象的实质在于会计信息提供者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效益与社会效益发生了背离,从而破坏了“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ttm)效率的实现。①这就要求政府通过立法或制定会计准则等形式进行干预。因此,外部性与搭便车是强制公司披露会计信息的重要动机。(2)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和道德风险(moral hazard)。信息经济学里把参加交易的各方由于掌握的信息不一致,即一方掌握其他各方所没有掌握的信息优势的现象称为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逆向选择;二是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是指掌握信息优势的一方利用信息优势获取超额利润的现象。从会计学的角度来看,逆向选择存在两类问题:一是内部交易问题。对于内部人(公司管理者)来说,由于存在利用内部信息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他们极不情愿放弃这种交易机会。但对外部投资者来说,由于领会这种情况而可能撤出证券市场的投资。这将使市场变窄而最终导致证券市场失灵。另一问题是公司管理者隐瞒坏消息。对公司管理者来说,隐瞒坏消息可以避免损害管理形象以及由此而招致经理人市场的存在而被逐出公司。这种类型的逆向选择将产生两方面的负效应:一是证券投资者将难以分辨证券质量的高低,因而证券价格只能反映证券的平均质量;二是公司所有者由于管理者隐瞒坏消息而并不知道公司经营情况差,从而由兼并市场逐出低水平管理者的可能性减少,管理者的平均管理水平下降。道德风险是指由于管理者的努力程度不能为外部利益相关者所观察而导致公司管理者逃避管理责任的现象。尽管经理人市场的存在能够减少管理者逃避责任的可能性,但不能完全消除管理者逃避责任。一家公司的经理在其任期内可能由于运气较好,而使公司赢利较多,但外部人却无法观察到。因此,公司管理者当预测市场情况好、会出现较高赢利时往往偷懒。由于公司管理者的努力程度不可观察,外部人无法分清管理者管理公司的努力程度和运气。因此,经理人市场的存在不可能完全逐出逃避责任的经理。特别是,当一位经理J临近退休时,经理人市场的存在对其构不成威胁。通过上述分析,由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而最终导致证券市场和经理人市场失灵。为了避免市场失灵,这就要求政府进行干预。从会计学的角度来看,通过制定会计准则等手段强制要求企业披露会计信息,以尽可能减少信息不对称。3会计信息披露的可行性分析会计信息到底应作为公共物品还是私人物品取决于其产权关系和比较成本。当会计信息由上市公司无偿提供给需求者时,此时的会计信息属于公共物品;而当需求者以个人契约的形式购得会计信息时,此时的会计信息则为私人物品。当会计信息作为私人物品时,其成本c=T+D+F+M(其中:T为所有信息需求者都去购买同一信息所发生的交易费用、D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成本、F为市场不公正代价、M为市场失灵代价)。当会计信息作为公共物品时,其成本c’=D’+P+A(其中:D’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成本、P为信息生产过剩成本、A为资源配置未能最优化的代价)。通常情况下,会计信息作为公司内部会计系统的副产品,其披露成本是很低的,无论作为公共物品,还是作为私人物品,其披露成本(即D与D’)几乎相差无几。信息生产过剩成本P与信息资源未能最优化配置的代价A也很小,但市场不公正代价F、市场失灵代价M与所有信息需求者都去购买同一信息的交易费用T则是巨大的。这样,就需要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进行强制披露,但又不是所有的会计信息都需强制披露,在对绝大多数会计信息进行强制披露的情形下,对某些披露成本D很高的会计信息则要实行自愿披露政策。如以下两种会计信息就不适宜强制披露:(1)涉及商业秘密。对于商业秘密的强制披露,不仅会给上市公司带来巨大成本,而且会阻碍社会进步,其代价是很大的。(2)容易导致法律诉讼的信息。无谓的法律诉讼将会导致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而当今的时代是诉讼大爆炸的时代,仅1996年六大会计师事务所花在诉讼方面的费用便达10亿美元。①对于一些未来信息(如财务预测信息),上市公司因无法保证其正确性,很容易招致法律诉讼,故不应对其进行强制披露。

媒体关注与评论

绪论0.1  本文的研究背景    证券市场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与发展潜力已为人们所共识。证券市场能否发挥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其关键在于证券市场的有效性。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即指证券市场的定价效率,定价效率是指市场价格在任何时候都充分反映了与证券定价相关的所有可获得的信息,这就是说,证券的有关信息会很快在证券价格中得到反映。此时的市场就被称为有效定价市场(或称为外部有效市场)。    会计信息作为证券市场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合理配置市场资源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证券市场客观上要求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系统能提供满足其有效运行所需要的信息,这种要求不仅表现在信息的质量上,而且还表现在信息的类型上。    我国现阶段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多多,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夏等恶性案件层出不穷,“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虚假”、“会计数据水分大”等词汇均是近几年来使用频率最高的,经常可以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上看到它们的身影,就连朱镕基总理在2001年考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两次都提到“不做假账”。由此可见,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泛滥到了何等地步!    因此,我常常在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应从何处人手呢?经过一段时期的艰难思索后,我找到了研究该问题的突破口,这就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有效性”。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有效性”这个概念为笔者首次采用,其含义包括三点:①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内容上必须真实可信(第一道门槛);②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使用上必须相关有用(第二道门槛);③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数量上必须经济可行(第三道门槛)。据此,笔者把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有效性分成以下四种类型:无效披露(第一道门槛的要求都未达到)、准有效披露(第一道门槛的要求已达到,但未达到第二道门槛的要求)、有效披露(第一道和第二道门槛的要求均已达到,但未达到第三道门槛的要求)、强有效披露(三道门槛的要求都已达到)。    会计信息的真实可信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有效性的最起码要求。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整体上仍处于无效披露阶段。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层出不穷,笔者以为,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循。“上市公司编造虚假会计信息”+“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媒体不负责任的刊登”:“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无效披露”,这就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无效披露的模式。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国上市公司如此的胆大妄为呢?从表面上看,似乎是经济利益的驱动。但“E—C=ξ”,即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E明显地要比预期成本C大得多,这仅是表层次的利益原因。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无效披露的根源在于“我国股市分为流通股与非流通股(非流通股占2/3)”、“我国证券法中的民事责任制度的不完善”以及“数字出官”和“官出数字”的制度安排,这才是深层次的制度原因。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选择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作为自己的博土学位论文题目,试图通过以上研究,为规范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0.2  本文的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以规范研究为主,在此基础上再采用以下方法搜集素材:    1.文献研究法,即资料法。按照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的内容和任务,通过大量广泛地阅读中外文资料,如各种有关这方面的书籍、专业期刊、报纸、未正式发表的一般研究论文、学术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未正式发表的课题研究成果和调查报告等,搜集撰写博士学位论文所需要的素材。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