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卑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阿德勒  页数:255  译者:黄光国  
Tag标签:无  

前言

  阿德勒所著的这本《超越自卑》原名What Life Could Mean to You,我在研究所时被翻译成中文,1971年出版。40年来,这本书在台湾市场上销路一直历久不衰。1976年我从夏威夷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返回台大任教后,并没有在心理分析理论方面有所著述,反倒从1980年开始,致力于发展本土心理学。然而,我对弗洛伊德之后几位心理分析大师的作品却一直未能忘情,像阿德勒(Adler)、杨格(Jung)和弗洛姆(Fromm)等人的著作,对我从事本土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一直启迪颇深。  最近我整合以往研究成果,出版《儒家关系主义:哲学反思、理论建构和实证研究》一书(黄光国,2009)今(2010)年7月,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第一届国际亚洲本土及文化心理学研讨会”上,我被推选为会长。在会长的主题演讲中,我引述今年7月1日在Nature上发表的一篇报告指出:根据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Hendrich等三位教授所作的一项调查,在2003—2007年所出版的心理学论文中,有96%是以白人(White)、受教育(Educated)、工业化(Industrial)、富裕(Richl)及发达(Developed)国家的大学生作为样本,他们其实只占全世界人口的12%。Hendtich等人因此取这五个字的第一个字母,而称之为“怪异的”(WElRD)样本。  在这场主题演讲中,我特别指出:当下世界心理学界主流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大多是建立在“个人主义”的基本预设之上。“亚洲本土及文化心理学会”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要以西方的科学哲学作为背景视阈,在“关系主义”的预设之上,建构各种理论,来研究“非怪异”(non-weird)国家人民的心理,以取而代之。从科学哲学的角度来看,这就是要推动一场社会科学的革命。  从目前西方主流的个人主义心理学来看,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其实是非常“非西方”或“非怪异”的。阿德勒的理论用“社会情怀”(gemeins chafts gefuhl)一词来描述个体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认为人类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被归类在三大范畴之下:工作、社会与亲密关系。一个有勇气的个体,必然能够致力于完成这三项生活任务,能够与他人充分合作,其生命意味着“对人群怀有热忱,希望对人类福祉有所贡献。愿意成为人类整体生命的一部分”。这种基本论点显然不反映“个人主义”的主张,而是强调“关系主义”的价值。  阿德勒逝世之后,欧洲一直有一群心理学家不断地在研究并发展他当年所提倡的“个体心理学”,他所创设的《国际个体分析学刊》依旧在出刊。即使是在美国,也有人组成北美阿德勒心理学协会(North American Society of Adlerian Psychology),推广他的学说。然而,在实证主义心理学的钳制之下,他们的努力经常受到国际心理学界的忽视,象牙塔内的“蛋头学者”也往往不知道要如何用“科学方法”来检验“个体心理学”或心理分析学派的理论。然而他们的论述却因为对解决个人心理问题特别“实用”,而受到社会广大读者的喜爱。  不久之前,曾经担任过高雄师范大学辅导与咨商研究所创所所长,目前在美国伊利诺大学咨商与心理系执教的杨瑞珠博士,与她的同事Blagen博士合作,出版了一本英文著作《勇气心理学:阿德勒观点的健康社会生活》(The Psychology of Courage:An Adlerian Handbook for Healthy Social Living),并于最近把它翻译成中文,请我替她写一篇序言。在这本书中,两位作者一面介绍阿德勒的理论,一面描述据此发展出来的十六种激发“勇气”的工具,又适时引入许多道家或儒家的观点来支持他们的论述,由此可见:阿德勒的理论和中华文化有相当高的契合度。  这本书的第二章曾提到一个故事:阿德勒提出的“社会情怀”(gemeins chafts gef uhl)一词,很难用适切的英语来加以表达。当他们在斯洛伐克(Slovak Republic)讲学时,翻译人员也找不到合适的字眼来传达原意。然而,当他们以德文重述给听众时,听众立刻表示完全了解。这桩故事显示:英、美文化是被个人主义所限制住的,这种“文化束缚”(cultural bound),使英文的使用者很难理解“社会情怀”的真正意义。  最近西方心理学开始流行所谓的“正向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大陆称之为“积极心理学”。在这股风潮影响之下,国内也有一些咨商及心理学者开始引入西方“正向心理学”的理论,将心理健康的问题切割成许多琐细的变项,采用“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探讨变项与变项之间的相关,却完全无法予人以意义之感。鉴于这种研究取向的“走火入魔”,我最近又以《儒家关系主义》一书中的若干理论模式作为基础,撰成《反求诸己:现代社会中的修养》一书,讨论儒家文化传统中的“正向心理学”。  在我看来,儒家修养的核心理念就是把握“反求诸己”的精神,走出自己的“人生之道”。用阿德勒的理论来说,就是要在工作、社会与亲密关系中努力追求生命的意义。正是因为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跟“儒家关系主义”的文化传统有高度的亲和性(affinity),我相信《超越自卑》这本经典之作在大陆出简体字版,不仅对一般读者有莫大的裨益,也能让国内的心理学界深入反思: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心理学?  黄光国  2010-8-25

