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维埃文化现象随笔

出版时间:2006-8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闻一  页数:2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苏维埃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它源于十月革命的炮声,延伸于内战的硝烟,迸发于集体化和工业化的高潮,高昂于决战法西斯的号角,终结于“解冻”和“改革”的进程。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70多年来,苏维埃文化是在极端矛盾的状态中发展的,它始终没有脱离开——为了强国的目的,宣扬爱国主义,接关出现高潮,随高潮而来的是不安和动荡,于是加强控制、封闭社会,自诩“世界第一”,再更大规模地、更强力地宣扬爱国主义,于是高潮又再次出现。正像苏联在这个怪圈中迂回前进一样,苏维埃文化也沿着这个怪圈运转,于是兴中有亡,亡中求兴,兴亡交替,周而复始,直至苏联的解体。本书作者以一个历史学家的独特视角,以生动的文笔全景式地扫描了俄罗斯民族的历史、伦理、道德、传统、文化、信仰、礼仪、操守,引导人们去追思探寻尘封的历史和复杂的现实。

作者简介

  闻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著述:  《苏联的过去和现在》(战士出版社)1980年。  《布哈林传》(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年。  《苏联史纲》(1917-1937)(合著,人民出版社)1991年。  《苏联史纲》(1953-1964)(合著,人民出版社)1996年。  《世界史通俗演义:现代卷)(合著,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  《走近俄罗斯》(三联书店)1997年。  《解体岁月》(《俄罗斯情结》三部曲之一,北方文艺出版社)1998年。  《谁为领袖谋划》(北方文艺出版社)1999年。  《俄罗斯大特写》(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  《重返莫斯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  《山外青山》(青岛出版社)2000年。  《俄罗斯深处》(《俄罗斯情结》三部曲之二,北方文艺出版社)2001年。  《回眸苏联》(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  《绝色,俄罗斯》(台湾书林出版公司)2003年。  《苏联的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译著,商务印书馆)2004年。

书籍目录

序:苏维埃文化现象“苏联第一”“苏维埃爱国主义”“苏维埃宫”为什么没有建造起来?“大莫斯科”的背后洒中乾坤伏特加酒,独特的文化符号饮不尽的“克瓦斯”饮宴与馈赠喊声“乌拉”“乌拉”,苏维埃文化的特色表述剥夺,一个永恒的文化信念降低物价的许诺和现实往事难如烟重现“斯大林格勒”“预防杀人”苏维埃文化观决定了苏联的历史进程“预防杀人”和普遍告密“大清洗”的文化透析再说“大清洗”究竟是谁最先否定了“大清洗”?“叶若夫现象”清洗头脑文化上的新的路标转换(上)文化上的新的路标转换(下)“要有一本得到中央委员会鉴定、签证的党史”(上)“要有一本得到中央委员会鉴定、签证的党史”(下)“高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伟大旗帜”如此荣誉“荣誉法庭”——布尔什维克荣誉而战“荣誉法庭”——为苏维埃爱国主义而战跋总跋

章节摘录

  对苏联来说,1931年是个欢腾而又喧闹的年份。  这一年,苏联的报刊大肆宣传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建起了强大的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的基础,有了发达的农业,无论从经济的年增长率,还是从发展速度来说,苏联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宣传的人竭尽全力要使被宣传的人相信,而接受宣传的人也就不得并无法不去相信。于是,“苏联第一”,“苏联唯一”的思潮和行为快速膨胀,那种曾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蔓延而后被抑制的“苏维埃世界共和国”的理论和主张统领了一切事物的发展进程,那种“世界革命首都”、“共产国际中心”梦幻般的想法,那种近乎狂热的“苏维埃爱国主义”就令人飘飘然,而不知身在何处。  20世纪20年代的“新莫斯科”计划中的“劳动宫”没有耸立起来。但就是在酝酿劳动宫的同时,苏维埃领导人就有一个根本的考虑,那就是在莫斯科这个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首都,一定要有一个中心,在这个中心一定要有一个标志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向世人指明光辉未来——共产主义的宏伟建筑。也就是说,斯大林的新莫斯科需要一个新的象征,一个新的信仰中心。最早考虑的是将列宁墓建成这样一个中心,一个能让苏联人民和世界人民瞻仰和信仰的中心。一系列的建造方案都把列宁墓当成了一座供奉神灵的殿堂来考虑设计的。一个方案建议将列宁墓修建成高达15~20层的巍峨的“列宁大厦”。陵墓内除了列宁的棺椁,还要安置政府的最高领导机构、图书馆、举行集会和音乐会的大厅。夜里,有两个巨大的、被称之为“列宁的眼睛”的聚光灯将把陵墓照得通明,这象征着“照亮通向共产主义之路”。一个方案是将列宁墓建造成一个多层的、依次倾斜向上的庞大建筑,最上层组成一个列宁的身像,最顶端突出的是巨大的列宁头像。还有一个方案将陵墓设计成一个高耸的、多层的、多面形圆锥体,最上端是几个高举着地球的人的雕像。最后的陵墓是按休谢夫的设计建造的,是一个金字塔式的建筑,像古罗马的万神殿,一个永恒的象征。

编辑推荐

  70多年来,苏维埃文化是在极端矛盾的状态中发展的,它始终没有脱离开一怪圈——为了强国的目的,宣扬爱国主义,接着出现高潮,随高潮而来的是不安和动荡,于是加强控制、封闭社会,自诩“世界第一”,再更大规模迂回前是一样,苏维埃文化也沿着这个对圈运转,于是兴中有亡,亡中有兴,兴亡交替,周而复始,直至苏联的解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苏维埃文化现象随笔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