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寻踪

出版时间:2011-08-01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玉英 编  页数:251  

内容概要

  《新世纪江西文化十年(2001-2010)·故园寻踪:考古大发现》集中介绍江西17项重大考古成果,重点披露为海内外瞩目的考古大发现,广大读者可由此了解江西先民的杰出创造,了解悠久灿烂的江西文明历史,藉以激励我们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继往开来,续写更加辉煌的崭新篇章。

书籍目录

《故园寻踪——考古大发现》综述陶业与稻作文明起源地——世界级考古洞穴仙人洞与吊桶环探寻青铜文化之路——瑞昌铜岭铜矿采冶遗址神秘的南方青铜王国——新干商代大墓南方青铜文明的圣殿——吴城商代遗址中国最早的商业化窑业生产中心——鹰潭角山商代窑址千年悬棺探秘——鹰潭龙虎山崖墓群列棺阵阵 古冢沉香——靖安李洲坳东周墓葬中国青瓷的重要发祥地——丰城洪州窑遗址独步天下 珍瓷名窑——吉安永和吉州窑遗址丝衣飘拂 华贵绚丽——德安南宋周氏墓晕染江山 耀世华光——高安元青花瓷窖藏民窑瑰宝 瓷苑奇葩——景德镇湖田窑陶瓷圣地 御窑遗珍——景德镇明清御窑破解白酒起源之谜——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中国造纸术的重大考古发现——高安华林造纸作坊遗址厚葬竞奢华 金玉夸豪富——明代藩王及其家族墓盛妆出土的大明王妃——宁靖王妃吴氏墓后记

章节摘录

  上述野生稻和栽培稻在吊桶环与仙人洞早晚不同地层的分布规律及其相互消长的变化情况,表明在两处新石器时代早期诸地层中,从早至晚野生稻植硅石的比例逐渐减少而栽培稻的比例相应递增,揭示了大源盆地的原始居民由以采集野生稻为主的攫取性经济向以人工栽培稻为主的生产性经济这一生存方式的转化过程。  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到,吊桶环的E层和仙人洞的3CIA层、3CIB层是各自的关键层位,它们各自出有相同类型的石制品,同时都开始出现最早的陶器,而且又同时开始出现人工驯化稻的植硅石,即多个极为重要的人类文化因素在此时产生,我们将其称属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最早阶段,其年代大体在距今17000年到13000年范围内。有意义的是,湖南道县玉蟾岩洞穴遗址中也曾出土4枚稻谷壳,据农史学家初步电镜分析,是属于一种兼有野、籼、粳综合特征的从普通野生稻向栽培稻初期演化的最原始的古栽培稻类型。与此同时,该洞穴遗存也出土有少量使用贴塑法成型、内外施绳纹且有编织印痕的夹炭早期陶器。玉蟾岩遗存的年代,参照其附近文化性质相同的三角岩遗址的碳-14测试数据(12600+120年),估计其年代当在13000年前,即大体也在上述吊桶环遗存E层和仙人洞3C1A层的年代范围之内,考虑到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存中与栽培稻伴出的最早期的条纹陶、素面陶陶器似比玉蟾岩的早期陶器有更多的原始性,所以我们可考虑将仙人洞与吊桶环人工栽培稻的出现时间推前至距今约13000年左右,即比玉蟾岩要早。  众所周知,晚更新世末到全新世初是人类发展史上至为关键的发展阶段,其年代大致集中在距今17000年至10000年之间,这个时期正处于更新世末次冰期的晚段。在这一时期,地球上一些地区的远古人类经历了从旧石器时代的攫取性经济向新石器时代的生产性经济的过渡,其中涉及农业、畜牧业、制陶术、纺织工艺的发生以及早期聚落、宗教、艺术的起源等一系列深刻影响后来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事件,而江西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的上层年代幅度恰好在这一范围之内,因此,两遗址的完整而清晰的地层堆积以及丰富的文化遗物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也就在这一年代跨度内,具体说在距今17000年前后,仙人洞与吊桶环的远古居民发明了陶器,在距今13000年前后,又开始将野生稻驯化成栽培稻,即原始农业产生,此外,局部磨制或磨制石器的出现,骨器上的刻符与记数的出现以及蚌饰品的使用,反映早期记数和原始艺术的产生,以上这些都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是新石器时代到来的标志,也是中国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基本特征。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故园寻踪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