内容概要

  《自卑与超越》为心理学名著,作者阿德勒被誉为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本书依据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对自卑感的由来、自卑感的作用及生活风格与自卑情绪的关系,从生活的意义、心灵与肉体、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的记忆、梦、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青春期、犯罪及其预防、职业、人及同伴和爱情与婚姻等十二个方面加以论述,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出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克服与超越。

作者简介

  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被誉为个体心理滨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曾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后因分歧与弗氏宣告破裂,创立个体心理学,另建立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曾主持召开五次国际个体心理学会议。1934年定居纽约,1937年赴苏格兰亚伯丁做演讲时病逝。
  主要著作:《超越自卑》《生活的科学》《人类面临的挑战》《神经症的性格》《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神经症问题》《理解人类本性》等。

书籍目录

译者序
一 生活的意义 1
生活中的三种联系
生活的意义
童年生活情境
最初的记忆和梦
学会合作之道
二 心灵与肉体 19
心灵与肉体的互动
情感的角色
精神特征与身体类型
三 自卑感和优越感39
自卑情结
优越感目标
四 早期的记忆 59
人格的关键点
早期的记忆与生活方式
透析早期记忆
五 梦 79
解梦旧观点
弗洛伊德学派的观点
个体心理学派的观点
解析典型的梦
个案详解
六 家庭的影响 103
母亲的角色
父亲的角色
偏爱与平等对待孩子
长子、次子、最小的儿子、独生子
七 学校的影响 133
教育形式的变迁
教师的职责
班级内的合作与竞争
学生成长评估
天赋与习得
区分孩子的类型
顾问会议的功用
八 青春期 155
青春期的心理和身体特征
常见青春期问题
青春期的性认知
九 犯罪及其预防 169
了解犯罪心理
典型个案分析
合作的重要性
矫治罪犯
十 职业 205
平衡三条系带
早期训练
儿童时代的兴趣影响职业
影响职业选择的其他因素
解决办法
十一 人及其同伴 217
人们努力增进合作
社会兴趣缺失与沟通失败
社会兴趣与社会公平
十二 爱情与婚姻 229
爱情、婚姻是平等的合作关系
婚前准备
婚姻中的合作之道
婚姻和谐之道
婚姻与男女平等
附录 251

