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属性论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付八军  页数:321  字数:250000  

内容概要

在发掘对象事物属性的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本书提出高等教育属性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层次性、多样性和无限性,同时,也得知商品性,生产性,政治性等都属于高等教育的属性。以商品性为例,既然高等教育具有商品性,那么,其商品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且在实践层面上展现出来又是有条件的。因此,并不是说高等教育不能商品化,而是看其条件是否成熟,能不能商品化。这可以解释高等教育商品化为何不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萌发,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晨曦微露。但是,高等教育的商品化运作。最终取决于该国政府对高等教育商品属性的选择与利用。这就可以解释同样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的存在高等教育商品化的现实行为,而有的却把高等教育当作福利蛋糕。同理,既然高等教育具有多样化的属性,在实践上的展现又取决于政府的选择,那么,就不难理解在某个时期展现高等教育的政治属性,在某个时期展现其经济属性,在某个时期又展现其文化属性。不过,政府对教育属性的选择,同样不得违背其条件性,这就可以解释高等教育商品化的南橘北枳现象。至此,本书得出一种新的视角:宏观层面的高等教育实践,源于政府(教育政策)对高等教育属性的选择和利用。以此来梳理中美两国自古至今的高等教育实践,进一步确证了该种视角的正确性。    这种视角有利于深刨各种关于教育产业化,市场化和商品化的纷争之源,有利于缕析“政府想给高等教育定什么属性,它就有什么属性”的错误之处,更有利于找到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从该种视角出发,通过分桥得知,中国当前应当展现高等教育的商品属性、生产力属性和职业属性,同时,政治属性逐渐淡化,文化属性不断升温,育人属性得以彰显。将是未来高等教育的走向。    本书适合教育研究者、教育管理者,哲学爱好者,以及所有关心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人士阅读。

作者简介

付八军男,1976年生,湖南岳阳人。教育学博士。副教授。1999年,毕业于湘潭大学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学士,2001年,提前一年从湘潭大学哲史文化学院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随后,在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从事调研与管理工作:2003年进入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2

书籍目录

引言上篇:高等教育属性的本体论研究 第一章 高等教育属性的内涵   第一节 事物的属性     一、从属性问题的前提条件来把握属性的内涵     二、从属性的五个基本特点来把握属性的内涵并提升属性问题的认识方法论意义   第二节 高等教育的本质     一、高等教育是一个历史的、相对的概念     二、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来界定高等教育本质的尝试    第三节 高等教育的特有属性     一、“高”、“专”与“高”、“博”之争     二、“高”与“专”在高等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第二章 高等教育属性的类别   第一节 高等教育属性分类     一、对象事物的属性分类     二、高等教育的特有属性与普遍属性     三、高等教育的基本属性     四、宏观层面的高等教育属性体系    第二节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和产业性     一、高等教育具有鲜明的产业性   二、高等教育具有与其他公益事业不同的公益性   三、高等教育产业性与公益性的共存与冲突   四、高等教育的产业性、公益性与教育政策之关系中篇:高等教育属性的实践论研究 第三章  中美两国对高等教育属性选择的嬗变    第一节 美国对高等教育属性的选择     一、殖民地时期:突出政治属性     二、从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时期:在育人属性的基础上突出文化属性     三、从南北战争到二战时期:在育人属性的基础上突出经济属性     四、二战期间:突出政治属性     五、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末:在育人属性的基础上突出生产力属性     六、20世纪70年代初至70年代末:在育人属性的基础显现商品属性     七、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育人属性的基础上全面展现高等教育的生产力属性、商品属性、市场属性和交流属性    第二节 中国对高等教育属性的选择     一、中国古代时期:在社会属性的基础上突出政治属性     二、晚清时期:在社会属性的基础上显现生产力属性     三、“中华民国”时期:建立在国家对高等教育社会属性的选择基础之上     四、1949年至1952年新中国成立初:在社会属性的基础上突出政治属性     五、1953年至1966年文革之前:在社会属性的基础上显示经济属性     六、1966年至1976年十年文革时期:典型而又单一的政治属性 …… 第四章 中美两国对高等教育属性选择的比较与分析下篇:高等教育属性的价值论研究 第五章 中国当前应当展现的高等教育属性 第六章 全球未来高等教育属性的走向预测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高等教育属性的内涵  第一节 事物的属性  在引言中对属性的研究现状作了介绍,从那里可以看出,中外学者从辩证唯物主义来考察属性的内涵和外延的分类,在内涵上意见是基本一致的,在外延上却有多种多样的分类。某些学者的研究也表明了这种现状,例如,“属性就是‘事物的性质及其相互问的关系’,关于这一点,大家的意见没有分歧。问题在对象属性的分类上。”而实际上,虽然学界在关于属性的内涵上形成了较为统一的界说,但是人们在运用属性概念去说明具体事物时常常背离属性的基本特点。因而,对属性形成这种模糊与笼统的界定,不利于我们从属性角度去分析事物。甚至可以说,在属性外延的分类上的纷呈,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属性内涵认识的片面与含混。  一、从属性问题的前提条件来把握属性的内涵  属性问题,可以说是认识与改造一切对象事物的逻辑起点。对于这个最基本的概念,确实有必要加以澄清。然而,从学界较为统一的定义来说,我们很难从这里得出对属性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也很难正确地认识与准确地使用属性这个基本概念。但是,如果我们首先明确或者理解了关于属性问题的几个基本前提条件,然后再从属性的特点来认识属性问题,则不仅大大丰富与缕析了属性的内涵,而且也大大方便了我们的认识。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高等教育属性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