章节摘录

  要弄清一个人对待生活的特殊方式已存在多久,以及何种是影响其生活态度形成的最初环境,儿童早期的回忆是特别有用的。最早的记忆之所以重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人对自身和环境的基本估计均包含于其中,它是个人将他的外貌、他对自己最初的认知以圾别人对他的要求等等第一次综合起来的结果。第二,它是个人主观的起点,也是他为自己所作记录的开始。因此,在其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他觉得自己所处的脆弱和不安全的地位,以及被他当作理想的强壮和安全的目标,二者之间有着强烈的对比。至于被个人当作最早记忆的,是否确实是他所能记起的第一件事,或是否是他对真实事情的回忆,对心理学的目的而言,则是无关紧要的。记忆的重要性,在于它们被“当做”何物、对它们的解释以及它们对个人现在和未来生活的影响。  在此,我们可以举几个最初记忆的例子,并看看它们所造成的“生活意义”。“咖啡壶掉在桌子上,把我烫伤了。”这就是生活!当我们发现:以这种方式开始其自述的女孩子总是无法摆脱孤独无助之感而高估生活中的危险与困难时,我们不必讶异。假使她在心中责备别人没有好好照顾她,我们也不用惊奇。因为必定有某些人非常粗心大意,才会让这样幼小的孩子遭受这样大的危险!在另一个最初记忆中,也呈现出类似的世界形象:“我记得我3岁的时候,曾经从婴儿车上摔下来。”随着这种最初记忆,他反复做着这样的梦:“世界末日已到。我在午夜醒来,发现天空被火照得通红。星辰都纷纷往下坠,我们也将和另一个星球相撞。可是,在撞毁之前,我醒过来了。”当这个学生被问到是否惧怕何物时,他说:“我怕我不能在生活中获得成功。”他的最初记忆和反复的噩梦构成足以使他气馁之物,从而使得他害怕失败和灾难。  一个由于夜尿和母亲不停地发生冲突,而被带到医院来的12岁男孩,说他的最初记忆是:“妈妈以为我丢失了。她非常害怕地跑到街上大声叫我,其实我一直藏在屋子里的一个橱柜中。”在这个记忆里,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臆测:“生活的意义是——用找麻烦来博取注意。获取安全感的方法就是欺骗。我虽然被忽视了,但是我却能愚弄别人。”他的夜尿也是他用来使自己成为担心和注意中心的一种方法。他母亲对他所表现的焦虑和紧张,正加强了他对生活的这种解释。像前面的例子一样,这个孩子很早就得到一种印象,以为外在世界中的生活是充满危险的,他只有在别人为他的行为担心时才觉得安全。也只有用这种方式,他才能向自己保证:当他需要保护时,别人就会来保护他。  有个35岁的妇女,她的最初记忆是这样的:“3岁那一年,有一次,我独自走进地窖。当我在黑暗中走下楼梯时,比我稍大的堂兄也打开门,跟着我走下来。我被他吓了一大跳。”由这个记忆看来,她可能很不习惯和其他孩子一起游玩,尤其是不喜欢和异性在一起。对“她是独生女”的猜测,结果被证实是正确的,而她在35岁之龄,依然还没结婚。  由下面例子,可以看出社会感觉更进一步的发展:“我记得妈妈让我推载着小妹的娃娃车。”然而,在这个例子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某些征象显示:她只有和比自己弱小的人在一起才觉得自在以及她对母亲的依赖。当新婴儿降生时,要得到年纪较大的孩子的合作,最好是让他们帮忙照顾他,使他们对他产生兴趣,并分担保护他的责任。如果得到了他们的合作,他们便不会把父母集中在娃娃身上的注意力当做是对他们重要性的一种威胁。  想和别人在一起的欲望,并不一定是对别人真正有兴趣的证明。有一个女孩子,在被问及其最初记忆时,说道:“我和姐姐及两个女孩一起游玩。”在此,我们当然可以看出她正慢慢地学习和别人交际,可是,当她提起她最大的惧怕——“我怕别人都不理我”时,我们却能觉察到她的挣扎。从这里,我们还能看出她缺乏独立性的征象。 一旦我们发现并了解了生活的意义,我们即已掌握了解整个人格的钥匙。曾经有人说:人类的特征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上,只有对那些未曾把握住解开此种困境之钥的人,这种说法才为正确。然而,我们说过假使无法找出最初的错误,那么讨论或治疗也都没有效果,而改进的唯一方法,在于训练他们更合作及更有勇气地面对生活。  学会合作之道  合作也是我们拥有的防止精神病倾向发展的唯一保障。因此,儿童应该被鼓励及被训练以合作之道;在日常工作及平常游戏中,他们也应该被允许在同龄儿童之间按自己的行为方式做事。对合作的任何妨碍都会导致最严重的后果。例如,只学会对自己有兴趣的被宠坏的孩子,很可能把对别人缺乏兴趣的态度带到学校。他对功课有兴趣,只是因为他认为这样做能换来老师的恩宠;他也只愿意听取他觉得对自己有利的事物。当他接近成年时,缺乏社会感觉对他的不利会变得愈来愈明显。在他的这种毛病开始发生时,他已经不再为具备责任感和独立性而训练自己,而他本身的特质也已经不足以应付任何生活的考验了。  我们不能因为他的短处而责备他。当他开始尝到苦果时,我们只能帮助他设法加以补救。我们不能期待一个没有上过地理课的孩子,在这门课上取得好成绩;我们也不能期待一个未被训练以合作之道的孩子,在面临一个需要合作训练的工作之前,会有良好的表现。但是,每种生活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合作的能力,而每种工作也都必须在人类社会的架构下,以能够增进人类福祉的方式来予以执行,只有了解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的人,才能够以勇气及较大的成功机会来克服困难。  如果老师们、父母们及心理学家们都能了解:赋予生活以某种意义时可能犯的错误,而如果他们自己也没有犯同样错误,我们就能相信缺乏社会兴趣的儿童对他们自己的能力,对生活的机会,就会有较乐观的看法。当他们遇到问题时,他们就不会停止努力、找寻捷径、设法逃离、推卸责任,口出怨言以博取关怀或同情,或觉得非常丢脸而自暴自弃,或问:“生活有什么用处?它使我得到什么?”他们会说:“我们必须开拓我们的生活。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也能够对付它。我们是自己行为的主宰。除旧布新的工作,舍我其谁!”假使每个独立自主的人,都能以这种合作的方式来对待生活,那么人类社会的进步必然是无止境的。  ……

编辑推荐

  《超越自卑》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巅峰之作!全书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描写了自卑感形成的原因,它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以及个人是如何克服自卑感去争取优越感,从而获得成功的。  本书不但是心理学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以及为人父母者必读的经典之作,对普通人来说,只要我们想克服自卑感,想在工作、学习、生活上获得成功,就需要仔细阅读,它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引导我们在以后的人生中能更好地把握自己,超越自卑,树立信心,取得成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超越自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6条)

 
 

  •   《超越自卑》共十二章,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虽然是通俗读本,但其中包含着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人类是生活在充满“意义”的领域之中。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与职业、社会和性这三个主要问题有关。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作反应时,都表现了他对生活意义的最深层的感受。在书中,阿德勒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在于正确理解生活。然而,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存在着正确和错误之分。所有生活中的失败会,他们之所以失败就是由于他们错误理解生活意义。这种人对他人和社会毫无兴趣,他们的兴趣点只停留在自己身上,他们所赋予生活的意义是一种属于个人的意义,因此,在处理职业、友谊和性等问题上,他们不愿用与人合作的方式加以解决,在生活中不能不面临失败。事实上,这种个人自私的生活意义,恰恰是最没有意义的,同为所谓“意义”,只有在和他人发生关系时才能存在。人的重要性是依他们对别人生活所作的贡献而定的,真正的生活意义在于对别人和社会发生兴趣以及能与人合作,一句话,“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人们对生活意义的错误理解往往起自儿童时期。那些自幼就带有器官缺陷,或被娇纵、或被忽视的儿童,缺乏对他人和社会的兴趣,一味关注的就是自己,他们难以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最容易赋予生活以错误的意义。因此,要改造他们,应该训练他们培养起与人合作的精神,教导他们以坚定的勇气面对生活。从个体心理学的观点出发,阿德勒认为对于人类来说,肉体和心灵二者是生活的表现,它们都是整体生活的一部分。心灵的功能在于决定动作的方向,所以它在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同时,肉体也影响着心灵,心灵只能在肉体的能限之内指使肉体。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要达到一种能使我们获得安全和优越的地位。心灵正是指挥肉体朝着这个地位努力的,因此肉体的每种活动都能体现出心灵的目标。只有那些对他人产生兴趣而又决心要为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心灵才有了克服困难的正确技术,使肉体正确行动,从而超越自卑,使自己鼓起勇气前进。反之,不正确的优越感和目标错误的生活方式会导致人只想避开困难,心灵不能命令肉体趋向真正优越地位,自己的行动也无法超越自卑,这样的人结果往往成为生活中的失败者。
  •   为什么害怕在大众前讲话?为什么一个人走在大街,心里都紧张?为什么内心中总有一种恐惧感?我为什么会害怕,我为什么自卑?为了超越这一心理障碍,我一直在找寻解决的办法。“去看心理医生!”--也许你会说,可是看心理医生的费用是多少?一个疗程要多少时间?不知道要多少钱?就是看了,会不会和出戒毒所出的人一样,回到原来的环境。一切还和原来的一样。看了很多励志的书,没找到根本解决的办法。是阿德勒的〈超越自卑〉,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卑,也学着去找寻使自己产生自卑感的原始成因。到现在,我还没有摆脱自卑,但我已经知道如何走下去了,我相信一切只是时间的问题了。一直想把自己对这本书的看法写出来,希望能让更多和我一样找出路的人更早看到这本书,但是总认为自己没资格对心理学大师的大作写此什么。只是想告诉朋友们,如何你和我一样---自卑,就来看看这本书吧。
  •   个体心理学先驱阿德勒博士的巅峰之作,最权威的翻译版本。白岩松推荐阅读的书。
  •   超越自卑:阿德勒博士的巅峰之作,最权威的翻译版本。白岩松推荐!
  •   经典、专业、全面。
    个体心理学经典著作,语言简练,清晰明确,易于理解。从家庭、学校方面讲了孩子成长过程会受到的影响,从早期记忆、从梦启发思考一个人生存模式的形成,谈了人生的特定时期——青春期,为何人会犯罪,最后从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所必然面对的三个问题:在地球上需要生存,要生存要跟同类合作,要繁衍后代——概括为职业、人际关系、恋爱与婚姻,详细讲了这三个方面。这个版本的好处是目录清晰,黄光国的翻译也不用说,微有遗憾,被作品本身的光彩掩过。

    这样的书适合拿在手里慢慢参研,我时间零散,看得也零散,对开篇人生三个根本问题印象深刻,如果年少时读此书,或许能早些对职业有些规划,及早建立良好的社会兴趣,婚恋关系也会随之容易许多。总之,此书系统全面,分析细节到位。
  •   专业经典文章,超越自卑:阿德勒博士的巅峰之作
  •   可以对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心理学专业的孩纸应该读一下的~
  •   这是我看过的第三个译本 非常喜欢心理学的书籍 当然这本自卑与超越也是必读的&;hellip; 这本书对我的帮助很大不管是生活 情感还是工作 都有很好的帮助&;hellip; 现在看来这个译本算是做得最好的了 &;hellip;
  •   这本是买给协会做奖品分发的,所以我并没有拆开,并不清楚具体情况如何。
    不过塑封的挺严实,包装还是很正规的。
    在学习西方心理学史时,我就对阿德勒先生的思想很感兴趣,之后大概会自己再收一本。
  •   很不错的一本心理学入门书,比起普通大众了解的FRUED,阿德勒的理论更有亲合力.
  •   虽然自己不存在自卑,但是还是想看看阿德勒的东西,,还没有来得及看,期待下先
  •   这本书,现在还没到手呢;但是书是白岩松老师推荐的书,他来我们公司做讲座,在走的时候只推荐了2本书《这些人,那些事》、《超越自卑》。所以本书肯定错不了。
  •   阿德勒博士的巅峰之作,最权威的翻译版本!
  •   这本书是我第一次接触荣格的心理学理论,第一次接触个体心理学,真心感觉内容不错,突然发现个体心理学很有实际意义
  •   非常喜欢《超越自卑》这本书,揭示了我们人类共有的本性和弱点,非常值得一看。
  •   这本书理论太多了,具体的操作,或心理信息比较少,我要的是超越自卑的方法,如何通过语言来帮助孩子或成人
  •   很好的书,超越自卑 超越自我!
  •   对如何超越自卑,树立自信,完善自我。学习和实践中
  •   阿德勒的书头次看,以前不觉得,只是针对教育有不可厚非的意义。在很久之前的书了,开始拿到现在看还不过时。好书。推荐。
  •   购买这本书的目的是想帮助自己超越自卑。阅读后感觉有些许帮助。
  •   早就看上这本书了 虽然名字叫超越自卑 但是还是觉得英文名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 更合适,推荐
  •   这本书昨天到的,我其实昨晚只看了一点点,阿德勒的理论我个人觉得其实还是和他童年的生活境况有关,纵使他后来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他的身上还是有很浓烈的弗式味道
  •   阿德勒的著作,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他的独立思想,和敢于脱离弗洛伊德的真知灼见
  •   阿德勒的巅峰之作,绝对不容错过!书的质量也不错!
  •   20多年前第一次读时,还年轻,第一次感受到自卑原来不是可悲的事情,同时第一次认识到了心理自我调控的巨大作用。现在再次买来读,感受不同以往,同时也是为了纪念。
  •   面对自身的自卑,追求超越之法,希望看完书能有所收获。
  •   挺好的书。。超越自己的自卑。。。让自己更加自信
  •   这本书介于专业和大众读物两者之间,里面讲到的内容有很好的理论基础,语言又通俗易懂,翻译的很不错。研究精神分析的心理学工作者可以借鉴一下,对于认知治疗有新的感悟。
  •   这本书非常好,大师经典之作。虽然读起来稍有点让人费解。哈哈。总体来说,阿德勒的理论给人以希望,充满启迪!
  •   书是别人推荐的,看了一点,感觉很好的心理学书籍,很有指导启发意义。
  •   自卑是一种长期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习惯性思维。只有从根本上去了解、认识这种思维,才能知道如何去改变这种思维,从而逐渐摆脱自卑心理。本书对自卑心理的形成分析的非常透彻,很好的解决了“认识自卑心理”的问题,是本好书,难得的好书,值得一读。
  •   这本书不像市面上所谓的很多心理畅销书一般,光用一些华而不实的案例来堆砌,最后给个模凌两可的结论。这本书很有自己的思想,但对于我这个对心理学不好的,读起来有些地方稍显深奥,读不懂。
  •   我的诊断心理学老师和变态心理学老师同时推荐的,让我们看。我想肯定是本好书,书的质量也很好。
  •   对人生的意义多了一个角度,对心理的理解多了一个维度,对自卑的发展多了一个方向。
  •   优越感来源于自卑. 消除自卑最好的方法,便是建立优越感,以此来摆脱自卑带来的心理弱势.
  •   阿德勒的这本还是值得一读的 而且个人比较偏好这一版的翻译
  •   上高中时,开始对心理学感兴趣,当时炒得比较热的是《梦的解析》,同时看了这两本书,却独独对这本印象深刻。看过的书很多,大多忘了,这本却一直有它的位置,这次看到有好的版本,就买了来收着。
  •   洞观人类心理秘密、传递人文精神正能量、帮助人们精神超越的好书!
  •   书中对人生意思的分析,浅显易懂。又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一个人自卑的原因到底在哪里。读完颇有收获,虽然是很久以前的书,但是,作者的观点非常适合当下的时代!相信能够给你成长的路上有所启迪!
  •   很不错,我想买来研究一下自卑心理的,只能说有一定帮助
  •   自卑感是与生俱来的,我们不可能完全的消除自卑感,自卑感正是人类前进的一种动力。
  •   算是阿德勒的经典理念之一,值得一看
  •   读后对我很有帮助,谢谢阿德勒!
  •   这本书听朋友推荐过,听说很不错,到货看了几页,语言通俗易懂,把心理学和人生价值结合在一起,很值得一看。
  •   解析了自卑的心理原因,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   自卑的人统治世界 人一辈子也无法克服自卑!
  •   心理学的深处,剖析人的本质,对于性格有新颖的描述,实用!
  •   书是好书,译者也是台湾的心理学专家,担心的是某些术语是否和大陆一致,尚在求证中。
  •   语言平易近人,结构严谨,是心理分析的重要参考读物。同时,对于家长和教师而言,也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教育指导书籍。
  •   以为是心灵鸡汤一类的书,看了开头发现是心理学的专业书。内容很不错,有很多不一样的思维。
  •   自卑跟随我们一生,了解我们自己自卑的原因,克服它、更好地认识自己。
  •   过于自卑让我的人生有时陷入低谷,,,希望他复我有所帮助,,,摆脱自卑心理,,,快乐每一天O(&;cap;_&;cap;)O
  •   心理学书籍,看了以后觉得挺有用的,有时候可以调整心态
  •   了解心理学的必备书籍
  •   很专业的心理学书籍
  •   这本书不错,内容科学,认真,喜欢心理学的,可以一阅。
  •   这是一本关于心理学的巨著,在这里,能让自己读懂人生,听到内心的声音。
  •   这本书给了现在的我很大的鼓舞。推荐迷茫中的自卑中的孩子去看哦。
  •   在这个社会自卑是普遍的,总早某一方面,心态是个很主要的问题
  •   自卑感每人都多少有点,都该看看。
  •   比起其他心理学书,这本要深奥些,不是很容易看。
  •   一本简单易懂的心理学书
  •   果然是心理学经典
  •   觉得很有必要研究一下自卑,从而进一步战胜自卑,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这个过程。
  •   对于比较自卑的人来说很有帮组的
  •   结合实践,理解自卑,树立自信。
  •   感觉自己有时候还是会挺自卑的,看了这边书之后我会改进自己,会让自己更努力。
  •   让我从自卑中解脱吧
  •   自卑的人生猪狗不如。
  •   超越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其实我们不普通
  •   这是白岩松推荐的一本书,非常值得一读
  •   有些话说到痛处
    所谓“合作与贡献”,尤其合作,对我来说是致命缺陷
    诸多的问题不能得到解决,皆因于此
    克服这幅这种心理,需要长期准备
  •   白岩松推荐的很好
  •   看了之后做了一回自己的心理分析师,忽然觉得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点心理问题,大多数人多去了就好了,一部分人过不去,留下永远的阴影.如果大多数人都懂一点心理知识,知道如何开导自己,寻找原因,那心理师这个职业会不会失业?呵呵
  •   心理老师推荐。对于中文翻译的书名更喜欢原文的书名。这个是不同时期看有不同的领悟和收获。现在还在探索中
  •   书已经收到,以前买过白岩松的一本书,幸福了吗?这本书也好好看看
  •   真不愧是大师的巅峰之作 非常的细致入微 受益颇多 还需要仔细的品读 学习中
  •   是好书,很值得读,使我的社会性提高了,心胸更开阔了,对看懂与处理一些人和事有很大帮助,与人合作交流的动力更足了,对我的指导与影响很大!非常感谢它!
  •   内容很好啊,很辩证的心理分析!
  •   内容看了一部分,没有华而不实,比现在的心理读物要严谨很多
  •   这个书名为什么不直译呢?《生活对你的意义》,听起来也不错嘛。
  •   我在这本书作了很多批注,隔了几年读了好几遍,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专业兴趣时读出来的感觉很不同呢。推荐给很多朋友这个版本,不过很遗憾,老缺货!
  •   写的很细腻,很实用,有大量的实例。在教育孩子,婚姻关系,职业及交友各个方面都有可以学习的地方。如果你认同这本书提倡的价值观,证明你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好人。
  •   早就打算买这本书了,标题很吸引人,希望对自信心和自我认知有帮助。
  •   朋友推荐,开始读有些难以理解,深入后就好多了
  •   喜好心理。所以比较喜欢看心理方面的书
  •   很早以前就读过,感觉收获很大。尤其是对于处理和别人的关系,对子女的教育方面大有益处!强烈推荐
  •   读完了 还不错 值得推荐 这个版本还是不错的
  •   介绍的全面易懂 生活类书籍
  •   昨天晚上下的订单,今天下午就收到了。当当的物流是够快的,佩服佩服。书还没读,包装都还不错,没有破损和折页的。当然,最重要的是内容,呵呵,后面慢慢读。
  •   我觉得看了后对自己的帮助很大,对表面现象有了最深入的了解,各种关系的处理以及人怎样活着就已经不负活着了
  •   内容很好,值得慢慢读,慢慢回味,是一本很好,很专业的心理知识。
  •   好书,值得推荐!
  •   是偶然在网上看到的,就想把它买下来好好看看,也许会对自己的态度有所影响
  •   这本书里最喜欢的就是这句话。人无论做什么,无论为了什么,客观上都是一种奉献
  •   这本书是探寻心理真相的一本书,可以通过它了解自己和别人。
  •   自我调节的工具
  •   值得精读,对自我成长很有启发。
  •   这个版本最好,强烈推荐
  •   很有意义的书,学习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